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板型插座及使用該插座的電連接器組件,板型插座包括殼體,殼體有插接通道,插接通道具有供兩個以上的適配插頭左右并排的插入的插接位,插接通道中設有導電板,殼體的外表面上設有掛接結構;由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板型插座在其殼體的前端設有供兩個以上的適配插頭左右并排的插入的插接通道,并且所述插接通道中設有用于與適配插頭的接觸件電性接觸的導電板,而導電板的可承受的功率顯然大于家用插座的簧片式接觸件和導線,因此可滿足大功率的要求,插入所述的插接通道中的插頭的接觸件均與所述導電板電性接觸,從而進通過一個插座即可實現對功率的分配及匯總,解決了目前采用電連接器分流和匯總功率的效率低的問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連接器領域,尤其是一種板型插座及使用該版型插座的電連接器組件。
技術介紹
目前,電連接器組件被廣泛應用于電氣設備、通信設備和電動汽車等領域。電連接器組件大都由插頭和插座組成,使用時,一般是將插座固定在對應的安裝面板上,通過把持插頭與之插合或分離,進而實現電路的通斷。然而現有的電連接器組件的插頭和插座之間均是一對一的,因此,在一些特殊的場合,當需要實現功率的分配或匯總時,目前的電連接器則無法實現;此種情況下,若采用家用的多插口的插座,則往往無法滿足功率要求,具體地說,即家用的多插口插座的接觸件均為簧片式接觸件且不同插口的接觸件之間大都是采用導線連接,因此其可承受的功率較小,無法承擔分配電流的功能,另外,家用插座的密封·性能也無法滿足使用環境的要求;因此,目前的情況下,為了實現功率的分配或匯總時,往往需要設置多組電連接器組件并將各電連接器組件的插座電性連接器起來,工作時,通過將不同的插頭與對應的插座之間的插接來實現功率的分配和匯總。此種分配和匯總功率的方法費時費力,效率極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板型插座,以解決目前采用電連接器分流和匯總功率的效率低的問題。同時,本技術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使用上述板型插座的電連接器組件。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的板型插座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板型插座,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的前端設有插接通道,所述插接通道具有供兩個以上的適配插頭左右并排的插入的插接位,插接通道中設有用于與適配插頭的接觸件電性接觸的導電板,殼體的外表面上設有用于與適配插頭上的彈爪掛接的掛接結構。所述導電板包括一上一下平行設置的上導電板和下導電板。所述掛接結構為設于殼體外表面上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前側面上設有凸部引導面,凸部引導面為從前向后逐漸攀升的斜面。所述殼體上于插接通道的前端處設有遮蔽導電板的前端的內翻沿。本技術的電連接器組件采用以下技術方案電連接器組件,包括各自以前端為插接端的插頭和插座,插頭包括插頭殼體和插頭接觸件,插座包括插座殼體,插頭殼體上設有彈爪,所述插座殼體的前端設有插接通道,所述插接通道具有供兩個以上的插頭左右并排的插入的插接位,插接通道中設有用于與插頭的接觸件電性接觸的導電板,插座殼體的外表面上設有用于與插頭上的彈爪掛接的掛接結構。插頭接觸件為導電片,導電片上設有導電帶,導電帶的兩端之間具有彎曲隆起的用于與適配連接器的接觸件電性接觸的接觸部,所述插頭殼體的前端設有與導電片對應的插舌,所述導電帶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固設在對應的插舌上。插舌上設有用于限定對應的導電帶與導電板接觸時的彈性形變量的限位塊,限位塊背離對應的導電板的一側與導電板之間的距離小于接觸部的頂部與導電板之間的距離。插頭具有兩個以上沿左右方向依次設置的所述導電片,相鄰的兩導電片中的一個的導電帶的接觸部向上凸起,另一個的導電帶的接觸部向下凸起;所述導電板包括一上一下平行設置的上導電板和下導電板。插頭殼體上于插接通道的前端處設有遮蔽導電板的前端的內翻沿。所述彈爪通過設在其兩端之間的彈性立壁固設在插頭殼體上,彈爪的前端向前懸 伸且具有用于與插座的爪部,所述爪部由設在彈爪靠近插頭殼體的一側上的凸塊構成,彈爪的后端具有供按壓以使所述爪部張開的按壓部。由于本技術的板型插座在其殼體的前端設有供兩個以上的適配插頭左右并排的插入的插接通道,并且所述插接通道中設有用于與適配插頭的接觸件電性接觸的導電板,而導電板的可承受的功率顯然大于家用插座的簧片式接觸件和導線,因此可滿足大功率的要求,在使用的過程中,插入所述的插接通道中的插頭的接觸件均與所述導電板電性接觸,從而進通過一個插座即可實現對功率的分配及匯總,解決了目前采用電連接器分流和匯總功率的效率低的問題。更進一步的,設置上、下導電板可更好地與插頭的接觸件接觸;通過所述內翻沿遮蔽導電板的前端可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提高插座的安全性能;掛接機構可實現與插頭之間的鎖緊配合,實現二者之間的防松。由于本技術的電連接器組件在其插座的插座殼體的前端設有供兩個以上的插頭左右并排的插入的插接通道,并且所述插接通道中設有用于與適配插頭的接觸件電性接觸的導電板,而導電板的可承受的功率顯然大于家用插座的簧片式接觸件和導線,因此可滿足大功率的要求,在使用的過程中,插入所述的插接通道中的插頭的接觸件均與所述導電板電性接觸,從而進通過一個插座即可實現對功率的分配及匯總,解決了目前采用電連接器分流和匯總功率的效率低的問題。更進一步的,插頭接觸件采用導電片,導電片設在殼體前端的插舌上,插舌上設有所述的限位塊,限位塊背離對應的插舌的一側與殼體之間的距離小于接觸部的頂部與插舌之間的距離,因此,在使用的過程中,當該電連接器與適配連接器插接時,可通過所述限位塊限定導電帶的壓縮量,從而可在其與適配連接器的接觸件可靠接觸的前提下預設導電帶的壓縮量,防止導電帶疲勞變形的問題的發生,解決了導電帶在工作過程中易疲勞變形的問題;另外,對導電帶的壓縮量的限制也可以將該電連接器與適配連接器分離時的拔力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解決其電連接器的拔力大的問題;多個導電片和滿足對不同傳輸功率的需求,將相鄰的兩導電片中的一個的導電帶的接觸部向上凸起,另一個的導電帶的接觸部向下凸起可使該電連接器的受力均勻,插拔柔和;通過所述內翻沿遮蔽導電板的前端可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提高插座的安全性能;彈爪可實現該電連接器與適配連接器之間的直插直拔,快捷方便,使該電連接器適用于需頻繁插拔的場合。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板型插座實施例I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右視圖;圖3是本技術的電連接器組件的實施例I的插頭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俯視圖;圖5是圖3的左視圖;圖6是圖3的右視圖;圖7是本技術的電連接器組件的實施例I的插頭的分解圖;圖8是本技術的電連接器組件的實施例I的插座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圖8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的板型插座實施例1,如圖1-2所示,包括絕緣的插座殼體11,插座殼體中設有插接通道,插接通道的進口位于前端且具有多個(具體個數可根據需要設定)供插頭插入的插接位,使用時,其可供兩個以上的插頭左右并排的插入,插接通道中設有導電板,導電板作為插座的接觸件分為上導電板12和下導電板13,上、下導電板一上一下平行間隔設置,導電板采用銅板,從而可傳輸大電流,具體可達150A ;另外,殼體上于插接通道的前端處還設有內翻沿,該內翻沿遮蔽導電板的前端面,從而可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插座殼體11的外壁面上設有用于與彈爪卡配的掛接結構,本實施例中,掛接結構為設在插座殼體下側面上的凸部11-1,該凸部11-1凸部靠近插座殼體11的前端的一側上設有在插座殼體11的前后方向上從前向后逐漸向下傾斜的凸部引導面11-2,凸部引導面可實現對對應的彈爪額定引導,以使其順利的卡住凸部;插座殼體的外表面上于前端還設有刻線14,刻線14用于指示單個插頭的插入位置。本專利技術的電連接器組件的實施例1,如圖3-9所示,由插頭和插座組成,其中插頭和插座各自以前端為插接端。插頭的結構如圖3-7所示,包括絕緣的插頭殼體,插頭殼體由蓋板31和底座32扣合而成,蓋板31和底座32在扣合時首先通過設于二者之間的鎖扣扣緊,鎖扣的結構及工作原理為現有技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板型插座,包括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的前端設有插接通道,所述插接通道具有供兩個以上的適配插頭左右并排的插入的插接位,插接通道中設有用于與適配插頭的接觸件電性接觸的導電板,殼體的外表面上設有用于與適配插頭上的彈爪掛接的掛接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星,
申請(專利權)人: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