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揭示了一種醇水發電設備,所述設備包括:殼體、原料輸送通道、制氫模塊、發電模塊,所述發電模塊包括發電機單元;所述制氫模塊、發電模塊設置于殼體內;所述原料輸送通道的部分或全部設置于發電模塊內或者貼近發電模塊設置,原料甲醇、水通過原料輸送通道進入制氫模塊;所述原料通過發電機單元時冷卻發電機單元,同時發電機單元在從高溫冷卻的同時為原料加熱升溫。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的醇水發電設備,可利用甲醇和水發電;通過將原料的運輸通道靠近電機設置,可以將低溫的原料用于冷卻電機,巧妙解決電機的散熱問題,在電機散熱的過程中同時為原料加熱。(*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發電設備
,涉及一種發電設備,尤其涉及一種醇水發電設備。
技術介紹
如今,發電設備有多種途徑的發電途徑靠燃煤或石油驅動渦輪機發電的稱熱電廠,靠水力發電的稱水電站,還有些靠太陽能,風力和潮汐發電的小型發電設備。現有的發電設備通過太陽能、水能、風能、煤炭、石油、潮汐能等能源得到電能,能量的轉化效率不高,且在得到電能的同時時常會帶來對環境的較大破壞(如煤炭燃燒)。此外,申請號為20121011586. x的中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小型化可移動式制氫設·備和方法,為氫能的使用推廣奠定了基礎。所述制氫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I、啟動子制氫設備制備氫氣,子制氫設備制得的部分氫氣或/和余氣,作為主制氫設備的初始啟動能源;步驟2、當子制氫設備制得的氫氣或/和余氣滿足設定量時,啟動主制氫設備,主制氫設備制備氫氣;步驟3、主制氫設備制得的部分氫氣或/和余氣維持主制氫設備運行。在利用甲醇、水制備氫氣以及利用氫氣發電的過程中,氫氣發電過程需要電機來配合實現,電機會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溫度升高,容易出現工作不穩定的問題;而如何使電機溫度處于設定溫度區間是本領域迫切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醇水發電設備,可利用甲醇和水發電,且巧妙解決發電機的散熱問題,在發電機散熱的過程中同時為原料加熱。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醇水發電設備,所述設備包括殼體、原料輸送通道、制氫模塊、發電模塊,所述發電模塊包括發電機單元、發電機冷卻單元;所述制氫模塊、發電模塊設置于殼體內;所述發電模塊內設置所述原料輸送通道,原料甲醇、水通過原料輸送通道進入制氫模塊;所述原料輸送通道作為發電模塊的發電機冷卻單元,原料通過發電機冷卻單元時冷卻發電機單元,同時發電機單元在從高溫冷卻的同時為原料加熱升溫。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設備進一步包括集中控制模塊,用于控制制氫模塊、發電模塊的動作。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制氫模塊、發電模塊之間設置氫氣輸送通道,制氫模塊制得的氫氣通過該氫氣輸送通道輸送至發電模塊。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制氫模塊的制氫過程包括如下步驟步驟S21、將甲醇和水通過泵輸送至換熱器換熱,換熱后進入氣化室氣化;步驟S22、氣化后的甲醇蒸氣及水蒸氣進入重整室,重整室內設有催化劑,重整室內的溫度為370° -409° ;步驟S23、重整室與分離室之間設有預熱控溫機構,用以加熱從重整室輸出的氣體;所述預熱控溫機構作為重整室與分離室之間的緩沖,縮短重整室輸出氣體溫度與分離室溫度之間的溫度差,使得從重整室輸出的氣體的溫度與分離室的溫度相同或接近;步驟S24、所述分離室內的溫度設定為400° -450°,分離室的溫度高于重整室內的溫度;分離室內設有鈀膜分離器,從鈀膜分離器的產氣端得到氫氣。一種上述的醇水發電設備的醇水發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SI、原料甲醇或者甲醇、水通過原料輸送通道進入制氫模塊,原料通過發電機冷卻單元時冷卻發電機單元,同時發電機單元在從高溫冷卻的同時為原料加熱升溫;步驟S2、制氫模塊以甲醇或者甲醇、水為原料制備氫氣;步驟S3、發電模塊利用制得的氫氣發電。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醇水發電設備進一步包括集中控制模塊,用于控制制氫模塊、發電模塊的動作。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制氫模塊、發電模塊之間設置氫氣輸送通道,制氫模塊制得的氫氣通過該氫氣輸送通道輸送至發電模塊。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制氫模塊的制氫過程包括如下步驟步驟S21、將甲醇和水通過泵輸送至換熱器換熱,換熱后進入氣化室氣化;步驟S22、氣化后的甲醇蒸氣及水蒸氣進入重整室,重整室內設有催化劑,重整室內的溫度為370° -409° ;步驟S23、重整室與分離室之間設有預熱控溫機構,用以加熱從重整室輸出的氣體;所述預熱控溫機構作為重整室與分離室之間的緩沖,縮短重整室輸出氣體溫度與分離室溫度之間的溫度差,使得從重整室輸出的氣體的溫度與分離室的溫度相同或接近;步驟S24、所述分離室內的溫度設定為400° -450°,分離室的溫度高于重整室內的溫度;分離室內設有鈀膜分離器,從鈀膜分離器的產氣端得到氫氣。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提出的醇水發電設備,可利用甲醇和水發電;通過將原料的運輸通道靠近發電機設置,可以將低溫的原料用于冷卻發電機,巧妙解決發電機的散熱問題,在發電機散熱的過程中同時為原料加熱。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醇水發電設備的組成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醇水發電設備方法的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實施例一請參閱圖1,本技術揭示了一種醇水發電設備,所述設備包括殼體3、原料輸送通道11、氫氣輸送通道12、電輸出單元22、制氫模塊10、發電模塊20、集中控制模塊,所述發電模塊20包括發電機單元、發電機冷卻單元。所述制氫模塊10、發電模塊20設置于殼體3內,所述集中控制模塊用于控制制氫模塊10、發電模塊20的動作。由于本技術將制氫模塊10、發電模塊20的控制模塊合二為一,可以有效減少成本,同時可提高控制效率。所述發電模塊20內設置所述原料輸送通道11,原料輸送通道11穿過發電模塊20(或者原料輸送通道11貼近發電模塊20設置),低溫的原料甲醇、水通過原料輸送通道11進入制氫模塊10。所述原料輸送通道11作為發電模塊20的發電機冷卻單元,所述原料通過發電機冷卻單元時冷卻發電機單元,同時發電機單元在從高溫冷卻的同時為原料加熱升溫,發電機單元又作為原料的加熱單元。由于甲醇、水在反應時需要加熱,因此利用低溫原料為發電機單元降溫可以做到一舉兩得。所述制氫模塊10以甲醇、水為原料制備氫氣,其制氫過程包括如下步驟步驟S31、將甲醇和水通過泵輸送至換熱器換熱,換熱后進入氣化室氣化;步驟S32、氣化后的甲醇蒸氣及水蒸氣進入重整室,重整室內設有催化劑,重整室內的溫度為370° -409° ;步驟S33、重整室與分離室之間設有預熱控溫機構,用以加熱從重整室輸出的氣體;所述預熱控溫機構作為重整室與分離室之間的緩沖,縮短重整室輸出氣體溫度與分離室溫度之間的溫度差,使得從重整室輸出的氣體的溫度與分離室的溫度相同或接近;步驟S34、所述分離室··內的溫度設定為400° -450° ,分離室的溫度高于重整室內的溫度;分離室內設有鈀膜分離器,從鈀膜分離器的產氣端得到氫氣。所述制氫模塊10、發電模塊20之間設置氫氣輸送通道12,制氫模塊10制得的氫氣通過該氫氣輸送通道12輸送至發電模塊20 ;所述發電模塊20利用制得的氫氣發電,將發出的電通過所述電輸出單兀22輸出。以上介紹了本技術醇水發電設備,本技術在揭示上述設備的同時,還揭示一種上述的醇水發電設備的醇水發電方法;請參閱圖2,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SI原料甲醇或者甲醇、水通過原料輸送通道進入制氫模塊,原料通過發電機冷卻單元時冷卻發電機單元,同時發電機單元在從高溫冷卻的同時為原料加熱升溫。步驟S2制氫模塊以甲醇或者甲醇、水為原料制備氫氣。所述制氫模塊的制氫過程包括如下步驟步驟S21、將甲醇和水通過泵輸送至換熱器換熱,換熱后進入氣化室氣化;步驟S22、氣化后的甲醇蒸氣及水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醇水發電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設備包括:殼體、原料輸送通道、制氫模塊、發電模塊,所述發電模塊包括發電機單元、發電機冷卻單元;所述制氫模塊、發電模塊設置于殼體內;所述發電模塊內設置所述原料輸送通道,原料甲醇、水通過原料輸送通道進入制氫模塊;所述原料輸送通道作為發電模塊的發電機冷卻單元,原料通過發電機冷卻單元時冷卻發電機單元,同時發電機單元在從高溫冷卻的同時為原料加熱升溫。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向華,龐娟娟,向德成,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合既得動氫機器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