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管網射線檢測裝置。該裝置包括射線掃描系統和馬鞍管支架。馬鞍管支架包括帶有圓弧的上馬鞍板、下馬鞍板,上馬鞍板、下馬鞍板通過立柱連接。射線掃描系統通過基板固定在馬鞍管支架上,掃描裝置通過雙拉緊帶與待測管網固定。這種測量裝置安裝、拆卸方便,可適應不同管徑的管網檢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用波或粒子輻射來進行無損檢測的
,具體涉及一種管網射線測厚用的掃描裝置。
技術介紹
設有保溫包覆層的管網大量用于石油、化工、熱能等工礦企業。由于長期在高溫、高壓下運行,管壁腐蝕減薄、結垢增厚是發生泄露、堵塞等事故的主要原因。用Y射線切線照相法可無損檢測包覆管的管壁厚度和結垢厚度,例如,中國專利文獻CN1376909A公開了一種Y射線在役管網檢測方法和裝置,所公開的檢測裝置包括Y射線源機、接收探頭、驅動機構、信號分析處理器和顯示器,其中Y射線源機和Y射線的接收探頭安裝在程控掃描機構上,分別位于被測管道的兩側,接收探頭接受到的信號經信號分析處理器送到顯示器。程控掃描機構包括掃描拖板、電機絲杠驅動機構、基板,基板再通過固定卡環固定在被檢管·道上。這種管網檢測裝置結構過于簡單,不能適合不同管徑、不同部位的同時測量;同被測管道剛性連接,既不適應管網的復雜結構,也不易實現圓周測量。
技術實現思路
(一)技術目的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能同時適合不同管徑、不同部位測量要求的管網射線檢測裝置。(二)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管網射線檢測裝置,包括射線掃描系統和馬鞍管支架。射線掃描系統包括基板、移動托板、步進電機、射線源機、射線探測器,射線源機、射線探測器分別裝在移動托板兩側,步進電機安裝在基板上,移動托板放置在基板上,由步進電機絲杠驅動。關鍵在于,移動托板的兩翼由移動托板連板活動連接,基板的兩翼由基板連板活動連接。所述的馬鞍管支架包括上馬鞍板、下馬鞍板,上馬鞍板、下馬鞍板通過立柱連接。所述的射線掃描系統通過基板固定在馬鞍管支架的下馬鞍板上,通過雙拉緊帶將立柱與待測管網固定。為適應中小直徑管網測量,作為一種優化方案,根據待測管網外徑選取相應的輔助馬鞍板,輔助馬鞍板分別與上馬鞍板、下馬鞍板連接。作為另一種優化方案,所述的下馬鞍板上設置圓弧軌道,基板底部設置與圓弧軌道匹配的滑輪。射線掃描系統沿圓弧軌道做多角度旋轉,實現多點測量。(三)技術效果本技術所提供的技術方案中,移動托板、基板的兩翼活動連接,通過調節移動托板、基板兩翼間距離,使檢測裝置可適應不同管徑的管網檢測。獨立設計的馬鞍管支架,采用柔性連接,安裝、拆卸方便,使檢測裝置可適應復雜管網不同部位檢測。附圖說明圖I射線掃描系統結構示意圖;圖2馬鞍管支架結構示意圖;圖3檢測裝置結構示意圖;圖4測檢測裝置固定方式示意圖;圖5輔助馬鞍板結構示意圖;圖6實施例3所用的圓弧軌道結構示意圖;圖7實施例4所用的圓弧軌道結構示意圖。其中,1-1,移動托板左翼;1_2、移動托板右翼;2、射線源機;3、絲杠螺母;4、步進電機絲杠;5_1、基板左翼;5_2、基板右翼;6、步進電機;7、基板連板;8、射線探測器;9、滑塊;10、導軌;11、移動托板連板;12、定位螺釘;13、下馬鞍板;14、上馬鞍板;15、立柱;16、輔助馬鞍板;17、計算機;18、被檢測管網;19、雙拉緊帶;20、圓弧軌道。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闡述。實施例I一種管網射線檢測裝置,包括射線掃描系統和馬鞍管支架。如圖I所示,射線掃描系統包括移動托板左翼1-1、移動托板右翼1-2,移動托板左翼1-1與移動托板右翼1-2通過移動托板連板11活動連接;基板左翼5-1、基板右翼5-2,基板左翼5-1與基板右翼5-2通過基板連板7活動連接。為適應不同被檢測管網18外徑,通過調整移動托板連板11、基板連板7,調節移動托板左翼1-1與移動托板右翼1-2、基板左翼5-1與基板右翼5-2間的距離,使射線掃描系統能騎到不同管徑的被檢測管網18的不同部位。移動托板左翼1-1上安裝射線源機2,移動托板右翼1-2上安裝射線探測器8?;遄笠?-1上安裝步進電機6,步進電機絲杠4通過絲杠螺母3與移動托板左翼1-1相連;基板右翼5-2上安裝導軌10,導軌10通過滑塊9與移動托板右翼1-2相連。步進電機6通過步進電機絲杠4驅動移動托板左翼1-1、移動托板右翼1-2前后運動,進而驅動射線源機2、射線探測器8前后運動。如圖2所示,馬鞍管支架由上馬鞍板14、下馬鞍板13、立柱15組成,4根立柱15聯接上馬鞍板14、下馬鞍板13。上馬鞍板14、下馬鞍板13的一側均設置圓弧,圓弧半徑略大于被檢測管網18的半徑。如圖3所示,根據被檢測管網18半徑的大小,選擇合適的上馬鞍板14、下馬鞍板13組裝成馬鞍管支架,并騎到被檢測管網18上。如圖4所示,馬鞍管支架利用雙拉緊帶19將立柱15與被檢測管網18固定。掃描前,選擇與被檢測管網18外徑相適應的射線掃描系統和馬鞍管支架。先將馬鞍管支架置于被檢測管網18被檢部位,利用兩個雙拉緊帶19與被檢測管網18固定。馬鞍管支架安裝好后,從后方將射線掃描系統整體推入,使定位螺釘12落入下馬鞍板13的定位孔內,用蝴蝶螺母固定。本實施例采用低活度的射線源137Se、高靈敏度的測量儀表。掃描時,由計算機17控制射線源機2發射窄束Y射線,步進電機6驅動射線掃描系統掃描被檢測管網18的管壁,射線探測器8采集測量數據,傳輸給計算機17進行數據處理,實時給出檢測曲線和被檢測管網18管壁厚度和結垢厚度。當在同一截面須檢測不同方位管壁厚度時,可把緊固帶19略松開,將已固連在一起的射線掃描系統和馬鞍管支架整體旋轉一定角度后固定,再進行檢測。同理,檢測裝置可沿軸向進行位置調整。實施例2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管網射線檢測裝置與實施例I基本相同,不同之處是,本實施例針對小直徑的被檢測管網18進行檢測。如圖5所示,選擇兩塊圓弧合適的輔助馬鞍板16分別與上馬鞍板14、下馬鞍板13連接,連接成合適的馬鞍管支架。其中,輔助馬鞍板16的一側圓弧小于上馬鞍板14、下馬鞍板13 —側的圓弧。實施例3·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管網射線檢測裝置與實施例I基本相同,不同之處是,如圖6所示,下馬鞍板13上設置圓弧軌道20,基板左翼5-1、基板右翼5-2底部設置與圓弧軌道20相匹配的滑輪。使用時,射線掃描系統可沿圓弧軌道20做多角度旋轉,實現多點測量。實施例4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管網射線檢測裝置與實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處是,下馬鞍板13上的圓弧軌道20為半圓。使用時,將一對馬鞍管支架相互銜接,兩個下馬鞍板13上的圓弧軌道20拼接成一個圓周。使用時,射線掃描系統可沿圓弧軌道20做360度旋轉。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技術進行各種修改和變型而不脫離本技術的構思。這樣,假若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技術權利要求的等同技術,則本技術也意圖包含這些修改和變型。權利要求1.一種管網射線檢測裝置,包括射線掃描系統和馬鞍管支架,射線掃描系統包括基板、移動托板、步進電機(6)、射線源機(2)、射線探測器(8),射線源機(2)、射線探測器(8)分別裝在移動托板兩側,步進電機(6)安裝在基板上,移動托板放置在基板上,由步進電機絲杠(4)驅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動托板的兩翼由移動托板連板(11)活動連接,基板的兩翼由基板連板(7)活動連接; 所述的馬鞍管支架包括上馬鞍板(14)、下馬鞍板(13),上馬鞍板(14)、下馬鞍板(13)通過立柱(15)連接; 所述的射線掃描系統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管網射線檢測裝置,包括射線掃描系統和馬鞍管支架,射線掃描系統包括基板、移動托板、步進電機(6)、射線源機(2)、射線探測器(8),射線源機(2)、射線探測器(8)分別裝在移動托板兩側,步進電機(6)安裝在基板上,移動托板放置在基板上,由步進電機絲杠(4)驅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動托板的兩翼由移動托板連板(11)活動連接,基板的兩翼由基板連板(7)活動連接;所述的馬鞍管支架包括上馬鞍板(14)、下馬鞍板(13),上馬鞍板(14)、下馬鞍板(13)通過立柱(15)連接;所述的射線掃描系統通過基板固定在馬鞍管支架上,通過雙拉緊帶(19)與待測管網(18)固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石,趙新,何鳳岐,周艦,王谷棟,羅金漢,趙景岐,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