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生物燃料燃燒鏈式多用爐,包括外殼,外殼的上端設置有上蓋;所述外殼的內部一側設置有燃燒裝置,另一側設置有燃燒料斗;所述燃燒裝置的側壁設置有水包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燒裝置包括燃燒內膛,燃燒內膛的上端安裝有煙管和吸熱管;所述燃燒內膛的上方設置有煙管集灰裝置,燃燒內膛的下部設置有網鏈集灰裝置和底座集灰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獨特的網鏈結構,增加了燃燒空間,這樣就能使生物質燃料燃燒的更加充分,為大面積供暖提供了保障。同時,上蓋上設置有煙管清灰孔和清灰孔,實現了在無需拆卸的情況下,煙管的多次循環使用以及更加便捷的清理維護方式。(*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燃燒爐
,具體涉及一種生物燃料燃燒鏈式多用爐。
技術介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在小城鎮和廣大農村的人們的生活方式逐漸向城市靠攏,將以往用來做飯取暖的柴草棄之不用,大量使用液化氣、天然氣、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尤其是在冬季,取暖集中,各種各樣的采暖爐消耗掉大量的煤炭,煤炭燃燒的熱效率極低,還會嚴重污染環境,加速溫室效應,而且,煤煙中毒時有發生,帶來了一定安全隱串■/Qi、O 小城鎮和廣大農村的可再生的生物質燃料(如柴草、秸桿、樹葉、枯枝、木屑、各種果殼等)資源充足,大多數生物質燃料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多數放火燒掉或自然爛掉,造成了浪費,有時還會因此而引發火災,帶來安全隱患。現有技術中亟需一種燃燒生物質燃料的自動化多用爐。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生物燃料燃燒鏈式多用爐,生物燃料燃燒鏈式多用爐燃燒生物質燃料,可以節省不可再生資源,具有環保、安全的優點,同時便于爐灰清理的同時。排出的是氣體,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實現了低碳環保、經濟高效、智能化自動控制,是一種利用生物燃料(農作物秸桿、雜草、木屑等)全自動智能化二氧化碳生成技術,所產生的常溫高凈化二氧化碳,用管道送往所需之處。同時,用風或水兩種循環方式(用戶自選)對燃燒過程產生的熱量高效吸收。例如在冬季,花卉和蔬菜大棚使用本設備可兼顧二氧化碳氣肥和保溫并用。在不需要采暖升溫時可將熱量導出作為它用,單獨供給二氧化碳氣肥。在禽畜水產及菌菇養殖中,利用其高效采暖自動控制功能保持適宜溫度,所產生高凈化二氧化碳排出大棚,不影響棚內環境,無大氣污染。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種生物燃料燃燒鏈式多用爐,包括外殼,外殼的上端設置有上蓋;所述外殼的內部一側設置有燃燒裝置,另一側設置有燃燒料斗;所述燃燒裝置的側壁設置有水包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燒裝置包括燃燒內膛,燃燒內膛的上端安裝有煙管和吸熱管;所述燃燒內膛的上方設置有煙管集灰裝置,燃燒內膛的下部設置有網鏈集灰裝置和底座集灰裝置。進一步地說所述燃燒內膛為負壓式燃燒內膛,負壓式燃燒內膛包括燃燒灶組件,燃燒灶組件之間安裝有擋料板,所述燃燒灶組件的一側安裝有點火器;所述燃燒灶組件和擋料板安裝在機構護板上,并且機構護板通過固定支架固定在外殼內壁上;所述燃燒灶組件的下方安裝有網鏈集灰裝置;負壓式燃燒內膛分別與煙管、吸熱管和燃燒料斗連通。所述網鏈集灰裝置包括網鏈,以及與網鏈傳動連接的網鏈電機,網鏈電機通過電機座安裝在外殼中。更進一步地說所述燃燒料斗的底部設置有螺旋上料裝置,螺旋上料裝置包括安裝在外殼內的上料電機以及與上料電機傳動連接的螺旋上料機構。所述上蓋上設置有清灰孔,以及與煙管相配合的煙管清灰孔。所述外殼內設置有抽風機,抽風機的一端與負壓式燃燒內膛連通。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獨特的網鏈結構,增加了燃燒空間,這樣就能使生物質燃料燃燒的更加充分,為大面積供暖提供了保障。另外,網鏈結構上放置燃燒灶結構,使燃料燃燒更加集中,通風更加集中,將火焰聚集在一起,大大提高了燃料的燃燒效率和火焰的供熱效果。這樣不僅使燃料得到充分的燃燒,徹底解決了因結碳造成空氣不足影響燃燒溫度的問題,達到理想的供熱溫度。同時,上蓋上設置有煙管清灰孔,實現了在無需拆卸的情況下,煙管的多次循環使用以及更加便捷的清理維護方式,還有上蓋上設置清灰孔,不僅可以過濾灰塵,也方便了生物爐的日常維護工作,同時也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另 夕卜,吸熱管設置在外殼內部,增加了吸熱面積,實現了對爐內水溶液的內加熱過程,不僅有效提高了供熱效率,同時也防止了熱量的流失。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一側內部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I的另一側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一種實施例中網鏈集灰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中設計的自控系統的結構框圖。圖中1_煙管集灰裝置;2-上蓋;3-外殼;4-網鏈集灰裝置;5_底座集灰裝置;6-清灰孔;7_煙管清灰孔;8_燃燒料斗;9_水包壁;10-抽風機;11_網鏈電機;12_底座集灰裝置;13_上料電機;14_螺旋上料機構;15_吸熱管;16_負壓式燃燒內膛;17_網鏈;18-煙管;19-機構護板;20_網鏈;21-燃燒灶組件;22_網鏈電機;23-上料網鏈;24_電機座;25_點火器。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詳細描述。如圖I-圖4所示,一種生物燃料燃燒鏈式多用爐,包括外殼3,外殼3的上端設置有上蓋2。所述外殼3的內部一側設置有燃燒裝置,另一側設置有燃燒料斗8。所述燃燒裝置的側壁設置有水包壁9。水包壁9為現有技術,一端連接冷水管,另一端連接熱水管,能滿足沐浴、洗菜等家庭用水需求,出水溫度可根據流量調節,能夠控制在40°C _60°C之間。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燃燒裝置包括燃燒內膛,燃燒內膛的上端安裝有煙管18和吸熱管15。所述燃燒內膛的上方設置有煙管集灰裝置1,燃燒內膛的下部設置有網鏈集灰裝置4和底座集灰裝置5、12。進一步,燃燒內膛采用的是負壓式燃燒內膛16,負壓式燃燒內膛16中燃燒灶組件21,燃燒灶組件21之間安裝有擋料板。擋料板的安裝,根據實際的需要來設計和安裝。燃燒灶組件21使燃料燃燒更加集中,通風更加集中,將火焰聚集在一起,大大提高了燃料的燃燒效率和火焰的供熱效果。這樣的設計,不僅使燃料得到充分的燃燒,徹底解決了因結碳造成空氣不足影響燃燒溫度的問題,使單位時間內的放熱量得到提高,達到理想的供熱效果。根據需要,燃燒灶組件21的一側安裝有點火器25,且燃燒灶組件21和擋料板安裝在機構護板19上,并且機構護板19通過固定支架固定在外殼3內壁上。所述燃燒灶組件21的下方安裝有網鏈集灰裝置4,負壓式燃燒內膛16分別于煙管18、吸熱管15和燃燒料斗8連通。在本實施例中,網鏈集灰裝置4包括網鏈17、20,以及與網鏈17、20傳動連接網鏈電機22,網鏈電機22通過電機座24安裝在外殼3中。燃燒料斗8的底部設置有螺旋上料裝置,螺旋上料裝置包括安裝在外殼3內的上料電機13以及與上料電機13傳動連接的螺旋上料機構14。所述上蓋2上設置有清灰孔6,以及與煙管18相配合的煙管清灰孔7。·所述外殼內設置有抽風機10,抽風機10的一端與負壓式燃燒內膛16連通。根據實際的需要,網鏈電機22和上料電機13均為可調速電機。本技術的自動化生物燃料燃燒多用爐可以將農村廢棄的農作物秸桿、樹葉、枯枝、木屑、各種果殼、雜草、木質裝修材料等破碎高能擠壓制成的顆粒的生物質燃料作為燃料,可以將燃料燃燒溫度隨時控制在400-700度之間,使燃燒充分。并且本技術控制進風量,減少出風量,排出較少的熱量,燃燒內膛采用負壓式燃燒內膛,爐內的壓力比室外低,吸收外部氣體,不泄漏燃燒的廢氣,廢氣經過反復吸收,最后排出室外相通,直接排到室外,排出的是煙氣,不影響室內環境。本技術的集灰裝置采用網鏈結構,增加了燃燒空間,這樣就能使生物質燃料燃燒的更加充分,為大面積供暖提供了保障。另外,網鏈結構上放置燃燒灶結構,使燃料燃燒更加集中,通風更加集中,將火焰聚集在一起,大大提高了燃料的燃燒效率和火焰的供熱效果。這樣不僅使燃料得到充分的燃燒,徹底解決了因結碳造成空氣不足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生物燃料燃燒鏈式多用爐,包括外殼(3),外殼(3)的上端設置有上蓋(2);所述外殼(3)的內部一側設置有燃燒裝置,另一側設置有燃燒料斗(8);所述燃燒裝置的側壁設置有水包壁(9),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燒裝置包括燃燒內膛,燃燒內膛的上端安裝有煙管(18)和吸熱管(15);所述燃燒內膛的上方設置有煙管集灰裝置(1),燃燒內膛的下部設置有網鏈集灰裝置(4)和底座集灰裝置(5、1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義紅,
申請(專利權)人:煙臺市宜和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