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光源及其發光二極管燈電路。發光二極管燈電路串聯有多個發光二極管燈形成燈串,燈串上至少一個發光二極管燈并聯有電阻。上述發光二極管燈電路上通過至少一個發光二極管燈并聯電阻,可令燈串亮度在更大電壓范圍內逐漸調節。(*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路,尤其是一種可對發光二極管燈調光變色的發光二極管燈電路及具有該電路的光源。
技術介紹
請參閱圖1-4,所示為現有幾種常見的發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燈電路。圖I所示的發光二極管燈電路中,包括多個發光二極管燈串聯形成的燈串11以及與燈串11連接的輸入電源單元12,燈串11經輸入電源單元12來調控亮度。圖2所示的發光二極管燈電路中,包括多個發光二極管燈串聯形成的燈串21,與燈串21連接的限流電 路22,與限流電路22連接的輸入電源單元23。其中,設計的電流值決定了燈串21的亮度。圖3所示的發光二極管燈電路中,包括燈串31,與燈串31連接的限流電路32,與限流電路32連接的輸入電源單元33。其中,限流電路22為可調限流電路。發光二極管燈通過輸入電源單元33調控限流電路33的電流輸出而調控亮度與色彩。圖4所示的發光二極管燈電路中,包括燈串41,與燈串41連接的限流電路42,與限流電路42連接的輸入電源單元43。發光二極管燈通過輸入電源單元43調控限流電路42的輸出而調控亮度與色彩。該輸入電源單元43為交流電壓,在輸入電源單元43連接至限流電路42間設有整流電路44以及濾波電路45。然,上述發光二極管燈電路中,輸入電源單元調光幅度范圍均較小。例如,設計成于輸入電源單元在24V輸入時電流為300mA,線性降至12V輸入時,電流為100mA,以此線路驅動一個五燈串聯的燈串,當輸入電源單元降至約16V時,電流約為150mA之后非線性地急降,因發光二極管在正向電壓低于它的導通電壓(白光發光二極管的導通電壓約為3V)時電流接近零,所以調光的可用電壓范圍為約15V至24V,包括15V-16V間的光度開始急降段,調光幅度范圍較小。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上述狀況,有必要提供一種可增大電壓調光幅度的發光二極管燈電路及具有該電路的光源。一種發光二極管燈電路,包括多個發光二極管燈串聯形成的燈串,所述燈串上至少一個發光二極管燈并聯有電阻。該發光二極管燈電路還包括與該燈串連接的限流電路。更進一步,該至少一個發光二極管燈并聯有該電阻及另一發光二極管燈。所述燈串中發光二極管燈的數量為三個,其中兩個發光二極管燈分別并聯有一個電阻。所述燈串中發光二極管燈的數量為五個,其中三個發光二極管燈上分別并聯有一個電阻。所述燈串中發光二極管燈的數量為五個,其中兩個發光二極管燈上分別并聯有一個電阻,在一個電阻串聯一個發光二極管燈后,與余下的三個發光二極管燈中的其中一個發光二極管燈并聯。所述多個發光二極管燈中的至少其中兩個發光二極管燈的發光顏色不同。所述發光二極管燈電路還包括一個限流電阻,該限流電阻與該多個發光二極管燈串聯形成的燈串形成串聯。該發光二極管燈電路還包括與該燈串連接的限流電路,當輸入電源單元為交流電壓時,在該輸入電源單元連接至該限流電路間還設有整流電路以及濾波電路。一種光源,其包括多個燈串,每個燈串包括多個串聯的發光二極管燈。所述燈串上至少一個發光二極管燈并聯有電阻。上述光源及其發光二極管燈電路中,電路上通過至少一個發光二極管燈并聯電 阻,可令燈串在更大電壓范圍內逐漸調節;并且,當燈串中使用不同光的發光二極管時,還可同時達到調色的效果。附圖說明圖I是現有的一個發光二極管燈電路圖;圖2是現有另一個發光二極管燈電路圖;圖3是現有的第三個發光二極管燈電路圖;圖4是現有的第四個發光二極管燈電路圖;圖5是本技術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發光二極管燈電路圖;圖6是本技術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發光二極管燈電路圖;圖7是本技術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發光二極管燈電路圖;圖8是本技術第二實施例的發光二極管燈電路圖與現有圖I所示的發光二極管燈電路圖的調壓范圍比較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的發光二極管燈電路及具有該電路的光源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請參閱圖5,所示為本技術第一較佳實施例發光二極管燈電路圖,包括多個發光二極管燈串聯形成的燈串101,以及與燈串101連接的輸入電源單元102。本較佳實施例中,燈串101 —端串接有限流電阻R1,發光二極管燈101的數量為三個,分別為Dl、D2、D3,其中D1、D2上分別并聯有一個電阻,依次為R2、R3。其中,Rl阻值為120Ω,R2阻值為470 Ω,R3阻值為2ΚΩ。若Dl、D2上未并聯電阻R2、電阻R3,則輸入電源單元102的調節范圍為9-12V,當D1、D2上分別并聯電阻R2、電阻R3后,燈串101的可調光的輸入電源單元102的調節范圍為3-12V,同時可得到更暢順及大比例的光暗對比。請參閱圖6,所示為本技術第二較佳實施例發光二極管燈電路圖,其包括多個發光二極管燈串聯形成的燈串201。本較佳實施例中,圖6中還繪出了與燈串201連接的輸入電源單元202 ;燈串201的發光二極管燈的數量為五個,分別為Dl、D2、D3、D4、D5,其中D1、D2、D3上分別并聯有一個電阻,依次為R1、R2、R3。其中,Rl阻值為75 Ω,R2阻值為380 Ω, R3阻值為IK Ω。可使Dl,D2,D3兩極間電壓漸次低于發光二極管燈的最低正向通電電壓(約2. 5V)而熄滅,而余下的發光二極管燈仍能透過并聯電阻通電發光,但亮度因電阻值加大及燈串電壓下降而下降。結合參閱圖8,本第二實施例與現有電路比較的電壓/亮度特性的曲線圖,現有電路如圖I所示電壓/亮度特性為曲線A,Vin=24V時的光度是100%,Vin=16V時是50%,然后開始急降至Vin=12v附近已在O. 1%之下,實際可用的電壓調光范圍約為15V-24V,光度從大于10%至100%。本技術第二較佳實施例中其電壓/亮度特性為曲線B,開始時因R1,R2,R3消耗了部分電流而沒發光,所以光度略低于簡單燈串。當電壓降至15V以下時候,R1,R2,R3等電阻提供電流通道讓部分發光二極管能有足夠電壓發光。可用電壓調光范圍約為6V-24V,光度從約O. 1%至接近100%,調光幅度從不足10倍擴開至數百倍。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各發光二極管燈電流下降有先后,如它們的顏色并不一樣,可造成調光并同時變色的效果。如D1,D2為綠光,D3,D4,D5為紅光,這燈串的總體光輸出便會從全亮時的黃光,調暗時逐漸轉成紅光。又如D1,D2,D3,為冷白光發光二極管而D4,D5為暖白光發光二極管,燈串便于由亮變暗的過程中色溫逐步下降,可與白熾燈的效果相近。請參閱圖7,所示為本技術第三較佳實施例發光二極管燈電路圖,包括多個發·光二極管燈串聯形成的燈串301,以及與燈串301連接的輸入電源單元302。本較佳實施例中,燈串301的發光二極管燈的數量為五個,分別為Dl、D2、D3、D4、D5,其中Dl、D2上分別并聯有一個電阻,依次為Rl、R2。并且,一個電阻R3串聯一個發光二極管燈D6后與D3并聯。具體實施方式中,發光二極管燈D6為橙紅光發光二極管,R3取值51 Ω。橙紅光發光二極管正向電壓約為2. 2V,比白光發光二極管的3. 2V低約I. 0V,在較高燈串電流時,橙紅光發光二極管的電流保持于約20mA。橙紅光對整燈輸出的影響很少。整燈的色溫由D1-D5決定,可選Dl,D2為3500K, D3,D4,D5為3000K,總體表現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發光二極管燈電路,包括多個發光二極管燈串聯形成的燈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燈串上至少一個發光二極管燈并聯有電阻。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莫紹祥,
申請(專利權)人:莫紹祥,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