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管夾密封件,它包括密封圈主體(1)和接頭(2),密封圈主體(1)與接頭(2)相連,密封圈主體(1)與接頭(2)的連接處設有用于將管夾密封件卡在管夾中的臺階面(10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主體(1)上設有用于與管道密封連接的環形部(102),所述的環形部(102)上設有兩個與管道外壁的弧面相配的弧形凹陷部(101),所述的兩個弧形凹陷部(101)以環形部(102)的中心點為對稱點對稱分布。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密封性更好的管夾密封件。(*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管夾密封
,具體是指一種管夾密封件。
技術介紹
管夾,顧名思義是用來夾管子的。管夾的種類很多,有一種管夾其上面配備有與管體相通的接口,這樣用戶可以方便的通過接口與管體內進行物質交換,如放取管體內的液體。現有技術中管夾上的接口與管體上的開口是通過密封圈來進行密封的,所述的密封圈大都采用的是O形圈,這種結構的管夾密封件在實際使用時,被密封的管體是弧形表面結構,O形圈的密封端面是水平的,O形圈的密封端面不能很好的與管體的弧形表面相貼合,當管體內的壓力較大時容易發生泄漏。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密封性更好的管夾密封件。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管夾密封件,它包括密封圈主體和接頭,密封圈主體與接頭相連,密封圈主體與接頭的連接處設有用于將管夾密封件卡在管夾中的臺階面,所述的密封圈主體上設有用于與管道密封連接的環形部,所述的環形部上設有兩個與管道外壁的弧面相配的弧形凹陷部,所述的兩個弧形凹陷部以環形部的中心點為對稱點對稱分布。采用以上結構后,本技術具有如下優點所述的環形部上設有兩個與管道外壁的弧面相配的弧形凹陷部,所述的兩個弧形凹陷部以環形部的中心點為對稱點對稱分布。該結構在密封件與管道外壁進行密封連接時,兩個弧形凹陷部可以很好的與管道外壁的弧面貼合,顯然這樣的密封性更好。作為改進,所述的密封圈主體還包括上密封膜和下密封膜,上密封膜位于密封圈主體的內壁上遠離接頭的一端,下密封膜位于密封圈主體的內壁上靠近接頭的一端,上密封膜和下密封膜均為環形膜結構,上密封膜和下密封膜的外圈均固定在密封圈主體的內壁上。上密封膜和下密封膜的結構對密封件的密封效果有進一步的提升,當管道內的液體或是氣體的壓力較大時,上密封膜會被緊壓在管道的外壁上,而下密封膜會被緊壓在密封件的接頭端接入的接頭的端面上。作為改進,所述的上密封膜與環形部之間設有環形槽。在密封
內,密封處的接觸面越小,密封的穩定性越高,環形槽的設計有效的控制了密封件與管道之間的接觸面積,進一步優化了密封效果。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密封圈主體的外壁上設有定位突起。定位突起的設計可以使用戶在將管夾密封件裝入管夾內時更加快捷,也不容易裝反,將定位突起與管夾上對應的凹槽對準裝入即可。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管夾密封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管夾密封件旋轉一個視角后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管夾密封件A-A面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技術中1、密封圈主體,2、接頭,3、定位突起,101、弧形凹陷部,102、環形部,103、上密封膜,104、下密封膜,105、環形槽,106、臺階面,201、螺紋,202、橡膠套。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結合附圖I到附圖3,一種管夾密封件,它包括密封圈主體I和接頭2,密封圈主體I與接頭2相連,密封圈主體I與接頭2的連接處設有用于將管夾密封件卡在管夾中的臺階面106,所述的密封圈主體I上設有用于與管道密封連接的環形部102,所述的環形部102上設有兩個與管道外壁的弧面相配的弧形凹陷部101,所述的兩個弧形凹陷部101以環形部102的中心點為對稱點對稱分布。所述的密封圈主體I還包括上密封膜103和下密封膜104,上密封膜103位于密封圈主體I的內壁上遠離接頭2的一端,下密封膜104位于密封圈主體I的內壁上靠近接頭2的一端,上密封膜103和下密封膜104均為環形膜結構,上密封膜103和下密封膜104的外圈均固定在密封圈主體I的內壁上。所述的上密封膜103與環形部102之間設有環形槽105。所述的密封圈主體I的外壁上設有定位突起3。本技術在具體實施時,密封圈主體I采用的是橡膠結構,而接頭2則是采用的金屬結構,接頭2內還設有螺紋201用來接入取液管等,接頭2還可以采用卡接式接頭。接頭2與密封圈主體I是嵌裝連接的,進一步結合附圖,密封圈主體1,呈元寶狀結構,在靠近接頭2的一端延伸有一段空心柱,空心柱呈正六邊形,接頭2嵌裝在空心柱內,具體實施時還可以通過膠粘等工藝,進一步加強連接的牢固性。以上對本技術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這種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總而言之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技術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管夾密封件,它包括密封圈主體(I)和接頭(2),密封圈主體(I)與接頭(2)相連,密封圈主體(I)與接頭(2)的連接處設有用于將管夾密封件卡在管夾中的臺階面(10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主體(I)上設有用于與管道密封連接的環形部(102),所述的環形部(102)上設有兩個與管道外壁的弧面相配的弧形凹陷部(101),所述的兩個弧形凹陷部(101)以環形部(102)的中心點為對稱點對稱分布。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管夾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主體(I)還包括上密封膜(103)和下密封膜(104),上密封膜(103)位于密封圈主體(I)的內壁上遠離接頭(2)的一端,下密封膜(104)位于密封圈主體(I)的內壁上靠近接頭(2)的一端,上密封膜(103)和下密封膜(104)均為環形膜結構,上密封膜(103)和下密封膜(104)的外圈均固定在密封圈主體(I)的內壁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夾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密封膜(103)與環形部(102)之間設有環形槽(105)。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管夾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主體(I)的外壁上設有定位突起(3)。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管夾密封件,它包括密封圈主體(1)和接頭(2),密封圈主體(1)與接頭(2)相連,密封圈主體(1)與接頭(2)的連接處設有用于將管夾密封件卡在管夾中的臺階面(10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主體(1)上設有用于與管道密封連接的環形部(102),所述的環形部(102)上設有兩個與管道外壁的弧面相配的弧形凹陷部(101),所述的兩個弧形凹陷部(101)以環形部(102)的中心點為對稱點對稱分布。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密封性更好的管夾密封件。文檔編號F16L41/08GK202708434SQ201220399799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3日專利技術者張繼宏, 黃雷雷 申請人:寧波永享銅管道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管夾密封件,它包括密封圈主體(1)和接頭(2),密封圈主體(1)與接頭(2)相連,密封圈主體(1)與接頭(2)的連接處設有用于將管夾密封件卡在管夾中的臺階面(10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主體(1)上設有用于與管道密封連接的環形部(102),所述的環形部(102)上設有兩個與管道外壁的弧面相配的弧形凹陷部(101),所述的兩個弧形凹陷部(101)以環形部(102)的中心點為對稱點對稱分布。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繼宏,黃雷雷,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永享銅管道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