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防打滑鉚釘,包括頭部和桿部,所述桿部的周面上設有防滑齒,帶有防滑齒的桿部占整個桿部長度的20~70%,且靠近頭部一側。鉚釘鉚合時,防滑齒增強鉚釘與部件之間的摩擦,防止鉚釘移位。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具有較好的防打滑效果,實用性強。(*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緊固部件,尤其涉及一種防打滑鉚釘。
技術介紹
最早的鉚釘是木制或骨制的小栓釘,最早金屬變形體可能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鉚釘的祖先。毫無疑問,它們是人類已知金屬連接的最古老的方法,可以追溯到最初使用可鍛金屬時期,例如青銅器時代埃及人用鉚釘把開槽型車輪外線的六個木制扇形體鉚接緊固在一起,希臘人成功地用青銅澆鑄大型塑像之后,再用鉚釘把各部件鉚合在一起。1916年,當英國飛機制造公司的H ·ν懷特第一次取得可以單 面鉚接的盲鉚釘專利的時候,人們幾乎沒有料到這種鉚釘今天會應用的這樣廣泛。從航天航空到辦公機器、電子產品以及運動場設備等,可以說,這種盲鉚釘目前已成為有效而穩固的機械連接方法。鉚釘的種類有很多,常用的有半圓頭鉚釘、平頭鉚釘、半空心鉚釘、沉頭鉚釘和空心鉚釘。半圓頭鉚釘主要用于隨較大橫向載荷的鉚接場合,應用最廣;平頭鉚釘用于隨一般載荷的鉚接場合;半空心鉚釘主要用于隨載荷不大的鉚接場合;平錐頭鉚釘由于釘頭肥大,能耐腐蝕,常用于船殼、鍋爐水箱等腐蝕強烈的鉚接場合;沉頭鉚釘主要用于表面須平滑,隨載荷不大的鉚接場合;空心鉚釘重量輕,釘頭弱,用于隨載荷不大的非金屬材料的鉚接場合。現有技術中,鉚釘由頭部和桿部組成,鉚釘使用時,鉚釘的桿部貫穿待緊固的部件,利用自身形變或過盈連接對部件進行緊固。當待緊固的部件產生振動時,鉚釘相對待緊固的部件活動,出現鉚釘松動的現象,易出現安全事故。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實用性強的放打滑鉚釘。—種防打滑鉚釘,包括頭部和桿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桿部的周面上設有防滑齒,帶有防滑齒的桿部占整個桿部長度的20 70%,且靠近頭部一側。兩部件采用鉚釘進行鉚合時,鉚釘的桿部穿過布置在兩部件上的通孔,利用桿部形變或過盈連接對部件緊固,鉚釘的桿部緊貼部件通孔的內壁。兩部件鉚合后,鉚釘桿部周面上的防滑齒能增加鉚釘與部件之間的摩擦,增強鉚釘與部件之間的相互作用力,防止鉚釘在部件振動時移位,防止鉚釘打滑。帶防滑齒的桿部長度的大小決定了防打滑鉚釘的防滑性能,通常來說,帶防滑齒的桿部相對較短的鉚釘,其防打滑的能力相對帶防滑齒較長的鉚釘較弱,且帶防滑齒桿部的長度的大小可根據需鉚合的部件的材料特性和部件的工作環境來設置,一般帶有防滑齒的桿部的長度占整個桿部長度的20 70%。作為優選的,所述防滑齒呈條狀分布。防滑齒呈條狀分布在鉚釘桿部的周面上,條狀布置的防滑齒便于鉚釘在加工過程中的成型,其結構相對其他形狀的防滑齒簡便,防打滑鉚釘的制作工藝只需在現有的工藝上稍加改進,便于加工。作為優選的,所述防滑齒沿所述桿部的軸向布置。本技術防打滑鉚釘的防滑齒為條狀且沿鉚釘桿部的軸向布置,結構簡單,相對沿桿部的周面呈螺紋狀分布的防滑齒來說,沿桿部軸向布置的防滑齒具有更好的防滑性倉泛。作為優選的,帶有防滑齒的桿部占整個桿部長度的50%。本技術帶防滑齒的桿部占整個桿部長度的50%,相對來說,桿部的50%設有防滑齒符合大部分部件鉚合的需求,如有其它特許的需求,其長度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增減。 作為優選的,所述防滑齒的截面為三角形。截面為三角形的防滑齒便于加工,相對截面為其它形狀的防滑齒來說,本技術的防滑齒的防滑效果最佳,且設計為截面為三角形的防滑齒符合機械設計的基本原理。作為優選的,每個防滑齒所對應的桿部的圓心角為30 120°。防滑齒所對應的桿部的圓心角即為防滑齒的頂角,在桿部的半徑相同的情況下,頂角為30°的防滑齒的數量多于頂角為120°的防滑齒的數量,防滑性能相對較好;但是,防滑齒頂角的度數越小,其耐磨損的能力相對較弱,因此需選擇合理的角度來進行加工。作為優選的,每個防滑齒所對應的桿部的圓心角為60°。本技術的防滑齒頂角的角度為60°,頂角為60°的防滑齒是根據多次試驗得出來的結論,在此角度下的防滑齒其防打滑的能力最好,且不會影響鉚釘自身的性能。作為優選的,所述防滑齒沿桿部徑向的高度為桿部半徑的1/5 1/15。防滑齒的高度也是決定本技術的鉚釘的防打滑能力的一個方面,防滑齒沿桿部徑向的高度在本技術的鉚釘中也可以理解為防滑齒的高度,防滑齒的高度過高,易在鉚釘對部件進行鉚合時磨損,從而影響防滑齒的作用發揮;同時防滑齒的高度較小時,增加鉚釘加工時的難度,影響鉚釘的生產效率。作為優先的,所述防滑齒沿桿部徑向的高度為桿部半徑的1/10。本技術防滑齒沿桿部徑向的高度為桿部半徑的1/10,在保證防滑齒在鉚釘鉚合過程中不易被磨損,同時便于鉚釘的加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布置在鉚釘上的防滑齒,增強鉚釘與部件之間摩擦,具有防止鉚釘打滑的作用,實用性強。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防打滑鉚釘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一種防打滑鉚釘,由頭部I和桿部2組成,桿部2的周面上設有防滑齒3,帶有防滑齒3的桿部2占整個桿部2長度的20 70%,且靠近頭部I 一側。鉚釘在鉚合過程中,鉚釘的桿部2穿過布置在待鉚合的部件上的通孔,利用鉚釘自身形變和過盈連接對部件進行緊固,鉚釘的桿部2緊貼待鉚合的部件的通孔內壁,布置在鉚釘桿部2周面上的防滑齒3,增加鉚釘與待鉚合的部件之間的摩擦力,防止鉚釘打滑。防滑齒3呈條狀分布在桿部2的周面上,條狀的防滑齒3結構簡單、便于加工。本技術防滑齒3沿桿部2的軸向布置,相對其他結構的防滑齒來說具有更好的防滑性能。本技術采用的帶防滑齒3的桿部2占整個桿部2長度的50%,符合大部分部件鉚合的需要。防滑齒3的截面為優先選擇為三角形,且每個防滑齒3所對應的桿部2的圓心角的30 120°,本技術防滑齒3所對應的桿部2的圓心角為60°。防滑齒3沿桿部2徑向的高度為桿部2半徑的1/5 1/15,防滑齒2沿桿部2徑向的高度在本技術的鉚釘中也可以理解為防滑齒3的高度,防滑齒3的高度過高,易在·鉚釘對部件進行鉚合時磨損,從而影響防滑齒的作用發揮;同時防滑齒3的高度較小時,增加鉚釘加工時的難度,影響鉚釘的生產效率。本技術的防滑齒3的高度為鉚釘桿部2高度的1/10。兩部件鉚合后,鉚釘桿部2周面上的防滑齒3能增加鉚釘與部件之間的摩擦,增強鉚釘與部件之間的相互作用力,防止鉚釘在部件振動時移位,充分發揮本技術防打滑鉚釘的作用。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舉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防打滑鉚釘,包括頭部(I)和桿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桿部(2)的周面上設有防滑齒(3),帶有防滑齒(3)的桿部(2)占整個桿部(2)長度的20 70%,且靠近頭部(I)一側。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打滑鉚釘,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齒(3)呈條狀分布。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打滑鉚釘,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齒(3)沿所述桿部(2)的軸向布置。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打滑鉚釘,其特征在于,帶有防滑齒(3)的桿部(2)占整個桿部⑵長度的50%。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打滑鉚釘,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齒(3)的截面為三角形。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打滑鉚釘,其特征在于,每個防滑齒(3)所對應的桿部(2)的圓心角為30 120。。7.如權利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打滑鉚釘,包括頭部(1)和桿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桿部(2)的周面上設有防滑齒(3),帶有防滑齒(3)的桿部(2)占整個桿部(2)長度的20~70%,且靠近頭部(1)一側。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承達,
申請(專利權)人:上虞華通螺絲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