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扣緊組件,包括第一扣片、第二扣片和彈力裝置,所述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邊上分別設有相對的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所述彈力裝置作用在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的至少一者上使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相互靠緊形成一個通孔,當大于所述通孔的物體通過所述通孔時,物體克服彈力裝置的彈力使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相反向運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被扣緊物體更簡單方便與扣緊組件進行裝配,而且將被扣緊物體拔出也很簡單方便,對稱設置的兩個扣片、壓簧或彈片,使其能適用在裝配吊掛移門等情形下。(*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扣緊組件。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當需要將柱狀的物體固定在另外的組件上時,往往會采用螺栓和螺母來完成連接,例如在現有的吊掛移門和吊掛折疊門,門主體多數是通過螺栓和螺母來與上滑輪組連接的,這樣安裝過程操作較為困難,并且需要多個人同時協作才能完成,存在很大的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扣緊組件,以使組裝更加簡單、組裝效率更高。一種扣緊組件,包括第一扣片、第二扣片和彈力裝置,所述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邊上分別設有相對的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所述彈力裝置作用在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的至少一者上使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相互靠緊形成一個通孔,當大于所述通孔的物體通過所述通孔時,物體克服彈力裝置的彈力使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相反向運動。這樣,將類似凸臺(凸臺底座在前端凸臺頭在后端)的物體插入該扣緊組件,當凸臺底座穿過扣緊組件時,凸臺底座推動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而克服彈力裝置的彈力使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相分離,從而凸臺底座能夠通過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之間的空隙,當凸臺底座完全通過后,凸臺頭進入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之間,由于凸臺頭的直徑小于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形成的通孔的大小,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在彈力裝置的彈力作用下回復相互靠緊的狀態,此時,凸臺底座卡在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的表面,向下拉扯類似凸臺的物體并不能將物體拉出,從而起到扣緊的作用。優選地,還包括圓筒形的頂塊,所述頂塊的外表面設有偏心的弧形凸起,沿所述頂塊外表面的圓周方向所述弧形凸起至所述頂塊外表面的厚度逐漸增大,所述頂塊的通孔大于所述第一凹口與第二凹口靠緊時形成的通孔,所述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的表面設有扣片凸起,所述頂塊設置在所述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的表面,所述頂塊轉動帶動弧形凸起推動所述扣片凸起而使所述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相反向運動。旋轉頂塊,當扣片凸起逐漸與弧形凸起厚度較大的地方接觸時,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在頂塊的推力下克服彈力裝置的彈力而使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相分離,從而可以將被扣緊的類似凸臺的物體網凸臺頭方向拔出,拆卸簡單。優選地,所述弧形凸起的至所述頂塊外表面的厚度最大的一端的與所述扣片凸起接觸的表面設有突出的擋塊。這樣頂塊轉動到最大角度時被兩個扣片凸起頂住,避免頂塊超過角度而使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回復原來的位置。優選地,還包括扣緊底座,所述彈力裝置是壓簧或者壓緊彈片,所述壓簧或者壓緊彈片的一端頂在第一扣片或第二扣片上另一端頂在扣緊底座的側壁上而使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靠緊,或者所述壓緊彈片作用在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的扣片凸起上使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靠緊。優選地,還包括扣緊底座,所述彈力裝置是四個壓簧,所述第一扣片與第二扣片的結構相同,所述第一扣片包括凸出所述第一扣片側面的第一壓簧座和第二壓簧座,所述第二扣片包括凸出所述第二扣片側面的第三壓簧座和第四壓簧座,所述扣緊底座包括底座通孔、第一側壁以及與第一側壁相對的第二側壁,兩個壓簧的同一側端子均頂在第一側壁上,且另一側端子分別套在所述第一壓簧座和第二壓簧座上,另兩個壓簧的同一側端子均頂在第二側壁上,且另一側端子分別套在所述第三壓簧座和第四壓簧座上。優選地,所述扣緊底座上開有四個槽道,四個壓簧分別在四個槽道上。對稱的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對稱設置的壓簧,使得裝配被扣緊的物體時兩個扣片的縮進量基本相同,某些需要精密裝配或者較笨重的被扣緊物才能完成扣緊動作,例如 吊掛移門和吊掛折疊門等,由于扣緊瞬間的作用力較大,需要設置槽道安置壓簧以防止壓簧偏離而失效。優選地,所述扣緊底座還包括相對的分別與所述第一側壁垂直的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靠近所述底座通孔所述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內側設有側壁擋塊,所述第一扣片的與第一扣片凹口同側的兩端設有相配合的第一扣片缺口,所述第二扣片的與第二扣片凹口同側的兩端設有相配合的第二扣片缺口。這樣,第一扣片不會因為作用在其兩邊的壓簧的力不均衡而使第一扣片的位置偏離,并不能保證第一扣片凹口與第二扣片凹口形成的通孔與底座通孔等在同一個軸線上,也可能使兩個扣片的力不均衡而使形成的通孔偏離,在第一扣片抵達設定位置后被側壁擋塊擋住,不能再向第二扣片側移動。對于第二扣片也是類似的效果,在此不在贅述。優選地,還包括扣緊底座,所述彈力裝置是兩個壓緊彈片,所述壓緊彈片包括兩個彈片端子、第一彈片凸起、第二彈片凸起和在第一彈片凸起和第二彈片凸起之間的彈片凹部,所述扣緊底座包括底座通孔、第一側壁以及與第一側壁相對的第二側壁,一個壓緊彈片的兩個端子頂在第一側壁上且彈片凹部頂在第一扣片的扣片凸起上,另一個壓緊彈片的兩個端子頂在第二側壁上且彈片凹部頂在第二扣片的扣片凸起上。優選地,還包括扣緊底座,所述彈力裝置是弧形的扣緊彈片,所述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的扣片凸起分別頂在扣緊彈片的內側壁上,所述扣緊底座包括底座通孔。優選地,還包括扣緊外殼,所述扣緊外殼開有外殼槽道,所述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的扣片凸起伸入所述外殼槽道內。這樣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能在固定的軌道運動,而不會由于位置偏離使壓簧的作用力減弱或失效,而且能保證在旋轉時頂塊的弧形凸起能夠作用在扣片凸起上,同時可以通過該外殼槽道觀察頂塊所處的位置以判斷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的卡合程度。優選地,還包括滑輪組件,所述滑輪組件包括與所述扣緊組件配合的插頭,所述插頭的中間開有環形凹槽,所述插頭的前端呈圓錐形。圓錐形的插頭更利于滑輪組件與扣緊裝置進行裝配組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被扣緊物體更簡單方便與扣緊組件進行裝配,而且將被扣緊物體拔出也很簡單方便,對稱設置的兩個扣片、壓簧或彈片,使其能適用在裝配吊掛移門等情形下。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扣緊組件的扣緊狀態下的俯視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扣緊組件的打開狀態下的俯視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扣緊組件的扣緊外殼的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扣緊組件的頂塊的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扣緊組件的頂塊的俯視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扣緊組件的扣片的示意·圖7是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扣緊組件的扣片的示意圖;圖8是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扣緊組件的扣片和壓簧的爆炸圖;圖9是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扣緊組件的扣緊底座的示意圖;圖10是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扣緊組件的滑輪組件的示意圖;圖11是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扣緊組件的爆炸圖;圖12是本技術另一種實施例的扣緊組件的俯視示意圖;圖13是本技術另一種實施例的扣緊組件的俯視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2、6、7和8所示,一種扣緊組件,包括第一扣片300、第二扣片700和彈力裝置(400、401、403),所述第一扣片300和第二扣片700邊上分別設有相對的第一凹口 304和第二凹口 704,所述彈力裝置(400、401、403)作用在第一扣片300和第二扣片700的至少一者上使第一凹口 304和第二凹口 704相互靠緊形成一個通孔800,當大于所述通孔800的物體通過所述通孔800時,物體克服彈力裝置(400、401、403)的彈力使第一扣片300和第二扣片700相反向運動而分離。如圖1、2、4、5所示,在本技術的扣緊組件的更為具體的實施例中,扣緊組件還包括圓筒形的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扣緊組件,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扣片、第二扣片和彈力裝置,所述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邊上分別設有相對的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所述彈力裝置作用在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的至少一者上使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相互靠緊形成一個通孔,當大于所述通孔的物體通過所述通孔時,物體克服彈力裝置的彈力使第一扣片和第二扣片相反向運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黎京繼,
申請(專利權)人:史丹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