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氣動馬達的比例調速系統,氣源與閘閥連接,閘閥同時與氣控兩位兩通閥、氣控兩位五通閥、第一兩位三通電磁閥和第二兩位三通電磁閥連接,氣控兩位兩通閥與第一氣動比例閥連接,第一氣動比例閥與第一梭閥連接,氣控兩位五通閥同時與氣缸、第二梭閥連接,第二梭閥同時與氣控兩位兩通閥、第一兩位三通電磁閥和第二兩位三通電磁閥連接,第二兩位三通電磁閥與兩位兩通電磁閥連接,兩位兩通電磁閥與第二氣動比例電磁閥連接,第二氣動比例電磁閥與第三梭閥連接,第一梭閥和第三梭閥與氣動馬達連接,氣動馬達的轉軸上安裝轉速傳感器,轉速傳感器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分別與第一氣動比例電磁閥、第二氣動比例電磁閥電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精度高、控制效果理想。(*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氣動馬達調速控制技術,尤其是一種氣動馬達調速系統。
技術介紹
氣動馬達的工作介質是壓縮空氣,壓力的變化,對其工作特性會產生影響。當輸入氣壓不變時,它的轉速、轉矩、功率均隨外負載變化而變化,這種軟特性是氣動馬達的最大特點,很難通過調節輸入流量或變量等液壓傳動的調速方式實現氣動馬達的精確調速。目前,許多工程裝備采用氣動馬達驅動,都是采用機械方式對氣動馬達的驅動對象進行調速,而不是對氣馬達進行調速。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已有氣動馬達調速技術存在的精度低、控制效果差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精度高、控制效果理想的氣動馬達的比例調速系統。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氣動馬達的比例調速系統,包括氣源,所述氣源與閘閥連接,所述閘閥同時與氣控兩位兩通閥、氣控兩位五通閥、第一兩位三通電磁閥和第二兩位三通電磁閥連接,所述氣控兩位兩通閥與第一氣動比例閥連接,所述第一氣動比例閥與第一梭閥連接,所述氣控兩位五通閥同時與氣缸、第二梭閥連接,所述第二梭閥同時與所述氣控兩位兩通閥、所述第一兩位三通電磁閥和所述第二兩位三通電磁閥連接,所述第二兩位三通電磁閥與兩位兩通電磁閥連接,所述兩位兩通電磁閥與第二氣動比例電磁閥連接,所述第二氣動比例電磁閥與第三梭閥連接,所述第一梭閥和第三梭閥分別與氣動馬達連接,所述氣動馬達的轉軸上安裝轉速傳感器,所述轉速傳感器與控制器連接,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第一氣動比例電磁閥、第二氣動比例電磁閥電連接。本技術的“連接”是指氣路連接關系,例如“所述氣源與閘閥連接”是指從氣路上,氣源上設置出氣管,所述出氣管上設置閘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現在實現了氣馬達的比例調速,精度高、控制效果理相附圖說明圖I是氣動馬達的比例調速系統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參照圖1,一種氣動馬達的比例調速系統,包括氣源1,所述氣源I與閘閥Vl連接,所述閘閥Vl同時與氣控兩位兩通閥V5、氣控兩位五通閥V2、第一兩位三通電磁閥V3和第二兩位三通電磁閥V4連接,所述氣控兩位兩通閥V5與第一氣動比例閥V6連接,所述第一氣動比例閥V6與第一梭閥V7連接,所述氣控兩位五通閥V2同時與氣缸Cl、第二梭閥Vll連接,所述第二梭閥Vll同時與所述氣控兩位兩通閥V5、所述第一兩位三通電磁閥V3和所述第二兩位三通電磁閥V4連接,所述第二兩位三通電磁閥V4與兩位兩通電磁閥VlO連接,所述兩位兩通電磁閥VlO與第二氣動比例電磁閥V9連接,所述第二氣動比例電磁閥V9與第三梭閥V8連接,所述第一梭閥V7和第三梭閥V8分別與氣動馬達MD連接,所述氣動馬達MD的轉軸上安裝轉速傳感器2,所述轉速傳感器2與控制器3連接,所述控制器3分別與所述第一氣動比例電磁閥V6、第二氣動比例電磁閥V9電連接。當閘閥Vl打開后,壓縮空氣經氣控兩位五通氣動閥V2使氣缸Cl活塞桿伸出實現剎車。當第一兩位三通電磁閥V3得電時,第一兩位三通電磁閥V3左位工作,控制氣體經第二梭閥Vll使氣控兩位五通氣動閥V2換向,氣缸Cl活塞桿縮回,剎車釋放,同時,控制氣體使氣控兩位兩通閥V5導通,壓縮空氣經第一氣動比例減壓閥V6、第一梭閥V7驅動氣馬達MD帶負載正向轉動,氣體經第三梭閥V8排出。調速時,隨著第一氣動比例減壓閥V6減壓壓當第二兩位三通電磁閥V4得電時,第二兩位三通電磁閥V4左位工作,控制氣體經第二梭閥Vll使氣控兩位五通氣動閥V2換向,氣缸Cl活塞桿縮回,剎車釋放。同時,兩位兩通電磁閥VlO得電并導通,壓縮空氣經第二氣動比例減壓閥V9、第三梭閥V8驅動氣馬達MD帶負載反向轉動,氣體經第一梭閥V7排出。調速時,隨著第二氣動比例減壓閥V9減壓壓力增大,氣馬達MD輸出轉速下降。若第一兩位三通電磁閥V3、第二兩位三通電磁閥V4同時得電,第二梭閥Vll處于中位,氣控兩位五通氣動閥V2在初始位置,氣缸Cl活塞桿伸出實現剎車,氣馬達不轉。當負載轉矩拖動氣馬達轉動時也可以實現氣馬達調速。例如,若負載轉矩拖動氣馬達MD正向轉動,氣馬達MD使得第一梭閥V7吸氣從第三梭閥V8排氣,若不進行控制,則負載拖動氣馬達越轉越快。當閘閥Vl打開后,當第二兩位三通電磁閥V4得電時,第二兩位三通電磁閥V4左位工作,控制氣體經第二梭閥Vl I使氣控兩位五通氣動閥V2換向,氣缸Cl活塞桿縮回剎車釋放。這時,兩位兩通電磁閥VlO得電并導通,壓縮空氣經第二氣動比例減壓閥V9、第三梭閥V8進入氣馬達MD,第二氣體比例減壓閥V9排出,為氣馬達提供背壓,從而使氣馬達獲得阻力轉矩,氣馬達轉速下降。調速時,隨著第二氣動比例減壓閥V9出口壓力增大,氣馬達MD輸出轉速變小,但仍為正向轉動。由于在氣馬達MD輸出軸上安裝了轉速傳感器2,可以將輸出轉速信號反饋至控制器,與輸入信號相比較,從而控制第一氣動比例減壓閥V6 (第二氣動比例減壓閥V9),實現氣馬達輸出轉速的閉環控制。權利要求1.一種氣動馬達的比例調速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氣源,所述氣源與閘閥連接,所述閘閥同時與氣控兩位兩通閥、氣控兩位五通閥、第一兩位三通電磁閥和第二兩位三通電磁閥連接,所述氣控兩位兩通閥與第一氣動比例閥連接,所述第一氣動比例閥與第一梭閥連接,所述氣控兩位五通閥同時與氣缸、第二梭閥連接,所述第二梭閥同時與所述氣控兩位兩通閥、所述第一兩位三通電磁閥和所述第二兩位三通電磁閥連接,所述第二兩位三通電磁閥與兩位兩通電磁閥連接,所述兩位兩通電磁閥第二氣動比例電磁閥連接,所述第二氣動比例電磁閥與第三梭閥連接,所述第二梭閥和第三梭閥分別與氣動馬達連接,所述氣動馬達的轉軸上安裝轉速傳感器,所述轉速傳感器與控制器連接,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第一氣動比例電磁閥、第二氣動比例電磁閥電連接。專利摘要一種氣動馬達的比例調速系統,氣源與閘閥連接,閘閥同時與氣控兩位兩通閥、氣控兩位五通閥、第一兩位三通電磁閥和第二兩位三通電磁閥連接,氣控兩位兩通閥與第一氣動比例閥連接,第一氣動比例閥與第一梭閥連接,氣控兩位五通閥同時與氣缸、第二梭閥連接,第二梭閥同時與氣控兩位兩通閥、第一兩位三通電磁閥和第二兩位三通電磁閥連接,第二兩位三通電磁閥與兩位兩通電磁閥連接,兩位兩通電磁閥與第二氣動比例電磁閥連接,第二氣動比例電磁閥與第三梭閥連接,第一梭閥和第三梭閥與氣動馬達連接,氣動馬達的轉軸上安裝轉速傳感器,轉速傳感器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分別與第一氣動比例電磁閥、第二氣動比例電磁閥電連接。本技術精度高、控制效果理想。文檔編號F15B11/04GK202707650SQ20122036312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5日專利技術者邢彤 申請人:浙江工業大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氣動馬達的比例調速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氣源,所述氣源與閘閥連接,所述閘閥同時與氣控兩位兩通閥、氣控兩位五通閥、第一兩位三通電磁閥和第二兩位三通電磁閥連接,所述氣控兩位兩通閥與第一氣動比例閥連接,所述第一氣動比例閥與第一梭閥連接,所述氣控兩位五通閥同時與氣缸、第二梭閥連接,所述第二梭閥同時與所述氣控兩位兩通閥、所述第一兩位三通電磁閥和所述第二兩位三通電磁閥連接,所述第二兩位三通電磁閥與兩位兩通電磁閥連接,所述兩位兩通電磁閥第二氣動比例電磁閥連接,所述第二氣動比例電磁閥與第三梭閥連接,所述第二梭閥和第三梭閥分別與氣動馬達連接,所述氣動馬達的轉軸上安裝轉速傳感器,所述轉速傳感器與控制器連接,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第一氣動比例電磁閥、第二氣動比例電磁閥電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邢彤,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工業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