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預制疊合式鋼筋混凝土雙孔涵洞,在地基上鋪設底部調平墊層(6),將底部防水板(7)攤鋪其上;在底部防水板(7)上現澆底板(1);將兩側、中間墻板(2)吊放在底板(1)上后,微調、對齊、墊平;將兩塊蓋板(3)分別安放墻板(2)的頂部;將底板(1)和墻板(2)的連接鋼筋相連,澆注混凝土形成現澆混凝土施工邊條(4)和現澆混凝土內底板(5);對各預制構件之間的施工縫做防水堵縫,鋪設防水條(11);覆蓋防水板(8),將其與底部防水板(7)焊接成整體,回填土。它具有施工方便、進度快,工程質量好、耐久性強,防水可靠等特點,適用于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下方的涵洞、通道和市政綜合管溝等結構物。(*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大型鋼筋混凝土涵洞,適用于公路或城市道路下方的涵洞、市政綜合管溝等結構物,也適用于對防水有嚴格要求的高速公路大型通道或涵洞。
技術介紹
當今城市占地的越來越大,在新修道路下方或管網改造中,需要大型的綜合管溝,將泄洪、排污、給水管線、電力管線、煤氣、市政照明等等設施集中起來,這就形成了大截面的涵洞,這種涵洞便于使用和維護。而同樣截面面積,雙孔比單孔在滿足相同要求的情況下,降低了造價,適合作為中央綜合管溝。目前,城市道路下方的排水涵洞和中央綜合管溝的施工一般都是全現澆的鋼筋混凝土單孔或雙孔箱形涵洞。一般主干管溝是5米以上跨徑的雙孔框架式結構,雙孔蓋板總長達到12米以上;它的現場施工的工作量大、環境差、進度慢,又是立體施工,安全性差;它的施工步驟是先挖基坑、施工箱型涵洞的基礎、再施工箱型涵洞的兩側墻體和蓋板,這些步驟是串行作業,即待上一步驟完成并達到一定結構強度的情況下,才能開始下一步驟,所需工序多、時間較長。由于現場長時間的施工會對市容、地面交通產生影響,又因現場、露天施工影響質量和市貌,因此加快施工進度、提高工程質量、減少現場工作量是非常必要。工廠預制、現場裝配、疊合的雙孔鋼筋混凝土涵洞具有質量好、進度快、現場工程量少的特點,它是很好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型雙孔鋼筋混凝土涵洞,具有施工速度快、方便、防水效果好等特點,同時工程質量好、耐久性強,適用于公路或城市道路下方的涵洞、市政綜合管溝等結構物,也適用于對防水有嚴格要求的高速公路大型通道或涵洞。基于運輸條件、制作公差的限制,蓋板不能太長,太復雜。基于安裝過程中的安全、可行性考慮,側墻板必須對稱,重心居中。本技術的解決方案是預制裝配疊合式雙孔鋼筋混凝土涵洞,它包含的構件有底板、兩側墻板、中間墻板、獨立的兩跨蓋板、現澆混凝土施工邊條、現澆混凝土內底板、底部調平墊層和防水板;它的兩側墻板、中間墻板均為預制倒T型墻板,蓋板為預制帶角腿的蓋板。在開挖的地基上鋪設底部調平墊層,防水板攤鋪于底部調平墊層上;在防水板上先安裝鋼筋,然后現澆混凝土,養護基礎混凝土,使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后,在基礎底板上放線;將兩側預制倒T型墻板、中間墻板吊放在基礎上后,將墻板微調、對齊、墊平;將兩塊預制帶角腿的蓋板分別吊放在預制倒T型墻板的頂部;現澆底板和預制倒T型墻板的連接鋼筋相連,澆注混凝土形成現澆混凝土施工邊條和現澆混凝土內底板;這就完成了預制倒T型墻板與基礎、后澆內底板、邊條之間的裝配疊工作;對各預制倒T型墻板及預制蓋板之間的施工縫做防水堵縫,鋪設防水條;對整個結構覆蓋防水板,將防水板焊接形成整體密封。由此形成一種預制裝配疊合式鋼筋混凝土雙孔涵洞,且具有防水較好的功能。它的邊墻板、中墻板和蓋板等主要構件是在工廠預制。蓋板分為獨立兩塊,便于預制、運輸、吊裝。在整個雙孔涵洞的防水系統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浙青油麻絲或者防水油膏嵌縫,二是以防水卷材作為防水條,貼在預制構件的接縫處,三是將其整體通過采用高分子聚合物的防水板包裹來徹底阻斷內外水的流動。構件可預先在工廠生產好,整個施工可并行作業,工程質量好、進度快。此外,這種雙孔涵洞還可以承受一定的節段沉降,構件不易開裂,耐久性好。由于施工速度大大加快,能盡早地開放交通,因而也大大緩解了城市交通的阻塞,降低了總體建設成本。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除掉防水板、防水帶和調平層后的主體構件組合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例說明I底板,2墻板;3蓋板,4現澆混凝土施工邊條;5現澆鋼筋混凝土內底板,6底部調平墊層;7底部防水板,8上部覆蓋防水板;9連接鋼筋,10角腿;11防水條。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如附圖所示,包括底板1,兩側、中間墻板2,左、右蓋板3,現澆混凝土施工邊條4,現澆鋼筋混凝土內底板5,底部調平墊層6,底部防水板7,上部覆蓋防水板8和防水條11。底板I為現澆板,兩側、中間墻板2為預制倒T型墻板,左、右蓋板3為預制帶角腿10的蓋板。在開挖的基礎上鋪設底部調平墊層6 ;底部防水板7攤鋪于底部調平墊層6上;在底部防水板7上現澆底板1,養護底板I的混凝土,使其強度達到要求;在基礎底板I上放線;將兩側、中間墻板2吊放在基礎底板I上后,微調、對齊、墊平;將兩塊預制帶角腿的蓋板3分別安放在預制倒T型墻板2的頂部;將底板I和預制倒T型墻板2的連接鋼筋相連,澆注混凝土形成現澆混凝土施工邊條4和現澆混凝土內底板5 ;預制倒T型墻板2和基礎底板I、后澆內底板5、邊條4疊合成整體;對各預制倒T型墻板2及預制蓋板3之間的施工縫做防水堵縫,鋪設防水條11,覆蓋防水板8,將底部防水板與上部覆蓋防水板8焊接形成整體密封。本技術的特征在于所述兩側、中間墻板2為倒T形板,兩跨蓋板均為獨立的預制帶角腿的蓋板3,中間墻板2支撐兩跨蓋板3,兩跨蓋板的角腿頂住中間墻板2的頂端左、右兩側。本技術的特征還在于左、中、右倒T形墻板2均為外形對稱,重心居中的構件。本技術的特征還在于兩側填土防止左、右側墻板2向外移動;兩側側墻板2防止兩個蓋板3向外移動;兩側、中間倒T形墻板2的下端被底板I、后澆內底板5、邊條4約束;最終使整個組合結構穩定;形成以中間倒T型墻板為軸對稱的、重心居中的結構。本技術的特征還在于三個層次的防水,且它們緊貼在一起。本技術的特征還在于底部防水板7與上部覆蓋防水板8在現澆混凝土施工邊條4處焊接,這樣有利于焊接,如圖2所示。本技術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的現澆混凝土底板I、施工邊條4和現澆鋼筋混凝土內底板5所用的混凝土為早強混凝土。·權利要求1.一種預制裝配疊合式鋼筋混凝土雙孔涵洞,包括底板(I ),兩側、中間墻板(2),兩塊蓋板(3),現澆混凝土施工邊條(4),現澆混凝土內底板(5),底部調平墊層(6),底部防水板(7),上部覆蓋防水板(8)和防水條(11),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側、中間墻板(2)為倒T形板,兩跨蓋板均為預制帶角腿的蓋板(3),中間墻板(2)支撐兩跨蓋板(3),兩跨蓋板的角腿頂住中間墻板(2)的頂端左、右兩側。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孔涵洞,其特征在于左側、中間、右側倒T形墻板(2)均為外形對稱,重心居中的構件。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孔涵洞,其特征在于底部防水板(7)與上部覆蓋防水板(8)在現澆混凝土施工邊條(4)處焊接。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預制疊合式鋼筋混凝土雙孔涵洞,在地基上鋪設底部調平墊層(6),將底部防水板(7)攤鋪其上;在底部防水板(7)上現澆底板(1);將兩側、中間墻板(2)吊放在底板(1)上后,微調、對齊、墊平;將兩塊蓋板(3)分別安放墻板(2)的頂部;將底板(1)和墻板(2)的連接鋼筋相連,澆注混凝土形成現澆混凝土施工邊條(4)和現澆混凝土內底板(5);對各預制構件之間的施工縫做防水堵縫,鋪設防水條(11);覆蓋防水板(8),將其與底部防水板(7)焊接成整體,回填土。它具有施工方便、進度快,工程質量好、耐久性強,防水可靠等特點,適用于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下方的涵洞、通道和市政綜合管溝等結構物。文檔編號E01F5/00GK202705935SQ20122008784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9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預制裝配疊合式鋼筋混凝土雙孔涵洞,包括底板(1),兩側、中間墻板(2),兩塊蓋板(3),現澆混凝土施工邊條(4),現澆混凝土內底板(5),底部調平墊層(6),底部防水板(7),上部覆蓋防水板(8)和防水條(11),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側、中間墻板(2)為倒T形板,兩跨蓋板均為預制帶角腿的蓋板(3),中間墻板(2)支撐兩跨蓋板(3),兩跨蓋板的角腿頂住中間墻板(2)的頂端左、右兩側。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山健,
申請(專利權)人:劉山健,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