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針對現有技術中間分幅機構及分幅織機對織物進行分幅時,使分幅后的織物的左、右邊部收縮率不同,致使織物經后處理后品質低的不足,提供一種帶中間邊撐裝置的分幅機構及分幅織機,它包括中分幅剪刀機構,該中分幅剪刀機構包括由動刀和靜刀組成的中分幅剪刀結合,所述中間邊撐裝置由第一中間邊撐裝置和第二中間邊撐裝置組成,所述的中分幅剪刀結合位于所述的第一中間邊撐裝置和所述的第二中間邊撐裝置近前方且位于二者間,采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的中間分幅機構及分幅織機,既可以防止分幅后的織物左右側布邊收縮不同,也可防止布面在沒有邊撐裝置時,在張力作用下被撕裂。(*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多幅織機的分幅機構及分幅織機,特別是涉及多幅噴氣織機的分幅機構及分幅織機。
技術介紹
咸陽經緯紡織機械有限公司自主開發生產的適用于寬幅織機的中分幅機構,可用于列噴氣織機。一個寬幅織機可織造雙幅織物或更多幅織物。現有的中分幅機構包括中分幅絞邊供紗機構、中分幅絞邊器和中分幅剪刀機構三部分。由中分幅絞邊供紗機構和中分幅絞邊器形成多幅織物的共用邊部,由剪刀機構,將多幅織物從共用邊部剪開, 使織物分成多幅。其中織物的幅數與中分幅機構的數量相對應。但因為中分幅機構中無邊撐機構,且剪刀機構距離織口的距離遠,當剪刀機構進行分幅時,布面已完成了收縮,此時再由剪刀機構對織物進行剪切分幅,使得分幅織物的左右兩側布邊收縮率不同,織物后處理時性能及質量受到影響,這就限制了企業對特殊品種織物追求高品質的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織機的中間分幅機構對織物進行分幅時,使分幅后的織物的左、右邊部收縮率不同,致使織物經后處理后品質低的不足,提供一種能防止分幅后的織物兩側邊部收縮率不同的、帶中間邊撐裝置的分幅機構及分幅織機。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本用新型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帶中間邊撐裝置的分幅機構,包括中分幅絞邊供紗機構、中分幅絞邊器和中分幅剪刀機構,所述的中分幅剪刀機構包括由動刀和靜刀組成的中分幅剪刀結合,所述中間邊撐裝置由第一中間邊撐裝置和第二中間邊撐裝置組成,所述的中分幅剪刀結合位于所述的第一中間邊撐裝置和所述的第二中間邊撐裝置近前方且位于二者間;所述的第一中間邊撐裝置和所述的第二中間邊撐裝置均由前邊撐罩、刺軸、后邊撐罩組成,所述的中分幅剪刀結合緊鄰所述的前邊撐罩前方設置;所述的刺軸為入緯側邊撐刺軸。本技術的第二個目的,提供一種分幅織機,包括分幅機構、出緯側剪刀裝置、左邊撐裝置和右邊撐裝置,所述的分幅機構包括中分幅剪刀機構,所述的中分幅剪刀機構包括由動刀和靜刀組成的中分幅剪刀結合,所述的分幅機構還包括中間邊撐裝置,所述的中間邊撐裝置由第一中間邊撐裝置和第二中間邊撐裝置組成,所述的中分幅剪刀結合位于所述的第一中間邊撐裝置和所述的第二中間邊撐裝置近前方且位于二者間,所述的中分幅剪刀機構的動刀與所述的出緯側剪刀裝置的動刀同軸傳動設置;所述的第一中間邊撐裝置和所述的第二中間邊撐裝置均由前邊撐罩、刺軸、后邊撐罩組成,所述的中分幅剪刀結合緊鄰所述的前邊撐罩前方設置;所述的刺軸為入緯側邊撐刺軸。由于本技術的分幅機構及分幅織機,設置有由第一中間邊撐裝置和第二中間邊撐裝置組成的中間邊撐裝置,中分幅剪刀機構位于中間邊撐裝置的機前方且二者相鄰設置,剪刀結合設置在前邊撐罩的近前方,采用此結構的分幅機構,由于中分幅剪刀結合在布經過前邊撐罩后隨即將織物分幅,既可以防止分幅后的織物左右側布邊收縮不同,也可防止布面在沒有邊撐裝置時,在張力作用下被撕裂,使織物的品質獲得了大幅度提升。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帶中間邊撐裝置的分幅機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中分幅剪刀結合與中間邊撐裝置關系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22-剪刀軸31-入緯側剪刀32-左邊撐裝置33-第一中間邊撐裝置34-織口35-第二中間邊撐裝置36-右邊撐裝置37-出緯側剪刀38-中分幅剪刀結合39-織物40-前邊撐罩41-刺軸42-后邊撐罩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如圖I所示,本技術的分幅織機,是在現有的分幅織機的基礎上的改進,改進了現有的中間分幅機構。在敘述前,為了描述方便,將織機的織物所處的一端作為機前方,將經紗所處的一端稱為機后方。本技術的分幅機構,是在現有的由中分幅絞邊供紗機構、中分幅絞邊器和中分幅剪刀機構三部分組成的分幅機構的基礎上,增加了由第一中間邊撐裝置33和第二中間邊撐裝置35組成的中間邊撐裝置。第一中間邊撐裝置33和第二中間邊撐裝置35成對設置,與織機上原有的左邊撐裝置32及右邊撐裝置36位于同一條直線設置。優先選用現有技術中的入緯側邊撐刺軸作為本技術的中間邊撐裝置的刺軸41,將中分幅剪刀機構的中分幅剪刀結合38設置在第一中間邊撐裝置33和第二中間邊撐裝置35間,且位于前邊撐罩40的前方。這樣設置中分幅剪刀結合38的位置,可以在布面離開前邊撐罩40但還沒脫離第一中間邊撐裝置33和第二中間邊撐裝置35的伸幅作用時,也就是布面完成伸幅后、收縮前將織物39分幅,得到的分幅織物左右兩側布邊的收縮率基本相同,經后處理后的織物,邊部質量良好。為簡化機構,得到更好的分幅織物邊部,優選將中分幅剪刀與出緯側剪刀37通過剪刀軸22同軸傳動設置,這樣,中分幅剪刀與出緯側剪刀37的剪切動作同步,使各幅織物的收縮率一致性更好。如圖2所示,在織機的左右兩側各設置有入緯側剪刀31和出緯側剪刀37,及左邊撐裝置32和右邊撐裝置36。工作時,經紗穿過綜絲眼,緯紗引緯完成后在織口 34內與經紗交織形成織物39,織物39經過后邊撐罩42、刺軸41、前邊撐罩40,完成織物伸幅功能后,即經過中分幅剪刀結合38被剪刀剪開。權利要求1.一種帶中間邊撐裝置的分幅機構,包括中分幅絞邊供紗機構、中分幅絞邊器和中分幅剪刀機構,所述的中分幅剪刀機構包括由動刀和靜刀組成的中分幅剪刀結合(38),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邊撐裝置由第一中間邊撐裝置(33)和第二中間邊撐裝置(35)組成,所述的中分幅剪刀結合(38)位于所述的第一中間邊撐裝置和所述的第二中間邊撐裝置近前方且位于二者間。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中間邊撐裝置的分幅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中間邊撐裝置和所述的第二中間邊撐裝置均由前邊撐罩(40)、刺軸(41)、后邊撐罩(42)組成,所述的中分幅剪刀結合(38)緊鄰所述的前邊撐罩(40)前方設置。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中間邊撐裝置的分幅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刺軸(41)為入緯側邊撐刺軸。4.一種分幅織機,包括分幅機構、出緯側剪刀裝置、左邊撐裝置和右邊撐裝置,所述的分幅機構包括中分幅剪刀機構,所述的中分幅剪刀機構包括由動刀和靜刀組成的中分幅剪刀結合(3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幅機構還包括中間邊撐裝置,所述的中間邊撐裝置由第一中間邊撐裝置(33)和第二中間邊撐裝置(35)組成,所述的中分幅剪刀結合(38)位于所述的第一中間邊撐裝置(33)和所述的第二中間邊撐裝置(35)近前方且位于二者間,所述的中分幅剪刀機構的動刀與所述的出緯側剪刀裝置的動刀同軸傳動設置。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分幅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中間邊撐裝置和所述的第二中間邊撐裝置均由前邊撐罩(40)、刺軸(41)、后邊撐罩(42)組成,所述的中分幅剪刀結合(38)緊鄰所述的前邊撐罩(40)前方設置。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分幅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刺軸(41)為入緯側邊撐刺軸。專利摘要本技術針對現有技術中間分幅機構及分幅織機對織物進行分幅時,使分幅后的織物的左、右邊部收縮率不同,致使織物經后處理后品質低的不足,提供一種帶中間邊撐裝置的分幅機構及分幅織機,它包括中分幅剪刀機構,該中分幅剪刀機構包括由動刀和靜刀組成的中分幅剪刀結合,所述中間邊撐裝置由第一中間邊撐裝置和第二中間邊撐裝置組成,所述的中分幅剪刀結合位于所述的第一中間邊撐裝置和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中間邊撐裝置的分幅機構,包括中分幅絞邊供紗機構、中分幅絞邊器和中分幅剪刀機構,所述的中分幅剪刀機構包括由動刀和靜刀組成的中分幅剪刀結合(38),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邊撐裝置由第一中間邊撐裝置(33)和第二中間邊撐裝置(35)組成,所述的中分幅剪刀結合(38)位于所述的第一中間邊撐裝置和所述的第二中間邊撐裝置近前方且位于二者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常革聯,李建昌,賈進選,郭紅煒,董梅,晁浩明,殷勝利,步軍濤,劉昱彤,
申請(專利權)人:咸陽經緯紡織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