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微污染飲用水處理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8283285 閱讀: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3:29
    一種微污染飲用水處理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市政工程飲用水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微污染飲用水處理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為了解決現有的混凝-膜生物反應在處理微污染飲用水時混合絮凝效果不理想、混凝形成的較大絮體經過傳輸管道時易發生破碎,飲用水處理效率低,混凝劑用量較大,影響膜通量和膜壽命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裝置包括混合區、過渡區、污泥區、膜生物反應區、兩個絮凝反應區、進水系統、投藥系統、曝氣系統、出水系統、污泥排放系統和液位控制系統,兩個絮凝反應區分別設在混合區兩側,兩個絮凝反應區緊靠設置在膜生物反應區同一側,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適用于市政工程微污染飲用水處理領域。(*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市政工程飲用水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微污染飲用水處理裝置
    技術介紹
    近年,混凝-膜生物反應器用在微污染飲用水處理領域受到了極大的關注,混凝可去除水中較大分子質量以及疏水性有機物,從而降低膜污染,改善膜過濾通量,延長膜的使用壽命;形成的礬花沉積在膜表面吸附中性親水性有機物,避免了這些有機物對膜的污染。現有的混凝-膜生物反應工藝只是將混凝與膜分離簡單組合,仍存在不足對于混凝與膜生物反應器分別為兩個獨立單元分體式組合時,裝置占地面積較大,同時混凝形成的較大絮體經過傳輸管道時易發生破碎,影響混凝作用的發揮;因混凝反應的混合階段與絮凝階段水力條件不完善而使混合絮凝效果不理想、混凝劑用量較大,同時因混凝作用不充分,·難于有效混凝的微細絮體或膠體濃度逐漸增加,易導致膜污染,影響膜通量和膜壽命,現有技術中還沒有能解決此類問題的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了解決現有的混凝-膜生物反應在處理微污染飲用水時混合絮凝效果不理想、混凝形成的較大絮體經過傳輸管道時易發生破碎,微污染飲用水處理效率低,混凝劑用量較大,影響膜通量和膜壽命的問題,進而提供了一種微污染飲用水處理裝置。本技術為解決上述問題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技術所述一種微污染飲用水處理裝置包括混合區、過渡區、污泥區、進水系統、投藥系統、曝氣系統、出水系統、污泥排放系統和液位控制系統,混合區包括混合攪拌機、第一配水堰,進水系統包括進水箱、進水泵、進水壓力表、進水流量計和多個進水管,投藥系統包括混凝劑投藥箱、混凝劑計量泵、調節閥、絮凝劑投藥箱、絮凝劑計量泵、三通分流調節閥和多個進藥管,曝氣系統包括曝氣管、空氣流量計和空氣泵,出水系統包括出水-反沖洗三通電磁閥、出水恒流泵、出水壓力表、出水流量計、清水箱和多個出水管,污泥排放系統包括污泥回流-污泥排放三通電磁閥、污泥排放計量泵、貯泥池和多個污泥排放管,所述裝置還包括膜生物反應區和兩個絮凝反應區,膜生物反應區包括第二導流筒和膜組件,每個絮凝反應區包括導流管、絮凝攪拌機、第二配水堰和兩個第一導流筒,進水箱和混合區通過進水管連通,進水箱至混合區方向在進水管上依次安裝有進水泵、進水壓力表和進水流量計,混合區內部安裝有混合攪拌機,混合區的內側面設有第一配水堰,第一配水堰的另一側設置為過渡區,靠近過渡區底部的側面安裝有兩個導流管,且過渡區與兩個導流管連通,混凝劑投藥箱與進藥管一端連通,且在靠近混凝劑投藥箱的進藥管上至混合區依次安裝有混凝劑計量泵和調節閥,進藥管的另一端伸入至混合區內,兩個絮凝反應區緊靠混合區且分置在混合區的兩側面,每個絮凝反應區內安裝有一個第一導流筒,每個第一導流筒內設有一個絮凝攪拌機,每個導流管的兩端分別設在每個絮凝反應區內的絮凝攪拌機的正下方,絮凝反應區緊靠膜生物反應區的側面上部設有第二配水堰,且第二配水堰頂部設有缺口,絮凝劑投藥箱通過進藥管與絮凝劑計量泵一端連通,絮凝劑計量泵另一端與進藥管一端連通,進藥管的另一端與三通分流調節閥的其中一個接頭連通,三通分流調節閥的另外兩個接頭分別與兩個進藥管的一端連接,兩個進藥管的另一端分別伸入至兩個絮凝反應區內,膜生物反應區上部安裝有液位傳感器,液位傳感器的上限水位探頭、下限水位探頭和最低限水位探頭都設置在膜生物反應區,膜生物反應區內設有第二導流筒,第二導流筒內安裝有膜組件,膜組件正下方安裝有曝氣管,曝氣管與空氣流量計的一端連接,空氣流量計的另一端與空氣泵連接,膜組件頂部與出水管的一端連通,出水管的另一端與出水-反沖洗三通電磁閥其中一個接頭連通,出水-反沖洗三通電磁閥另外兩個接頭中任意一個接頭與出水管連接,出水管的另一端與出水恒流泵的一端連通,出水恒流泵的另一端與出水流量計通過出水管連通且中間設有出水壓力表,出水流量計另一端與清水箱連通,膜生物反應區底部設有污泥區,污泥區通過污泥排放管與污泥排放-污泥回流三通電磁閥其中一個接頭連通,污泥排放-污泥回流三通電磁閥另外兩個接頭的其中一個接頭與污泥排放管的一端連通,污泥排放管的另一端與污泥排放計量泵一端連通,污泥排放計量泵的另一端和貯泥池連通。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集污泥回流、絮凝、生物降解、膜分離作用·于一體,具有混凝效果好、避免生成的絮體發生破碎、提高微污染飲用水處理效率、占地面積少、成本低、利于沉淀與膜分離、減輕了膜污染和增加膜的壽命的優點。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整體結構主視圖,圖2是圖I中混合區、膜生物反應區和絮凝區組合俯視圖,圖3是圖I中混合區和絮凝反應區組合左視剖視圖,圖4是圖I中膜生物反應區左視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具體實施方式一結合圖I、圖2、圖3和圖4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一種微污染飲用水處理裝置,所述裝置包括混合區6、過渡區9、污泥區21、進水系統49、投藥系統50、曝氣系統51、出水系統52、污泥排放系統55和液位控制系統56,混合區6包括混合攪拌機7、第一配水堰8,進水系統49包括進水箱I、進水泵2、進水壓力表3、進水流量計4和多個進水管5,投藥系統50包括混凝劑投藥箱10、混凝劑計量泵11、調節閥12、絮凝劑投藥箱13、絮凝劑計量泵14、三通分流調節閥15和多個進藥管58,曝氣系統51包括曝氣管20、空氣流量計22和空氣泵23,出水系統52包括出水-反沖洗三通電磁閥24、出水恒流泵27、出水壓力表28、出水流量計29、清水箱30和多個出水管25,污泥排放系統55包括污泥回流-污泥排放三通電磁閥39、污泥排放計量泵41、貯泥池42和多個污泥排放管40,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膜生物反應區17和兩個絮凝反應區44,膜生物反應區17包括第二導流筒18和膜組件19,每個絮凝反應區44包括導流管45、絮凝攪拌機46、第二配水堰48和兩個第一導流筒47,進水箱I和混合區6通過進水管5連通,進水箱I至混合區6方向在進水管5上依次安裝有進水泵2、進水壓力表3和進水流量計4,混合區6內部安裝有混合攪拌機7,混合區6的內側面設有第一配水堰8,第一配水堰8的另一側設置為過渡區9,靠近過渡區9底部的側面安裝有兩個導流管45,且過渡區9與兩個導流管45連通,混凝劑投藥箱10與進藥管58 —端連通,且在靠近混凝劑投藥箱10的進藥管58上至混合區6依次安裝有混凝劑計量泵11和調節閥12,進藥管58的另一端伸入至混合區6內,兩個絮凝反應區44緊靠混合區6且分置在混合區6的兩側面,每個絮凝反應區44內安裝有一個第一導流筒47,每個第一導流筒47內設有一個絮凝攪拌機46,每個導流管45的兩端分別設在每個絮凝反應區44內的絮凝攪拌機46的正下方,絮凝反應區44緊靠膜生物反應區17的側面上部設有第二配水堰48,且第二配水堰48頂部設有缺口,絮凝劑投藥箱13通過進藥管58與絮凝劑計量泵14 一端連通,絮凝劑計量泵14另一端與進藥管58 —端連通,進藥管58的另一端與三通分流調節閥15的其中一個接頭連通,三通分流調節閥15的另外兩個接頭分別與兩個進藥管58的一端連接,兩個進藥管58的另一端分別伸入至兩個絮凝反應區44內,膜生物反應區17上部安裝有液位傳感器16,液位傳感器16的上限水位探頭16-1、下限水位探頭16-2和最低限水位探頭16-3都設置在膜生物反應區17,膜生物反應區17內設有第二導流筒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微污染飲用水處理裝置,所述裝置包括混合區(6)、過渡區(9)、污泥區(21)、進水系統(49)、投藥系統(50)、曝氣系統(51)、出水系統(52)、污泥排放系統(55)和液位控制系統(56),混合區(6)包括混合攪拌機(7)、第一配水堰(8),進水系統(49)包括進水箱(1)、進水泵(2)、進水壓力表(3)、進水流量計(4)和多個進水管(5),投藥系統(50)包括混凝劑投藥箱(10)、混凝劑計量泵(11)、調節閥(12)、絮凝劑投藥箱(13)、絮凝劑計量泵(14)、三通分流調節閥(15)和多個進藥管(58),曝氣系統(51)包括曝氣管(20)、空氣流量計(22)和空氣泵(23),出水系統(52)包括出水?反沖洗三通電磁閥(24)、出水恒流泵(27)、出水壓力表(28)、出水流量計(29)、清水箱(30)和多個出水管(25),污泥排放系統(55)包括污泥回流?污泥排放三通電磁閥(39)、污泥排放計量泵(41)、貯泥池(42)和多個污泥排放管(40),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膜生物反應區(17)和兩個絮凝反應區(44),膜生物反應區(17)包括第二導流筒(18)和膜組件(19),每個絮凝反應區(44)包括導流管(45)、絮凝攪拌機(46)、第二配水堰(48)和兩個第一導流筒(47),進水箱(1)和混合區(6)通過進水管(5)連通,進水箱(1)至混合區(6)方向在進水管(5)上依次安裝有進水泵(2)、進水壓力表(3)和進水流量計(4),混合區(6)內部安裝有混合攪拌機(7),混合區(6)的內側面設有第一配水堰(8),第一配水堰(8)的另一側設置為過渡區(9),靠近過渡區(9)底部的側面安裝有兩個導流管(45),且過渡區(9)與兩個導流管(45)連通,混凝劑投藥箱(10)與進藥管(58)一端連通,且在靠近混凝劑投藥箱(10)的進藥管(58)上至混合區(6)依次安裝有混凝劑計量泵(11)和調節閥(12),進藥管(58)的另一端伸入至混合區(6)內,兩個絮凝反應區(44)緊靠混合區(6)且分置在混合區(6)的兩側面,每個絮凝反應區(44)內安裝有一個第一導流筒(47),每個第一導流筒(47)內設有一個絮凝攪拌機(46),每個導流管(45)的兩端分別設在每個絮凝反應區(44)內的絮凝攪拌機(46)的正下方,絮凝反應區(44)緊靠膜生物反應區(17)的側面上部設有第二配水堰(48),且第二配水堰(48)頂部設有缺口,絮凝劑投藥箱(13)通過進藥管(58)與絮凝劑計量泵(14)一端連通,絮凝劑計量泵(14)另一端與進藥管(58)一端連通,進藥管(58)的另一端與三通分流調節閥(15)的其中一個接頭連通,三通分流調節閥(15)的另外兩個接頭分別與兩個進藥管(58)的一端連接,兩個進藥管(58)的另一端分別伸入至兩個絮凝反應區(44)內,膜生物反應區(17)上部安裝有液位傳感器(16),液位傳感器(16)的上限水位探頭(16?1)、下限水位探頭(16?2)和最低限水位探頭(16?3)都設置在膜生物反應區(17),膜生物反應區(17)內設有第二導流筒(18),第二導流筒(18)內安裝有膜組件(19),膜組件(19)正下方安裝有曝氣管(20),曝氣管(20)與空氣流量計(22) 的一端連接,空氣流量計(22)的另一端與空氣泵(23)連接,膜組件(19)頂部與出水管(25)的一端連通,出水管(25)的另一端與出水?反沖洗三通電磁閥(24)其中一個接頭連通,出水?反沖洗三通電磁閥(24)另外兩個接頭中任意一個接頭與出水管(25)連接,出水管(25)的另一端與出水恒流泵(27)的一端連通,出水恒流泵(27)的另一端與出水流量計(29)通過出水管(25)連通且中間設有出水壓力表(28),出水流量計(29)另一端與清水箱(30)連通,膜生物反應區(17)底部設有污泥區(21),污泥區(21)通過污泥排放管(40)與污泥排放?污泥回流三通電磁閥(39)其中一個接頭連通,污泥排放?污泥回流三通電磁閥(39)另外兩個接頭的其中一個接頭與污泥排放管(40)的一端連通,污泥排放管(40)的另一端與污泥排放計量泵(41)一端連通,污泥排放計量泵(41)的另一端和貯泥池(42)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楠
    申請(專利權)人:東北農業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人妻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浪潮|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夜夜|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国产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播放| 少妇无码太爽了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日韩av无码| 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久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办公室丝袜激情无码播放| 成年轻人电影www无码|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软件|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导航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 东京热人妻无码人av|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欧洲无码AV不卡在线| 亚洲天然素人无码专区| 精品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亚洲A∨无码无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丨| 久久精品九九热无码免贵|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片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第一区揄拍无码| 亚洲av无码成人影院一区| 国产成人无码A区精油按摩| 影音先锋无码a∨男人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