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除垢裝置,包括:主控模塊,主控模塊包括輸出端口,主控模塊控制輸出端口輸出具有第一頻率的第一脈沖信號;振幅放大模塊,用于對第一脈沖信號進行振幅放大處理;隔直模塊,對經振幅放大處理后的第一脈沖信號進行隔直處理以產生交流信號;線圈模塊,交流信號輸入至線圈模塊的一端;負載電阻,線圈的另一端與負載電阻的一端連接,負載電阻的另一端接地。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進一步公開了一種水處理系統。通過上述公開內容,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具有使用方便、安全,結構緊湊、簡單,防垢效果理想的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水處理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除垢裝置及水處理系統。
技術介紹
在各種供排水系統的水中,存在著鈣、鎂等離子,而鈣、鎂等離子容易和水中的酸根離子結合生成難容物質,形成水垢,附著在水管上,堵塞水管通路,影響供排水效率。嚴重時,還會使水管堵塞,甚至發生事故。循環系統中的水運行一段時間后會產生水垢,而水垢的形成不僅會堵塞管道,減小液體流通面積,加大系統功率損耗,縮短設備使用壽命,降低熱交換器傳熱效率,還會引起微生物細菌的大量繁衍,導致材料的腐蝕。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水垢的生成對生產的安全運行至關重要。硬水在管道表面生成的水垢主要由鈣、鎂等離 子的碳酸鹽、硫酸鹽等組成。目前采用的阻垢、抑垢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化學方法一般是通過添加藥劑使硬水軟化,或通過添加阻垢劑使其與成垢離子形成絡合物,或使碳酸鈣晶體等發生晶格畸變,或分散碳酸鈣微晶等以防止鈣垢、鎂垢等在熱交換器表面沉積,從而達到阻垢的目的。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磁場水處理技術、ECO — GEM電氣石防垢技術、靜電水處理技術、脈沖射電水處理技術、超聲波水處理技術等。其中磁場水處理技術能有效地防止管道和設備結垢,避免因投加化學藥劑對設備和環境造成的影響和污染。而與其他物理阻垢方法相比,磁處理技術使用方法簡單、投資小,并更具有高效節能、綠色環保等優點,因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系統地研究磁處理的阻垢機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目前,雖有采用電子技術進行防垢除垢,但由于對除垢原理的理解和認識,以及所采用的方法的局限性,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這些產品全都需要對用戶的管道設備進行改造。這對于用戶來說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因為,對于復雜、昂貴的設備管道系統,微小的變動都可能對整個管道系統的正常運轉產生影響,給用戶的設備的運行造成困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除垢裝置及水處理系統,可以在不對現有的設備管道系統進行改變的情況下實現電磁除垢處理的功能,且使用方便、安全,結構緊湊、簡單,防垢效果理本巨ο本技術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而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除垢裝置,包括主控模塊,主控模塊包括輸出端口,主控模塊控制輸出端口輸出具有第一頻率的第一脈沖信號;振幅放大模塊,用于對第一脈沖信號進行振幅放大處理;隔直模塊,對經振幅放大處理后的第一脈沖信號進行隔直處理以產生交流信號;線圈模塊,交流信號輸入至線圈模塊的一端;負載電阻,線圈的另一端與負載電阻的一端連接,負載電阻的另一端接地。其中,主控模塊進一步包括輸入端口,除垢裝置進一步包括線圈檢測模塊,線圈檢測模塊用于檢測負載電阻的一端與另一端之間的壓降值,在壓降值存在時輸出中斷信號至輸入端口,在壓降值不存在時停止輸出中斷信號至輸入端口 ;主控模塊進一步根據中斷信號控制輸出端口輸出具有第二頻率的第二脈沖信號。其中,除垢裝置進一步包括提示模塊,包括至少一個發光二極管,線圈檢測模塊進一步輸出中斷信號至發光二極管,發光二極管根據中斷信號進行發光。其中,線圈模塊包括水管和兩個串聯線圈,串聯線圈分別纏繞在水管上。其中,每個串聯線圈的圈數在10圈至15圈之間,串聯線圈之間的距離在10至15厘米之間。其中,串聯線圈的材料為硅膠線。其中,第一濾波電容與線圈之間進一步設置有功率放大模塊,功率放大模塊對交流信號進行功率放大處理并將經功率放大處理后的交流信號輸入至線圈的一端。其中,振幅放大模塊包括第一電阻,第一電阻的一端與輸出端口連接;第一三極管,第一三極管的基極與第一電阻的另一端連接,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接地;第二電阻,一參考電壓輸入至第二電阻的一端,第二電阻的另一端與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第二三極管,第二三極管的基極與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參考電壓進一步輸入至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第三三極管,第三三極管的基極和集電極均與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連接,第三三極管的發射極與第二三極管的基極連接;其中,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輸出經振幅放大處理后的第一脈沖信號至第一濾波電容。其中,參考電壓的電壓值在10伏至15伏之間。本技術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而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水處理系統,其包括上述的除垢裝置。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區別于現有技術的情況,本技術所公開的除垢裝置及水處理系統,由于是屬于物理水處理方法,因而使用方便安全,適用于供排水系統的除垢、防垢,可以在不對現有的設備管道系統進行改變的情況下實現電磁除垢處理的功能,且使用方便、安全,結構緊湊、簡單,防垢效果理想。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除垢裝置第一實施例的電路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除垢裝置第一實施例的具體電路圖。圖3是本技術除垢裝置第一實施例中主控模塊輸出的信號波形圖;圖4是本技術除垢裝置第一實施例中振幅放大模塊輸出的信號波形圖;圖5是本技術除垢裝置第一實施例中隔直模塊輸出的信號波形圖;圖6是本技術除垢裝置第一實施例中線圈檢測模塊中端點14處測得的信號波形圖;圖7是本技術除垢裝置第二實施例的電路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技術除垢裝置第二實施例的具體電路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見圖1,圖I是本技術除垢裝置第一實施例的電路結構示意圖。如圖I所示,本技術所揭示的除垢裝置包括主控模塊101、振幅放大模塊102、隔直模塊103、線圈模塊104、負載電阻105、線圈檢測模塊106以及提示模塊107。主控模塊101包括輸入端口 1012和輸出端口 1011,主控模塊101控制輸出端口1011輸出具有第一頻率的第一脈沖信號。振幅放大模塊102對第一脈沖信號進行振幅放大處理。隔直模塊103對經振幅放大處理后的第一脈沖信號進行隔直處理,從而濾除第一脈沖信號中的直流部分,以產生交流信號。其中,該隔直模塊103具體可利用濾波電容來實現。隔直模塊103產生的交流信號輸入至線圈模塊104的一端,線圈模塊104的另一端與負載電阻105的一端連接,負載電阻105的另一端接地。因此,該交流信號可直接作用于線圈模塊104,使得線圈模塊104產生交變磁場。具體地,線圈模塊104包括水管和兩個串聯線圈,其中,水管內通過的是需要進行除垢處理的水流,串聯線圈分別纏繞在水管上。串聯線圈的材料優選為硅膠線。該兩個串聯線圈根據交流信號可產生具有特定頻率的交變磁場。 通常水中含有鈣、鎂等離子,而這些鈣、鎂等離子受熱時和水中酸根離子結合生成難以溶解的水垢,并粘結在受熱表面和換熱表面上,而上述的交變磁場可有效消除這些水垢,在水管內通過的水流經由交變磁場的作用后會受到凈化,以達到除污之功效。根據多次實驗所得,優選地,每個串聯線圈的圈數在10圈至15圈之間,優選為13圈,串聯線圈之間的距離在10至15厘米之間,此時串聯線圈產生的交變磁場最能有效地去除水流中的污垢。線圈檢測模塊106用于檢測負載電阻105的一端與另一端之間的壓降值,在壓降值存在時輸出中斷信號至輸入端口 1012,在壓降值不存在時停止輸出中斷信號至輸入端口1012,主控模塊101進一步根據中斷信號控制輸出端口 1011輸出具有第二頻率的第二脈沖信號。第二脈沖信號輸入至振幅放大模塊102、隔直模塊103、線圈模塊104、負載電阻105后,也會在線圈模塊104中產生交變磁場,其中,該交變磁場的頻率與前述由第一脈沖信號產生的交變磁場頻率不同。因此,線圈模塊1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除垢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塊,所述主控模塊包括輸出端口,所述主控模塊控制所述輸出端口輸出具有第一頻率的第一脈沖信號;振幅放大模塊,用于對所述第一脈沖信號進行振幅放大處理;隔直模塊,對經振幅放大處理后的第一脈沖信號進行隔直處理以產生交流信號;線圈模塊,所述交流信號輸入至所述線圈模塊的一端;負載電阻,所述線圈的另一端與所述負載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負載電阻的另一端接地。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鑴浩,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卓恒易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匯鑫科技集成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