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空管式分層快速卸料裝置,包括容器,所述容器上設置有卸料口;和設置于所述容器內且位于所述容器底部的加熱裝置,還包括一個導料管,所述導料管與所述卸料口連通,所述導料管從上往下依次設置有多個卸料孔,至少有一個卸料孔位于所述容器底部;且每個所述卸料孔上都設置有開關控制閥。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現有技術中的卸料裝置卸料時間太長,進而提供一種卸料時間短且卸料通暢的快速卸料裝置。(*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卸料裝置,而且特別地,但是不排他地涉及適用于加熱和運送、儲存煉油殘渣、浙青、硫磺或類似需經加熱液化的物料的卸料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空管式分層快速卸料裝置。
技術介紹
煉油殘渣、浙青、硫磺等產品,在常溫下呈固體或非常粘稠,運輸該類產品時需要對該類產品進行加熱達到其液化點溫度以上才能實施卸料或裝載,例如,現有技 術中為了裝卸和運輸浙青,中國專利文獻CN102001500A公開了一種石油浙青罐式集裝箱,包括框架、罐體、減壓閥、單向閥、卸料閥、兩個端筒、兩個支撐鞍座、四個防浪板、兩個加熱管和兩個煙道,所述罐體內還設置有兩個加熱管,且兩個加熱管均設置在罐體的底部,每個加熱管的一端穿出罐體置于罐體的外部,該加熱管的另一端與煙道的一端連通,煙道的另一端穿出罐體設置在罐體的外部,所述罐體的端部最低處設置有卸料閥,且卸料閥位于兩個加熱管之間。上述專利文獻中的石油浙青罐式集裝箱,是通過使用位于容器內的加熱管對裝載在容器內的浙青加熱到120度以上使其完全液化后才能通過卸料閥來卸載浙青,而浙青的導熱性能很差,要使一個二十多噸重的集裝箱中的浙青完全液化往往需要十幾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不僅卸料時間太長、而且需要一直對容器進行加熱十幾個小時,能耗非常大,直接與加熱容器接觸的浙青也會因為長時間高溫加熱而碳化,產品每次加熱卸料的損耗大。經技術人研究,煉油殘渣、浙青、硫磺等產品在加熱的過程中,最下層被加熱管加熱后呈液態的物料會上升,固態的物料下沉,如果能從上往下卸料可以大大減少卸料的時間,但是,煉油殘渣、浙青、硫磺等產品不像水一樣加熱后直接從固態轉變成液態,而是在加熱過程中還存在一種半粘調的狀態的物料,如果只在最上面設置一個卸料孔,卸料孔以下的物料就不能被卸出,但是從上往下依次設卸料孔,半粘調的物料就會進入卸料孔從而堵塞管道,而使卸料裝置失效。
技術實現思路
為此,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現有技術中的煉油殘渣、浙青、硫磺或類似需經加熱液化的物料的卸料裝置卸料時間太長,能耗太大,進而提供一種卸料時間短節約能耗且卸料通暢的空管式分層快速卸料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一種空管式分層快速卸料裝置,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底部設置有卸料口 ;和設置于所述容器內且位于所述容器底部的加熱裝置,還包括一個導料管,所述導料管與所述卸料口連通,所述導料管從上往下依次設置有多個卸料孔,至少有一個卸料孔位于所述容器底部;且每個所述卸料孔上都設置有開關控制閥。所述導料管包括連通管,所述連通管一端與所述卸料口連通,所述連通管另一端與位于所述容器的底部卸料孔連通;和 直管,所述直管與所述連通管連通。所述卸料口位于所述容器側壁上,所述直管大致與所述側壁平行,所述直管中心線與所述連通管中心線大致垂直。所述導料管的內徑是所述卸料口內徑的三分之二。所述卸料孔的個數為三個,分別位于所述容器高度的三分之二處、二分之一處和底部。所述開關控制閥為截止閥或球閥。所述卸料口處設置有蝶閥。每個所述卸料孔對應位置上設置有溫度計,用于檢測所述容器內卸料孔對應位置物料的溫度。本技術的上述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I)在本技術所述空管式分層快速卸料裝置中,包括容器,所述容器上設置有卸料口 ;和設置于所述容器內且位于所述容器底部的加熱裝置,還包括一個導料管,所述導料管與所述卸料口連通,所述導料管從上往下依次設置有多個卸料孔,至少有一個卸料孔位于所述容器底部;即煉油殘渣、浙青、硫磺或類似需經加熱液化的物料在加熱的過程中液化的最熱的物料會上翻到容器的最上層,通過最上部的卸料孔流入空的導料管內,進而流入連通管,從卸料口流出,而不用等所有的浙青都液化后才從卸料口卸料,待最上部的物料卸載完后,從上往下數,第一個卸料孔和第二個卸料孔之間的物料差不多已液化,依著上述步驟進行卸料,直至最下層物料從卸料口卸出,卸料時間大大縮短,而且節約了加熱費用,且不同時間不同高度的液態浙青都從同一卸料口卸出,不需要反復的套接外管,卸料時間短;每個所述卸料孔上都設置有開關控制閥,只有打開所述開關控制閥時才能進行卸料,因此,在聞處的卸料孔打開并在卸料時,低處的卸料孔是處于關閉狀態的,半粘調狀的物料就不會進入低位的卸料孔,卸料通暢。(2)在本技術所述空管式分層快速卸料裝置中,所述導料管的內徑是卸料口內徑的三分之二,通過導料管的內徑來控制卸料速度,確保卸料孔從上向下依次加熱連續卸料,減少操作。(3)在本技術所述空管式分層快速卸料裝置中,所述卸料孔的個數為三個,分別位于所述容器高度的三分之二處、二分之一處和底部,當物料從上到下液化至三分之二處卸料,到二分之一處卸料一次,底部再卸料一次即可以滿足快速卸料的目的,又不至于破壞容器的強度,且操作簡單。(4)在本技術所述空管式分層快速卸料裝置中,所述卸料口處設置有蝶閥,當高處的物料已卸完而低處的物料還沒有液化完全時,可以暫時通過蝶閥關閉卸料口,等待下次卸料。(5)在本技術所述空管式分層快速卸料裝置中,每個所述卸料孔對應位置上設置有溫度計,用于檢測所述容器內卸料孔對應位置物料的溫度,當某一處溫度計先顯示為液化溫度時,且上層物料卸載即將完畢時,即可打開該處的開關控制閥進行卸料,方便直觀。附圖說明為了使本技術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I是本技術所述空管式分層快速卸料裝置;圖2是本技術所述空管式分層快速卸料裝置另一實施方式。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I-容器,2-加熱裝置,3-卸料口,40-直管,41-卸料孔,42-連通管,43-底部卸料孔,5-開關控制閥。具體實施方式圖I所示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空管式分層快速卸料裝置,包括容器1,所述容器I上設置有卸料口 3 ;和設置于所述容器I內且位于所述容器I底部的加熱裝置2,還包括一個導料管,所述導料管與所述卸料口 3連通,所述導料管從上往下依次設置有多個卸料孔41,至少有一個卸料孔41位于所述容器I底部;且每個所述卸料孔41上都設置有開關控制閥5。本實施例中設置所述導料管包括連通管42和直管40,所述連通管42 —端與所述卸料口 3連通,所述連通管42另一端與位于所述容器底部的卸料孔43連通;所述直管40與所述連通管42連通,即所述直管40通過所述連通管42側壁上開設的孔與所述連通管42連通,所述卸料口 3位于所述容器I側壁上,所述直管40大致與所述側壁平行,所述直管40中心線與所述連通管42中心線大致垂直;所述卸料孔41的個數為三個,分別位于所述容器I高度的三分之二處、二分之一處和底部,其中位于三分之二處和二分之一處的卸料孔41設置在所述直管40上,所述底部的卸料孔41獨立分布在所述容器I的底部,并與所述連通管42連通,本實施例中設置所述開關控制閥5為截止閥。進一步,作為可變換的實施例,本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施例中設置所述卸料孔41的個數替換為5個,所述卸料孔41替換為都分布在所述直管40上,并沿所述直管40從上到下分布,所述導料管包括連通管42和直管40,所述連通管42 —端與所述卸料口 3連通,所述連通管42另一端與所述容器的底部卸料孔43連通;所述直管40與所述連通管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空管式分層快速卸料裝置,包括容器(1),所述容器(1)底部設置有卸料口(3);和?????設置于所述容器(1)內且位于所述容器(1)底部的加熱裝置(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導料管,所述導料管與所述卸料口(3)連通,所述導料管從上往下依次設置有多個卸料孔(41),至少有一個卸料孔(41)位于所述容器(1)底部;且每個所述卸料孔(41)上都設置有開關控制閥(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鵬,史軍華,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兆華物流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