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運輸托盤,用于運輸單晶硅棒,包括支撐塊,其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支撐塊上的安裝板;設置在所述安裝板上以支撐所述單晶硅棒的多個凸塊,多個所述凸塊均具有相互配合以卡放所述單晶硅棒的凹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運輸托盤,在安裝板上設置了凸塊,以對單晶硅棒進行定位,使得單晶硅棒無法晃動,進而避免了單晶硅棒因相互碰撞而造成損害,保證了運輸的安全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太陽能電池
,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運輸托盤。
技術介紹
以單晶硅為電池片制造材料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因其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而備受人們的青睞。單晶硅電池片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先將原料硅放到單晶爐中高溫熔化,然后再使硅溶液結晶,形成單晶硅固體,生產出的單晶硅固體呈圓柱狀,所以人們稱其為單晶硅棒,單晶硅棒從單晶硅爐中取出以后,需要將其運送至檢測車間以對其進行質量檢測并等待破段、切片。在單晶硅棒運輸的過程中,是先將單晶硅棒放置在托盤上,然后再通過叉車移動托盤的方式實現單晶硅棒的運輸。傳統托盤具體包括支撐塊和放置面,支撐塊設置在放置面的底部,用來支撐放置面,以方便叉車移動至放置面的底部對其進行運輸,而放置面則由幾塊條形板構成,任意相鄰兩個條形板之間均留有間隙,單晶硅棒就是放置在這些間隙中,因為這些間隙的寬度小于單晶硅棒的直徑,所以當單晶硅棒放置到兩相鄰條形板之間時,間隙兩側的條形板邊緣就會與單晶硅棒接觸,進而支撐起單晶硅棒,但是,由于此種托盤的結構較為簡單,在運輸的過程中,非常容易發生單晶硅棒的晃動,從而造成相鄰放置的單晶硅棒發生碰撞,從而對單晶硅棒造成損害,此外,為了使得單晶硅棒在運輸的過程中減少碰撞,單晶硅棒在放置時不能將兩個單晶硅棒分別放置在相鄰的兩個間隙中,而是每間隔一個間隙才能放置一個單晶硅棒,以增大兩個單晶硅棒之間的安全距離,這就造成了運輸量的減小,對運輸效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綜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種運輸托盤,以實現避免單晶硅棒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晃動而對其造成損害,進而保證運輸的安全性,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運輸托盤,避免了單晶硅棒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晃動而對其造成損害,進而保證了運輸的安全性。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運輸托盤,用于運輸單晶硅棒,包括支撐塊,其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支撐塊上的安裝板;設置在所述安裝板上以支撐所述單晶硅棒的多個凸塊,多個所述凸塊均具有相互配合以卡放所述單晶娃棒的凹槽。優選的,上述運輸托盤中,設置在所述安裝板的長邊邊緣處的所述凸塊為L形凸塊。優選的,上述運輸托盤中,所述L形凸塊上的所述凹槽的底面為弧形凹面。優選的,上述運輸托盤中,多個所述凸塊中,每三個排成一條與所述安裝板的長邊平行的直線,由所述凸塊排列形成的與所述安裝板的短邊平行的直線中,任意相鄰的兩個凸塊之間的間隔距離均相同,且小于所述單晶硅棒的直徑。優選的,上述運輸托盤中,設置在所述安裝板的非長邊邊緣處的所述凸塊為T形凸塊,且沿豎直方向倒置于所述安裝板上。優選的,上述運輸托盤中,所述T形凸塊上的所述凹槽的底面為弧形面。優選的,上述運輸托盤中,所述支撐塊、安裝板和凸塊分別為支撐木塊、安裝木板和木凸塊。相對于現有技術,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提供的運輸托盤中,在安裝板上安裝了凸塊,這樣在將單晶硅棒放置到安裝板上時,因為凸塊凸出安裝板,所以單晶硅棒會與凸塊接觸而不與安裝板接觸,當單晶硅棒完全放置到凸塊上以后,單晶硅棒會處于設置在相鄰兩個凸塊的凹槽內,使得凸塊除了起到支撐單晶硅棒的作用以外,還會通過凹槽卡住單晶硅棒,使得單晶硅棒無法晃動。本技術提供的運輸托盤,在安裝板上設置了凸塊,以對單晶硅棒進行定位,使得單晶硅棒無法晃動,進而避免了單晶硅棒因相互碰撞而造成損害,保證了運輸的安全性。此外,因為單晶硅棒是放置在凸塊上的,凸塊對單晶硅棒進行了定位,其不會發生晃動,所以也就無需增大單晶硅棒的擺放距離,這樣就可以使任意相鄰的兩個凸塊上均安放上單晶硅棒,使得運輸托盤的承載量更多,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運輸托盤的主視圖;圖2為圖I的俯視圖;圖3為圖I是左視圖。以上圖I-圖3中支撐塊I、安裝板2、凸塊3、凹槽4;L形凸塊31、T形凸塊32。具體實施方式為了進一步理解本技術,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但是應當理解,這些描述只是為了進一步說明本技術的特征和優點,而不是對本技術權利要求的限制。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運輸托盤,避免了單晶硅棒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晃動而對其造成損害,進而保證了運輸的安全性。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3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運輸托盤,用于運輸單晶硅棒,包括支撐塊1,其還包括設置在支撐塊I上的安裝板2 ;設置在安裝板2上以支撐單晶硅棒的多個凸塊3,多個凸塊3均具有相互配合以卡放單晶硅棒的凹槽4。本實施例提供的運輸托盤的工作過程如下本實施例提供的運輸托盤中,在安裝板2上安裝了凸塊3,這樣在將單晶硅棒放置到安裝板2上時,因為凸塊3凸出安裝板2,所以單晶硅棒會與凸塊3接觸而不與安裝板2接觸,當單晶硅棒完全放置到凸塊3上以后,單晶硅棒會處于設置在相鄰兩個凸塊3的凹槽 4內,使得凸塊3除了起到支撐單晶硅棒的作用以外,還會通過凹槽4卡住單晶硅棒,使得單晶娃棒無法晃動。通過上述工作過程可以得出,本實施例提供的運輸托盤,在安裝板2上設置了凸塊3,以對單晶硅棒進行定位,使得單晶硅棒無法晃動,進而避免了單晶硅棒因相互碰撞而造成損害,保證了運輸的安全性。此外,因為單晶硅棒是放置在凸塊3上的,凸塊3對單晶硅棒進行了定位,其不會發生晃動,所以也就無需增大單晶硅棒的擺放距離,這樣就可以使任意相鄰的兩個凸塊3上均安放上單晶硅棒,使得運輸托盤的承載量更多,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又因為在單晶硅棒放置到凸塊3上以后,凸塊3支撐單晶硅棒,使得單晶硅棒不與安裝板2接觸,從而導致單晶硅棒與安裝板2之間留有空隙,在后期對單晶硅棒進行加工時,可以將吊裝帶直接從單晶硅棒與安裝板2之間的空隙中穿過,然后通過吊裝帶將單晶硅棒吊起,使得其脫離運輸托盤,而現有技術中,單晶硅棒是與條形板的邊緣緊密接觸,在使用吊裝帶起吊單晶硅棒時,需要先將單晶硅棒抬離條形板,然后才能將吊裝帶套在單晶硅棒上對其進行起吊,所以本實施例提供的運輸托盤還使得后期起吊單晶硅棒的操作更加方便,省時省力,顯著的提高了后期的加工效率。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本實施例提供的運輸托盤中,設置在安裝板2的長邊邊緣處的凸塊3為L形凸塊31。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運輸托盤整體呈長方形,單晶硅棒是平行于長方形的長邊放置,設置在安裝板2的長邊邊緣處的凸塊3是防止單晶硅棒脫離運輸托盤的關鍵部件,因為其設置在安裝板2的邊緣處,其外側不會放置單晶硅棒,所以其只要起到阻擋、定位安放在安裝板2內側的單晶硅棒即可,所以將其設置為L形,此種形狀的凸塊3同時能夠最大程度的節省材料,降低制造成本。具體的,本實施例提供的運輸托盤中,在不影響運輸托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運輸托盤,用于運輸單晶硅棒,包括支撐塊(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支撐塊(1)上的安裝板(2);設置在所述安裝板(2)上以支撐所述單晶硅棒的多個凸塊(3),多個所述凸塊(3)均具有相互配合以卡放所述單晶硅棒的凹槽(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昭,郭博濤,
申請(專利權)人:英利能源中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