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粉粒物料運輸車及其卸料裝置。該粉粒物料運輸車包括罐體和車體,該卸料裝置用于將粉粒物料從所述罐體卸至目標容器內,并包括:臂架系統,所述臂架系統設置于所述車體上,所述臂架系統可相對于所述車體展開和收回;卸料管,所述卸料管的第一端與所述罐體連接,所述卸料管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與目標容器連接,所述卸料管的中間部分設置于所述臂架系統上、并隨所述臂架系統展開和收回,在驅動部件的作用下,罐體內的粉粒物料沿所述卸料管流動至所述目標容器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避免了將卸料膠管搬上搬下的作業,具有勞動強度小、使用壽命長、時間控制準等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工程機械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于粉粒物料運輸車的卸料裝置,以及包括該卸料裝置的粉粒物料運輸車。
技術介紹
粉粒物料運輸車是一種用于運輸散裝粉粒物料的專用車輛,常適用于粉煤灰、水泥、石灰粉、礦石粉、顆粒堿等顆粒直徑不大于O. Imm的粉粒,在工業、農業、商業、電廠、建筑業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粉粒物料運輸車在行走至指定地點后,需要將其罐體內的物料轉移至移動筒倉等容器中。現有技術中,該轉移過程的所有操作步驟均為手動控制,操作人員采用卸料膠管連接粉粒物料運輸車的卸料門,并將卸料膠管的另一端連接移動筒倉。在卸料前和卸料結束 后均需要手動搬下和搬上,卸料是否結束也需依靠操作人員自行判斷。前述卸料方式主要存在以下缺點I)卸料膠管重量大、固定位置高,操作人員搬動困難;2)卸料膠管為易損件,使用壽命一般為3個月,更換頻繁;3)卸料過程操作繁瑣,不夠人性化和智能化;4)對卸料結束的判斷僅依靠操作人員的經驗,無法準確判斷。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提出了一種用于粉粒物料運輸車的卸料裝置,該卸料裝置優化了卸料過程,減輕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本技術的卸料裝置用于粉粒物料運輸車中,所述粉粒物料運輸車包括罐體和車體,所述卸料裝置用于將粉粒物料從所述罐體卸至目標容器內,并包括臂架系統,所述臂架系統設置于所述車體上,所述臂架系統可相對于所述車體展開和收回;卸料管,所述卸料管的第一端與所述罐體連接,所述卸料管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與目標容器連接,所述卸料管的中間部分設置于所述臂架系統上、并隨所述臂架系統展開和收回,在驅動部件的作用下,罐體內的粉粒物料沿所述卸料管流動至所述目標容器內。進一步地,所述臂架系統包括至少兩節臂架,各相鄰臂架之間首尾相連并在連接處鉸接。進一步地,所述卸料裝置還包括可在水平面轉動的轉臺,所述轉臺和所述車體之間通過回轉支承連接,所述臂架系統的第一節臂架的根部與所述轉臺鉸接。進一步地,所述卸料裝置還包括軟管,所述軟管設置于所述卸料管的第二端。進一步地,所述卸料裝置還包括快速接頭,所述快速接頭連接所述軟管的端部,所述卸料管通過所述快速接頭與所述目標容器連通。進一步地,所述卸料裝置還包括電磁閥,所述電磁閥連接于所述罐體與所述卸料管的第一端之間,可實現打開和關閉兩個狀態;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罐體內的壓力;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連接所述電磁閥和壓力傳感器,當所述壓力傳感器檢測的壓力達到額定壓力值時,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電磁閥打開。進一步地,所述卸料裝置還包括稱重傳感器,所述稱重傳感器連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檢測所述罐體內的物料質量,當其檢測的質量降低至預設值時,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電磁閥關閉。本技術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一種粉粒物料運輸車,該粉粒物料運輸車設置有前述任一項的用于粉粒物料運輸車的卸料裝置。進一步地,所述粉粒物料運輸車還包括支腿,所述支腿與所述車體連接,所述卸料裝置卸料時,所述支腿支撐于地面上;所述卸料裝置卸料完成時,所述支腿收回。進一步地,所述臂架系統設置于所述粉粒物料運輸車的尾部。本技術避免了將卸料膠管搬上搬下的作業,卸料過程操作方便,并具有人性化、智能化的特點,極大地減輕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卸料效率;此外,本技術的卸料管可以采用鋼管等強度高、剛性好但質量大的結構,極大地提高了使用壽命和穩定性;而且,本技術可由控制器自動控制電磁閥的關閉,能夠準確判斷卸料是否結束,對操作人員的經驗沒有要求,對卸料時間的控制也更加精準。附圖說明構成本技術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是本技術一實施例用于粉粒物料運輸車的卸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技術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技術。圖I所示是本技術一實施例的卸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該卸料裝置用于粉粒物料運輸車中。粉粒物料運輸車的部分結構也在圖I中進行了示意。該粉粒物料運輸車包括罐體I和車體2,其中該罐體I用于儲存粉粒物料,該車體2可以是粉粒物料運輸車的車架或副車架等固定部件。本技術的卸料裝置用于將粉粒物料從罐體I卸至目標容器內。該目標容器可以是指定地點的移動筒倉或其它容器。從圖I中可以看出,本技術的卸料裝置至少包括臂架系統3和卸料管4。其中,該臂架系統3設置于車體2上,臂架系統3可相對于車體2展開和收回。通過臂架系統3的移動,可以實現其末端的定位,進而對目標容器進行找位。該臂架系統3可以通過操控裝置進行自動控制。該臂架系統3可以是多種可能的結構,優選地,其包括至少兩節臂架,各相鄰臂架之間首尾相連并在連接處鉸接。各臂架相互之間均可以進行相對運動,以便于改變最后一節臂架的末端位置。各臂架的展開和收回可由液壓油缸10驅動。在圖I所示的實施例中,臂架系統3包括兩節臂架。應當清楚,其也可以為其它數量。由于本技術的卸料管4隨臂架系統3進行移動,不必采用人工搬動,因而無需考慮重量因素,其可以采用鋼管等強度高、剛性好但質量大的結構,與現有技術的卸料膠管比,極大地提高了使用壽命和穩定性。本技術卸料管4的第一端與罐體I連接,卸料管4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與目標容器連接,卸料管4的中間部分設置于臂架系統3上、并隨臂架系統3展開和收回,在驅動部件的作用下,罐體I內的粉粒物料沿卸料管4流動至目標容器內。驅動粉粒物料在罐體I內移動的驅動部件可以是空壓機,在空壓機啟動后,其通過氣流壓力將粉粒物料吹出。卸料管4的第一端可以與罐體I的卸料門之間通過電磁閥8或蝶閥等閥件連接,當閥打開時,則卸料管4與罐體I之間連通,可以進行卸料作業;當卸料完成時,則可以將閥關閉。在臂架系統3找位完成后,操作人員可以手動將卸料管4的第二端與目標容器連 接。需要說明的是,卸料管4第二端即可以直接與目標容器連接,也可以間接連接。優選地,在卸料管4的第二端還連接有軟管6。該軟管6可以補償臂架系統3的找位偏差。進一步地,本技術還在軟管6端部連接有快速接頭7,卸料管4通過快速接頭7與目標容器連通。相應地,也需要在目標容器上設置與前述快速接頭7匹配的裝置。快速接頭7便于操作人員快速地拆裝,提高卸料效率。為了進一步地提高臂架系統3的移動能力,提高找位效率,本技術還包括可在水平面轉動的轉臺5,轉臺5和車體2之間通過回轉支承連接,臂架系統3的第一節臂架的根部與轉臺5鉸接,從而可以使臂架系統3在多個維度移動和定位。該回轉支承可以包括外圈和內圈,其內圈可以與車體2用高強度螺栓連接,外圈與轉臺5用高強度螺栓連接。回轉支承的外圈可以由液壓馬達驅動,并可以連接減速機以降低轉速和增加轉矩。優選地,本技術還可以包括電磁閥8、壓力傳感器和控制器。其中,電磁閥8連接于罐體I與卸料管4的第一端之間,可實現打開和關閉兩個狀態;壓力傳感器用于檢測罐體I內的壓力;控制器連接電磁閥8和壓力傳感器,當壓力傳感器檢測的壓力達到額定壓力值時,控制器控制電磁閥8打開。當空壓機啟動后,罐體I內的壓力增加,優選增加到0.2Mpa時,電磁閥8自動打開,從而可以實現卸料作業的自動開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粉粒物料運輸車的卸料裝置,所述粉粒物料運輸車包括罐體(1)和車體(2),所述卸料裝置用于將粉粒物料從所述罐體(1)卸至目標容器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裝置包括:臂架系統(3),所述臂架系統(3)設置于所述車體(2)上,所述臂架系統(3)可相對于所述車體(2)展開和收回;卸料管(4),所述卸料管(4)的第一端與所述罐體(1)連接,所述卸料管(4)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與目標容器連接,所述卸料管(4)的中間部分設置于所述臂架系統(3)上、并隨所述臂架系統(3)展開和收回,在驅動部件的作用下,所述罐體(1)內的粉粒物料沿所述卸料管(4)流動至所述目標容器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濤濤,張克軍,尹少軍,
申請(專利權)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