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新型龍鱗裝結構,屬于書籍、畫作裝幀領域。為了克服現有的龍鱗裝卷軸結構工藝難度大,長時間使用后,會影響龍鱗裝卷軸的品質和精美度等不足,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將中國古代先進又精美的裝幀方式利用現代枝術傳承并發揚光大;提供一種新型龍鱗裝結構,包括底片,葉心;所述葉心包括葉片和粘接部,葉片和粘接部連接形成一個整體,粘接部隔在葉片與葉片之間,葉心由粘接部粘接在底片上;葉片與葉片部分重疊,下面的葉片露出于上面葉片的部分為鱗口,所述鱗口帶有涂層;還包括副鱗口,所述副鱗口與鱗口相連接,副鱗口上帶有涂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合理,使龍鱗裝卷軸更加美觀實用,適宜推廣應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新型龍鱗裝結構,屬于書籍、畫作裝幀領域。
技術介紹
龍鱗裝是中國古代圖書的一種裝幀形式之一,亦稱旋風裝、魚鱗裝。唐代中葉已有此種形式。其形式是長紙作底,首葉全裱穿于卷首,自次葉起,鱗次向左裱貼于底卷上。其特點在于節省材料、便于翻閱,利于保護書葉。這種裝幀形式卷起時從外表看與卷軸裝無異,但內部的書頁宛如自然界的旋風,故名旋風裝;展開時,書頁又如鱗狀有序排列,故又稱龍鱗裝。龍鱗裝是我國書籍由卷軸裝向冊頁裝發展的早期過渡形式,由于隨后很快出現了經折裝、蝴蝶裝、包背裝等書籍裝幀方式,龍鱗裝的制作技術很快被湮沒,目前國內僅故宮博物院存有一卷實物,那就是唐朝吳彩鸞手寫本的《刊謬補缺切韻》。 因為缺乏足夠的資料和實物證明,關于龍鱗裝的形制,現在學術界還沒有統一的看法,一種意見認為,龍鱗裝是將經折裝的書用一張紙一半把書的第一葉粘起來,另一半把書的最后一葉粘起來,整張紙把書的第一葉和最后一葉連同書背一起包起來。另一種意見認為,旋風裝是抄書時,先一葉一葉的抄寫,然后再依次序象魚鱗一樣一葉一葉地粘在一張卷軸式的底紙上,收卷時,書葉鱗次朝一個方向旋轉,宛如旋風,所以又稱為旋風卷子。現有技術中,龍鱗裝由于結構的原因,葉片與葉片的規格是相同的,所以制成的葉心中,粘接部的寬度與鱗口的寬度相同。現有技術中在鱗口處印刷或繪制圖案及文字,是的鱗口上的圖案或文字具有延續性,形成一個整體,這樣的形式使得龍鱗裝在打開后,鱗口的部分相互連接,就形成整體圖案,非常美觀精致;但是,這也對圖案的設計和裝幀工藝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每一個鱗口的圖案必須非常完美的與下一鱗口的圖案相銜接,否則就會出現白線或圖案的不自然延續,影響整體美感;并且裝幀時每一粘接部必須完美的進行貼合,寬度上稍有差錯,就會影響圖案的整體性;并且,龍鱗裝在長期使用中,難免會出現葉片彎折、卷邊翹角的情況出現,這樣就會使得鱗口上圖案銜接不再完美,出現露白現象,影響鱗口圖案整體美感。如何改進裝幀工藝使龍鱗裝的制作更精美,或是改善龍鱗裝卷軸的結構,使得可以滿足降低裝幀工藝的難度,并且滿足長時間使用后,不會影響龍鱗裝卷軸的品質和精美度,是現有技術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的龍鱗裝卷軸結構工藝難度大,長時間使用后,會影響龍鱗裝卷軸的品質和精美度等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將中國古代先進又精美的裝幀方式利用現代枝術傳承并發揚光大;提供一種新型龍鱗裝結構。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新型龍鱗裝結構,包括底片,葉心;所述葉心包括葉片和粘接部,葉片和粘接部連接形成一個整體,粘接部隔在葉片與葉片之間,葉心由粘接部粘接在底片上;葉片與葉片部分重疊,下面的葉片露出于上面葉片的部分為鱗口,所述鱗口帶有涂層;還包括副鱗口,所述副鱗口與鱗口相連接,副鱗口上帶有涂層。所述鱗口與副鱗口上的涂層相連接。所述鱗口與副鱗口上的涂層為一個整體。所述鱗口與副鱗口上的涂層為圖案層或文字層,兩部分涂層圖案或文字延續,形成一個整體。還包括加固條,所述加固條位于鱗口上;一般鱗口一面為涂層,另一面為加固條;也可以是所述加固條位于鱗口上的涂層之上,為膠制品涂刷或壓制于涂層之上。所述葉片為筒子頁結構,還包括加固條,所述加固條位于由葉片形成的鱗口的夾層之間,遠離粘接部的一邊。 所述副鱗口的寬度為O. 5-50mm。所述副鱗口的寬度優選為l-5mm。最優選為2mm。所述鱗口與副鱗口上的涂層為圖案層或文字層,兩部分涂層圖案或文字各自獨立,形成兩套體系。與現有技術的龍鱗裝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I.由于有副鱗口的存在,即便在裝幀過程中,粘接部有稍許的錯位或寬度稍有差錯,也不會出現露白的情況出現,不會影響鱗口的圖案或文字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不影響精美度;這樣,也同時降低了裝幀工藝的難度,提高生產效率。2.由于有副鱗口的存在,在卷軸打開時,即使逆著葉片方向的角度看,也不會出現露白情況,在各個角度看到的都是完整的圖案,提高了精美度,而且,在長期使用后,即便邊緣有卷曲彎折現象,也不會影響圖案的延續性和完整性。副鱗口的寬度優選為l_5mm這個范圍足以滿足龍鱗裝結構的需要,小于這個范圍,無法滿足逆向角度也能看見完整圖案不會露白的要求,大于這個范圍,又會影響葉片上其它文字或圖案的布局,所以本專利技術優選的范圍最為恰當。3.由于加固條的存在,增加了葉片的牢固度,避免了葉片邊緣的卷曲變形或彎折,更好的保護了龍鱗裝卷軸,延長了使用壽命。4.副圖案可與鱗口主圖案不同,形成兩套體系。從特定角度看的時候,當領口邊緣翹起時候,每頁的副圖案顯示在翹起部位也會在視覺上形成一幅完整的畫卷。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龍鱗裝卷軸實施例I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實施例I葉片和粘接部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實施例I葉片和粘接部組成葉心的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龍鱗裝卷軸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實施例3的筒子頁展開結構示意圖;圖6是實施例3的筒子頁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請參閱圖I-圖6所示的本技術龍鱗裝卷軸的實施例。實施例I見圖1-3,一種新型龍鱗裝結構,包括底片1,葉心2 ;所述葉心包括葉片2. 2和粘接部2. I,葉片2. 2和粘接部2. I連接形成一個整體,粘接部隔在葉片與葉片之間,葉心由粘接部粘接在底片上;葉片與葉片部分重疊,下面的葉片露出于上面葉片的部分為鱗口 3,所述鱗口帶有涂層;還包括副鱗口 5,所述副鱗口與鱗口相連接,副鱗口上帶有涂層。所述鱗口與副鱗口上的涂層為圖案層或文字層,兩部分涂層圖案或文字延續,形成一個整體。所述副鱗口的寬度5_。實施例2·還包括加固條4,所述加固條位于鱗口上,鱗口一面為涂層,另一面為加固條4。其余同實施例I。所述副鱗口的寬度優選為1mm。實施例3所述葉片為筒子頁結構,還包括加固條4,所述加固條4位于由葉片形成的鱗口的夾層之間,遠離粘接部的一邊。其余同實施例I。所述副鱗口的寬度優選為2mm。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技術較優選的具體實施方式的幾種,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技術方案范圍內進行的通常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龍鱗裝結構,包括底片,葉心;所述葉心包括葉片和粘接部,葉片和粘接部連接形成一個整體,粘接部隔在葉片與葉片之間,葉心由粘接部粘接在底片上;葉片與葉片部分重疊,下面的葉片露出于上面葉片的部分為鱗口,所述鱗口帶有涂層;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副鱗口,所述副鱗口與鱗口相連接,副鱗口上帶有涂層。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龍鱗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鱗口與副鱗口上的涂層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龍鱗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鱗口與副鱗口上的涂層為圖案層或文字層,兩部分涂層圖案或文字延續,形成一個整體。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龍鱗裝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加固條,所述加固條位于鱗口上。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龍鱗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鱗口一面為涂層,另一面為加固條。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龍鱗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葉片為筒子頁結構,還包括加固條,所述加固條位于由葉片形成的鱗口的夾層之間,遠離粘接部的一邊。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龍鱗裝結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龍鱗裝結構,包括底片,葉心;所述葉心包括葉片和粘接部,葉片和粘接部連接形成一個整體,粘接部隔在葉片與葉片之間,葉心由粘接部粘接在底片上;葉片與葉片部分重疊,下面的葉片露出于上面葉片的部分為鱗口,所述鱗口帶有涂層;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副鱗口,所述副鱗口與鱗口相連接,副鱗口上帶有涂層。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曉棟,楊樹燕,張曉亭,
申請(專利權)人:張曉棟,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