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能夠減設備整體體積并且能夠精密地吸附印刷版的制版設備,具有:殼體,滾筒,容置在所述殼體內,內部中空且,在該滾筒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吸附孔,通過驅動裝置的驅動來進行旋轉,從而利用描畫部在卷繞于該滾筒的外周面的印刷版上形成圖像,印刷版吸附機構,內置于所述殼體內,吸引排出所述滾筒內的空氣,來使所述印刷版附著于所述滾筒的外周面。(*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制版設備,尤其涉及減小設備整體體積并且能夠精密地吸附印刷版的制版設備的印刷版吸附裝置。
技術介紹
以往,已知如下的圓筒外表面掃描型的制版設備,該制版設備一邊使圓筒形狀的滾筒旋轉,一邊使朝向滾筒照射利用圖像信號調制了的激光的描畫部與滾筒的旋轉軸平行地移動,從而向卷繞在滾筒上的印刷版記錄二維圖像。還已知如下的圓筒內表面掃描型的制版設備,即,將印刷版吸附固定在半圓筒形的滾筒的內周面上,使向被固定的印刷版照射利用圖像信號調制的激光的描畫部與滾筒的中心軸平行地移動,向固定在滾筒內周面上的印刷版記錄二維圖像。 在計算機直接制版設備是一種綜合性的、多學科的產品,是集光學技術、電子技術、彩色數字圖像技術、計算機軟硬件、精密儀器及印刷版技術、自動化技術、網絡技術等新技術于一體的高科技產品。計算機直接制版(CTP)系統結構主要由機械系統、光路系統、電路系統3大部分組成。在利用計算機直接制版設備進行制版時,由激光器產生的單束原始激光,經過多路光學纖維或者復雜的高速旋轉光學裂束系統分裂成多束(通常是20(Γ500束)極細的激光束分別經過聲光調制器按照來自計算機的圖像信息的亮暗等信息,對激光束的亮暗變化記憶進行調制后,形成受控光束。使該受控光束再進行聚焦后,使幾百束微激光直接射到印刷版表面來進行掃描刻版。在進行了掃描刻版之后,在印刷版上形成圖像的潛影。然后,經過顯影,將來自計算機的圖像信息還原在印刷版上供膠印機直接印刷。圖11是表示現有的圓筒外表面掃描型制版設備的整體結構的圖。在圖11中,鼓風機4經由配管5與容置在殼體9中的滾筒I相連接。如圖13所示,滾筒I的內部中空,并且能夠在滾筒I的外周面Ia上卷繞薄板狀的印刷版2。典型地,印刷版2由鋁板構成,表面涂敷有感光材料。滾筒I與印刷版2 —起被主掃描馬達3驅動,以恒定速度沿著作為主掃描方向的周向旋轉。由上述的滾筒I以及鼓風機4構成能夠使印刷版2吸附固定在滾筒I的外周面Ia上的印刷版吸附機構。即,在滾筒I的外周面Ia上的卷繞印刷版2的區域設置有多個吸附孔(未圖示)。鼓風機4吸引滾筒I內的空氣向外部排出。通過鼓風機4吸引排出滾筒I內的空氣,在滾筒I的內外產生氣壓差,結果印刷版2吸附固定在滾筒的外周面Ia上。描畫部5接收圖像數據12,并朝向滾筒I輸出利用該圖像數據12調制了的激光。通過滾筒I的旋轉,該激光沿著作為主掃描方向的周向在卷繞于滾筒I的外周面Ia上的印刷版2上進行掃描。另外,通過被副掃描馬達7驅動而旋轉的副掃描進給絲杠8,使描畫部5在導軌(未圖示)上恒速移動。因此,激光沿著副掃描方向Z在印刷版2上進行掃描。因而,在印刷版2上形成沿著作為主掃描方向的周向以及副掃描方向Y擴展的二維圖像。使用這樣形成有圖像的印刷版2 (將其稱為刷版)進行印刷。但是,這樣的將鼓風機4經由配管5配置在殼體9外部的制版設備,所需的配置空間大,并且需要對配管5進行布線,使操作變得繁雜。于是,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想到了縮小鼓風機4的體積,來將其內置于殼體9中的結構。但這樣的結構存在如下的問題。因為縮小了鼓風機4的體積,所以鼓風機4的吸附能力也隨之降低,而不能可靠地通過鼓風機4的吸附,來從滾筒I的內部將印刷版2吸附在滾筒I的外周面上。但是,為了確保吸附能力,而不縮小鼓風機4的體積,則存在如下的問題。首先,由于鼓風機4的體積過大,而不能容置于殼體9中,其次,即便增大殼體9的體積,能夠內置鼓風機4,但由于鼓風機4的功率大,隨之產生了不能很好的散熱的問題,需要在殼體上形成用于散掉鼓風機4所產生的熱量的散熱口,但隨之噪聲也從該散熱口散出。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減小鼓風機的體積來將鼓風機內置于殼體內并且能夠可靠地吸附印刷版的制版設備。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I為,一種制版設備,其特征在于,具有殼體,滾筒,容置在所述殼體內,內部中空且,在該滾筒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吸附孔,通過驅動裝置的驅動來進行旋轉,從而利用描畫部在卷繞于該滾筒的外周面的印刷版上形成圖像,印刷版吸附機構,內置于所述殼體內,吸引排出所述滾筒內的空氣,來使所述印刷版附著于所述滾筒的外周面。根據該結構,該制版設備通過將鼓風機內置于所述殼體內,能夠減小裝置整體的體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2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I的結構中,形成在所述滾筒的外周面上的第一特定區域的吸附孔的密度,大于形成在所述滾筒的外周面上的第二特定區域的吸附孔的密度,其中,所述第一特定區域指,用于卷繞下限尺寸的所述印刷版的區域,所述第二規定區域指,用于卷繞上限尺寸的所述印刷版的區域,且不包括所述第一特定區域。本技術的技術方案3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2的結構中,形成在所述滾筒的外周面上的第一特定區域的所述吸附孔,比形成在所述滾筒的外周面上的所述第二特定區域的所述吸附孔大。本技術的技術方案4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2或3的結構中,在所述滾筒的外周面的與所述印刷版的前端相接觸的區域中所形成的吸附孔的密度大于其他區域形成的吸附孔的密度。本技術的技術方案5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Γ4中任一項的結構中,所述印刷版吸附機構采用鼓風機。本技術的技術方案6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5的結構中,所述鼓風機的輸出功率為400W,最大排氣量為I. 4m3/min。本技術的技術方案7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5的結構中,所述鼓風機的長為350mm,寬為 340mm,高為 305mm。根據上述結構,雖然鼓風機的吸引力比以往小,但是由于吸附孔的設置密度比以往的大,并且,形成在滾筒的外周面上的第一特定區域的吸附孔的密度大于,形成在滾筒的外周面上的第二特定區域的吸附孔的密度,也能夠將滾筒的內外氣壓差確保得大,而確保印刷版吸附于滾筒的外周面的強度。結果,確保印刷版可靠地附著于滾筒的外周面。附圖說明圖I是應用了本技術的制版設備的外觀立體圖。圖2是應用了本技術的制版設備的外觀主視圖。圖3是應用了本技術的制版設備的外觀俯視圖。圖4是應用了本技術的制版設備的外觀側視圖。圖5是應用了本技術的制版設備的將右側蓋板拆下狀態的立體圖。 圖6是應用了本技術的制版設備的內部結構圖。圖7是圖6所示的滾筒的外周面的展開局部圖。圖8是表示設置在Xl · (Y1+Y2)內吸附孔的結構例的圖(俯視圖和剖視圖)。圖9是表示設置在區域X2 *(Y1+Y2)(但除了區域Xl -(Υ1+Υ2))內的吸附孔的結構例的圖(俯視圖和剖視圖)。圖10是表示設置在區域Χ2 · (Υ1+Υ2)(但除了區域Xl · (Υ1+Υ2))內的吸附孔的另外的結構例的圖(俯視圖和剖視圖)。圖11是現有的制版設備的外觀立體圖。圖12是現有的制版設備的將右側蓋板拆除了狀態的外觀立體圖。圖13是以往的制版設備的內部結構圖。圖14是圖13所示的滾筒的外周面的展開局部圖。具體實施方式(整體結構)下面,基于附圖說明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以將本技術應用于作為計算機直接制版(CTP)裝置的制版設備的情況為例來進行說明。在計算機直接制版設備是一種綜合性的、多學科的產品,是集光學技術、電子技術、彩色數字圖像技術、計算機軟硬件、精密儀器及印刷版技術、自動化技術、網絡技術等新技術于一體的高科技產品。計算機直接制版(CT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制版設備,其特征在于,具有:殼體,滾筒,容置在所述殼體內,內部中空且,在該滾筒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吸附孔,通過驅動裝置的驅動來進行旋轉,從而利用描畫部在卷繞于該滾筒的外周面的印刷版上形成圖像,印刷版吸附機構,內置于所述殼體內,吸引排出所述滾筒內的空氣,來使所述印刷版附著于所述滾筒的外周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舜祺,
申請(專利權)人:美迪亞印刷設備杭州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