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調式頂升裝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設有帶活塞桿的氣缸、調節高度用的若干伸縮裝置、以及控制活塞桿伸縮運動的感應開關,其中伸縮裝置的頂端面和活塞桿上共同連接有頂升平臺,伸縮裝置上設有與感應開關相配合的高度感應調節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可調式頂升裝置,裝置簡單、結構緊湊,通過氣動裝置與控制電路的聯合使用,可以根據工作要求精確調整頂升高度,從而安全、快速地更換旋轉夾具兩頭的旋轉軸承;與此同時,還人性化地設計了底座輪子,使得可以靈活推移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裝置,避免工位的空間限制,不但省時省力,使用通用性強,而且還能保護旋轉夾具在更換旋轉軸承的過程中不變形,確保了夾具精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夾具輔助工裝的
,具體涉及一種可調式頂升裝置,主要用于旋轉夾具。
技術介紹
汽車焊接生產中,由于工藝復雜工序繁多,通常需要用不到不同型號規格的旋轉夾具來緊固定位相應的汽車零件。實際生產中,在更換旋轉夾具兩頭的旋轉軸承時,為了能夠讓與旋轉軸承連接的夾具在保持水平狀態的前提下進行更換或者維修,每次都需要采用叉車,通過叉車將夾具確保叉到水平狀態。但是,使用叉車有很大的空間局限性,通常旋轉夾具周圍需要有很大的空間來滿足叉車本身的運動空余空間,若是遇到空間狹小的操作工位,則根本無法采用叉車。 因此,現有生產中只能利用有限的鋼結構材料搭建一個臨時的頂升裝置來支撐住旋轉夾具,以便于拆卸、更換旋轉軸承,費時費力,而且影響現有的生產效率,倘若準備不充分,甚至可能會導致生產線停產或者出現不必要的安全隱患?,F有的頂升裝置,沒有專用于維修旋轉夾具的設備裝置,類似結構如專利號為ZL201120204037. 8的中國技術專利所公開的一種車身零件簡易頂升工裝,包括底座和設在底座上的頂升機構,所述的頂升機構包括若干個支撐座,設在支撐座上的連接板和水平設在連接板上方的托板;所述的連接板下方設有驅動工裝的氣缸,氣缸的活塞桿垂直向上穿過連接板抵在托板底面;所述的托板底面兩側垂直設有兩個導向桿,導向桿的下端穿過連接板上設置的通孔;所述的托板頂面設有若干個頂升零件的頂升板。該類結構的頂升裝置,雖然能夠將零件平穩地頂升出來,減少零件變形及對定位裝置的損傷,但該技術方案的不足之處在于①無法調節裝置高度,故無法確保維修旋轉夾具時能保持水平狀態,起替代叉車的功能;②該類結構占據的工位面積較大,且不能移動,具有使用局限性,無法滿足現有生產線的要求。綜上所述,如何研制出一種能解決前述技術缺陷的頂升裝置,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可調式頂升裝置,通過機械運動和電路控制相結合的方式,解決了采用現有技術方案所帶來的具有使用局限性、無法調節高度、降低工作效率、存在安全隱患的技術缺陷。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具體如下一種可調式頂升裝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設有帶活塞桿的氣缸;調節高度用的若干伸縮裝置;以及控制活塞桿伸縮運動的感應開關;其中伸縮裝置的頂端面和活塞桿上共同連接有頂升平臺,伸縮裝置上設有與感應開關相配合的高度感應調節閥。在優選的技術方案中,底座的中間立置有氣缸安裝支座,氣缸安裝支座上固定有氣缸;氣缸安裝支座起到支撐、固定氣缸的作用。在優選的技術方案中,伸縮裝置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撐桿和與支撐桿滑動配合的管套,管套的外周連接有高度感應調節閥,管套的頂端面連接有頂升平臺;通過伸縮桿與氣缸的活塞桿同步運動,來調整頂升平臺的高度,以滿足工作要求。在優選的技術方案中,伸縮裝置共四個,分別垂直固定在底座的四角,高度感應調節閥位于其中一個伸縮裝置的管套上;多個伸縮裝置聯合使用,用于進一步加強支撐頂升T D O在優選的技術方案中,底座上立置有與高度感應調節閥同側的感應開關安裝板。 在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感應開關共三個,沿活塞桿的運動方向錯落分布在感應開關安裝板上。感應開關與氣缸的控制電路相連,用于接收、反饋感應信息,以控制氣缸活塞桿的伸縮運動。在優選的技術方案中,高度感應調節閥包括觸發感應開關用的閥栓和與閥栓滑動配合的閥套,閥套上設有定位閥栓用的凹槽及銷子;由于前述的三個感應開關錯落分布,因此通過高度感應調節閥中的凹槽及銷子來限制閥栓在閥套中的位置,使得閥栓均能對應的觸發不同高度位置上的感應開關,以便于調整與高度感應調節閥相連的伸縮裝置的高度,滿足工作要求。在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活塞桿上固定有U形的型塊,型塊上連接有頂升平臺;由于活塞桿和頂升平臺直接接觸的面積較小,致使頂升平臺受到推力較大,型塊與頂升平臺的接觸面積較大,因此通過增設型塊來增大推力,更便于活塞桿推拉頂升平臺;而且,型塊的U形形狀還起到限位功能。在優選的技術方案中,底座的外側連接有與伸縮裝置位置對應的平衡調節器;以調整旋轉夾具在本技術裝置上的水平位置。在優選的技術方案中,底座的底端面帶有輪子;使得本技術裝置可以移動。本技術提供的可調式頂升裝置,裝置簡單、結構緊湊,通過氣動裝置與控制電路的聯合使用,可以根據工作要求精確調整頂升高度,從而安全、快速地更換旋轉夾具兩頭的旋轉軸承;與此同時,還人性化地設計了底座輪子,使得可以靈活推移本技術裝置,避免工位的空間限制,不但省時省力,使用通用性強,而且還能保護旋轉夾具在更換旋轉軸承的過程中不變形,確保了夾具精度。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可調式頂升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可調式頂升裝置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一種可調式頂升裝置,包括方形的底座1,底座I的四角均固定有調節高度用的伸縮裝置2 (即共有四個伸縮裝置2),底座I的中間焊接有氣缸安裝支座3,氣缸安裝支座3上固定有氣缸4,該氣缸帶有活塞桿5,活塞桿5的前端固定有U形的型塊9,伸縮裝置2和型塊9的頂端面上共同連接有頂升平臺10。進一步而言,四個伸縮裝置2中的一個上設有高度感應調節閥6,同時底座I上、與高度感應調節閥6同側的位置處垂直固定有感應開關安裝板7 ;感應開關安裝板7上設有控制活塞桿5伸縮運動的感應開關8,感應開關8共有三個,沿活塞桿5的運動方向錯落分布,且感應開關8與氣缸的控制電路相連。底座I的外側、與伸縮裝置2位置對應處連接有平衡調節器11,平衡調節器11包括一個L形的型塊,型塊的側部與底座I螺紋連接,型塊的底部開有定位孔,定位孔中穿設有用于校驗夾具水平位置的固定銷;同時,底座I的四角,還帶有可以移動的輪子12。如圖2所示,具體而言,本技術中的伸縮裝置2,包括固定在底座I上的支撐桿21和與支撐桿21滑動配合的管套22,管套22的外周與高度感應調節閥6相連接,管套22的頂端面與頂升平臺10相連接。 本技術中的高度感應調節閥6,能與感應開關8相配合工作,具體結構包括觸發感應開關8用的閥栓61和與閥栓61滑動配合的閥套62,閥套62上設有定位閥栓61用的凹槽63及銷子64,閥套62的底部與伸縮裝置2中的管套22相連接。本技術提供的可調式頂升裝置,其工作過程具體如下將本技術可調式頂升裝置,放置于旋轉夾具下方(即頂升平臺10位于旋轉夾具的下方),通過平衡調節器11調節水平,確定好頂升高度后,將高度感應調節閥6中的閥栓61滑動至對應的感應開關8位置處,用銷子64把閥栓61固定在閥套62上的凹槽63中。頂升高度調節到位后,給氣缸4通氣,氣缸4的活塞桿5上升運動,并帶動型塊9使得頂升平臺10上升到預設高度,此時高度感應閥6中的閥栓61觸碰到感應開關8,感應開關8接收感應信息反饋至與氣缸4相連的控制電路,最終氣缸4停止運動。權利要求1.一種可調式頂升裝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上設有 帶活塞桿(5)的氣缸(4); 調節高度用的若干伸縮裝置(2); 以及控制所述活塞桿(5)伸縮運動的感應開關(8); 其中所述伸縮裝置(2)的頂端面和活塞桿(5)上共同連接有頂升平臺(10),伸縮裝置(2)上設有與感應開關(8)相配合的高度感應調節閥(6)。2.根據權利要求I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調式頂升裝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設有:帶活塞桿(5)的氣缸(4);調節高度用的若干伸縮裝置(2);以及控制所述活塞桿(5)伸縮運動的感應開關(8);其中所述伸縮裝置(2)的頂端面和活塞桿(5)上共同連接有頂升平臺(10),伸縮裝置(2)上設有與感應開關(8)相配合的高度感應調節閥(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超,安聰慧,馮擎峰,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吉潤汽車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車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