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一種用于澆注連鑄薄板坯的浸入式水口。在現有技術中,澆鑄厚度小于110mm、寬度比為10-25的薄板坯時,利用一個水口將鋼水鑄入結晶器內,即鋼水先流入中間罐內,中間罐接有一個水口,鋼水通過水口再進入結晶器內,在結晶器內逐漸冷卻成固態,然后擠壓成薄鋼板坯。上述過程是連續進行的。目前使用的水口是圓筒狀或方筒狀的,只能起到流出鋼水的作用,利用現有的水口澆鑄薄板坯具有如下缺點由于水口直接插入結晶器內的鋼液中,澆鑄過程中,結晶器內鋼液上表面不流動并出現局部翻騰,造成保護渣熔化不良或卷渣現象。同時上表面不流動鋼液部分及渣還會粘連水口、結晶器。結晶器內鋼液流股沖刷已凝坯殼,使板坯表面出現縱向裂紋,甚至造成漏鋼事故發生,嚴重影響鋼坯的質量。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澆鑄過程中鋼液全部處于動態的、無粘連、無沖刷的用于澆注連鑄薄板坯的浸入式水口,以保證板坯的質量。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用于澆注連鑄薄板坯的浸入式水口,它包括水口本體,其特征在于水口本體的斷面呈扁狀,上端設有斷面呈圓狀的入口,水口本體與入口之間為圓滑過渡連接,在水口本體下端設有向內凸的分流塊,分流塊兩側設有對稱的出口。上述水口本體下端呈梯形,所述的出口位于所述的梯形側邊上。上述的分流塊的側邊與水口本體中心線的夾角α為50°-80°。分流塊的寬度小于水口本體內腔斷面的橫向尺寸。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插入結晶器內的水口底端呈梯形,出口位于梯形側邊兩側,對稱設置,中間設有分流塊,因此鋼液流入結晶器內時,全部鋼液處于動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鋼液上表面不動的現象,使保護渣熔化均勻,無粘連水口、粘連結晶器現象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澆注連鑄薄板坯的浸入式水口,它包括水口本體[2],其特征在于:水口本體[2]的斷面呈扁狀,上端設有斷面呈圓狀的入口[1],水口本體[2]與入口[1]之間為圓滑過渡連接,在水口本體[2]下端設有向內凸的分流塊[4],分流塊[4]兩側設有對稱的出口[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永昕,譚希華,
申請(專利權)人:大連華銳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91[中國|大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