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包括具有入料口的熔鉛爐、可罩設在熔鉛爐上方的外殼以及至少兩臺鑄造機本體,每臺鑄造機本體均具有鉛槽、鑄模、輸送裝置和廢料提升裝置,該熔鉛爐具有與至少兩個出料口,該每一出料口對應于一臺鑄造機本體的鉛槽,該每臺鑄造機本體中廢料提升裝置的廢料出口均與熔鉛爐的入口相連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一個工人即可操作至少兩臺鑄造機本體,從而提高了用人效率并降低了用電量;同時由于無需為每臺鑄造機本體單獨配置一個熔鉛爐和外殼等組件,故還具有機器成本低的特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零件鑄造機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
技術介紹
傳統的鉛零件鑄造機,通常都具有機架以及均承載于機架上的鉛爐、外殼、鉛槽、鑄模、輸送裝置、廢料提升裝置、配設有抽風機的鉛塵抽口和電控箱,該機架起到承載支撐作用,該外殼包裹在鉛爐外側以起到防護作用,該鉛爐用于將鉛錠熔化而形成液態(tài)鉛,該鉛槽承接于鉛爐的出口以接收液態(tài)鉛,并可將液態(tài)鉛輸送至鑄模中;該鑄模將鉛槽內的液態(tài)鉛鑄成相應的零件形狀,待零件成型冷卻后經脫模,再通過該輸送裝置輸送到相應位置進行零件的預處理,該預處理至少包括澆口料切除等工序,被切除的澆口料則通過廢料提升裝置會返回至鉛爐中,從而達到回收利用,降低成本的功效;該鉛塵抽口通過抽風機將鉛槽內液態(tài)鉛所揮發(fā)出的鉛氣形成的鉛塵抽出,從而收集鉛塵,并防止鉛塵擴散到空氣中,污染 環(huán)境。然而,每臺這種結構的零件鑄造機在使用時均需要上述的鉛爐、外殼、配有抽風機的鉛塵抽口以及操作人員,這樣當廠房內需要同時配置多臺零件鑄造機時,則需要配套設置多套的鉛爐、外殼、鉛塵抽口和操作工人,從而具有使用成本高、用人效率低和用電量大的缺陷。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人針對現有零件鑄造機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以解決現有技術在一個廠房需同時配置多臺零件鑄造機時具有使用成本高、用人效率低以及用電量大的問題。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技術的解決方案是—種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其中,包括具有入料口的熔鉛爐、可罩設在熔鉛爐上方的外殼以及至少兩臺鑄造機本體,每臺鑄造機本體均具有鉛槽、鑄模、輸送裝置和廢料提升裝置,該熔鉛爐具有與至少兩個出料口,該每一出料口對應于一臺鑄造機本體的鉛槽,該每臺鑄造機本體中廢料提升裝置的廢料出口均與熔鉛爐的入口相連通。進一步,該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具有兩臺鑄造機本體,該兩臺鑄造機本體之間呈180度排列。進一步,該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具有兩臺鑄造機本體,該兩臺鑄造機本體之間呈垂直排列。進一步,該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具有三臺鑄造機本體,該三臺鑄造機本體之間相互平行。進一步,該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具有三臺鑄造機本體,該三臺鑄造機本體呈T型排列。進一步,該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具有四臺鑄造機本體,該四臺鑄造機本體被分為兩組,每組鑄造機本體具有兩臺夾角為180度的鑄造機本體。進一步,該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具有四臺鑄造機本體,該四臺鑄造機本體呈十字型排列。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技術涉及的一種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其至少兩臺鑄造機本體共用一個熔鉛爐和位于熔鉛爐上方的外殼,并利用熔鉛爐的至少兩個出料口來實現對每臺鑄造機本體中鉛槽進行供料。由此,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采用一個工人即可操作至少兩臺鑄造機本體,從而提高了用人效率并降低了用電量;同時由于無需為每臺鑄造機本體單獨配置一個熔鉛爐和外殼等組件,故還具有機器成本低的特點。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涉及一種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包括兩臺鑄造機本體;圖2為本技術涉及一種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包括兩臺鑄造機本體;圖3為本技術涉及一種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包括三臺鑄造機本體;圖4為本技術涉及一種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第四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包括三臺鑄造機本體;圖5為本技術涉及一種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第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包括四臺鑄造機本體;圖6為本技術涉及一種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第六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包括四臺鑄造機本體。圖中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100熔鉛爐I外殼2鑄造機本體3鉛槽31鑄模32廢料提升裝置3具體實施方式為了進一步解釋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技術進行詳細闡述。如圖I所示,其為本技術涉及一種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100的第一實施例,該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100包括具有入料口的熔鉛爐I、可罩設在熔鉛爐I上方的外殼2以及兩臺鑄造機本體3。每臺鑄造機本體3均具有鉛槽31、鑄模32、輸送裝置(圖中未標示)和廢料提升裝置33,該熔鉛爐I具有與兩個出料口,該每一出料口對應于一臺鑄造機本體3的鉛槽31,從而實現為每臺鑄造機本體3提供液態(tài)鉛的供給,該每臺鑄造機本體3中廢料提升裝置33的廢料出口均與熔鉛爐I的入口相連通,從而可以將各臺鑄造機本體3產生的鉛廢料回收至熔鉛爐I中。在本實施例中,該兩臺鑄造機本體3之間呈180度排列。這樣,由于該兩臺鑄造機本體3共用一個熔鉛爐I和位于熔鉛爐I上方的外殼2,并利用熔鉛爐I的兩個出料口來實現對每臺鑄造機本體3中鉛槽31進行供料。由此,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采用一個工人即可操作兩臺鑄造機本體3,從而提高了用人效率并降低了用電量;同時由于無需為每臺鑄造機本體3單獨配置一個熔鉛爐I和外殼2等組件,故還具有機器成本低的特點。如圖2所示,其為本技術涉及一種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100的第二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結構基本相同,對于兩者相同之處則不予以贅述,在第二實施例中,該兩臺鑄造機本體3的排列方式與第一實施例不同,具體是兩臺鑄造機本體3之間呈垂直排列。如圖3所示,其為本技術涉及一種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100的第三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的原理基本相同,具體其包括三臺鑄造機本體3,該三臺鑄造機本體3共用一個熔鉛爐I和位于熔鉛爐I上方的外殼2 ;該三臺鑄造機本體3之間相互平行。如圖4所示,其為本技術涉及一種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100的第四實施例,其與第三實施例的原理基本相同,其相同之處則不再描述,不同之處在于,該三臺鑄造機本體3的排列方式不同,本實施例中,該三臺鑄造機本體3呈T型排列。如圖5所示,其為本技術涉及一種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100的第五實施例,其包括四臺鑄造機本體3,該四臺鑄造機本體3亦是公用一個熔鉛爐I和位于熔鉛爐I上方的外殼2,并且該四臺鑄造機本體3被分為兩組,每組鑄造機本體3具有兩臺夾角為180度的鑄造機本體3。如圖6所示,其為本技術涉及一種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100的第六實施例,其亦包括四臺鑄造機本體3,其與第五實施例的結構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兩者的排布不同,在本實施例中,該四臺鑄造機本體3呈十字型排列,如此可以縮小熔鉛爐I和外殼2的體積。上述實施例和圖式并非限定本技術的產品形態(tài)和式樣,任何所屬
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技術的專利范疇。權利要求1.一種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入料口的熔鉛爐、可罩設在熔鉛爐上方的外殼以及至少兩臺鑄造機本體,每臺鑄造機本體均具有鉛槽、鑄模、輸送裝置和廢料提升裝置,該熔鉛爐具有與至少兩個出料口,該每一出料口對應于一臺鑄造機本體的鉛槽,該每臺鑄造機本體中廢料提升裝置的廢料出口均與熔鉛爐的入口相連通。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其特征在于,該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具有兩臺鑄造機本體,該兩臺鑄造機本體之間呈180度排列。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其特征在于,該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具有兩臺鑄造機本體,該兩臺鑄造機本體之間呈垂直排列。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其特征在于,該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具有三臺鑄造機本體,該三臺鑄造機本體之間相互平行。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節(jié)能型零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節(jié)能型零件鑄造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入料口的熔鉛爐、可罩設在熔鉛爐上方的外殼以及至少兩臺鑄造機本體,每臺鑄造機本體均具有鉛槽、鑄模、輸送裝置和廢料提升裝置,該熔鉛爐具有與至少兩個出料口,該每一出料口對應于一臺鑄造機本體的鉛槽,該每臺鑄造機本體中廢料提升裝置的廢料出口均與熔鉛爐的入口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陳信光,
申請(專利權)人:泉州東山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