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除塵器的放電極,包括至少一根放電極主干,以及分布在放電極主干側邊上的至少一個鋸齒,放電極通過沖壓成形為鋸齒形,可以將鋸齒彎曲,使放電尖端鋸齒與放電極主干平面呈一定角度,從而提高電流密度及其分布均勻性,同時,放電極的機械強度、經濟性均明顯提高,而起暈電壓有效降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用于各類電除塵器、電除霧器放電結構中,可以控制各類燃煤鍋爐或焚燒爐等煙氣中水霧、煙塵、三氧化硫氣溶膠等污染物。(*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環境保護和廢氣凈化
,尤其涉及用于電除塵器的放電極。
技術介紹
煙氣中含有大量的煙塵、氣溶膠(水霧、酸霧、逃逸氨等),目前最常用的技術是通過電除塵器(ESP)實現除霧、除塵,其原理是放電電離使顆粒物荷電,從而使其在電場作用下,吸附于極板。放電極是在電場中產生電暈電流的部件,由于放電極的尖端效應,其附近場強特別高,從而使電子獲得足夠動能,并電離氣體,被激發出的電子及曾參與電離的電子都可以繼續參與電離,電荷數目迅速增加,同時,正離子也會參與電離過程,因此放電極性能的好 壞,直接影響到除塵、除霧效率。對于放電極而言,在相同工況條件下,應具備以下特性牢固可靠,機械強度大,不斷線,不掉線;電氣性能良好,改變起暈電壓、電流和電場強度的大小和分布;伏安特性曲線理想;結構簡單,制造容易,成本低。常見的放電極有管形芒刺線,星形線,鋸齒線,魚骨針刺線,螺旋線和角鋼芒刺線,由于管形芒刺線制造成本低,起暈電壓低,目前其在國內的應用最為廣泛,但該線的線電流密度不夠均勻,降低了有效的收塵面積,在芒刺根部將兩個小刺改為四根芒刺,可以部分解決其弊端;應用范圍僅次于管形芒刺線的是鋸齒線,它起暈電壓低、伏安特性好,制造容易,成本低,但斷線率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對現有放電極的結構進行改進,更好實現煙氣除塵、除霧,以克服現有技術產品成本高、效率低的缺陷。一種電除塵器的放電極,包括至少一根放電極主干,以及分布在放電極主干側邊上的至少一個鋸齒。所述放電極可以為單根放電極主干,也可以為多根放電極主干相互插接組成。當米用多根放電極主干時,所述放電極主干的主干面上開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與所述放電極主干厚度相適應,所述放電極由兩根所述的放電極主干相互插接而成。此種插接方式降低多放電極主干電極的生產成本,保持原放電極機械強度,可以直接使用現有放電極進行安裝和組裝。多根放電極組合,主要應用于線筒式結構,異極間電場分布均勻,提高了有效的除塵面積,同時也提高了接地極的有效利用率。進一步地,所述放電極主干兩端設置有吊掛裝置,其用途有二,一為承擔電場內放電機系統的荷重及機械負荷,二為使放電極系統與殼體之間絕緣,并使放電極系統處于高壓工作狀態。所述裝置為螺栓、開孔或焊接連接管,固定于放電極框架,并連接套管或支柱,最終與高壓供電系統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的鋸齒的正視形狀為三角形,位于所述的放電極主干的兩側邊或單側邊,相鄰鋸齒之間的距尚為10 100暈米,所述的鋸齒的長度為50 500暈米,所述放電極主干的寬度為20 200毫米。進一步地,所述的鋸齒的鋸齒平面與所述放電極主干的主干平面重合。當所述的鋸齒的鋸齒平面與所述放電極主干的主干平面不重合時,鋸齒在放電極主干上的分布方式可以為交錯異側,即所述鋸齒位于所述的放電極主干的兩側邊,在任意一側邊上,相鄰兩個鋸齒的朝向相反;或者為雙邊異側,即在任意一側邊上,所有鋸齒的朝向相同,放電極主干兩側邊的鋸齒朝向相反;或者為雙邊同側,即在任意一側邊上,所有鋸齒的朝向相同,所述放電極主干兩側邊的鋸齒朝向相同。在已有放電極結構中,起暈電壓范圍15 35kV,線電流密度范圍O. 87 2. 02mA/m。其中,管型芒刺線起暈電壓15kV,線電流密度1.3mA/m,鋸齒線起暈電壓20kV,線電流密度1.88mA/m。鋸齒線的鋸齒結構可以降低起暈電壓,使單位時間內的有效電暈功率提高。同時,由于接地圓筒區域沒有放電尖端,不產生電暈放電,在接地極板上存在電流為零的死區。本技術提出的交錯彎起鋸齒結構,指向接地筒的放電尖端數量更大,類似新型管型芒刺線結構,避免了電流死區現象,提高線電流密度均勻性和有效收塵面積,增加了陽極板的有效利用率。這種結構在不改變原極間距的情況下,即提高了除塵除霧效率。本技術提供的電除塵器的放電極結構,對煙氣中的三氧化硫、氨霧、煙塵細顆粒物和氣溶膠等污染物進行凈化控制,具有生產簡單、成本低、強度大、效率高、單位長度放電極上電壓高、單位面積上的電流密度大的特點。附圖說明圖Ia為本技術放電極結構示意圖;圖Ib為本技術具有開孔槽的放電極結構示意圖;圖Ic為本技術兩根放電極主干插接的放電極示意圖;圖2a為本技術交錯異側放電極示意圖;圖2b為本技術雙邊異側放電極示意圖;圖2c為本技術雙邊同側放電極示意圖;圖2d為本技術鋸齒不彎曲放電極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放電極與異極的布置方式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電除塵器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定。如圖Ia所示,為本技術放電極I包括放電極主干2和位于放電極主干2側邊上的鋸齒3。放電極I 一般為沖壓成型,本技術放電極I 一般用厚度2 IOmm左右的鋼板沖制成形,放電極主干2與鋸齒3同時沖制為一整體,鋸齒3長度(頂點距主干)可以為50 500mm,—般選為100mm,放電極主干2寬度可以為20 200mm,—般選為100mm。如圖Ib所示,放電極主干2的主干面上開有安裝槽4,安裝槽4與放電極主干2厚度相適應,以便兩根放電極主干2相互插接在一起。需要說明的是,在實際應用中,放電極I可以采用單根放電極主干2,如圖Ia所示,也可以采用兩根放電極主干2相互插接組成一個放電極1,如圖Ic所示。還可以增加放電極主干2的數量,如三根放電極主干2組合一個放電極I。在沖壓成形時,安裝槽4可以直接沖壓出來,將兩根放電極主干2呈反方向插入,可以使二放電極主干2呈垂直安裝,形成8放電尖端的放電極I。需要說明的是,鋸齒3在放電極主干2上的排列可以為兩側非對稱、或兩側對稱、或僅位于放電極主干2 —側。放電極主干2單側上,相鄰二鋸齒3之間的距離可以為10 100mm,—般為25 50mm,兩側非對稱排列時,一般為兩側間隔分布,以獲得更優的電場分布。具體地,鋸齒3正視形狀為三角形,具體可以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或其他·三角形。如圖2所示,為本技術放電極鋸齒朝向的分布示意圖,顯示了放電極主干面與鋸齒面的相對分布的幾種情況。放電極沖壓成形后,可以保持鋸齒面與放電極主干面重合,也可以通過專門機器使鋸齒面彎曲,與放電極主干面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為O 360°,一般為135°或225°。為了方便起見,在本申請文件中,通過將鋸齒面與放電極主干面角度確定鋸齒3朝向,將鋸齒面與放電極主干面角度小于180°的鋸齒朝向,稱為向夕卜,將鋸齒面與放電極主干面角度大于180°的鋸齒朝向,稱為向內,兩種朝向關系為相反。具體地,鋸齒3在放電極主干2上的朝向分布,如圖2a為交錯異側,交錯異側是指鋸齒3分布于放電極主干2兩邊,在任意一邊上,相鄰兩個鋸齒3的朝向相反;如圖2b為雙邊異側,雙邊異側是指鋸齒I分布于放電極主干2兩邊,在任意一邊上,所有鋸齒3的朝向相同,主干2兩邊的鋸齒3朝向相反;如圖2c所示為雙邊同側,雙邊同側是指鋸齒3分布于放電極主干2兩邊,在任意一邊上,所有鋸齒3的朝向相同,主干2兩邊的鋸齒3朝向相同;如圖2d所示為不彎曲,不彎曲是指鋸齒面與放電極主干面重合。需要說明的是,本技術并不限于上述朝向分布形式,還可以為間隔異側、隨機異側或單側,或其他任意組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除塵器的放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放電極(1)包括至少一根放電極主干(2),以及分布在放電極主干(2)側邊上的至少一個鋸齒(3),所述放電極主干(2)的主干面上開有安裝槽(4),所述安裝槽(4)與所述放電極主干(2)厚度相適應。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閆克平,李樹然,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