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醫用負壓引流護創裝置,包括醫用泡沫和導流管,所述導流管包括抽吸段和導流段,所述抽吸段上設置有均勻分布的抽吸孔,導流管的一端及抽吸段插入所述醫用泡沫中,所述導流管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醫用泡沫形成所述導流段,導流段的尾端連接有三通接頭,所述三通結構的一個接頭與為抽吸提供負壓的抽吸裝置相連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醫用負壓引流護創裝置提高了抽吸引流的效果,并促進傷口愈合、康復,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醫用負壓引流護創裝置。
技術介紹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是在引流管外用醫用泡沫包裹,使泡沫材料成為引流管和被引流腔隙或創面之間的中介,再利用具有生物閥功能的半透性粘貼薄膜封閉被引流區,使之與外界隔絕,接通高負壓源,形成一個高效引流系統,及時地清除被引流區的滲出物。該技術是外科引流技術的革命性創新,能夠徹底去除腔隙或創面的分泌物和壞死組織,促進傷口愈合,該技術操作簡單,效果甚佳,易于推廣。該技術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免去了平時更換敷料給病人帶來的疼痛;減少創面愈合時間;在病人監護和管理方面,檢查創面時,減少了開放換藥致使外界環境污染的危險性,減少院內交叉感染的機會;減少醫護人員的工作量,無需每天換藥,只要檢查負壓是否有效;總體上降低了患者的醫療費用。·該技術初始主要用于四肢創面的引流,鑒于其優良效果,給醫護人員帶來了極大便利,并減輕了患者痛苦,逐漸被廣泛應用到臨床,現已將其應用范圍擴展到矯形外科、創傷外科、顯微外科、燒傷科、潰瘍中心等多個學科。然而現有技術中所公開的該類裝置還普遍存在無法有效地抽吸傷口排出物,醫用泡沫本身不具有促進傷口愈合的效果等問題,無法滿足臨床使用的需要。因此,開發出一種新的醫用負壓引流護創裝置,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抽吸引流的效果,并促進傷口愈合、康復,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醫用負壓引流護創裝置,提高抽吸引流的效果,并促進傷口愈合、康復,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醫用負壓引流護創裝置,包括醫用泡沫和導流管,所述導流管包括抽吸段和導流段,所述抽吸段上設置有均勻分布的抽吸孔,導流管的一端及抽吸段插入所述醫用泡沫中,所述導流管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醫用泡沫形成所述導流段,導流段的尾端連接有三通接頭,所述三通結構的一個接頭與為抽吸提供負壓的抽吸裝置相連通。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方式,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醫用負壓引流護創裝置進一步包括以下技術特征的部分或者全部優選地,所述的醫用泡沫采用聚乙烯醇/殼聚糖復合泡沫材料。從而彌補現有負壓引流護創裝置無明顯生物活性、炎性創面容易堵管的不足,在材料中復合生物活性物質殼聚糖,除具備原有的功能特性外,還同時具有殼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抑制微生物生長、促進創面愈合、止血、止痛等多種生物功效。優選地,所述醫用泡沫的孔隙率為70%_85%,孔徑為O. 2-1. Omm。優選地,所述抽吸孔橫向等間距,截面等幅度間距分布于所述抽吸段。進一步地,所述抽吸孔排列成四組,以導流管中心為軸,相鄰兩組抽吸孔之間夾角為90度。從而優化了本技術的醫用負壓引流護創裝置的抽吸引流性能。優選地,所述抽吸孔的孔徑大于醫用泡沫的孔徑,所述抽吸孔的孔徑為I.0-2. 0_。從而使醫用泡沫能夠起到相應的過濾、保護效果,優化本技術的醫用負壓引流護創裝置的護創效果。優選地,所述三通接頭包括兩個與平行導流管相連的接頭,三通接頭的第三接頭與為抽吸提供負壓的抽吸裝置相連通。采用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醫用負壓引流護創裝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的醫用負壓引流護創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設計合理,通過優化抽吸孔分布、醫用泡沫的孔隙率和孔徑,有效地提高抽吸引流的效果;另外,本技術技 術方案中通過采用聚乙烯醇/殼聚糖復合泡沫材料制成的醫用泡沫,彌補現有負壓引流護創裝置無明顯生物活性、炎性創面容易堵管的不足,在材料中復合生物活性物質殼聚糖,除具備原有的功能特性外,還同時具有殼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抑制微生物生長、促進創面愈合、止血、止痛等多種生物功效。上述說明僅是本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技術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技術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結合優選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醫用負壓引流護創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醫用負壓引流護創裝置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指出,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如圖I和2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醫用負壓引流護創裝置,包括醫用泡沫10和導流管20,導流管20包括抽吸段22和導流段21,抽吸段22上設置有均勻分布的抽吸孔221。具體實現時,導流管20的一端及抽吸段22插入醫用泡沫10中,導流管20的另一端延伸出醫用泡沫10形成導流段21,導流段21的尾端連接有三通接頭30,三通結構30的一個接頭與為抽吸提供負壓的抽吸裝置相連通。為了提高抽吸性能,本技術的醫用負壓引流護創裝置中,各個部件的設置至關重要。其中,醫用泡沫10的孔隙率為70%-85%,孔徑為O. 2-1. Omm。從而使醫用泡沫能夠起到相應的過濾、保護效果,并使本技術的醫用負壓引流護創裝置保持暢通。另外,抽吸孔221橫向等間距,截面等幅度間距分布于所述抽吸段。從而使洗禮均衡,并保證吸附作用能夠覆蓋盡量廣的范圍。在本技術實施例中,抽吸孔221排列成四組,以導流管中心為軸,相鄰兩組抽吸孔之間夾角為90度。當然在本技術的其他實施例中,抽吸孔的組數,以及排布角度均能夠在保證解決本技術技術問題的前提下,進行相應調整。再有,具體實現時,抽吸孔10的孔徑大于醫用泡沫10的孔徑,所述抽吸孔的孔徑為I. 0-2. Omm。從而使醫用泡沫能夠起到相應的過濾、保護效果,優化本技術的醫用負壓引流護創裝置的護創效果。在本技術實施例中,醫用泡沫10采用聚乙烯醇/殼聚糖復合泡沫材料。從而彌補現有負壓引流護創裝置無明顯生物活性、炎性創面容易堵管的不足,在材料中復合生物活性物質殼聚糖,除具備原有的功能特性外,還同時具有殼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抑制微生物生長、促進創面愈合、止血、止痛等多種生物功效。另外,具體實現時,三通接頭30包括兩個與平行導流管相連的接頭32,三通接頭的第三接頭31與為抽吸提供負壓的抽吸裝置相連通。從而在開動負壓抽吸裝置時,能夠同時連接兩個或者多個導流管,對多個護創部位進行抽吸。相比于現有技術,上述實施例中揭示的醫用負壓引流護創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設計合理,通過優化抽吸孔分布、醫用泡沫的孔隙率和孔徑,有效地提高抽吸引流的效果;另外,本技術技術方案中通過采用聚乙烯醇/殼聚糖復合泡沫材料制成的醫用泡 沫,彌補現有負壓引流護創裝置無明顯生物活性、炎性創面容易堵管的不足,在材料中復合生物活性物質殼聚糖,除具備原有的功能特性外,還同時具有殼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抑制微生物生長、促進創面愈合、止血、止痛等多種生物功效。以上所述是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技術之權利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動,這些改進和變動也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醫用負壓引流護創裝置,包括醫用泡沫和導流管,其特征在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醫用負壓引流護創裝置,包括醫用泡沫和導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管包括抽吸段和導流段,所述抽吸段上設置有均勻分布的抽吸孔,導流管的一端及抽吸段插入所述醫用泡沫中,所述導流管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醫用泡沫形成所述導流段,導流段的尾端連接有三通接頭,所述三通結構的一個接頭與為抽吸提供負壓的抽吸裝置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車七石,李新霞,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潤虹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