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水粉合一快速注射器,包括水劑瓶和封口端的水針座雙頭針,在水劑瓶的瓶體外圓套裝有彈簧;在水劑瓶、彈簧的外圓周套裝有水劑套筒,水針座雙頭針中的長針頭從該水劑套筒的軸心孔伸出,水劑套筒的另一端的旋蓋的軸心通孔中穿入推桿;水劑套筒的外表面套裝有粉劑套筒,粉劑套筒的一端連接有指托,粉劑套筒的另一端內腔安裝有粉針瓶,粉針瓶朝向水針座雙頭針長針頭的一端設置有活塞,粉針瓶的另一端伸出粉劑套筒并安裝有粉針座雙頭針。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注射器,結構新穎,適用于粉針劑和水針劑的快速配藥及注射。(*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醫療器械
,用于將水劑和粉劑進行預灌封的快速配藥,減少污染機會的注射器,具體涉及一種水粉合一快速注射器。
技術介紹
現有的粉劑注射是將注射用水通過溶藥器加入到粉劑瓶中,溶解后再用注射器吸入,最后注入到患者肌肉中。其操作步驟包括1)吸入注射用水,2)將注射用水加入到粉劑瓶,3)將溶解后的藥液吸入到注射器中。現有技術的操作步驟較多,易污染,且費時,尤其在緊急自救中,時間就是生命,顯得操作過程繁瑣和操作效率的低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粉合一快速注射器,解決了現有的粉劑注射中存在的操作步驟較多,易污染,以及操作效率低下的問題。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水粉合一快速注射器,包括水劑瓶和安裝在水劑瓶封口端的水針座雙頭針,在水劑瓶的瓶底端套裝有水劑瓶托,在水劑瓶的瓶體外圓套裝有彈簧;在水劑瓶、彈簧、水劑瓶托的外圓周套裝有水劑套筒,水劑套筒的一端開有軸心孔,水針座雙頭針中的長針頭從該水劑套筒的軸心孔伸出,水劑套筒的另一端連接有旋蓋,旋蓋的軸心通孔中穿入推桿,推桿的內端與水劑瓶托的外端頭套裝連接;水劑套筒的外表面套裝有粉劑套筒,粉劑套筒的一端連接有指托,粉劑套筒的另一端內腔安裝有粉針瓶,粉針瓶朝向水針座雙頭針長針頭的一端設置有活塞,粉針瓶的另一端伸出粉劑套筒并安裝有粉針座雙頭針。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注射器結構設置巧妙、獨到、新穎,把粉針劑和水針齊U(溶媒)預裝于注射器內,使用時只需要輕按注射按鈕,便可實施快速配藥、減少配藥環節,減少污染,節省注射前粉劑配制的時間,適用于粉針劑和水針劑的快速配藥及注射,尤其適應與急救和野外自救。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前視示意圖;圖3是圖I的右視示意圖;圖4是圖I的俯視示意圖;圖5是圖I的仰視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中的推桿I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中的旋蓋2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技術中的水劑套筒3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技術中的指托4的結構示意圖;圖10是本技術中的水劑瓶5與水針座雙頭針7的安裝示意圖;圖11是本技術中的水劑瓶5與彈簧11及水劑瓶托12的安裝示意圖;圖12是本技術中的水劑瓶5、水劑瓶托12與水劑套筒3的安裝示意圖;圖13是本技術裝置配藥時的結構示意圖;圖14是本技術裝置注射前排完氣的狀態結構示意圖;圖15是本技術裝置注射結束后的狀態結構示意圖。圖中,I.推桿,2.旋蓋,3.水劑套筒,4.指托,5.水劑瓶,6.粉劑套筒,7.水針座雙頭針,8.活塞,9.粉針瓶,10.粉針座雙頭針,11.彈簧,12.水劑瓶托,13.卡位一,14.卡槽 一,15.卡扣一,16.卡扣二,17.卡槽二,18.卡位二。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參照圖1,本技術裝置的結構是,包括水劑瓶5和安裝在水劑瓶5封口端的水針座雙頭針7,水粉混液前,水針座雙頭針7中的短針頭不穿透水劑瓶5的封口,水粉混液時,水針座雙頭針7中的短針頭才穿透水劑瓶5的封口,在水劑瓶5的瓶底端套裝有水劑瓶托12,在水劑瓶5的瓶體外圓套裝有彈簧11 ;在水劑瓶5、彈簧11、水劑瓶托12的外圓周套裝有水劑套筒3,水劑套筒3的一端開有軸心孔,水針座雙頭針7中的長針頭從該水劑套筒3的軸心孔伸出,水劑套筒3的另一端連接有旋蓋2,旋蓋2的軸心通孔中穿入推桿1,推桿I的內端與水劑瓶托12的外端頭套裝連接;水劑套筒3的外表面套裝有粉劑套筒6,粉劑套筒6的一端連接有指托4,指托4的位置處于水劑瓶5的中段,粉劑套筒6的另一端內腔安裝有粉針瓶9,粉針瓶9朝向水針座雙頭針7長針頭的一端設置有活塞8,存儲狀態時,水針座雙頭針7中的長針頭不穿透活塞8,混液時及注射狀態時,水針座雙頭針7中的長針頭則穿透活塞8,粉針瓶9的另一端伸出粉劑套筒6并安裝有粉針座雙頭針10,在混液前,粉針座雙頭針10中的短針頭不穿透粉針瓶9的封口,注射狀態時,粉針座雙頭針10中的短針頭才穿透粉針瓶9的封口,粉針座雙頭針10中的長針頭則扎入人體實施注射。水劑套筒3與旋蓋2通過螺紋連接,粉劑套筒6與指托4通過螺紋套接。推桿I的移動距離稍大于水劑瓶5密封口部與水針座雙頭針7的預留距離,以便于水針座雙頭針7中的針頭短端能夠插入水劑瓶5密封口內。水劑套筒3的移動距離稍大于水針座雙頭針7與活塞8預留距離加活塞8移動距離的和,以便于水針座雙頭針7中的針頭長端能夠穿過活塞8深入粉劑瓶9內。參照圖2、圖3、圖4、圖5,分別是本技術裝置的幾個外觀視圖,其中的圖2是圖I的如視不意圖;圖3是圖I的右視不意圖;圖4是圖I的俯視不意圖;圖5是圖I的仰視不意圖。參照圖6、圖7、圖8、圖9,分別是本技術裝置的幾個部件結構示意圖。參照圖6,推桿I的圓柱環周上縱向開有卡槽一 14,卡槽一 14朝向水劑套筒3的一端開有周向的卡位一 13。參照圖7,旋蓋2的底面圓型孔的直徑對應的內表面設置有一對卡扣一 15,卡扣一15的寬度以在卡位一 13、卡槽一 14中滑動為宜。如圖8所示,為水劑套筒3及其卡槽二 17、卡位二 18的結構示意圖。水劑套筒3的一端外表面設置有與指托4相配合的外螺紋,水劑套筒3的另一端為縮小直徑的圓周結構,該縮徑處內表面的凸肩用于頂撐彈簧11,彈簧11的另一端頂在水劑瓶托12環形端面上。如圖9所示,為指托4及卡扣二 16的結構示意圖。指托4軸心開孔設置有內螺紋,內螺紋的直徑兩端設置有一對卡扣二 16。本技術裝置的裝配及使用過程是,第一步,如圖10所示,將粉針座雙頭針7卡裝到水劑瓶5開口端,粉針座雙頭針7中的粉針座為透明材料制作而成,方便看到針頭卡的位置。存儲狀態時,該針頭不能穿透水劑瓶5的瓶塞,水劑瓶5中裝有溶媒并預充有氣壓。如果提前將針插入水瓶內會造成泄壓,水瓶內溶媒無法流出。第二步,如圖11所示,在水劑瓶5外周及底端上套裝彈簧11和水劑瓶托12。·第三步,如圖12所示,將前兩步裝好的部件裝入水劑套筒3中,將旋蓋2套到推桿I上,然后在水劑套筒3上裝上推桿I,并將旋蓋2旋到水劑套筒3上擰緊。將旋蓋2套到推桿I上時注意將旋蓋2上的卡扣15通過按鈕的卡槽一 14旋到卡位一 13上,注射前必須將旋蓋上的卡扣一 15轉到推桿I的卡槽一 14上。第四步,將粉針瓶9和第三步之前裝好的部件依次裝入到粉劑套筒6中,將指托4的卡扣二 16對準水劑套筒3的卡槽二 17,并旋轉到卡位二 18后,指托4旋到粉劑套筒6上的螺紋。第五步,如圖13所示,將旋蓋2和指托4上的卡扣從各自的卡位中旋到卡槽內,沿卡槽向下推動推桿I,注意,必須使推桿I處于整個裝置的上方位置,保證水劑瓶5中的溶媒在預充氣壓的作用下,靠氣壓壓迫到粉針瓶9中,如果倒置會造成泄壓,其中的溶媒無法流到粉針瓶9內。第六步,搖晃注射器,使藥液充分溶解。第七步,如圖14所示,在粉劑套筒6前端裝上粉針座雙頭針10,注意粉針座雙頭針10中的長針頭向上,粉針瓶9里面的氣壓瀉出,并推動推桿I使粉針瓶9里面的空氣排盡,準備注射。第八步,實施注射,活塞8被推到粉針瓶9開口端盡頭,將粉針座雙頭針10中的長針頭插入患者肌體內,注射液有效排出進入患者體內,注射操作完成后,如圖15所示。權利要求1.一種水粉合一快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水粉合一快速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劑瓶(5)和安裝在水劑瓶(5)封口端的水針座雙頭針(7),在水劑瓶(5)的瓶底端套裝有水劑瓶托(12),在水劑瓶(5)的瓶體外圓套裝有彈簧(11);在水劑瓶(5)、彈簧(11)、水劑瓶托(12)的外圓周套裝有水劑套筒(3),水劑套筒(3)的一端開有軸心孔,水針座雙頭針(7)中的長針頭從該水劑套筒(3)的軸心孔伸出,水劑套筒(3)的另一端連接有旋蓋(2),旋蓋(2)的軸心通孔中穿入推桿(1),推桿(1)的內端與水劑瓶托(12)的外端頭套裝連接;水劑套筒(3)的外表面套裝有粉劑套筒(6),粉劑套筒(6)的一端連接有指托(4),粉劑套筒(6)的另一端內腔安裝有粉針瓶(9),粉針瓶(9)朝向水針座雙頭針(7)長針頭的一端設置有活塞(8),粉針瓶(9)的另一端伸出粉劑套筒(6)并安裝有粉針座雙頭針(1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有平,
申請(專利權)人:甘肅成紀生物藥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