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創面負壓引流貼膜器,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它包括臂桿和帶貼膜固定鉤的貼膜架,臂桿包括手柄和調節桿,調節桿可移動地套裝在手柄的一端,臂桿的兩端分別固定有支柱桿,貼膜架可拆卸式地連接在支柱桿的另一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在創面負壓引流中方便貼醫用貼膜,并且操作簡單。(*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創面負壓引流貼膜器,屬于醫療器械領域。
技術介紹
目前,創面負壓封閉引流是以醫用海綿材料作為引流管或引流吸盤與創面的中介,再在醫用海綿和皮膚上方覆蓋醫用貼膜,從而形成一個封閉區域,通過負壓儀對創面滲出物進行持續或間歇引流。封閉是保持創面持續負壓的前提,同時使創面與外界隔絕,防止污染和感染。該種治療方式一方面可以達到全創面引流,另一方面引流物經海綿材料分割和塑形后引出,不容易堵塞管路。對于淺表創面,醫用貼膜和醫用海綿材料組成復合型敷料,其功能近似皮膚,使局部環境更接近生理狀態。高負壓持續吸引使創面滲出物及時被清除而保證創面清潔;在有較大的腔隙存在時,高負壓亦有助消滅腔隙;對淺表創 面,也可以達到縮小創面的效果;同時高負壓本身也可改善局部微循環,刺激肉芽組織生長。組織學檢查證實,負壓封閉引流的創面淋巴細胞浸潤消退較快,增生期膠原合成出現較早,修復期可見到收縮性纖維合成增強。臨床用于創面負壓引流的敷料產品的結構組成、性能和原理基本一致,其中,封閉創面均系通過醫用貼膜來實現,而醫用貼膜是一種粘性很強的手術薄膜,術中需靠護士和醫生手工粘貼,由于粘性很強,粘貼時需非常小心,稍有不慎醫用貼膜即有可能相互粘連在一起,一旦出現粘連只能將粘連的貼膜棄之,更換貼膜。臨床中出現貼膜相互粘連的現象相當普遍,這一方面增加了操作者的工作強度和操作時間,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為此,臨床迫切需要操作簡單可靠的專用貼膜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創面負壓引流貼膜器,它結構簡單,在創面負壓引流中方便貼醫用貼膜,并且操作簡單。實現本技術目的的第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創面負壓引流貼膜器,它包括臂桿和帶貼膜固定鉤的貼膜架,臂桿包括手柄和調節桿,調節桿可移動地套裝在手柄的一端,臂桿的兩端分別固定有支柱桿,貼膜架可拆卸式地連接在支柱桿的另一端。進一步,所述的手柄上設置有齒條,所述的調節桿上鉸接有卡固體,該卡固體的頭部具有卡住齒條齒槽的卡頭。進一步,所述的調節桿上安裝有與齒條嚙合的調節旋鈕。進一步,所述的手柄上設置有方便抓握的波浪形面。更進一步,所述的貼膜架為弓狀結構。實現本技術目的的第二種技術方案是一種創面負壓引流貼膜器,它包括臂桿和撐腳以及帶貼膜固定鉤的貼膜架,臂桿包括手柄和調節桿,調節桿可移動地套裝在手柄的一端,臂桿的兩端分別固定有支柱桿,撐腳可拆卸式地安裝在支柱桿的另一端,貼膜架可拆卸式地連接在撐腳上。進一步,所述的手柄上設置有齒條,所述的調節桿上鉸接有卡固體,該卡固體的頭部具有卡住齒條齒槽的卡頭。進一步,所述的調節桿上安裝有與齒條嚙合的調節旋鈕。進一步,所述的手柄上設置有方便抓握的波浪形面。更進一步,所述的貼膜架為弓狀結構。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臨床操作過程中首先將兩邊帶孔的貼膜套在帶貼膜固定鉤的貼膜架上,移動調節桿和手柄的相對距離使貼膜繃緊 ,揭去貼膜下方的塑料薄膜,手持貼膜器將貼膜粘貼于創面上方的醫用海棉及周圍的皮膚上,撤去貼膜器,用手撫平醫用粘膜,確認粘貼牢固后開啟負壓裝置引流即可,本技術操作簡單、可靠、便捷,一方面提高了操作的可靠性,降低了操作者的工作強度和操作時間,另一方面降低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卡固體的設置,使得調節桿和手柄的相對距離能夠進行固定,只要按下卡固體的一端,卡固體的卡頭脫離齒條的齒槽,就可以改變調節桿和手柄的相對距離,達到需要的距離時,將卡頭插進齒條即可;調節旋鈕的設置,使得移動調節桿或手柄更加輕松,只要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調節旋鈕,調節桿相對手柄的距離變大或變小,從而有利于繃緊貼膜。手柄上設置的波浪形面可以方便操作者抓握本技術。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創面負壓引流貼膜器的第一種結構的立體圖;圖2為本技術的創面負壓引流貼膜器的第二種結構的立體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實施例一如圖I所示,一種創面負壓引流貼膜器,它包括臂桿和帶貼膜固定鉤6-1的貼膜架6,臂桿包括手柄1-2和調節桿1-1,調節桿1-1可移動地套裝在手柄1-2的一端,臂桿的兩端分別固定有支柱桿3,貼膜架6通過快速安裝旋鈕5可拆卸式地連接在支柱桿3的另一端。手柄1-2上設置有齒條1-2-1,調節桿1-1上鉸接有卡固體7,該卡固體7的頭部具有卡住齒條1-2-1齒槽的卡頭7-1。調節桿1-1上安裝有與齒條1-2-1嚙合的調節旋鈕2。手柄1-2上設置有方便抓握的波浪形面1-2-2。貼膜架6為弓狀結構。實施例二如圖2所示,一種創面負壓引流貼膜器,它包括臂桿和撐腳4以及帶貼膜固定鉤6-1的貼膜架6,臂桿包括手柄1-2和調節桿1-1,調節桿1-1可移動地套裝在手柄1-2的一端,臂桿的兩端分別固定有支柱桿3,撐腳4通過快速安裝旋鈕5可拆卸式地安裝在支柱桿3的另一端,貼膜架6通過固定銷4-1可拆卸式地連接在撐腳4上。手柄1-2上設置有齒條1-2-1,所述的調節桿1-1上鉸接有卡固體7,該卡固體7的頭部具有卡住齒條1-2-1齒槽的卡頭7-1。調節桿1-1上安裝有與齒條1-2-1嚙合的調節旋鈕2 ;手柄1-2上設置有方便抓握的波浪形面1-2-2。貼膜架6為弓狀結構。貼膜架6可為金屬材質也可為塑料材質,塑料材質的為一次性使用滅菌包裝。貼膜架的形狀不限,并不局限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二中的形狀,只要方便貼醫用貼膜均可,貼膜架可為弓狀結構或直線形結構。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如下臨床操作過程中首先將兩邊帶孔的貼膜套在帶貼膜固定鉤6-1的貼膜架6上,移動調節桿1-1和手柄1-2的相對距離使貼膜繃緊,揭去貼膜下方的塑料薄膜,手持貼膜器將貼膜粘貼于創面上方的醫用海棉及周圍的皮膚上,撤去貼膜器,用手撫平醫用粘膜,確認粘貼牢固后開啟負壓裝置引流即可,本技術操作簡單、可靠、便捷,一方面提高了操作的可靠性,降低了操作者的工作強度和操作時間,另一方面降低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卡固體7的設置,使得調節桿1-1和手柄1-2的相對距離能夠進行固定,只要按下卡固體7的一端,卡固體7的卡頭7-1脫離齒條1-2-1的齒槽,就可以改變調節桿1-1和手柄1-2的相對距離,達到需要的距離時,將卡頭7-1插進齒條1-2-1即可;調節旋鈕2的設置,使得移動調節桿1-1或手柄1-2更加輕松,只要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調節旋鈕2,調節桿1-1相對手柄1-2的距離變大或變小,從而有利于繃緊貼膜;手柄1-2上設置的波浪形面1-2-2可以方便操作者抓握本技術。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創面負壓引流貼膜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臂桿和帶貼膜固定鉤(6-1)的貼膜架(6),臂桿包括手柄(1-2)和調節桿(1-1 ),調節桿(1-1)可移動地套裝在手柄(1-2)的一端,臂桿的兩端分別固定有支柱桿(3),貼膜架(6)可拆卸式地連接在支柱桿(3)的另一端。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創面負壓引流貼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創面負壓引流貼膜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臂桿和帶貼膜固定鉤(6?1)的貼膜架(6),臂桿包括手柄(1?2)和調節桿(1?1),調節桿(1?1)可移動地套裝在手柄(1?2)的一端,臂桿的兩端分別固定有支柱桿(3),貼膜架(6)可拆卸式地連接在支柱桿(3)的另一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曉明,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華森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張曉明,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