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調節式防磨牙頜墊,屬于牙齒防護領域,包括左、右頜墊,連接左、右頜墊并且設有鉤狀切牙咬合墊的調節式連接桿,左、右頜墊上設有左、右貫通管道,左、右貫通管道內的靠外側壁上設有凸塊,調節式連接桿的兩端設有下壓式突起,在調節式連接桿兩端的臂上外側設有凹孔,凹孔與凸塊的形狀、位置相配合,調節式連接桿兩端部的干壓式突起設置在左、右頜墊的左、右貫通管道內,凹孔與凸塊配合卡接固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結構簡單,左、右頜墊通過調節式連接桿連接,可以通過調節式連接桿調節左右頜墊的位置,使其滿足于不同牙弓形態的使用者使用,方便組裝,整體設計小巧,異物感小,佩戴舒適,使用方便。(*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牙齒防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調節式防磨牙頜墊。
技術介紹
磨牙癥是指人在睡眠或醒著時有無意識的上下牙齒彼此磨動或緊咬的行為。由于夜磨牙致使牙齒強烈的叩擊在一起,又沒有食物緩和,造成牙齒表面的牙釉質磨損,牙本質暴露出來。輕者對冷、熱、酸、甜等刺激食物過敏;重者可導致牙床經常出血、發炎、牙齒松動甚至脫落。長期磨牙導致咀嚼肌得不到休息,造成咀嚼肌的疲勞和疼痛、腮幫疼痛;嚴重時引發頭痛、頸背部陣痛等;還會導致睡眠質量下降、記憶力減退、引發口臭或口腔異味、損傷聽力和味覺。同時,磨牙還影響親人和自己的睡眠質量,使患者精神緊張,嚴重都甚至導致心理抑郁而產生輕生等可怕的后果。 磨牙癥的治療包括調頜、心理輔導、頜墊治療、糾正不良習慣等。頜墊治療是目前被認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作用機理是通過機械性地隔離上下牙,緩沖咀嚼碰撞壓力,持續發揮松弛肌肉張力的作用,防止磨牙癥的產生,避免牙體、牙周組織受到損害。國內現階段,防磨牙頜墊需要到醫院做牙齒模型,醫生根據牙模定做出適合的頜墊,需多次復診,且價格昂貴。市面上有少量成品防護牙套,但是沒辦法調節其大小弓形,因每個人的牙弓形態大小不一,使用過程中,其舒適度和穩固性都達不到磨牙患者的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根據不同牙弓形態調節弓形,并且制作成本低,配戴舒適的可調節式防磨牙頜墊。實現本技術目的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可調節式防磨牙頜墊,包括左、右頜墊,連接左、右頜墊并且設有鉤狀切牙咬合墊的調節式連接桿,所述左頜墊上設有左貫通管道,所述右頜墊上設有右貫通管道,所述左、右貫通管道內的靠外側壁上均設有凸塊,所述調節式連接桿的兩端部分別設有下壓式突起,在調節式連接桿兩端的臂上外側設有凹孔,所述凹孔與所述凸塊的形狀、位置相配合,所述調節式連接桿兩端部的下壓式突起分別設置在所述左、右頜墊的左、右貫通管道內,所述凹孔與所述凸塊配合卡接固定。所述調節式連接桿兩端的臂上分別設有突起前擋,所述凹孔設置在所述突起前擋與下壓式突起之間。所述左、右頜熱的頂部近調節式連接桿的一端分別設有左、右頂部單向孔,所述左、右頂部單向孔與左、右貫通管道相連通,并且所述左、右頂部單向孔與所述左、右貫通管道相垂直設置。所述左頜墊上還設有左凹槽部,所述右頜墊上還設有右凹槽部,所述左、右凹槽部中設有相互平行的左、右弧線型凹槽,所述左弧線型凹槽與左貫通管道同向設置,所述右弧線型凹槽與右貫通管道同向設置。所述凹孔為五個,所述凹孔均勻設置在所述突起前擋與下壓式突起之間。 所述下壓式突起為下壓式箭頭狀設置。所述左弧線型凹槽為五條且相互平行,所述右弧線型凹槽為五條且相互平行。本技術具有積極的效果本技術的結構簡單,左、右頜墊通過調節式連接桿連接,可以通過調節式連接桿調節左右頜墊的位置,使其滿足于不同牙弓形態的使用者使用,由于本技術可以使用一套模具制作,有效的減低了生產成本,在調節式連接桿的兩端部為下壓式突起設置,方便組裝,并且在使用后,左、右頜墊可以避免上、下牙直接接 觸,減少牙齒磨損與牙周的磨損,緩解肌疲勞,同時改變牙周韌帶傳送到中樞神經的信號,使夜磨牙活動得到抑制,本技術整體設計小巧,異物感小,佩戴舒適,使用方便。附圖說明為了使本技術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正視示意圖;圖2為圖I中所示的可調節式防磨牙頜墊的側視示意圖;圖3為圖I中所示的可調節式防磨牙頜墊的左頜墊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中所示的左頜墊結構側視圖;圖5為圖I中所示的可調節式防磨牙頜墊的調節式連接桿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中所示的調節式連接桿的結構側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I)圖I至圖6顯示了本技術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其中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正視示意圖;圖2為圖I中所示的可調節式防磨牙頜墊的側視示意圖;圖3為圖I中所示的可調節式防磨牙頜墊的左頜墊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中所示的左頜墊結構側視圖;圖5為圖I中所示的可調節式防磨牙頜墊的調節式連接桿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中所示的調節式連接桿的結構側視圖。見圖I至圖6,一種可調節式防磨牙頜墊,包括左、右頜墊1、2,連接左、右頜墊1、2并且設有鉤狀切牙咬合墊3的調節式連接桿4,左頜墊I上設有左貫通管道11,右頜墊2上設有右貫通管道21,左、右貫通管道11、21內的靠外側壁上均設有凸塊,調節式連接桿4的兩端部分別設有下壓式突起41,在調節式連接桿4兩端的臂42的外側設有凹孔43,凹孔43與凸塊的形狀、位置相配合,調節式連接桿4兩端部的下壓式突起41分別設置在左、右頜墊1、2的左、右貫通管道11、21內,凹孔43與凸塊配合卡接固定,右頜墊的結構與左頜墊結構相近,具體結構請參考圖3和圖4,左、右頜墊成L形,使用時,將調節式連接桿的下壓式突起下壓后插入左、右頜墊的左、右貫通管道內,采用下壓式突起結構可以有效防止調節式連接桿與左、右頜墊脫離,并且在調節式連接桿的調節式連接桿臂上設有凹孔,可以使調節式連接桿卡接在左、右頜墊內,并通過凹孔的位置的不同,使調節式連接桿的插入左、右頜墊的深度不同,完成牙弓形狀的調節。調節式連接桿4兩端的臂42上分別設有突起前擋44,凹孔43設置在突起前擋44與下壓式突起41之間。設有突起前擋,可以避免左、右頜墊向調節式連接桿中間滑動。左、右頜墊1、2的頂部近調節式連接桿4的一端分別設有左、右頂部單向孔12、22,左、右頂部單向孔12、22與左、右貫通管道11、21相連通,并且左、右頂部單向孔12、22與左、右貫通管道11、21相垂直設置。可以通過此左、右頂部單向孔,使用牙簽等比較細的物件向下壓調節式連接桿兩端部的下壓式突起,同時向后拉調節式連接桿,能使之與左、右頜墊完全脫離,方便更換,使用方便快捷。左頜墊I上還設有左凹槽部13,右頜墊2上還設有右凹槽部23,左、右凹槽部13、23中設有相互平行的左、右弧線型凹槽131、231,左弧線型凹槽131與左貫通管道11同向設置,右弧線型凹槽231與右貫通管道21同向設置。凹孔43為五個,凹孔43均勻設置在突起前擋44與下壓式突起41之間。設有五個凹孔,使調節式連接桿可以在左、右頜墊中完成五個定位。下壓式突起41為下壓式箭頭狀設置。左弧線型凹槽131為五條且相互平行,右弧線型凹槽231為五條且相互平行。·使用時,通過調節式連接桿調整到適合牙弓的長度和弧度,調節式連接桿前端的鉤裝切合牙咬合墊貼合使用者中切牙舌側,上下牙齒咬合后增強固位,配戴后,左、右頜墊能夠隔開上下牙齒,避免上下牙齒直接接觸,減輕牙齒磨損和牙周損傷,緩解肌疲勞,同時改變牙周韌帶傳送到中樞神經的信號,使夜磨牙活動得到抑制。整體設計小巧,異物感小,佩戴舒適,使用方便。顯然,本技術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技術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于本技術的實質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可調節式防磨牙頜墊,包括左、右頜墊,連接左、右頜墊并且設有鉤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調節式防磨牙頜墊,包括左、右頜墊,連接左、右頜墊并且設有鉤狀切牙咬合墊的調節式連接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頜墊上設有左貫通管道,所述右頜墊上設有右貫通管道,所述左、右貫通管道內的靠外側壁上均設有凸塊,所述調節式連接桿的兩端部分別設有下壓式突起,在調節式連接桿兩端的臂上外側設有凹孔,所述凹孔與所述凸塊的形狀、位置相配合,所述調節式連接桿兩端部的下壓式突起分別設置在所述左、右頜墊的左、右貫通管道內,所述凹孔與所述凸塊配合卡接固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濤,
申請(專利權)人:王濤,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