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竹躺椅,包括由間隔設置的竹片構成的躺椅面和位于躺椅面下方的躺椅架,所述躺椅架由兩個側架以及連接在兩個側架之間的前橫桿和后橫桿組成,每個側架由小C形圈、大C形圈、底桿、弧形桿構成,所述小C形圈和大C形圈前方呈前后排布且開口方向相同,底桿連接在小C形圈和大C形圈的下部,弧形桿連接在小C形圈和大C形圈的上部,所述前橫桿連接在兩個小C形圈上,所述的后橫桿連接在兩個大C形圈上;所述的躺椅面分布在小C形圈的頂部、弧形桿的上表面及大C形圈的頂部。這種竹躺椅,它的兩個側架由小C形圈和大C形圈構成,更有利于在受壓時發生形變,因此人躺在上方更為舒適,另外結構簡單且加工方便。(*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躺椅,尤其是一種竹躺椅。技術背景 躺椅在人們的生活中使用得非常廣泛;現有的躺椅由藤椅、木躺椅、竹躺椅等;現有的竹躺椅,包括由間隔設置的竹片構成的躺椅面和位于躺椅面下方的躺椅架,躺椅架存在的缺點是I、由于結構復雜,加工不方便;2、躺椅架彈性較差,人躺在竹躺椅不舒服;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竹躺椅進行改進,專利技術一種結構簡單、加工方便、躺椅架彈性更好的竹躺椅,從而更好的促進竹林資源豐富地區的經濟發展。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的不足而設計的一種結構簡單、加工方便、躺椅架彈性更好的竹躺椅。本技術所設計的竹躺椅,包括由間隔設置的竹片構成的躺椅面和位于躺椅面下方的躺椅架,所述躺椅架由兩個側架以及連接在兩個側架之間的前橫桿和后橫桿組成,每個側架由小C形圈、大C形圈、底桿、弧形桿構成,所述小C形圈和大C形圈前方呈前后排布且開口方向相同,底桿連接在小C形圈和大C形圈的下部,弧形桿連接在小C形圈和大C形圈的上部,所述前橫桿連接在兩個小C形圈上,所述的后橫桿連接在兩個大C形圈上;所述的躺椅面分布在小C形圈的頂部、弧形桿的上表面及大C形圈的頂部。其中構成躺椅面的竹片連接在小C形圈、弧形桿和大C形圈的方式可以通過螺栓連接,這種連接技術屬于常規技術,在此不作詳述。作為優選所述小C形圈和大C形圈為不銹鋼圈;這樣小C形圈和大C形圈彈性更好且結構更為牢固;所述前橫桿和后橫桿為不銹鋼管;本技術所設計的竹躺椅,構成躺椅架的兩個側架由小C形圈和大C形圈構成,由于小C形圈和大C形圈上都是非閉合形的結構,更有利于在受壓時發生形變,因此人躺在上方更為舒適;另外,躺椅架的結構更為簡單,加工時更為方便,可以減少竹躺椅的成本;再者,這種竹躺椅的結構較為新穎,易于在市場上推廣。附圖說明圖I是實施例I竹躺椅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實施例I竹躺椅的側架的側視圖;圖中竹片I、躺椅面2、側架3、小C形圈4、大C形圈5、底桿6、弧形桿7、前橫桿8、后橫桿9。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實施例I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所描述的竹躺椅,包括由間隔設置的竹片I構成的躺椅面2和位于躺椅面2下方的躺椅架,所述躺椅架由兩個側架3以及連接在兩個側架3之間的前橫桿8和后橫桿9組成,每個側架3由小C形圈4、大C形圈5、底桿6、弧形桿7構成,所述小C形圈4和大C形圈5前方呈前后排布且開口方向相同,底桿6連接在小C形圈4和大C形圈5的下部,弧形桿7連接在小C形圈4和大C形圈5的上部,所述前橫桿8連接在兩個小C形圈4上,所述的后橫桿9連接在兩個大C形圈5上;所述的躺椅面2分布在小C形圈4的頂部、弧形桿7的上表面及大C形圈5的頂部。其中所述小C形圈4和大C形圈5為不銹鋼圈;這樣小C形圈4和大C形圈5彈性更好且結構更為牢固;所述前橫桿8和后橫桿9為不銹鋼管;本實施例所描述的竹躺椅,構成躺椅架的兩個側架3由小C形圈4和大C形圈5構成,由于小C形圈4和大C形圈5上都是非閉合形的結構,更有利于在受壓時發生·形變,因此人躺在上方更為舒適;另外,躺椅架的結構更為簡單,加工時更為方便,可以減少竹躺椅的成本;再者,這種竹躺椅的結構較為新穎,易于在市場上推廣。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技術的構思作舉例說明。本技術所屬
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技術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竹躺椅,包括由間隔設置的竹片構成的躺椅面和位于躺椅面下方的躺椅架,所述躺椅架由兩個側架以及連接在兩個側架之間的前橫桿和后橫桿組成,其特征是每個側架由小C形圈、大C形圈、底桿、弧形桿構成,所述小C形圈和大C形圈前方呈前后排布且開口方向相同,底桿連接在小C形圈和大C形圈的下部,弧形桿連接在小C形圈和大C形圈的上部,所述前橫桿連接在兩個小C形圈上,所述的后橫桿連接在兩個大C形圈上;所述的躺椅面分布在小C形圈的頂部、弧形桿的上表面及大C形圈的頂部。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竹躺椅,其特征是所述小C形圈和大C形圈為不銹鋼圈。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竹躺椅,其特征是所述前橫桿和后橫桿為不銹鋼管。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竹躺椅,包括由間隔設置的竹片構成的躺椅面和位于躺椅面下方的躺椅架,所述躺椅架由兩個側架以及連接在兩個側架之間的前橫桿和后橫桿組成,每個側架由小C形圈、大C形圈、底桿、弧形桿構成,所述小C形圈和大C形圈前方呈前后排布且開口方向相同,底桿連接在小C形圈和大C形圈的下部,弧形桿連接在小C形圈和大C形圈的上部,所述前橫桿連接在兩個小C形圈上,所述的后橫桿連接在兩個大C形圈上;所述的躺椅面分布在小C形圈的頂部、弧形桿的上表面及大C形圈的頂部。這種竹躺椅,它的兩個側架由小C形圈和大C形圈構成,更有利于在受壓時發生形變,因此人躺在上方更為舒適,另外結構簡單且加工方便。文檔編號A47C5/00GK202698411SQ20122044112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日專利技術者吳晨昱 申請人:吳晨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竹躺椅,包括由間隔設置的竹片構成的躺椅面和位于躺椅面下方的躺椅架,所述躺椅架由兩個側架以及連接在兩個側架之間的前橫桿和后橫桿組成,其特征是每個側架由小C形圈、大C形圈、底桿、弧形桿構成,所述小C形圈和大C形圈前方呈前后排布且開口方向相同,底桿連接在小C形圈和大C形圈的下部,弧形桿連接在小C形圈和大C形圈的上部,所述前橫桿連接在兩個小C形圈上,所述的后橫桿連接在兩個大C形圈上;所述的躺椅面分布在小C形圈的頂部、弧形桿的上表面及大C形圈的頂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晨昱,
申請(專利權)人:吳晨昱,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