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減震防滑拐杖,包括:拐杖桿,拐杖桿與可自動轉動底座連接;可自動轉動底座包括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和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和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內設置有塑膠球體,塑膠球體上部的球體內嵌有嵌件;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上開有弧形槽;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和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固定連接;拐杖桿的下端與嵌件的上端固定連接,并在弧形槽內轉動;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上連接有三個支撐腳。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持杖人在行走過程中變形防滑、吸收壓力減震。在拐杖離地面后底座自動轉動始終與地面保持垂直,不會出現底座與地面打滑現象,更加方便老人或殘疾人在光滑、斜坡或不平坦路上行走。(*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拐杖,尤其涉及一種減震防滑拐杖。
技術介紹
目前,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和殘疾人來說,拐杖是出行的必備的工具。現有技術的拐杖包括杖體和手柄,結構簡單,功能單一。隨持杖人運動的不同狀態,拐杖桿與地面的角度在不斷變化,傳統拐杖為單點支撐,在光滑路面、不平坦、斜坡路面時拐杖桿與地面不成90度時存在發生拐杖傾滑導致人摔倒的幾率,不能滿足使用要求。本技術拐杖解決了上述問題,從而保證了持杖人的行走安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在光滑、不平坦或斜坡路面安全行走的減震防滑拐杖。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減震防滑拐杖,包括拐杖桿,其特征是拐杖桿與可自動轉動底座連接;可自動轉動底座包括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和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和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內設置有塑膠球體,塑膠球體上部的球體內嵌有嵌件;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上開有弧形槽;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和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固定連接;拐杖桿的下端與嵌件的上端固定連接,并在弧形槽內轉動;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上連接有三個支撐腳。根據所述的減震防滑拐杖,其特征是所述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和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焊接連接。根據所述的減震防滑拐杖,其特征是所述塑膠球體內嵌有嵌件并置于底座球形外殼內。根據所述的減震防滑拐杖,其特征是所述嵌件上部伸出弧形槽通過螺紋與拐杖桿的下端固定連接。根據所述的減震防滑拐杖,其特征是所述三個支撐腳成120度均勻分布,并與水平面的傾斜角度為60度。本技術拐杖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持杖人在行走過程中變形防滑、吸收壓力減震。適合于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方便使用。由于本技術的拐杖的杖體底座可以自動轉動,因此,在拐杖離地面后底座自動轉動始終與地面保持垂直,不會出現底座與地面打滑現象,更加方便老人或殘疾人在光滑、斜坡或不平坦路上行走。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分解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拐杖連接后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拐杖底座的剖視圖。圖4為圖3的俯視圖。圖5為圖3的A向視圖。圖6 9為本技術拐杖使用過程中的示意圖。附圖中1、拐杖桿;2、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3、塑膠球體;4、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5、支撐腳;6、嵌件;7、弧形槽。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本技術減震防滑拐杖如圖I、圖3所示,包括拐杖桿1,拐杖桿I與可自動轉動底座連接;可自動轉動底座包括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2和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4,底座 球形外殼上半部2和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4內設置有塑膠球體3,塑膠球體3上部的球體內嵌有嵌件6 ;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2上開有弧形槽7 ;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2和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4固定連接;拐杖桿I的下端與嵌件6的上端固定連接,并在弧形槽7內轉動;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4上連接有三個支撐腳5。所述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2和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4焊接連接。所述嵌件6通過螺紋與拐杖桿I固定連接。所述嵌件6上部伸出弧形槽7與拐杖桿I的下端通過螺紋固定連接。所述三個支撐腳5成120度均勻分布,并與水平面的傾斜角度為60度。本技術包括可轉動杖體、帶嵌件塑膠球及可自動轉動底座,轉動底座與三個支撐腳為一體,三個支撐腳均勻分布,采用以上該結構后,本技術的拐杖于現有技術相t匕,具有以下優點I、所述的可自動轉動底座內部為塑膠材質球體,塑膠球體通過其嵌件與杖體相連,利用塑膠球體在持杖人壓力的作用下可發生變形與球形底座內表面形成摩擦力,從而可準確及時的阻止其兩者的相對滑動,提高了其安全性,同時塑膠球體的變形減小了底座受到的壓力,塑膠球體的密度小質量輕,減小了底座的重量給持杖人舒適感,使用壽命長。2、所述的底座為球形殼體和三個支撐腳的組合體,球形殼體的下半部分與三個支撐腳一體成型,提高了底座與地面接觸面的牢固性。球形殼體上半部分的中心軸處開有條形的弧形槽,弧形槽寬度與塑膠球體嵌件尺寸相當,以限制拐杖使其不會左右轉動。弧形槽的長度適合使用者行走時杖體前后運動的距離,使持杖人更加舒適、穩定、安全的行走。實施例本技術拐杖,包括拐杖桿I和可自動轉動底座,可自動轉動底座包括底座球形外殼,底座球形外殼分兩部分為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2和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4。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2和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4內設置塑膠球體3后焊接,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4與120度分布的三個支撐腳5 —體成型,支撐腳5與水平面的傾斜角度為60度,塑膠球體3的內部嵌件6通過螺紋與拐杖桿I的下端連接,嵌件6處在外殼2上的弧形槽7內可防止拐杖桿I左右轉動,同時弧形槽7可防止拐杖桿I前后轉動角度過大。拐杖桿在持杖人步行過程中可以自行前后運動,不能左右轉動。由于拐杖底座內部設置塑膠球體3,會將拐杖于地面接觸時產生的震動減輕,不會將全部震動作用力傳遞至拐杖上端接觸的人體手部。持杖人手持拐杖桿I行走時,底座會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動轉動使支撐腳5與水平地面或帶有角度的傾斜地面均實現垂直接觸,拐杖桿抬離地面時自動轉動垂直地面。本技術的支撐腳可為成120度分布的三個支撐腳,其周圍可加加強筋。持杖人用力于拐杖桿的下壓力使塑膠球體3下移變形,塑膠球體的變形與底座外殼體內部實現了力的正反饋,從而實現了作用力、摩擦力、穩定性有機統一,從而緩和了拐杖桿I的轉動,能實現各種情況下的最佳狀態,同時弧形槽7和嵌件6限制了拐杖桿I轉動的角度,使持杖人更穩定行走。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是對本技術的優選 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技術的構思和保護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技術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中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減震防滑拐杖,包括拐杖桿(I),其特征是拐杖桿(I)與可自動轉動底座連接;可自動轉動底座包括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2)和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4),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2)和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4)內設置有塑膠球體(3),塑膠球體(3)上部的球體內嵌有嵌件(6);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2)上開有弧形槽(7);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2)和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4)固定連接;拐杖桿(I)的下端與嵌件(6)的上端固定連接,并在弧形槽(7)內轉動;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4)上連接有三個支撐腳(5)。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減震防滑拐杖,其特征是所述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2)和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4)焊接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減震防滑拐杖,其特征是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2)和下半部(4)內置有塑膠球體(3)。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減震防滑拐杖,其特征是塑膠球體(3)內嵌有嵌件(6),嵌件(6)通過螺紋與拐杖桿(I)固定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減震防滑拐杖,其特征是所述嵌件(6)上部伸出弧形槽(7)通過螺紋與拐杖桿(I)的下端固定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減震防滑拐杖,其特征是所述三個支撐腳(5)成120度均勻分布,并與水平面的傾斜角度為60度。專利摘要一種減震防滑拐杖,包括拐杖桿,拐杖桿與可自動轉動底座連接;可自動轉動底座包括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和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和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內設置有塑膠球體,塑膠球體上部的球體內嵌有嵌件;底座球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減震防滑拐杖,包括:拐杖桿(1),其特征是:拐杖桿(1)與可自動轉動底座連接;可自動轉動底座包括: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2)和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4),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2)和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4)內設置有塑膠球體(3),塑膠球體(3)上部的球體內嵌有嵌件(6);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2)上開有弧形槽(7);底座球形外殼上半部(2)和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4)固定連接;拐杖桿(1)的下端與嵌件(6)的上端固定連接,并在弧形槽(7)內轉動;底座球形外殼下半部(4)上連接有三個支撐腳(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井有法,邢立學,
申請(專利權)人:井有法,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