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了一種熱交換器,包括致冷劑流經的致冷劑管(16a),以及車輛運行電動機(MG)的冷卻劑流經的冷卻介質管(43a)。致冷劑管(16a)和冷卻介質管(43a)被交替層疊布置。熱交換器還包括在彼此相鄰的致冷劑管(16a)和冷卻介質管(43a)之間的外部空氣通道(70a),外部空氣流經所述外部空氣通道(70a)。熱交換器還包括外部散熱片(50),所述散熱片布置在外部空氣通道(70)中以便能夠在致冷劑管(16a)和冷卻介質管(43a)之間傳遞熱量。因此,可以在致冷劑和外部空氣之間、冷卻劑和外部空氣之間,以及在致冷劑和冷卻劑之間進行適當的熱交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組合熱交換器,其構造成能夠在三種流體之間進行熱交換。
技術介紹
常規地,已知一種組合熱交換器,其構造成能夠在三種流體之間進行熱交換。例如,在專利文獻I中,公開一種熱交換器,其構造成能夠在致冷循環裝置的致冷劑和室外空氣(外部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以及在所述致冷劑和冷卻引擎的冷卻劑之間進行熱交換。具體地說,專利文獻I的熱交換器包括多個層疊布置的致冷劑管,致冷劑管的兩 端部分連接到收集和分配致冷劑的致冷劑箱。所述熱交換器還包括布置在層疊布置的致冷劑管之間的熱管,熱管的一個端部分連接到冷卻劑流經的冷卻劑箱。此外,促進熱交換的散熱片布置在設置在致冷劑管和熱管之間的空氣通道中。當致冷循環裝置工作時,致冷劑通過吸收外部空氣的熱量和冷卻劑的熱量(即,引擎的廢熱)而蒸發,并且,通過使用通過熱管傳遞的引擎的廢熱作為熱源,限制熱交換器中的結霜。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JP11-157326A近來,節油車輛快速普及,其設計成保護環境并提高燃料效率。與從一般汽油引擎車輛等產生的廢熱相比,節油車輛的引擎產生的廢熱較小。例如,在包括引擎和電動機作為車輛運行的能源的混合動力車輛中,在其中引擎停止而混合動力車輛僅依靠從電動機輸出的驅動力運行的運行模式中,可能不會獲得引擎的廢熱,并且冷卻劑的溫度可能不會被充分地增加。在使用熱管的專利文獻I的熱交換器中,當冷卻劑的溫度不能通過利用引擎的廢熱充分增加時,熱管不能得到適當地使用。因此,不能實現致冷劑對來自引擎的廢熱的熱吸收,而不能限制熱交換器中的結霜。另外,在專利文獻I中的熱交換器中,熱管在外部空氣的流動方向上是彎曲的,并連接到冷卻劑箱以便將熱管布置在層疊布置的管之間。因此,還存在一個問題熱交換器結構復雜并且尺寸較大。
技術實現思路
考慮到上面描述的各點,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熱交換器,其能夠在三種流體之間進行適當的熱交換。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第一例子的熱交換器包括第一熱交換部分和第二熱交換部分。第一熱交換部分包括多個第一管和第一箱部分,第一流體流經第一管以與在第一管周圍流過的第三流體交換熱量,第一箱部分在第一管的層疊方向上延伸以從第一管收集第一流體并且將第一流體分布到第一管。第二熱交換部分包括多個第二管和第二箱部分,第二流體流經所述多個第二管以與在第二管周圍流動的第三流體交換熱量,第二箱部分在第二管的層疊方向上延伸以從第二管收集第二流體并且將第二流體分布到第二管。多個第一管的至少一個布置在第二管之間,多個第二管的至少一個布置在第一管之間。第一管和第二管在其間限定空間,該空間包括第三流體流經的第三流體通道。第三流體通道在其中容納外部散熱片,所述外部散熱片能夠促進在第一和第二熱交換部分中進行的熱交換并且能夠在流經第一管的第一流體和流經第二管的第二流體之間傳遞熱量。第一管和第二管兩者都固定到第一箱部分,并且第一管和第二管兩者都固定到第二箱部分。在這種情況中,第一流體和第三流體能夠經由第一管和外部散熱片適當地彼此交換熱量。第二流體和第三流體能夠經由第二管和外部散熱片適當地彼此交換熱量。此外,第一流體和第二流體能夠經由外部散熱片適當地彼此交換熱量。于是,可以在三種流體之間進行適當的熱交換。此外,例如,對于能夠調整第一到第三流體的流量的系統,通過利用本專利技術的熱交換器,在三種流體之間的熱交換的量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整,由此可以更適當地在三種流體之間進行熱交換。另外,第一管和第二管兩者都固定到第一箱部分,第一管和第二管兩者都固定到第二箱部分。因此,能夠限制熱交換器結構變復雜以及尺寸增大。換句話說,第一管和第二管兩者能夠形成為彼此相似的形狀,因為第一管和第二管兩者都固定到第一箱部分,第一箱部分對于從第一管收集第一流體和分配第一流體到第一管來說是必要的,第一管和第二管兩者都固定到第二箱部分,第二箱部分對于從第二管收集第二流體和分配第二流體到第二管來說是必要的。因此,第一管或第二管都不需要象傳統技術中那樣彎曲。于是,熱交換器的結構復雜化和尺寸增大整體上得到限制。結果,可以提供熱交換器,其具有簡單的構造并且能夠在三種流體之間進行適當的熱交換。這里,詞語“固定”意味著其中第一和第二管與第一和第二箱部分沒有相對于彼此移位的狀態,由此不限于第一和第二管連接到第一和第二箱部分的意思。第一箱部分可包括第一固定板部件(第一管或第二管中的至少任一個固定到所述第一固定板部件)、固定到第一固定板部件的第一中間板部件以及第一箱形成部件,所述第一箱形成部件固定到第一固定板部件或者第一中間板部件,并且在其中具有空間,第一流體被收集進入所述空間中或者從所述空間分配第一流體。第二箱部分可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的至少任一個被固定到其上的第二固定板部件、固定到第二固定板部件的第二中間板固件,以及固定到第二固定板部件或者第二中間板部件的第二箱形成部件,并在其中具有空間,第二流體被收集到所述空間中或者從所述空間分配第二流體。第一中間板部件可具有第一連通孔,第一管通過第一連通孔與設置在第一箱形成部件內的空間連通,第二中間板部件可具有第二連通孔,第二管通過第二連通孔與設置在第二箱形成部件內的空間連通。在這種情況中,即使在第一和第二管固定到第一和第二箱部分時,可以容易地并確定地實現第一箱部分用于分配第一流體到第一管和從第一管收集第一流體,以及第二箱部分用于分配第二流體到第二管和從第二管收集第二流體。第一管可延伸通過第一連通孔以突出到設置在第一箱形成部件內的空間中,第二管可延伸通過第二連通孔以突出到設置在第二箱形成部件內的空間中。在這種情況中,第一管可以制成為與設置在第一箱形成部件內的空間確定地連通,第二管可制成為與設置在第二箱形成部件內的空間確定地連通。第一管的外周部分可通過連接等手段固定到第一連通孔的內周部分,第二管的外周部分可通過連接等手段固定到第二連通孔的內周部分。 第一管和第二管可關于流經第三流體通道的第三流體的流動方向布置成多排。第一固定板部件和第一中間板部件可在其間限定第一連通空間,關于第三流體的流動方向布置的第二管通過所述第一連通空間彼此連通。第二固定板部件和第二中間板部件可在其間限定第二連通空間,關于第三流體的流動方向布置的第一管通過所述第二連通空間彼此連通。在這種情況中,第一連通空間可設置在第一箱部分內作為流動通道,流出固定到第一箱部分的第二管的第二流體通過所述流動通道,第二連通空間可設置在第二箱部分內作為流動通道,流出固定到第二箱部分的第一管的第一流體通過所述流動通道。因此,即使在熱交換器的第一管和第二管關于第三流體的流動方向布置成多排時,熱交換器尺寸的增大可整體上被限制。第一和第二管可通過釬焊固定到第一和第二固定板部件。因此,第一管和第二管可容易地固定到第一和第二固定板部件。第一固定板部件可通過壓接固定到第一箱形成部件,第二固定板部件可通過壓接固定到第二箱形成部件。因此,第一固定板部件可容易地固定到第一箱形成部件,并且第二固定板部件可容易地固定到第二箱形成部件。熱交換器可用作蒸汽壓縮致冷循環的蒸發器,致冷劑在蒸發器中蒸發。在這種情況中,第一流體是致冷循環的致冷劑,第二流體是已經吸收外部熱源的熱量的熱介質,而第三流體是空氣。在這種情況中,即使在作為第一流體的致冷劑吸收熱量而蒸發時蒸發器(熱交換器)結霜,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加藤吉毅,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電裝,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