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干燥方法和干燥裝置。干燥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對設置在干燥室內的干燥對象物進行加熱而將該干燥對象物加熱至規定溫度的工序;維持規定溫度的工序;使干燥室內的氣壓上升至比大氣壓高的規定氣壓的工序;使干燥室內的氣壓從規定氣壓降低的工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干燥方法和干燥裝置。
技術介紹
期望快速地使干燥對象物干燥。在鋰離子電池的制造工序中,水分特別易附著于電極。若向附著有水分的電極注入電解液,則該電解液與水分進行反應。其結果,電極劣化。只要制造環境被管理在恒定露點溫度(露點溫度-25度以下),水分就不會附著在電極上。然而,如此管理制造環境實際上比較困難。使電極干燥以便在剛要注入電解液之前去除水分是比較現實的。因此,在WO 01/095682中,放入了干燥對象物的槽內被減壓。沸點因減壓而降低。·其結果,水分變得易于蒸發。因此,干燥時間被縮短。然而,在該方法中,水分的蒸發量依賴于減壓程度。若裝置的減壓能力達到極限,則減壓程度限制在恒定程度。此時蒸發量也變得恒定。若裝置的減壓能力降低,則減壓程度較小。這樣蒸發量較小。在這種情況下,干燥能力較低。其結果,干燥時間并不那樣程度地被縮短。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著眼于這種以往的問題點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規模不大并能夠充分地縮短干燥時間的干燥方法和干燥裝置。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技術方案,提供一種干燥方法,該干燥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加熱工序,對設置在干燥室內的干燥對象物進行加熱而將干燥對象物加熱至規定溫度;維持工序,維持上述規定溫度;上升工序,使上述干燥室內的氣壓上升至比大氣壓高的規定氣壓;降低工序,使上述干燥室內的氣壓從上述規定氣壓降低。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技術方案,提供一種干燥裝置,該干燥裝置具有干燥室,其用于設置干燥對象物;溫度調整機構,其設置在上述干燥室內,用于對上述干燥對象物進行加熱而將上述干燥對象物加熱至規定溫度,之后,維持該規定溫度;氣壓調整機構,其用于使上述干燥室內的氣壓上升至比大氣壓高的規定氣壓,之后,使上述干燥室內的氣壓降低。以下,與附圖一同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和優點。附圖說明圖I是用于本專利技術的干燥裝置的第I實施方式的鋰離子二次電池的概略圖。圖2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干燥裝置的第I實施方式的概略結構圖。圖3是說明第I實施方式的干燥裝置的工作的時間圖。圖4是說明減壓時促進水分脫離的機理的圖。圖5是說明第I實施方式的效果的圖。圖6是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干燥裝置的工作的時間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第I實施方式圖I是用于本專利技術的干燥裝置的第I實施方式的鋰離子二次電池的概略圖。圖I的(A)是鋰離子二次電池的立體圖。圖I的(B)是圖I的(A)的B-B剖視圖。鋰離子二次電池100包括多個單電池110和外部封裝120。單電池110被層疊規定數量并且并聯地電連接。各個單電池110包括隔膜111、正極112以及負極113。 隔膜111為電解質層。正極112具有薄板的正極集電體112a和形成在薄板的正極集電體112a的兩面的正極層112b。此外,配置在最外層的正極112只在正極集電體112a的單面具有正極層112b。所有的正極集電體112a集合成一個并且并聯地電連接。在圖I的(B)中,所有的正極集電體112a在左側集合成一個。該集合部分為正極集電部。負極113具有薄板的負極集電體113a和形成在薄板的負極集電體113a的兩面的負極層113b。此外,配置在最外層的負極113只在負極集電體113a的單面具有負極層113b。所有的負極集電體113a集合成一個并且并聯地電連接。在圖I的(B)中,所有的負極集電體113a在右側集合成一個。該集合部分為負極集電部。外部封裝120容納被層疊后的多個單電池110。外部封裝120由高分子-金屬復合層壓膜的薄片材料形成。高分子-金屬復合層壓膜是由鋁等金屬被聚丙烯膜等絕緣體覆蓋而形成的。外部封裝120在容納了層疊后的單電池110的狀態下對3個邊進行熱熔接。剩余的I個邊不被熱熔接而開口。該剩余的I個邊在后工序中注入電解液之后被熱熔接。外部封裝120包括正極引板122和負極引板123。正極引板122和負極引板123是用于將單電池110的電力向外部輸出的端子。正極引板122的一端在外部封裝120的內部與正極集電部相連接。正極引板122的另一端露出到外部封裝120外。負極引板123的一端在外部封裝120的內部與負極集電部相連接。負極引板123的另一端露出到外部封裝120外。圖2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干燥裝置的第I實施方式的概略結構圖。干燥裝置I包括干燥室10、溫度調整機構20、氣壓調整機構30。干燥室10用于設置干燥對象物。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干燥對象物為圖I所示的鋰離子二次電池100。該鋰離子二次電池100的3個邊被熱熔接。剩余的I個邊不被熱熔接而開口。干燥室10的內部氣壓由氣壓傳感器11進行檢測。溫度調整機構20為設置在干燥室10的加熱器。溫度調整機構20為了使作為干燥對象物的鋰離子二次電池100達到規定溫度而對鋰離子二次電池100進行加熱。而且,之后,溫度調整機構20為了維持該規定溫度而對鋰離子二次電池100進行加熱。具體而言,溫度調整機構20對正極引板122和負極引板123進行加熱。若溫度調整機構20對正極引板122和負極引板123進行加熱,則熱量如圖中的箭頭那樣傳遞到正極112和負極113。鋰離子二次電池100越干燥,溫度調整機構20所供給的熱量越變少。即溫度調整機構20根據電池內部的剩余水分量來調整加熱量。此外,規定溫度在不超過構成電池的材料中耐熱溫度最低的材料的耐熱溫度的范圍內優選盡可能高的溫度。另外,規定溫度也可以不保持在恒定值。即,只要是在不妨礙剩余水分的蒸發的范圍內,也可以使溫度變動。氣壓調整機構30用于使干燥室10的室內氣壓上升并降低。氣壓調整機構30包括真空泵31、壓力調整罐32、三通閥33。真空泵31經由三通閥33與干燥室10相連接。真空泵31抽吸干燥室10的空氣。其結果,干燥室10的氣壓降低。壓力調整罐32經由三通閥33與干燥室10相連接。壓力調整罐32貯存壓縮空氣。壓力調整罐32向干燥室10供給壓縮空氣。其結果,干燥室10的氣壓上升。三通閥33用于將干燥室10的連通目標切換至真空泵31或壓力調整罐32。圖3是說明第I實施方式的干燥裝置的工作的時間圖。·首先,溫度調整機構20進行工作,為了使設置在干燥室10的鋰離子二次電池100達到目標溫度而進行加熱(加熱工序#101)。此外,目標溫度在不超過構成電池的材料中耐熱溫度最低的材料的耐熱溫度的范圍內最好為盡可能高的溫度。之后,為了維持該溫度,鋰離子二次電池100被加熱(維持工序#102)。然后,氣壓調整機構30進行工作,干燥室10的室內氣壓被上升至比大氣壓高的規定氣壓(上升工序#103)。具體而言,三通閥33被切換而使干燥室10和壓力調整罐32連通。于是,貯存在壓力調整罐32的壓縮空氣供給到干燥室10。其結果,干燥室10的氣壓上升。在時刻tl,干燥室10的氣壓一達到目標氣壓,三通閥33就被切換而使干燥室10和真空泵31連通。于是,真空泵31抽吸干燥室10的空氣。其結果,干燥室10的氣壓降低(降低工序#104)。在時刻t2,干燥室10的氣壓一達到目標氣壓,三通閥33就再次被切換而使干燥室10和壓力調整罐32連通。其結果,干燥室10的氣壓上升。依次重復進行以上的工序。這樣一來,尤其在減壓時(例如時刻tl t2)促進水分的脫離,因而干燥時間被縮短。參照圖4說明該情況。圖4是說明減壓時促進水分脫離的機理的圖,圖4的(A)表示通常壓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藤原大樹,
申請(專利權)人: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