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裝置,包括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單元,其包括:主攝像機參數獲取模塊、副攝像機參數獲取模塊、圖像識別模塊、微處理器電路模塊,圖像識別模塊獲得的視差數據如果不在預設的視差范圍內,圖像識別模塊則向微處理器電路模塊發出信號,微處理器電路模塊接收信號并向電動機驅動模塊發出需要移動電動機的命令,電動機實現移動,以致使重新獲得的視差數據在預設的視差范圍內。本發明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系統和方法。實施本發明專利技術的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裝置、系統及其方法采用副攝像機跟蹤主攝像機智能控制連續性調節拍攝機位置,保障無論被拍攝物處于任何狀態都能保障3D立體拍攝的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3D立體拍攝的領域,特別涉及一種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裝置、系統及其方法。
技術介紹
立體影像取得與還原要滿足已知的關于立體視覺的機理,即雙眼立體視覺的融像規律。按照視光學對立體視覺的認識,一般認為人眼的立體視覺是感覺融像的最高級能力。人類擁有兩只眼睛,兩只眼睛呈水平排列,間隔約為60mm 65mm。我們用雙眼來看同一物體時,由于所處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是兩幅有差別的圖像。立體攝影就是根據人類雙眼視覺差的原理,從不同角度拍攝同一個物體,然后將得到的照片在電腦上合成,當觀看同步回放過程是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三維立體效果圖。在3D立體拍攝系統中,模擬人眼攝取立體 景物的王攝像機(王攝像機)及副攝像機(副攝像機)把拍攝圖像聚焦在光電傳感器芯片,芯片把圖像分解轉換后,再將這兩組視角不同的,而具有同時性的圖像信息送到微處理器中進行編碼加工處理,便形成了一幅3D數碼圖像。以上過程循環往復連續進行,即成為活動的3D立體畫面。由于人眼視神經的反應立體視覺的機理,同步回放過程與雙眼立體視覺的融像規律相符時,人類眼睛視物及正常感觀就會呈現在眼前的與真實景物相同(相似)的效果。保障視頻拍攝符合3D的效果,除了對拍攝偶機的光電性能、基本參數、數據傳輸、外輔裝置等一致性的要求,對于拍攝畫面呈現于多人眼前時,由于被拍攝物是運動的,而且運動是沒有規律和固定路線的。在實際拍攝中攝影(像)師全憑經驗和對機器嫻熟的操作來保證拍攝的立體效果。但是往往操作中準確的參數和雙機機距、鏡頭主光軸夾角變化很難與被拍物體的運動的同步變化要求達到一致,所以盡管優秀的攝影(像)師對于高速、連續運動物體及場景表現時雙機人工調節拍攝效果也很難達到理想的3D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裝置及其系統,解決了人工進行3D拍攝不精確、不可靠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裝置,與電動機相連,所述的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裝置包括供電單元,還包括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單元,所述的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單元由各電路模塊構成,所述的各電路模塊包括主攝像機參數獲取模塊,用于獲取第一畫面圖像信息并存儲;副攝像機參數獲取模塊,用于獲取第二畫面圖像信息并存儲;圖像識別模塊,用于將所述的第一畫面圖像信息與第二畫面圖像信息進行對比,獲得視差數據;微處理器電路模塊,用于控制電動機驅動模塊的工作狀態;電動機驅動模塊,用于驅動電動機的移動;其中,所述的主攝像機參數獲取模塊向所述的副攝像機參數獲取模塊發送同步數據信號,以使主攝像機參數與副攝像機參數保持同步關系,且,圖像識別模塊獲得的視差數據如 果不在預設的視差范圍內,圖像識別模塊則向微處理器電路模塊發出信號,微處理器電路模塊接收信號并向電動機驅動模塊發出需要移動電動機的命令,電動機實現移動,以致使重新獲得的視差數據在預設的視差范圍內。在本專利技術所述的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裝置中,所述的預設的視差范圍包括主攝像機的主光軸角度取值范圍為6° 12°。在本專利技術所述的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裝置中,所述的預設的視差范圍包括當所述的第一畫面圖像信息及第二畫面圖像信息被要求播放在全高清視頻終端時,視差范圍取值則為負視差< 240像素,且,正視差< 80像素。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系統,包括王攝像機、副攝像機、電動機,其中,主攝像機及副攝像機通過軌道活動連接,電動機與所述的副攝像機相連接,還包括連接于所述的電動機及主攝像機之間的控制單元,所述的控制單元具有上述的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裝置。在本專利技術所述的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系統中,所述的王攝像機、副攝像機連接有同步數據線。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方法,包括SI.上電初始化;S2.分別獲取第一畫面圖像信息及第二畫面圖像信息并存儲;S3.將所述的第一畫面圖像信息與第二畫面圖像信息進行對比,獲得視差數據,如果不在預設的視差范圍內,進入步驟S4,如果在預設的視差范圍內,返回步驟S2 ;S4.接收所述的需要移動副攝像機的信號,并向所述的電動機驅動單元發出移位的命令;S5.驅動電動機的移動。在本專利技術所述的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方法中,所述的預設的視差范圍包括主攝像機的主光軸角度取值范圍為6° 12°。在本專利技術所述的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方法中,所述的預設的視差范圍包括當所述的第一畫面圖像信息及第二畫面圖像信息被要求播放在全高清視頻終端時,視差范圍取值則為負視差< 240像素,且,正視差< 80像素。在本專利技術所述的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方法中,所述的第一畫面圖像信息及第二畫面圖像信息保存于SD卡或移動硬盤中。實施本專利技術的一種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裝置、系統及其方法,具有以下有益的技術效果在3D立體拍攝中采用副攝像機跟蹤主攝像機智能控制連續性調節拍攝機位置,包括調間距和鏡頭主光軸夾角,保障無論被拍攝物處于任何狀態都能保障3D立體拍攝的效果。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是本專利技術一種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裝置構造方框圖;圖2a是本專利技術圖I中ab距離不變時的原理圖;圖2b是本專利技術圖I中ab距離增大時的原理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一種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系統構造方框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一種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方法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I、圖2a及圖2b,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一種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裝置1,與電動機10相連,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裝置I包括供電單元11,還包括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單元12,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單元12由各電路模塊構成,所述的各電路模塊包括主攝像機參數獲取模塊121,用于獲取第一畫面圖像信息并存儲;副攝像機參數獲取模塊122,用于獲取第二畫面圖像信息并存儲;圖像識別模塊123,用于將所述的第一畫面圖像信息與第二畫面圖像信息進行對t匕,獲得視差數據;微處理器電路模塊124,用于控制電動機驅動模塊的工作狀態;電動機驅動模塊125,用于驅動電動機的移動;其中,主攝像機參數獲取模塊121向副攝像機參數獲取模塊122發送同步數據信號,以使主攝像機參數與副攝像機參數保持同步關系,且,圖像識別模塊獲得的視差數據如果不在預設的視差范圍內,圖像識別模塊123則向微處理器電路模塊124發出信號,微處理器電路模塊124接收信號并向電動機驅動模塊125發出需要移動電動機10的命令,電動機10實現移動,以致使重新獲得的視差數據在預設的視差范圍內。進一步地,所述的預設的視差范圍包括主攝像機的主光軸角度取值范圍為6° 12°,更進一步地,所述的預設的視差范圍包括當所述的第一畫面圖像信息及第二畫面圖像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裝置,與電動機相連,所述的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的裝置包括供電單元,還包括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單元,所述的3D立體拍攝智能控制單元由各電路模塊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電路模塊包括:主攝像機參數獲取模塊,用于獲取第一畫面圖像信息并存儲;副攝像機參數獲取模塊,用于獲取第二畫面圖像信息并存儲;圖像識別模塊,用于將所述的第一畫面圖像信息與第二畫面圖像信息進行對比,獲得視差數據;微處理器電路模塊,用于控制電動機驅動模塊的工作狀態;電動機驅動模塊,用于驅動電動機的移動;其中,所述的主攝像機參數獲取模塊向所述的副攝像機參數獲取模塊發送同步數據信號,以使主攝像機參數與副攝像機參數保持同步關系,且,圖像識別模塊獲得的視差數據如果不在預設的視差范圍內,圖像識別模塊則向微處理器電路模塊發出信號,微處理器電路模塊接收信號并向電動機驅動模塊發出需要移動電動機的命令,電動機實現移動,以致使重新獲得的視差數據在預設的視差范圍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亞軍,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維尚視界立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