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多身份認證復合方法,可應用于身份認證、辦公自動化等領域。具體包括采集合法認證對象的身份認證信息,計算并保存特征信息矩陣,采集未知的待認證對象J的身份認證信息,計算待認證對象J的單身份認證概率,單身份認證信息特征判定,計算多身份認證信息特征復合判定量,多身份認證信息特征復合判定,該方法可以解決單一身份認證方法精度有限、適用范圍有限的問題,以及應用過程中大范圍部署問題和專業(yè)的辦公業(yè)務流程帶來的大量工作量問題,達到了提升單一認證準確率并擴展了單一身份認證的適用性的技術效果。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技術保護點】
多身份認證信息特征復合認證方法,其特征在于:由1.1產(chǎn)生并保存特征信息庫和1.2多身份認證信息復合認證兩個部分構成;1.1產(chǎn)生并保存特征信息矩陣,依次具有以下實現(xiàn)步驟:步驟1.1.1采集合法認證對象的身份認證信息Imn:其中,Imn表示M個已知的合法認證對象Cm的N個身份認證信息,m為1到M的正整數(shù),n為1到N的正整數(shù);每個已知的認證對象Cm都有N種身份認證信息;其中,Cm表示M個已知的合法的認證對象,與之相對應的J表示某一個未知的待認證對象;該方法目標是識別出待認證對象J是否是M個已知的認證對象Cm中的一個,以及J是Cm中的哪一個;步驟1.1.2計算并保存特征信息矩陣IF:對于第m個認證對象Cm的N種身份認證信息Im1、Im2、…、ImN,進行特征信息計算,得到特征信息矩陣IF;特征信息矩陣IF可以是Im1、Im2、…、ImN,或者是由Im1、Im2、…、ImN通過模式識別方法計算的特征信息Tw,后者是上述兩種特征信息的組合;1.2多身份認證信息復合認證,依次具有以下實現(xiàn)步驟:步驟1.2.1采集未知的待認證對象J的身份認證信息Jn:J表示某一個未知的待認證對象,Jn表示J的N個身份認證信息,n為1到N的正整數(shù);步驟1.2.2計算待認證對象J的單身份認證概率Pn:定義Pn:設N種身份認證中,每種認證的結果都是概率值Pn的形式,n為1到N的正整數(shù),即P1、P2、…、PN;Pn的取值范圍為0到1閉區(qū)間內的整數(shù)或小數(shù),Pn越大表示第n中身份認證的準確率越高;對待認證對象J的N種身份認證信息Jn進行單身份認證,得到單身份認證概率Pn;計算的結果Tout=(Mout,Pout)有兩項信息,一項是類別Mout,Mout表示模式識別結果中最可能的分類情況,如果Mout并非是J,則該識別結果?是J的概率為Pn=0,如果Mout是J,則該識別結果是J的概率為Pn=Pout;步驟1.2.3單身份認證信息特征判定:定義PMINn:單身份認證信息特征認同概率下限,n為1到N的正整數(shù),表示第n種身份認證可以接受的下限概率;PMINn的取值范圍為0到1閉區(qū)間內的整數(shù)或小數(shù);如果存在Pn滿足Pn小于PMINn,則身份認證失敗,跳轉到步驟1.2.6身份認證失敗,即Y=0;如果任何Pn都滿足Pn大于等于PMINn,則算法繼續(xù);步驟1.2.4計算多身份認證信息特征復合判定量y:多身份認證信息特征復合認證方法結果的準確率Y是由多種單身份認證算法的結果P1、P2、…、PN通過多身份認證復合算法計算得到的,即Y=F(P1,P2,…,PN);多身份認證信息特征復合判定量y的計算公式為:y=W1xP1+W2xP2+…+WNxPN其中,Wn為權重系數(shù),表示各種身份認證結果對多身份認證復合算法的結果Y的影響程度,n為1到N的正整數(shù),Wn的取值范圍為0到1閉區(qū)間內的整數(shù)或小數(shù),且W1+W1+…+Wn=100%;步驟1.2.5多身份認證信息特征復合判定:定義PMIN:多身份認證信息特征復合認同概率下限,表示可以接受的多身份認證復合計算結果的下限概率,PMINn的取值范圍為0到1閉區(qū)間內的整數(shù)或小數(shù);如果y小于PMIN,則身份認證失敗,跳轉到步驟1.2.6身份認證不通過;如果y大于等于PMIN,則身份認證通過;多身份認證信息特征復合認證方法結果的準確率Y=y;方法結束;步驟1.2.6身份認證不通過,方法結束。...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劉經(jīng)緯,王普,楊蕾,李會民,張春曉,楊建棟,趙輝,常鵬,賈之陽,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工業(yè)大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