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太陽能發電系統及其接線盒,尤其涉及一種可分散與區域執行最大功率追蹤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及其接線盒。
技術介紹
光伏太陽能具有許多的優點,因而使其成為現今世界最具發展潛力的再生能源之一。基本上,光伏太陽能可自由免費取得,它不需要燃料,不會產生廢棄物或污染,且其應用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僅需花費微力維持,不需特別管理即可以低運作成本持續使用多年。另一方面,太陽能發電系統亦可輕易地配設于一般家庭、學校或營業場所中,且在其組裝設備的地點上并不需要再特別的處理建構,其功能運作安全且安靜。而在偏遠地區更可簡便地通過建構所需大小的系統來生產自有供應電力。圖I為傳統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架構示意圖。傳統太陽能發電系統I包括多個太陽能板10、多個接線盒11 (Junction box)及變流器12,其中多個太陽能板10通過多個接線盒11電性串聯連接,且于串聯連接后還電性連接至變流器12 (inverter)。每一個太陽能板10架構于將光能轉換為電能,變流器12架構于將多個太陽能板10所輸出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而提供至電網或負載。圖2為圖I所示的接線盒與太陽能板連接的電路圖。如第I及圖2所示,每一太陽能板10包括多組光伏電池單元群組,例如三組光伏電池單元群組101、102、103,每一光伏電池單元群組101、102、103由多個光伏電池單元電性串聯連接而成,且多組光伏電池單元群組101、102、103分別與一對應的旁路二極管Dp D2、D3電性并聯連接,其中該些旁路二極管DpD2、D3設置于單一接線盒11內。接線盒11內的旁路二極管01、02、03可于該太陽能板10中對應的光伏電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太陽能發電系統,包括:至少一太陽能板,該太陽能板包括至少一光伏電池單元群組,每一該光伏電池單元群組由該多個光伏電池單元電性串聯連接;以及至少一接線盒,該接線盒包括:一殼體,具有一容置空間;一第一電源輸出端;一第二電源輸出端;以及至少一區域最大功率追蹤單元,設置于該殼體的該容置空間,且其輸入側分別與該太陽能板的該至少一光伏電池單元群組對應電性連接,并且該至少一區域最大功率追蹤單元的輸出側電性連接于該第一電源輸出端及該第二電源輸出端,以架構于執行該至少一光伏電池單元群組的最大功率追蹤控制。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太陽能發電系統,包括 至少一太陽能板,該太陽能板包括至少一光伏電池單元群組,每一該光伏電池單元群組由該多個光伏電池單元電性串聯連接;以及 至少一接線盒,該接線盒包括 一殼體,具有一容置空間; 一第一電源輸出端; 一第二電源輸出端;以及 至少一區域最大功率追蹤單元,設置于該殼體的該容置空間,且其輸入側分別與該太 陽能板的該至少一光伏電池單元群組對應電性連接,并且該至少一區域最大功率追蹤單元的輸出側電性連接于該第一電源輸出端及該第二電源輸出端,以架構于執行該至少一光伏電池單元群組的最大功率追蹤控制。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該太陽能板包括多組光伏電池單元群組,該接線盒包括多個區域最大功率追蹤單元,以及其中該多個區域最大功率追蹤單元的多個輸入側分別與該太陽能板的該多組光伏電池單元群組對應電性連接,該多個區域最大功率追蹤單元的該多個輸出側彼此電性連接并且電性連接于該第一電源輸出端及該第二電源輸出端,以架構于分散且區域地執行該多組光伏電池單元群組的最大功率追蹤控制。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該多個區域最大功率追蹤單元的該多個輸出側彼此電性串聯或并聯連接。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該太陽能板包括一第一組光伏電池單元群組、一第二組光伏電池單元群組及一第三組光伏電池單元群組,且該接線盒包括一第一區域最大功率追蹤單元、一第二區域最大功率追蹤單元及一第三區域最大功率追蹤單元。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區域最大功率追蹤單元、該第二區域最大功率追蹤單元與該第三區域最大功率追蹤單元的輸入側分別對應電性連接于該第一組光伏電池單元群組、該第二組光伏電池單元群組與該第三組光伏電池單元群組,且該第一區域最大功率追蹤單元、該第二區域最大功率追蹤單元與該第三區域最大功率追蹤單元的輸出側彼此電性連接。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每一該區域最大功率追蹤單元為一直流-直流轉換器或直流-交流轉換器。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該太陽能發電系統還包括一變流器,與該至少一接線盒電性連接,以架構于將該至少一太陽能板所輸出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并提供至一電網或一負載。8.一種太陽能發電系統,包括 多組太陽能板群組,該多組太陽能板群組電性并聯連接,且每一組太陽能板群組包括多個電性串聯連接的太陽能板,每一該太陽能板包括至少一光伏電池單元群組,每一該光伏電池單元群組由多個光伏電池單元電性串聯連接;以及 多個接線盒,每一該接線盒與一對應的該太陽能板電性連接,且包括 一殼體,具有一容置空間;一第一電源輸出端; 一第二電源輸出端;以及 至少一區域最大功率追蹤單元,設置于該殼體的該容置空間,且其輸入側分別與對應的該太陽能板的該至少一光伏電池單元群組對應電性連接,并且該至少一區域最大功率追蹤單元的輸出側電性連接于該第一電源輸出端及該第二電源輸出端,以架構于執行該至少一光伏電池單元群組的最大功率追蹤控制。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每一該太陽能板包括多組光伏電池單元群組,每一該接線盒包括多個區域最大功率追蹤單元,以及其中該多個區域最大功率追蹤單元的多個輸入側分別與該太陽能板的該多組光伏電池單元群組對應電性連接,該多個區域最大功率追蹤單元的該多個輸出側彼此電性連接并且電性連接于該第一電源輸出端及該第二電源輸出端,以架構于分散且區域地執行該多組光伏電池單元群組的最大功率追蹤控制。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太...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翊宸,蔣進財,鄭月鳳,游承諭,簡士凱,
申請(專利權)人: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