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速建式集成組裝通信基站,包括基站底座、配重塊、室外機柜,所述基站底座包括有兩根第一主梁、四根第二主梁、六根第三主梁,第一主梁的中部對稱位置上均設有兩個連接法蘭,所述基站底座中心的中空內設有次梁,所述次梁兩端通過次梁連接角鋼固定在第三主梁上,所述室外機柜固定在次梁上,所述配重塊分別固定在基站底座四個方向的第一主梁、第二主梁的末端。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外形美觀,不與原屋面進行連接,對原房屋結構要求較低,解決了租賃選址困難、居民阻工的問題;可快速生產、加工、安裝,建設周期短,建設、維護和運行成本低,拆裝靈活、難度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無線通信、土建結構領域,具體為。
技術介紹
目前,現有屋面通信基站通常是由屋面通信鐵塔、支撐桿、抱桿或美化桿和無線通信機房構成,機房一般可分為租賃機房、簡易機房或室外一體化機柜三種類型。現有屋面通信基站在建設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對原房屋的結構要求高,基站的選址和租賃難度大;2)屋面通信鐵塔、支撐桿的體量大,在基站的建設過程中,居民阻工現象時有發生; 3)傳統的通信鐵塔占屋面面積較大,天線造型簡陋,影響市容; 4)通信鐵塔基礎在施工過程中對原有屋面具有一定的破壞,容易造成屋面漏水、滲水現象,引發業主不滿; 5)基站建設周期長,且建設、維護和運行成本高; 6)屋面通信鐵塔的搬遷、拆除工期長,且難度較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所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速建式集成組裝通信基站,包括基站底座、配重塊、室外機柜,所述基站底座包括有兩根第一主梁、四根第二主梁、六根第三主梁,第一主梁的中部對稱位置上均設有兩個連接法蘭,兩根第一主梁兩端通過連接角鋼與第三主梁連接,兩根第一主梁中部、四個連接法蘭之間通過連接角鋼與第三主梁連接;其中兩根第二主梁一端通過連接角鋼與第三主梁連接,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根第一主梁的中部,另外兩根第二主梁一端通過連接角鋼與第三主梁連接,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根第一主梁的中部;所述基站底座中心的中空內設有次梁,所述次梁兩端通過次梁連接角鋼固定在第三主梁上,所述室外機柜固定在次梁上,所述配重塊分別固定在基站底座四個方向的第一主梁、第二主梁的末端。所述第一主梁、第二主梁、第三主梁均為槽鋼,所述次梁為角鋼。所述連接法蘭底部設有焊接在第一主梁上的第一主梁加勁肋。基站底座上的斜對角兩個連接法蘭其中一個固定微波天線抱桿,另一個固定射頻拉遠模塊(RRU)抱桿,斜對角另外兩個連接法蘭上設有美化天線抱桿,所述美化天線抱桿上設有美化天線轉換法蘭。所述微波天線抱桿、射頻拉遠模塊抱桿、美化天線抱桿一端均設有與連接法蘭固定的底座法蘭。本專利技術的組裝方法如下(I)兩根第一主梁的中部同樣的位置處分別焊接兩個連接法蘭,在連接法蘭下面凹槽內焊接第一主梁加勁肋; (2)將連接角鋼分別焊接在六根第三主梁的兩端; (3)在兩根次梁的兩端分別焊接次梁連接角鋼; (4)次梁通過次梁連接角鋼固定在其中兩根帶連接角鋼的第三主梁的中部; (5)將四根第二主梁一端均切角,切角后再焊接連接角鋼,通過螺栓將四根帶連接角鋼的第二主梁以及上述步驟(4)帶次梁的第三主梁固定在第一主梁上; (6)將其中兩根帶連接角鋼的第三主梁通過螺栓固定在兩根第一主梁的兩端,再通過螺栓將帶連接角鋼的第三主梁固定在第二主梁另一端; (7)在兩根第一主梁兩端,四根第二主梁末端固定配重塊,在次梁上固定室外機柜; (8 )在兩根第一主梁斜對角兩個連接法蘭上分別固定微波天線抱桿和射頻拉遠模塊抱桿,在兩根第一主梁斜對角另外兩個連接法蘭上均固定美化天線抱桿,在美化天線抱桿上固定美化天線轉換法蘭。本專利技術根據無線通信專業提出的室外機柜的尺寸、美化天線的形式和高度,計算確定基站底座的尺寸以及放置在基站底座上的預制混凝土配重塊;根據無線覆蓋要求,再結合原屋面的結構布置情況,確定基站底座的擺放位置。基站底座的主梁上預留螺栓孔,主梁之間通過螺栓進行連接;根據美化天線抱桿、微波天線抱桿、RRU抱桿的底座法蘭尺寸以及設備的尺寸,在基站底座的翼緣預留螺栓孔,通過螺栓連接將上述抱桿固定在基站底座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1)底座面積小,只需放置于原屋面十字交叉梁或承重墻體上,不與原屋面進行連接,對原屋面結構無任何損傷破壞,對原房屋結構要求較低; 2)結構簡單,外形美觀、環保,解決了租賃選址困難、居民阻工的問題; 3)可快速生產、加工、安裝,建設周期短,且建設、維護和運行成本低; 4)可快速搬遷,拆裝靈活、難度小、工期短。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基站底座結構不意圖。圖3為圖2的A部放大圖。圖4為圖2的B部放大圖。圖5為圖2的C部放大圖。圖中1、基站底座,1-1、第一主梁,1-2、第二主梁,1-3、第三主梁,1_4、連接法蘭,1-5、連接角鋼,1-6、第一主梁加勁肋,1-7、次梁,1-8、次梁連接角鋼,2、配重塊,3、美化天線轉換法蘭,4、室外機柜,5、微波天線抱桿,6、射頻拉遠模塊抱桿,7、美化天線抱桿。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工作流程、使用方法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進一步闡述本專利技術。如圖I飛所示,一種速建式集成組裝通信基站,包括基站底座I、配重塊2、室外機柜4,所述基站底座I包括有兩根第一主梁1-1、四根第二主梁1-2、六根第三主梁1-3,第一主梁1-1的中部對稱位置上均設有兩個連接法蘭1-4,兩根第一主梁1-1兩端通過連接角鋼1-5與第三主梁1-3連接,兩根第一主梁1-1中部、四個連接法蘭1-4之間通過連接角鋼1-5與第三主梁1-3連接;其中兩根第二主梁1-2 —端通過連接角鋼1-5與第三主梁1-3連接,另一端固定在其中一根第一主梁1-1的中部,另外兩根第二主梁1-2 —端通過連接角鋼1-5與第三主梁1-3連接,另一端固定在另外一根第一主梁1-1的中部,所述基站底座I中心的中空內設有次梁1-7,所述次梁1-7兩端通過次梁連接角鋼1-8固定在第三主梁1-3上,所述室外機柜4固定在次梁1-7上,所述配重塊2分別固定在基站底座I四個方向的第一主梁1-1、第二主梁1-2的末端。上述第一主梁1-1、第二主梁1-2、第三主梁1-3均為槽鋼,所述次梁1-7為角鋼。所述連接法蘭1-4底部設有焊接在第一主梁1-1上的第一主梁加勁肋1-6。所述基站底座I上斜對角兩個連接法蘭1-4其中一個固定微波天線抱桿5,另一個固定射頻拉遠模塊抱桿6,斜對角另外兩個連接法蘭1-4上設有美化天線抱桿7,所述美化天線抱桿7上設有美化天線轉換法蘭3。所述微波天線抱桿5、射頻拉遠模塊抱桿6、美化天 線抱桿一端7均設有與連接法蘭1-4固定的底座法蘭。本專利技術的組裝方法如下 (O兩根第一主梁1-1的中部同樣的位置處分別焊接兩個連接法蘭1-4,在連接法蘭1-4下面凹槽內焊接第一主梁加勁肋1-6 ; (2)將連接角鋼1-5分別焊接在六根第三主梁1-3的兩端; (3)在兩根次梁1-7的兩端分別焊接次梁連接角鋼1-8; (4)次梁1-7通過次梁連接角鋼1-8固定在其中兩根帶連接角鋼1-5的第三主梁1-3的中部; (5)將四根第二主梁1-2—端均切角,切角后再焊接連接角鋼1-5,通過螺栓將四根帶連接角鋼1-5的第二主梁1-2以及上述步驟(4)帶次梁的第三主梁1-3固定在第一主梁1-1上; (6)將其中兩根帶連接角鋼1-5的第三主梁1-3通過螺栓固定在兩根第一主梁1-1的兩端,再通過螺栓將帶連接角鋼的第三主梁1-3固定在第二主梁1-2另一端; (7)在兩根第一主梁1-1兩端,四根第二主梁1-2末端固定配重塊2,在次梁1-7上固定室外機柜4 ; (8)在兩根第一主梁1-1斜對角兩個連接法蘭1-4上分別固定微波天線抱桿5和射頻拉遠模塊抱桿6,在兩根第一主梁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速建式集成組裝通信基站,包括基站底座、配重塊、室外機柜,其特征是:所述基站底座包括有兩根第一主梁、四根第二主梁、六根第三主梁,第一主梁的中部對稱位置上均設有兩個連接法蘭,兩根第一主梁兩端通過連接角鋼與第三主梁連接,兩根第一主梁中部、四個連接法蘭之間通過連接角鋼與第三主梁連接;其中兩根第二主梁一端通過連接角鋼與第三主梁連接,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根第一主梁的中部,另外兩根第二主梁一端通過連接角鋼與第三主梁連接,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根第一主梁的中部;所述基站底座中心的中空內設有次梁,所述次梁兩端通過次梁連接角鋼固定在第三主梁上,所述室外機柜固定在次梁上,所述配重塊分別固定在基站底座四個方向的第一主梁、第二主梁的末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新武,李遠忠,陳鄂湘,吳向榮,葉創志,張建仁,
申請(專利權)人:湖南省郵電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