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雙閘導向速控限流駁運料倉裝置,包括皮帶輸送機組、卸料料斗(1)、第一接料斗(12)、第二接料斗(24);所述皮帶輸送機組的輸送帶(14)上部接卸料料斗,輸送帶兩端部接第一接料斗和第二接料斗,第一接料斗下方接第一皮帶組件(22),第二接料斗下方接第二皮帶組件(23);所述卸料料斗料壁兩側裝有兩個料斗閘門(5),兩個料斗閘門分別對著輸送帶兩端,料斗閘門在閘門油缸(3)驅動下沿閘門導向輪(4)方向上下移動;所述皮帶輸送機組包括皮帶驅動滾筒(11)、皮帶從動滾筒(27)、緩沖托輥組(15)和輸送帶,皮帶驅動滾筒(11)由動力驅動能雙向可逆運行。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實現雙系統送料的切換,設備緊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大型橋吊式卸船機礦物料駁運組合的配套系統,尤其涉及一種礦物料駁運料倉裝置。
技術介紹
卸船機作為港口設備主要的裝卸機械,它的有效投入和設備的低故障率,是生產效率提高的首要保證。卸船機由眾多機構組合而成,而礦物料駁運裝置是該類設備給料機構中的一個最重要系統,通常有料斗、振動給料機構、控料閘門、導料槽、卸料溜槽、機內輸送機組等裝置組成。典型的作業方式是卸料機通過抓斗將礦物料送撒至料斗內,在振動給料裝置不間斷的驅動情況下,由料流閘門使礦物料經導料槽和卸料溜槽緩沖進入運轉中的機內輸送機組后,落入下游地面輸送系統,如果下游地面輸送設計為雙系統的,設備上還需配置可供切換的機內回轉機構及回轉鏈輪等裝置,才可將物料分別送至不同的二條輸送機 組。因此,該系統的礦物料在此處有幾個落差,經幾次轉換,任何一處細節的偏差均會引起物流不暢,輕者會引起物料堵塞,重則造成故障停機。現有的礦物料駁運裝置中輔助機構配置多,如振動給料機構是由電機、萬向軸聯軸器和振動給料器、振動彈簧組組成;回轉機構有回轉電機、減速機、回轉鏈、輪和回轉軌道等組成。對于設備來說,多一個部件就多一份投資、多一份維護、多一個故障點、多一個安全隱患。長期的現場事實證明,類似于萬向軸聯軸器、回轉鏈輪這些動力傳遞部件不僅使用壽命具有周期性,更是故障易發部位,同時,一旦異常發生,更會引發更大的人身和設備傷害;機構眾多,必將要有相對應的連鎖保護和控制,會受到振動、溫度、頻率、速度、角度、限位等技術數據指標的限制,如溫度過高、速度過低機構將停止工作、頻率不穩需停機調整檢查;角度偏差、限位損壞流程無法啟動等;物料轉換頻繁,幾處落差,幾經轉換,極易造成堵塞和撒料,嚴重時損毀框架結構。現有的礦物料駁運裝置總體投資大、機構復雜、控制繁瑣、故障點多、維護檢修量大,而這些因素都是阻礙生產綜合效率提升的瓶頸。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閘導向速控限流駁運料倉裝置,該裝置能實現雙系統送料的切換,設備緊湊,結構簡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雙閘導向速控限流駁運料倉裝置,包括皮帶輸送機組、卸料料斗、第一接料斗、第二接料斗;所述皮帶輸送機組的輸送帶上部接卸料料斗,輸送帶兩端部接第一接料斗和第二接料斗,第一接料斗下方接第一皮帶組件,第二接料斗下方接第二皮帶組件; 所述卸料料斗料壁兩側裝有兩個料斗閘門,兩個料斗閘門分別對著輸送帶兩端,料斗閘門上方裝有料斗閘門油缸,料斗閘門兩側裝有閘門導向輪,使料斗閘門在閘門油缸驅動下沿閘門導向輪方向上下移動;所述皮帶輸送機組包括皮帶驅動滾筒、皮帶從動滾筒、緩沖托輥組和輸送帶,皮帶驅動滾筒、皮帶從動滾筒和緩沖托輥組安裝在機架上,皮帶驅動滾筒、皮帶從動滾筒位于機架兩端,皮帶驅動滾筒由動力驅動能雙向可逆運行,輸送帶在緩沖托輥組和皮帶從動滾筒的依托和牽弓I下,輸送帶沿皮帶驅動滾筒的轉動方向運行。所述皮帶驅動滾筒的動力為變頻電機輸出經彈性聯軸器接減速機,減速機輸出經鼓形聯軸器接皮帶驅動滾筒,皮帶驅動滾筒由滾筒座固定在機架上。本專利技術通過將皮帶輸送機組的輸送帶上部接卸料料斗,輸送帶兩端部接第一接料斗和第二接料斗,卸料料斗兩側裝有兩個料斗閘門,兩個料斗閘門分別對著輸送帶兩端的第一接料斗和第二接料斗,控制兩個料斗閘門的開啟和關閉從而能控制卸料料斗內的物料向將第一接料斗或第二接料斗輸送,實現了雙系統送料的切換,并且精簡了設備,設備緊湊,裝置結構簡單;皮帶輸送機組采用變頻電機驅動,能使皮帶機低速和雙向可逆運行。本專利技術的短程低速皮帶輸送機將原有的振動給料機與供料皮帶機合二為一,同時具有雙向可逆功能,省略了原有復雜的回轉切換機構配置;采用雙閘門則滿足了向雙系統分料的需求。本專利技術解決了在大型橋吊式卸船機礦物料駁運組合的配套系統中存在的缺陷,精簡了輔助機構,比原有系統更加靈活、簡便、可靠。并且減少了設備的綜合維護費用,提高了設備生產效率。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雙閘導向速控限流駁運料倉裝置結構示意 圖2為圖I中A向視 圖3為圖2中B向視 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料倉裝置工作狀態示意圖。圖中I卸料料斗,2礦物料,3料斗閘門油缸,4閘門導向輪,5料斗閘門,6變頻電機,7彈性聯軸器,8減速機,9鼓型聯軸器,10滾筒座,11皮帶驅動滾筒,12第一接料斗,14輸送帶,15緩沖托輥組,16拉繩緊停開關,17第一接料斗檢查窗,18雙閘門油缸液壓站,21返程皮帶下壓輥,22第一皮帶組件,23第二皮帶組件,24第二接料斗,25第二接料斗檢查窗,26皮帶張緊調節絲桿,27皮帶從動滾筒。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參見圖1,一種雙閘導向速控限流駁運料倉裝置,包括皮帶輸送機組、卸料料斗I、第一接料斗12、第二接料斗24 ; 所述皮帶輸送機組的輸送帶14上部接卸料料斗1,輸送帶14兩端部接第一接料斗12和第二接料斗24,第一接料斗12下方接第一皮帶組件22,第二接料斗下方接第二皮帶組件23 ;皮帶輸送機組為短程低速、能雙向可逆運行。所述卸料料斗I料壁兩側裝有兩個料斗閘門5,兩個料斗閘門5分別對著輸送帶14兩端,料斗閘門5上方裝有料斗閘門油缸3,料斗閘門5兩側裝有閘門導向輪4,使料斗閘門5在閘門油缸3驅動下沿閘門導向輪4方向上下移動,參見圖2。所述皮帶輸送機組包括皮帶驅動滾筒11、皮帶從動滾筒27、緩沖托輥組15和輸送帶14,皮帶驅動滾筒11、皮帶從動滾筒27和緩沖托輥組15安裝在機架上,皮帶驅動滾筒11、皮帶從動滾筒27位于機架兩端,皮帶驅動滾筒11由動力驅動能雙向可逆運行,輸送帶14在緩沖托輥組15和皮帶從動滾筒27的依托和牽引下,輸送帶14沿皮帶驅動滾筒11的轉動方向運行。所述皮帶驅動滾筒11的動力為變頻電機6輸出經彈性聯軸器7接減速機8,減速機8輸出經鼓形聯軸器9接皮帶驅動滾筒11,皮帶驅動滾筒11由滾筒座10固定在機架上,參見圖3。本專利技術雙閘導向速控限流駁運料倉裝置的工作原理是 參見圖4,假設以將礦物料2運送至第一皮帶組件22為目的工作流程。首先在司機室 操作臺選擇第一方向運轉模式,并確認;然后開啟本專利技術裝置的雙閘門油缸液壓站18使其建立壓力,分別關閉本專利技術裝置中置于料壁兩側的兩個料斗閘門5,使卸料料斗I下部處于暫時全封閉狀態;于是,由卸料設備將各類礦物料2送入至預定的卸料料斗I容器內;接著單獨打開第一接料斗方向的料斗閘門5少許,此時礦物料2有大量溢出的傾向,閘門油缸3由液壓系統動力站18供壓,使第一皮帶側的雙閘門油缸3做回縮動作,從而帶動料斗閘門5沿閘門導向輪4方向緩緩上移;待料斗閘門5被打開至預想的開度后,即可操作啟動皮帶輸送機組的變頻電機6,并通過彈性聯軸器7把能量傳遞給減速機8,再通過減速機8經過速比轉換,將合適功率通過鼓型聯軸器9輸送給皮帶驅動滾筒11轉動,在緩沖托輥組15及皮帶從動滾筒27的依托和牽引作用下,輸送帶14沿驅動滾筒11轉動方向運作。卸料料斗I底部的礦物料2從第一接料斗12方向側料斗閘門5被擠出,通過輸送帶14帶到第一接料斗12落入其下方運轉中的第一皮帶組件22后進入下道程序輸送。此時,卸料設備繼續向卸料料斗I內供送礦物料2。在運轉一段時間后,輸送帶14上的礦物料基本處于穩定狀態時,再次啟動液壓系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閘導向速控限流駁運料倉裝置,其特征是:包括皮帶輸送機組、卸料料斗(1)、第一接料斗(12)、第二接料斗(24);所述皮帶輸送機組的輸送帶(14)上部接卸料料斗(1),輸送帶(14)兩端部接第一接料斗(12)和第二接料斗(24),第一接料斗(12)下方接第一皮帶組件(22),第二接料斗(24)下方接第二皮帶組件(23);所述卸料料斗(1)料壁兩側裝有兩個料斗閘門(5),兩個料斗閘門(5)分別對著輸送帶(14)兩端,料斗閘門(5)上方裝有料斗閘門油缸(3),料斗閘門(5)兩側裝有閘門導向輪(4),使料斗閘門(5)在閘門油缸(3)驅動下沿閘門導向輪(4)方向上下移動;?所述皮帶輸送機組包括皮帶驅動滾筒(11)、皮帶從動滾筒(27)、緩沖托輥組(15)和輸送帶(14),皮帶驅動滾筒(11)、皮帶從動滾筒(27)和緩沖托輥組(15)安裝在機架上,皮帶驅動滾筒(11)、皮帶從動滾筒(27)位于機架兩端,皮帶驅動滾筒(11)由動力驅動能雙向可逆運行,輸送帶(14)在緩沖托輥組(15)和皮帶從動滾筒(27)的依托和牽引下,輸送帶(14)沿皮帶驅動滾筒(11)的轉動方向運行。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斌,孔利明,陳富強,沈益軍,張文龍,
申請(專利權)人: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