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連續澆鑄的引錠桿具有一個靈活存儲的自由端部分和一個位于塞住結晶器一端的大體剛性部分。引錠桿由一些離散的節塊組成,這些節塊的一側被固定在一條二維的板狀的脊柱上,并且頭尾相接。分布于節塊之間的墊塊使得引錠桿在采取相當于澆鑄路徑的彎曲形狀時能夠自我支撐,引錠桿尾端部分中更為靈活的脊柱使得引錠桿可以彎曲到比澆鑄半徑更小的半徑,這種引錠桿占用的存儲空間小、不易變形。(*該技術在200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是有關連續澆鑄的引錠桿,該引錠桿用于封閉澆注融化金屬的結晶器出口,并引導鑄坯從結晶器中出來,進入一個弧型的鑄坯導向段。具體地說,這項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優化的引錠桿,該引錠桿鄰近鑄坯的引導端是剛性的,而拖曳端是撓性的。一般說來,剛性引錠桿比撓性引錠桿更讓人滿意,原因是它具有內在的自支撐性,這樣就可以免去撓性引錠桿所需要的支撐輥(rolls)和有關結構,這不僅簡化了安裝,而且在破壞性極大的漏鋼事故發生時,可以把需要維修或更換的設備減少到最低程度。剛性引錠桿的一個缺點是它們被存儲在一個已布置有輸出輥道、平臺、吊車和其他設備的設備密集區中,它們占去了很大空間。在這個問題上,撓性引錠桿具有它的優點,因為撓性引錠桿既可以平放的形狀被存儲,也可以以半徑小于澆鑄半徑的彎曲形狀存儲。在專利技術人為蘭納的美國專利4,291,748中,提出把剛性引錠桿的優點與撓性引錠桿的優點結合起來。其方法是將引錠桿鄰近鑄坯的引導端作成剛性的,而將其拖曳端作成撓性的。而且該引錠桿的剛性部分由一個半徑相當于澆鑄半徑,長度大致等于結晶器到矯直機之間距離的一半的單塊組成,撓性端由一些固體長鏈節組成,每個鏈節都用鍵和鍵槽互相連接并用銷子來固定。這種結構允許鏈與鏈之間存在有限的相對軸向運動,這樣尾部可以以半徑小于澆鑄半徑的彎曲形狀被存儲。盡管蘭納提出的把剛性部分和撓性部分聯接起來的建議是很吸引人的,但它所描述的可以取得既定好處的結構本身卻有它的缺點。這就是由于一體的結構,剛性部分不得不在很小的誤差范圍內被制造以使它的形狀與澆鑄弧的彎曲度相配合。在使用中,剛性部分將承受來自矯直系統壓軋和夾緊輥的力,這些力導致其幾何形狀的扭曲,所以引錠桿的這部分結構需要經常性的整形與重新定位。而且利用熱處理來改進材料的品質對于一體結構來說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會造成無法接受的變形。引錠桿的拖曳撓性端采用典型的鏈式桿的銷軸與銷孔結構,同時也就遇到了這種設計上的典型問題,即銷孔與銷軸之間的連接部分在矯直機頻繁的輾壓下會變形,并且在桿的這部分也已經發現了銷軸部分易于彎曲的勢。而且如果用增大間隙來彌補這種缺陷會造成引錠桿系統無法接受的間隙過大的問題。現在大部分用這種方法設計制造的系統已經都換成了完全剛性的剛性引錠桿,因為業已發現鏈式引錠桿的維修是很困難的。在專利技術人為羅柯普等人的美國專利3,930,533中描述了一種完全剛性化的彎曲引錠桿。這種結構出現了由于夾緊輥的力所造成的變形的問題,及蘭納試圖解決的存儲時對空間的需求大的問題。顯而易見,上述所說的問題將會隨連鑄機澆鑄半徑的增大而變得更明顯。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是致力于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一種具有剛性引導端和撓性拖曳端的引錠桿,該引錠桿由固定在一個共同脊柱上的節塊組成,具有較好的剛性及撓性。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一端撓性,另一端完全剛性的用于連續澆鑄的引錠桿。該引錠桿由一側固定在共同脊柱上的離散模塊組成。該脊柱由頭尾相接的節組成,這些節在引錠桿的撓性部分中具有更輕更柔韌的結構。當分散在各模塊之間的墊塊被適當地安置以使引錠桿能夠以相當于澆鑄半徑的形狀自我支撐時,這種結構使引錠桿可以變形成彎曲的形狀。這些墊塊同樣起了阻止引錠桿朝背離脊柱的方向反向彎曲的作用,從而賦予引錠桿額外的剛性。本專利技術提供了這樣一種用于封閉連續澆鑄機的結晶器和引導鑄坯的起始端從結晶器中沿一條彎曲的澆鑄路徑中出來的引錠桿,該引錠桿的一端有一個連接鑄坯的起始端的桿頭,另一端的尾部通過構成連鑄機一部分的拉坯輥引導鑄坯,還有一個位于桿頭和尾部之間包括靠近尾部的第一個撓性部分和靠近桿頭的第二個實際上為剛性的剛性部分的桿身,該桿身包含一個公共脊柱,該脊柱位于桿身的操作內弧面上,并決定了引錠桿在所述彎曲澆鑄路徑上的內彎曲半徑;一系列節塊,位于桿身的操作外弧面,頭尾相接地排列,其一側與脊柱的外表面相接,這些節塊決定了引錠桿在所述彎曲澆鑄路徑上的外彎曲半徑;多個墊塊,位于節塊之間并且其數量與節塊數相對應,墊塊設置成在引錠桿處于相應于所述彎曲澆鑄路徑的彎曲形狀時使節塊之間能夠構成一種自我支撐的相鄰關系,并且墊塊可以用于防止引錠桿朝離開脊柱的方向彎曲,引錠桿的第一個撓性部分中的脊柱比第二個剛性部分中的脊柱的撓性要實質上好得多,相關的節塊用于使第一撓性部分能彎曲到具有比所述澆鑄彎曲路徑半徑小的彎曲半徑;而且,脊柱分割成一系列頭尾相連接的板片;而且,位于第二個剛性部分中的脊柱比第一個撓性部分中的脊柱厚;而且,剛性部分的節塊比撓性部分的節塊更重,并且剛部分的每個節塊比撓性部分的節塊長;而且,位于第一個撓性部分中的脊柱為一個層狀結構,該結構外層由金屬片構成,內層由合成塑料材料構成,相應的節塊上有沿其長度方向延伸的相對槽肩,用于安置脊柱在其中間并賦予所述的第一個撓性部分的脊柱以橫向的穩定性。而且,剛性部分中的脊柱可由厚度相當于2英寸(即約5厘米)的鋼板組成,而組成第一個撓性部分的金屬板大厚1/8(即約0.3厘米)英寸,合成塑料板大約厚1/8(即約0.3厘米)英寸。這種引錠桿占用的存儲空間小,使用效果好。這項專利技術用附圖來更細致地描述,其中附圖說明圖1a是一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引錠桿的側視示意圖,其中,引錠桿在使用時被安置在上游具有連鑄結晶器和下游具有拉坯輥的位置上。圖1b是圖1所示引錠桿在存儲形狀時的側視示意圖。圖2類似圖1b,展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引錠桿的另一種存儲方式。圖3是說明引錠桿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分解透視示意圖。圖4是通過圖3中4-4線的局部剖視示意圖。圖5類似圖4展示了在引錠桿各組成節塊之間的墊塊的另一個實施例。圖6(用較小比例所畫)是圖1b中標號6所指區域的詳細圖,展示了引錠桿頭和鑄坯引導端之間的連接。圖7(用較小比例所畫)是圖1b中箭頭7所指部分的詳細圖,展示了本專利技術所示的引錠桿的尾部。根據本專利技術制造的引錠桿(均由20指示)展示在圖1a上,桿頭22在上游堵塞住冷卻結晶器24,在使用中,在結晶器22中的融化金屬26將在桿頭22上凝結并形成一根鑄坯28(圖1b)的引導端,鑄坯28將被引錠桿20拉著通過連鑄機,拉坯輥30安裝在引錠桿20的兩相對側,從而夾緊引錠桿20的拉出端。引錠桿20被引導進入固定半徑為R0的彎曲軌道(以A為中心),并通過位于澆鑄弧上與結晶器24成20°角的位置上的導輥支架32及位于輥支架32和拉坯輥30之間的弧形導架34使引錠桿20彎成與澆鑄弧對應的形狀。引錠桿20中的剛性部分36緊接著桿頭22,其在澆鑄弧的大約20°-30°之間的位置延伸,延伸長度取決于連鑄機工作直徑的大小。剛性部分36的末端部分的一部分支撐在弧形導架34上。引錠桿20還具有撓性部分40,撓性部分40之后為尾部38,該撓性部分40具有足夠的長度使之能伸到一對位于拉坯輥30下游的矯直輥之間,該對矯直輥包含有上輥42和下輥44。矯直輥42和44操作時可以從澆鑄弧上移開,這樣就可以把鑄坯28矯直到圖1b的實線所示的形狀。圖1b所示的引錠桿20是它的存儲形狀,剛性部分36由具有與澆鑄弧半徑相應的半徑的支架46支撐并位于引錠桿節塊60一側,引錠桿節塊60構成了引錠桿的一個側邊,而撓性部分40位于彎曲支撐架48上,支撐架48的一端部與支架46相隔設置且部分重疊,支撐架48緊挨著脊柱61,而脊柱61構成了引錠桿的另一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封閉連續澆鑄機的結晶器和引導鑄坯的起始端從結晶器中沿一條彎曲的澆鑄路徑中出來的引錠桿,該引錠桿的一端有一個連接鑄坯的起始端的桿頭,另一端的尾部通過構成連鑄機一部分的拉坯輥引導鑄坯,還有一個位于桿頭和尾部之間包括靠近尾部的第一個撓性部分和靠近桿頭的第二個實際上為剛性的剛性部分的桿身,其特征在于,桿身包含:一個公共脊柱,該脊柱位于桿身的操作內弧面上,并決定了引錠桿在所述彎曲澆鑄路徑上的內彎曲半徑;一系列節塊,位于桿身的操作外弧面,頭尾相接地排列,其一側與脊柱的外表面相接,這些節塊決定了引錠桿在所述彎曲澆鑄路徑上的外彎曲半徑;多個墊塊,位于節塊之間并且其數量與節塊數相對應,墊塊設置成在引錠桿處于相應于所述彎曲澆鑄路徑的彎曲形狀時使節塊之間能夠構成一種自我支撐的相鄰關系,并且墊塊可以用于防止引錠桿朝離開脊柱的方向彎曲,引錠桿的第一個撓性部分中的脊柱比第二個剛性部分中的脊柱的撓性要實質上好得多,相關的節塊用于使第一撓性部分能彎曲到具有比所述澆鑄彎曲路徑半徑小的彎曲半徑。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岡瑟O貝倫斯,
申請(專利權)人:岡瑟O貝倫斯,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US[美國]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