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有關于一種金屬板材成型裝置,主要包括一第一模具及一第二模具,其中第一模具包括至少一第一成型腔及至少一第一密封腔,而第二模具則包括至少一第二成型腔及至少一第二密封腔。當第一模具與第二模具接合時,第一成型腔將會與第二密封腔相對,第一密封腔則會與第二成型腔相對。第一密封腔及第二密封腔分別連接第一輸送單元及第二輸送單元,并可經由第一輸送單元及第二輸送單元將流體輸送至第一密封腔及第二密封腔,使得流體將金屬板材擠壓至第一成型腔及第二成型腔內,藉此以形成兩面均具有凹凸形狀的金屬成型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金屬板材成型裝置,可用以形成兩面均具有凹凸形狀的金屬成型件。
技術介紹
請參閱圖I所示,為現有金屬板材成型裝置的構造示意圖。如圖所示,現有的金屬板材成型裝置10包括一密封模11及一成型模13,其中密封模11內設置一密封腔111,而成型模13內則設置一成型腔131。密封模11通過一輸氣管151連接一氣體增壓泵153,氣體增壓泵153可經由輸氣管151將氣體14輸入密封腔111內。此外密封模11及成型模13的周邊還設一電熱管17,電熱管17可用以對密封模11及成型模13進行加熱。 在實際應用時可將金屬板材12放置在密封模11及成型模13之間,并通過電熱管17加熱金屬板材12。當金屬板材12達到預定的溫度后,可進一步通過氣體增壓泵153將氣體14輸送至密封腔111內,并提高密封腔111內的氣體壓力P。密封腔111內的氣體壓力P會作用在受熱軟化的金屬板材12上,軟化的金屬板材12因氣體壓力P的作用,而貼附于成型腔131內表面,并成為一金屬成型件121。通過上述的金屬板材成型裝置10可將平面的金屬板材12加壓,并形成具有特殊形狀的金屬成型件121。然而在實際應用時,金屬成型件121的外觀及形狀仍存在一定的限制,并影響了金屬成型件121的適用范圍。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金屬板材成型裝置,其中第一模具包括至少一第一成型腔及至少一第一密封腔,第二模具則包括至少一第二密封腔及至少一第二成型腔。當第一模具與第二模具相互接合時,第一成型腔將會與第二密封腔相對,而第一密封腔則會與第二成型腔相對。本專利技術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金屬板材成型裝置,其中第一密封腔連接第一輸送單元,而第二密封腔則連接第二輸送單元,并可分別通過第一輸送單元及第二輸送單元將流體輸送至第一密封腔及第二密封腔內。第一密封腔及第二密封腔內的流體會向金屬板材施加壓力,使得金屬板材受到流體壓力的作用而成型。本專利技術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金屬板材成型裝置,其中位于第一模具與第二模具之間的金屬板材,會受到流體壓力的作用而分別朝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的方向延伸,并形成兩面均具有凸起及凹陷形狀的金屬成型件。為此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金屬板材成型裝置,包括一第一模具,包括一個或多個第一成型腔及一個或多個第一密封腔;一第二模具,包括一個或多個第二成型腔及一個或多個第二密封腔,其中第一模具與第二模具接合時,第一成型腔將會與第二密封腔相對,而第一密封腔則會與第二成型腔相對;一個或多個第一輸送單元,位于第一模具,并連接第一密封腔;及一個或多個第二輸送單元,位于第二模具,并連接第二密封腔。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金屬板材成型裝置,包括一金屬板材位于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之間。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金屬板材成型裝置,包括一個或多個加熱單元,位于第一模具或第二模具。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金屬板材成型裝置,包括至少一流體增壓單元連接第一輸送單元及第二輸送單元。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金屬板材成型裝置,其中流體增壓單元通過一個或多個輸送管連接第一輸送單兀及第二輸送單兀。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金屬板材成型裝置,其中流體增壓單元經由輸送管及第一輸送單元將流體輸送至第一密封腔,并經由輸送管及第二輸送單元將流體輸送至第二密 封腔。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金屬板材成型裝置,包括一金屬板材位于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之間,并以第一密封腔及第二密封腔內的流體對金屬板材施壓,使得金屬板材往第一成型腔及第二成型腔延伸。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金屬板材成型裝置,其中金屬板材受到流體的作用并形成一金屬成型件,且金屬成型件的兩個表面均包括至少一凸起部。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金屬板材成型裝置,其中金屬板材覆蓋第二成型腔及第二密封腔。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金屬板材成型裝置,其中金屬板材覆蓋第一成型腔及第一密封腔。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定。附圖說明圖I :為現有金屬板材成型裝置的構造示意圖;圖2 :為本專利技術金屬板材成型裝置一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圖3 :為本專利技術金屬板材成型裝置又一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圖4 :為本專利技術金屬板材成型裝置又一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及圖5至圖7 :分別為本專利技術金屬板材成型裝置一實施例的作動流程示意圖。雖然已通過舉例方式在附圖中描述了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并在本文中對其作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專利技術還允許有各種修改和替換形式。本專利技術的附圖內容可為不等比例,附圖及其詳細的描述僅為特定型式的揭露,并不為本專利技術的限制,相反的,依據權利要求范圍的精神和范圍內進行修改、均等構件及其置換均為本專利技術所涵蓋的范圍。其中,附圖標記10 金屬板材成型裝置 11 密封模111 密封腔12 金屬板材13 成型模131 成型腔14 氣體151 輸氣管153 氣體增壓泵17 電熱管20金屬板材成型裝置21第一模具211第一成型腔213第一密封腔23第二模具231第二成型腔233第二密封腔25第一輸送單兀27第二輸送單元30金屬板材成型裝置31第一模具311第一成型腔313第一密封腔 33第二模具331第二成型腔333第二密封腔35第一輸送單元37第二輸送單元40金屬板材成型裝置41第一模具411第一成型腔413第一密封腔42金屬板材421金屬成型件4211凸起部43第二模具431第二成型腔433第二密封腔45第一輸送單元47第二輸送單元48加熱單元49流體增壓單元491輸送管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結構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體的描述請參閱圖2,為本專利技術金屬板材成型裝置一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如圖所示,金屬板材成型裝置20包括一第一模具21、一第二模具23、一第一輸送單元25及一第二輸送單元27,其中第一模具21內部設置一第一成型腔211及一第一密封腔213,而第二模具23內則設置一第二成型腔231及一第二密封腔233。當第一模具21與第二模具23接合時,第一成型腔211將會與第二密封腔233相對,而第一密封腔213則會與第二成型腔231相對。第一輸送單元25設置于第一模具21上,連接第一模具21內的第一密封腔213,并可經由第一輸送單元25將流體輸入第一密封腔213內。第二輸送單元27設置于第二模具23上,連接第二模具23內的第二密封腔233,并可經由第二輸送單元27將流體輸入第二密封腔233。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述的流體包括氣體、液體或惰性氣體等,并可用以對第一模具21及第二模具23之間的金屬板材進行加壓成型,詳細的加壓成型方式將會在本專利技術后續的實施例中進一步說明。請參閱圖3所示,為本專利技術金屬板材成型裝置又一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如圖所不,金屬板材成型裝置30包括一第一模具31、一第二模具33、多個第一輸送單元35及多個第二輸送單元37,其中第一模具31內部設置多個第一成型腔311及多個第一密封腔313,而第二模具33內則設置多個第二成型腔331及多個第二密封腔333。當第一模具31與第二模具33接合時,各個第一成型腔311將分別與相對應的第二密封腔333相對,而各個第一密封腔313則分別相對應的第二成型腔331相對。第一輸送單元35設置于第一模具31上,連接第一模具31內的第一密封腔313,并可經由第一輸送單兀35將流體輸入第一密封腔313內。第二輸送單兀37設置于第二模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金屬板材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模具,包括一個或多個第一成型腔及一個或多個第一密封腔;一第二模具,包括一個或多個第二成型腔及一個或多個第二密封腔,其中該第一模具與該第二模具接合時,該第一成型腔將會與該第二密封腔相對,而該第一密封腔則會與該第二成型腔相對;一個或多個第一輸送單元,位于該第一模具,并連接該第一密封腔;及一個或多個第二輸送單元,位于該第二模具,并連接該第二密封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啟瑞,
申請(專利權)人:黃啟瑞,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