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改良紅芽芋艿的種植方法,屬于農業技術領域。具體包括如下步驟:A、選種,選用年齡在4~6個月、塊莖膨大率為50~80%、沒有傷損、沒有病蟲害的紅芽芋艿作芋種;B、催芽,在播種前15~20天,將A步驟中篩選出的芋種置于15~20℃的溫度條件及70~80%的相對濕度下進行催芽;C、栽種,在日平均氣溫回升到15℃以上的月份,在田地中開行寬為20~50cm,深為20~30cm的溝,利用單行條植的方法將塊莖上部埋入土表下3~6cm;D、施肥,栽種完畢后施底肥,種植3個月后追肥。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可規模化生產,產量較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屬于農業
技術介紹
芋艿簡稱“芋”,俗稱“芋頭”,單子葉植物,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葉卵形,葉柄長而肥大,花黃綠色,地下有肉質球莖,富含淀粉,可供食用。中國南方栽培較多。芋艿的營養價值很高,塊莖中的淀粉含量達70%,既可以當糧食,又可做蔬菜,是老幼皆宜的滋補品,秋補素食一寶。芋艿還富含蛋白質、鈣、磷、鐵、鉀、鎂、鈉、胡蘿卜素、煙酸、維生素BI、維生素B2、皂角甙等多種成分。祖國醫學認為,芋艿性甘、辛、平,入腸、胃,具有益胃、寬腸、通便散結、補中益肝腎、添精益髓等功效。對輔助治療大便干結、甲狀腺腫大、瘰疬、乳腺炎、蟲咬蜂蜇、腸蟲癖塊、急性關節炎等病癥有一定作用。 芋艿是上海地區特色蔬菜之一,本地有中秋節吃芋艿的傳統習俗,所以一直深受市民喜愛,奉賢區傳統種植的芋艿多為白芽芋艿,以農戶宅前屋后零星種植為主,較少有規模化生產,也沒有系統的栽培技術,產量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產業化種植的紅芽芋艿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選種,選用年齡在4飛個月、塊莖膨大率為5(Γ80%、沒有傷損、沒有病蟲害的紅芽芋艿作芋種;B、催芽,在播種前15 20天,將A步驟中篩選出的芋種置于15 20°C的溫度條件及7(Γ80%的相對空氣濕度下進行催芽;C、栽種,在日平均氣溫回升到15°C以上的月份,在田地中開行寬為2(T50cm,深為2(T30cm的溝,利用單行條植的方法將塊莖上部埋入土表下3飛cm ;D、施肥,種植完畢后施底肥,種植3個月后追肥。本專利技術中,所述B步驟中,催芽過程在溫室、溫床或冷床中進行。本專利技術中,所述C步驟中,用有機肥施底肥,用復合肥追肥。本專利技術中,所述C步驟中,追肥分三次進行,第一次追肥所施的復合肥占復合肥總重量的50飛0%,第二次追肥所施的復合肥占復合肥總重量的2(Γ30%,第三次追肥所施的復合肥占復合肥總重量的1(Γ20%。,還可以是在11月 12月芋艿挖收時立即下種。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但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不僅僅局限于實施例。根據紅芽芋的生長特點,可將其生育分為幼苗期、換頭期、塊莖膨大期和塊莖成熟期四個時期。紅芽芋喜溫暖,忌高溫,適宜溫暖濕潤的環境。一般在年平均溫度1Γ20 時,地上部生長旺盛;塊莖膨大最適溫度為22 30°C時;根發育最適溫度為2(T26°C ;生長期間能耐短期35°C高溫,15°C以下停止生長,地上部倒伏。紅芽芋多以塊莖或根狀莖作為繁殖材料,且依靠塊莖中蓄存的水分出苗。因此,紅芽芋生長前期和塊莖膨大期需要較濕潤的土壤環境,生長后期要適當控制水分。紅芽芋在整個生育期中,吸收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對養分的要求與馬鈴薯相似。紅芽芋塊莖喜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排氣良好、富含有機質的輕質砂壤土。實施例I,包括如下步驟A、選種,選用年齡在4個月、塊莖膨大率為50%、沒有傷損、沒有病蟲害的紅芽芋艿 作芋種;B、催芽,在播種前15天,將A步驟中篩選出的芋種置于溫室中進行催芽,調節溫室的溫度為15°C、相對空氣濕度為80%,催芽至芽開始伸長、新根將萌出;C、栽種,在日平均氣溫回升到15°C以上的月份,選擇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排氣良好、富含有機質的輕質砂壤土,開行寬為2(T50cm,深為2(T30cm的溝,利用單行條植的方法將塊莖上部埋入土表下3飛cm ;也可以是在11月 12月芋艿挖收時立即下種;D、施肥,種植完畢后施有機肥作為底肥,種植3個月后追施復合肥,第一追肥在種植后的第5個月,追肥的量為復合肥總重量的50%,第二次追肥在種植后的第6個月,追肥的量為復合肥總重量的30%,第三次追肥在種植后的第7個月,追肥的量為復合肥總重量的20% ;追肥時配施適量農家肥效果更佳,以后還可看苗再追施速效肥f 2次;E、收獲和貯藏,一般在霜降前后選擇晴天和土壤干燥時控收,收后攤攤晾2 3天。在冬季不太寒冷的地區,可直接將紅芽芋堆放在室內干燥的地面上,地面先鋪一層干草或細土,以保持溫度,堆放時,頂芽朝上,然后覆蓋一層干草或細土,一般可堆放三層。實施例2A、選種,選用年齡在5個月、塊莖膨大率為60%、沒有傷損、沒有病蟲害的紅芽芋艿作芋種;B、催芽,在播種前17天,將A步驟中篩選出的芋種置于溫床中進行催芽,調節溫室的溫度為16°C、相對空氣濕度為70%,催芽至芽開始伸長、新根將萌出;C、栽種,在日平均氣溫回升到15°C以上的月份,選擇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排氣良好、富含有機質的輕質砂壤土,開行寬為2(T50cm,深為2(T30cm的溝,利用單行條植的方法將塊莖上部埋入土表下3飛cm ;也可以是在11月 12月芋艿挖收時立即下種;D、施肥,種植完畢后施有機肥作為底肥,種植3個月后追施“施大壯”復合肥,第一追肥在種植后的第5個月,追肥的量為復合肥總重量的50%,第二次追肥在種植后的第6個月,追肥的量為復合肥總重量的40%,第三次追肥在種植后的第7個月,追肥的量為復合肥總重量的10% ;追肥時配施適量農家肥效果更佳,以后還可看苗再追施速效肥f 2次;E、收獲和貯藏,一般在霜降前后選擇晴天和土壤干燥時控收,收后攤攤晾2 3天。在冬季不太寒冷的地區,可直接將紅芽芋堆放在室內干燥的地面上,地面先鋪一層干草或細土,以保持溫度,堆放時,頂芽朝上,然后覆蓋一層干草或細土,一般可堆放三層。實施例3,包括如下步驟A、選種,選用年齡在4個月、塊莖膨大率為70%、沒有傷損、沒有病蟲害的紅芽芋艿作芋種;B、催芽,在播種前18天,將A步驟中篩選出的芋種置于冷床中進行催芽,調節溫室的溫度為20°C、相對空氣濕度為75%,催芽至芽開始伸長、新根將萌出;C、栽種,在日平均氣溫回升到15°C以上的月份,選擇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排氣良好、富含有機質的輕質砂壤土,開行寬為2(T50cm,深為2(T30cm的溝,利用單行條植的方法將塊莖上部埋入土表下3飛cm ;也可以是在11月 12月芋艿挖收時立即下種; D、施肥,種植完畢后施有機肥作為底肥,種植3個月后追施“施大壯”復合肥,第一追肥在種植后的第5個月,追肥的量為復合肥總重量的50%,第二次追肥在種植后的第6個月,追肥的量為復合肥總重量的35%,第三次追肥在種植后的第7個月,追肥的量為復合肥總重量的25% ;追肥時配施適量農家肥效果更佳,以后還可看苗再追施速效肥f 2次;E、收獲和貯藏,一般在霜降前后選擇晴天和土壤干燥時控收,收后攤攤晾2 3天。在冬季不太寒冷的地區,可直接將紅芽芋堆放在室內干燥的地面上,地面先鋪一層干草或細土,以保持溫度,堆放時,頂芽朝上,然后覆蓋一層干草或細土,一般可堆放三層。實施例4A、選種,選用年齡在4個月、塊莖膨大率為80%、沒有傷損、沒有病蟲害的紅芽芋艿作芋種;B、催芽,在播種前15天,將A步驟中篩選出的芋種置于溫室中進行催芽,調節溫室的溫度為16°C、相對空氣濕度為74%,催芽至芽開始伸長、新根將萌出;C、栽種,在日平均氣溫回升到15°C以上的月份,選擇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排氣良好、富含有機質的輕質砂壤土,開行寬為2(T50cm,深為2(T30cm的溝,利用單行條植的方法將塊莖上部埋入土表下3飛cm ;也可以是在11月 12月芋艿挖收時立即下種;D、施肥,種植完畢后施有機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改良紅芽芋艿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A、選種,選用年齡在4~6個月、塊莖膨大率為50~80%、沒有傷損、沒有病蟲害的紅芽芋艿作芋種;B、催芽,在播種前15~20天,將A步驟中篩選出的芋種置于15~20℃的溫度條件及70~80%的相對空氣濕度下進行催芽;C、栽種,在日平均氣溫回升到15℃以上的月份,在田地中開行寬為20~50cm,深為20~30cm的溝,利用單行條植的方法將塊莖上部埋入土表下3~6cm;D、施肥,栽種完畢后施底肥,栽種3個月后追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紀陽,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揚升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