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供電單元及具有該供電單元的手持設備。該供電單元包括電池和與電池電連接的第一接口,該供電單元還包括與電池電連接的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別與電池中的電芯連接。第一接口用于給手持設備供電,第二接口用于給外部設備供電。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對供電單元中供電接口的改造,實現了手持設備與外部設備的同時供電,方便手持設備與外部設備的組合使用,為使用者帶來了便利。(*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供電單元,尤其涉及一種包括電池和供電接口的供電單元,同時涉及一種具有該供電單元的手持設備,屬于電子通信設備
技術介紹
手持設備包括移動電話、掌上電腦、平板電腦等方便攜帶的電子通信設備。隨著技術的發展,各種手持設備由單一功能設備逐漸演變為可以處理多種數據的數據處理中心,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越來越多的便利。通過各種外部設備與手持設備的組合,可以實現更多的使用功能。例如在物流行業,可以將條碼掃描器組合到移動電話的背面。這樣一方面,在使用過程中可以實時地將掃描到的條碼數據通過移動電話上傳到網絡中;另一方面,通過將二者組合在一起,可以減少隨身攜帶物品的數量。當多種手持設備組合在一起使用時,為了保證各手持設備的正常使用,通常需要主體設備向其它設備供電。現有技術中,傳統供電單元包括電池和一個與電池電連接的供電接口,供電接口用于向主體設備供電。由于該供電單元中,只有一個與外連接的接口,輸出方向固定,從而限制了供電單元對外供電的能力,進而限制了手持設備的組合擴展能力。在實際使用中常采用USB接口傳輸數據,并同時利用USB接口中的電源線實現主體設備對其它設備的供電。采用USB供電方式,需要攜帶多余的USB電源線,在實際使用時容易丟失,進而給使用過程帶來不便。為此,需要改進手持設備的供電單元來實現手持設備對不同外部設備的供電。公開號為CN101778156A的中國專利技術專利申請中公開了一種可以給其它手機充電的手機,包括手機充電接口、充電模塊和與充電模塊連接的手機電池。其中,與手機電池連接有升壓電路,升壓電路的輸出連接主動充電開關,與主動充電開關連接有被動充電開關,被動充電開關連接至充電模塊。另外,與升壓電路、主動充電開關以及被動充電開關還連接有控制電路,用以控制主動充電開關和被動充電開關的通斷。手機充電接口連接于主動充電開關與被動充電開關之間。當主動充電開關接通,手機對外充電;被動充電開關接通,手機電池實現自身充電。該手機通過對手機內部電路的改進,可以直接控制升壓電路對電池的輸出電壓進行升壓,然后引出到充電接口,使其能為其它手機充電。然而,該技術方案中的供電單元也只包括一個固定輸出方向的充電接口,與傳統供電單元類似,依然限制手持設備的組合擴展能力。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包括電池和供電接口的新型供電單元。同時,本技術還提供一種具有該供電單元的手持設備。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技術采用下述的技術方案一種供電單元,包括電池和與所述電池電連接的第一接口,所述供電單元還包括與所述電池電連接的第二接口,第二接口用于給外部設備供電。進一步地,所述電池包括電芯,所述第一接口與所述電芯連接,所述第二接口與所述電芯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接口包括至少兩個觸點。較優地,所述第二接口固定于所述電池與外部設備接觸的一面上。或者,所述第二接口固定于所述機殼與外部設備接觸的一面上,所述機殼內部具有連接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電池的導通電路。所述第二接口固定于所述機殼的背面或者側面。較優地,所述第二接口是柔性電路板的自由端端子,所述柔性電路板的另一端與所述電池連接。或者,所述第二接口是導線一端的端子,所述導線的另一端與所述電池連接。較優地,所述第二接口是輸入接口,所述外部設備是具有無線充電模塊的機殼后蓋,所述外部設備具有用于與所述第二接口連接的對應接口,所述對應接口固定于所述機殼后蓋上,且與所述無線充電模塊連接。同時,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手持設備,該手持設備包括上述供電單元。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供電單元,同時公開了一種具有該供電單元的手持設備。通過供電接口的改進,該供電單元可以實現電池對手持設備和外部設備的同時供電。為了方便手持設備和外部設備的組合使用,該供電單元的第二接口可以固定于電池本體或者機殼上,也可以通過柔性電路板或者導線與電池活動連接。此外,當該手持設備與具有無線充電模塊的機殼后蓋結合時,可以實現手持設備的無線充電。本技術通過對供電單元的供電接口進行改造,實現了手持設備與外部設備的同時供電,方便手持設備與外部設備的組合和使用,為使用者帶來了便利。附圖說明圖I是第一實施例中,第二接口固定于電池本體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所示第二接口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3是第一實施例中,外部設備的對應接口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所示對應接口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5是第二實施例中,第二接口固定于機殼背面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所示第二接口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7是第二實施例中,外部設備對應接口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7所示對應接口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9是第三實施例中,第二接口固定于機殼底面的結構示意圖;圖10是圖9所示第二接口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11是第四實施例中,電池的背面結構示意圖;圖12是第四實施例中,電池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13是第四實施例中,外部設備的對應接口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詳細說明。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新型供電單元和具有該供電單元的手持設備I。該供電單元包括電池2及分別與電池2電連接的第一接口 21和第二接口 22。電池2優選為可充電電池。該電池2包括電芯,第一接口 21和第二接口 22分別與電芯連接。該供電單元,通過第一接口 21給手持設備I供電,同時通過第二接口 22給外部設備3供電。具體來說,外部設備3上設置有對應接口 32,當第二接口 22和對應接口 32連接時,電池2可以給外部設備3供電。第二接口 22包括至少兩個觸點,該兩個觸點為正負極觸點,其余觸點用于實現輔助功能,例如可以用于檢測外部設備3的溫度。該第二接口 22可以固定于電池本體20或者機殼10上,也可以通過柔性電路板22A (FPC)或者導線與電池2活動連接。手持設備I包括移動電話、掌上電腦(PDA)、平板電腦等多種方便攜帶的電子通信設備。該手持設備I由機殼10、集成在機殼10內且與機殼10封裝為一體的電路系統、以及用于給電路系統供電的電池2組成。其中,電池2,或作為一個獨立的部分,嵌設于機殼10 內部;或與后蓋板組合為一個整體,設置于機殼10的背面,與機殼10共同構成手持設備I的外殼。在此,以電池2作為一個獨立的部分,嵌設于機殼10內部的方式為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舉例說明。第一實施例如圖I所示,手持設備I具有機殼10,機殼10的正面分布顯示屏、操作鍵盤和其它功能鍵,機殼10背面分布機殼后蓋,在機殼10內部封裝有電路系統,在該電路系統的封裝結構中設有容納電池2的凹槽。當電池2嵌入該凹槽中,第一接口 21與該封裝結構中的電池連接器的觸點接觸,從而手持設備I內部的電路系統與電池2接通,電池2可以給手持設備I供電。第一接口 21在圖I中未圖示,該第一接口 21可以設置于電池2與封裝結構接觸的各個接觸面上。電池連接器具有突出的端子,當電池2壓入封裝結構的凹槽中,第一接口21可以擠壓電池連接器的端子,從而在第一接口 21與端子之間形成緊密接觸。該部分結構屬于現有技術中普遍采用的結構,在此不再詳述。供電單元還包括與電池2電連接的第二接口 22,第二接口 22用于與外部設備3的對應接口 32接觸,導通電池2與外部設備3內部的電路系統,從而實現電池2給外部設備3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供電單元,包括電池和與所述電池電連接的第一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電單元還包括與所述電池電連接的第二接口,第二接口用于給外部設備供電。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沛,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泰樂華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