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卡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安裝于絕緣本體上的導電端子及遮罩絕緣本體的金屬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設有安裝導電端子的安裝壁及自安裝壁一端向前延伸形成的側墻。所述卡連接器還設有安裝于側墻上的至少一個偵測端子,所述偵測端子設有彈性偵測部,所述側墻上設有收容彈性偵測部的讓位部。所述遮蔽殼體設有遮蓋側墻外側的側壁及與側壁相連卻向外突伸超出側壁的擋壁,所述擋壁能夠遮擋所述偵測部。如此設置,可避免外界異物進入卡連接器內部而破壞偵測端子的偵測效果,延長卡連接器的使用壽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卡連接器
本技術涉及一種卡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偵測機構的卡連接器。
技術介紹
常見用于收容電子卡的卡連接器,包括設有若干端子收容槽的絕緣本體、收容于絕緣本體內的導電端子、退卡機構、偵測端子及覆蓋于絕緣本體上的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的至少一端形成電子卡插口。所述絕緣本體設有安裝偵測端子的側墻,所述側墻上側設有讓位部,所述偵測端子設有收容于讓位部內的彈性偵測部,所述第一殼體設有遮蔽于側墻外側的側壁,然而,所述側壁在對應讓位部的外側為鏤空設置,如此,使得外界的異物容易進入卡連接器內部,一旦異物卡持于偵測端子之間,將導致偵測端子失去偵測功效,影響 連接器的使用壽命。因此,有必要對現有卡連接器予以改良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所述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保護偵測端子的卡連接器。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卡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安裝于絕緣本體上的導電端子及遮罩絕緣本體的金屬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設有安裝導電端子的安裝壁及自安裝壁一端向前延伸形成的側墻,所述卡連接器還設有安裝于側墻上的至少一個偵測端子,所述偵測端子設有彈性偵測部,所述側墻上設有收容彈性偵測部的讓位部,所述遮蔽殼體設有遮蓋側墻外側的側壁及與側壁相連卻向外突伸超出側壁的擋壁,所述擋壁遮擋所述偵測部。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擋壁設有延伸壁及與延伸壁弧形連接的弧壁,沿卡連接器的寬度方向,所述延伸壁所在平面位于所述側壁所在平面的外側。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遮蔽殼體設有基板,所述側壁自基板側邊緣向下垂直延伸。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擋壁與所述基板之間撕破分離。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擋壁遮蔽所述讓位部外側,并且所述延伸壁與側壁之間形成空腔提供偵測部的變形空間。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讓位部設于側墻的上側,以所述讓位部的最低點處所在直線為分界線,所述遮蔽殼體設有分別位于絕緣本體下側的第一外殼和位于絕緣本體上側的第二外殼。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擋壁設于所述第二外殼上。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以讓位部包括有前后分開設置的兩個,所述擋壁對應所述讓位部包括前后斷開設置的兩個。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卡連接器設有用于插接電子卡的插卡空間,所述側墻的底側設有向插卡空間方向延伸的底壁。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卡連接器還包括一個設于卡連接器的側墻另一側的退卡機構,所述退卡機構設有一滑塊,所述滑塊設有與底壁相向延伸的支持壁,所述支持壁與所述底壁共面。相較于現有技術,本技術卡連接器在遮蔽殼體上設置向外突伸的擋壁,且所述擋壁對應于所述偵測端子的彈性偵測部,可防止外界異物進入偵測端子之間造成偵測功能失效。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卡連接器的立體圖。圖2為本技術卡連接器的部分分解圖。圖3為本技術卡連接器的分解圖。圖4為本技術卡連接器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圖。圖5為本技術卡連接器的去除第二外殼的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卡連接器去除第二外殼并插入電子卡后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I至圖6所示,本技術卡連接器100設有用以插接電子卡900的插卡空間104,其包括有絕緣本體I、安裝在絕緣本體I上的若干導電端子2、包覆絕緣本體I的遮蔽殼體、退卡機構5及偵測端子6。所述遮蔽殼體包括金屬第一外殼3及金屬第二外殼4。請參閱圖2至圖3所示,所述絕緣本體I設有一個安裝壁10。所述安裝壁10設有面向插卡空間104的前側面101,所述側墻11自前側面101的一端向前延伸形成。所述安裝壁10上還設有自前側面101另一端向前突伸的突柱13,自后向前貫穿安裝壁10的若干安裝孔102,以及靠近突柱13 —側并自前側面101向后凹陷形成的讓位腔103。所述讓位腔103向上貫穿安裝壁10。所述側墻11設有頂面110、面向插卡空間104的內側面111、自內側面111向插卡空間104延伸以支持電子卡的底壁15、自頂面110向下凹陷形成以收容偵測端子6的收容槽及讓位部。所述讓位部包括前后間隔的第一讓位部112及第二讓位部113。所述收容槽包括沿前后方排列在同一直線上的第一收容槽114和第二收容槽115,以及位于第一收容槽114及第二收容槽115外側的第三收容槽116。所述收容槽與所述讓位部之間相連通。所述偵測端子6包括安裝于第一收容槽114內的第一偵測端子61、安裝于第二收容槽115內的第二偵測端子62及安裝于第三收容槽116內的第三偵測端子63。所述第一、第二偵測端子61、62均設有固定于第一、第二收容槽114、115內的第一、第二固定部610、620及自第一固定部610及第二固定部620向前延伸分別收容于第一讓位部112及第二讓位部113內的第一偵測部611及第二偵測部621。所述第三偵測端子63設有安裝于第三收容槽116內的主體部631、分別自主體部631上側撕破形成的第三偵測部632及第四偵測部633。所述第三偵測部632及第四偵測部633分別收容于第一讓位部112及第二讓位部113內且均位于第一偵測部611及第二偵測部621的外側。所述導電端子2設有安裝于安裝孔102內的安裝部22,自安裝部22向前延伸入插卡空間104內的對接部21及自安裝部22向后延伸超出安裝壁10的焊接部23。以所述絕緣本體I的讓位部的最低點所在直線為分界線,所述第一外殼3位于絕緣本體I下側,所述第二外殼4位于絕緣本體I上側。所述第一外殼3包括有大致呈矩形的平板狀第一基板31以及自第一基板31兩側向上延伸的第一、第二側壁32、33,所述第一基板31設有前邊緣34、自前邊緣34向上延伸的擋止部37及自擋止部37向后彎折延伸的固持部36,所述擋止部37與第一基板31 —體成型且靠近第一側壁32,所述固持部36與第一基板31平行且位于第一基板31的上方。所述固持部36設有貫穿固持部36的通孔361,所述通孔361位于固持部36的中間部位。所述第一基板31上還設有向上突伸以導引退卡機構5滑動的凸肋39,所述凸肋39用以導引電子卡前后移動。所述第二外殼4包括有大致矩形的平板狀第二基板41以及自第二基板41兩側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三、第四側壁42、43。結合圖I所示,所述第一外殼3的第一側壁32上邊緣與第二外殼4的第三側壁42下邊緣相對接并焊接在一起,即第一側壁32與第三側壁42焊接后,第一側壁32的上邊緣與第三側壁42的下邊緣相對接。所述第四側壁43的下邊緣與所述第二側壁33的上邊緣相對接。所述第四側壁43自第二基板41向下翻折形成并遮蓋于絕緣本體I的側墻11的外側,且沿前后方向呈不連續狀延伸。所述第四側壁43與第二基板41 一體形成,并經沖壓翻折后形成。所述第二外殼4還設有與第四側壁43相連卻向 外突伸超出第四側壁的擋壁431。所述擋壁431包括有遮擋絕緣本體I的第一讓位部112及第二讓位部113外側的兩個擋壁431,所述擋壁431自第四側壁43大致中間處向外沖出并與第二基板41之間撕破斷開形成。所述擋壁431設有延伸壁432及與第四側壁43弧形連接的弧壁433,沿卡連接器的寬度方向,所述延伸壁432所在平面向外突出,位于所述側壁43所在平面外側從而在兩平面之間形成空腔。當所述彈性第一偵測部611及彈性第二偵測部621分別向外彈性變形,并向外抵壓第三偵測部632及第四偵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卡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安裝于絕緣本體上的導電端子及遮罩絕緣本體的金屬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設有安裝導電端子的安裝壁及自安裝壁一端向前延伸形成的側墻,所述卡連接器還設有安裝于側墻上的至少一個偵測端子,所述偵測端子設有彈性偵測部,所述側墻上設有收容彈性偵測部的讓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殼體設有遮蓋側墻外側的側壁及與側壁相連卻向外突伸超出側壁的擋壁,所述擋壁遮擋所述偵測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方躍,胡金奎,張國華,
申請(專利權)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