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防止線路腐蝕的電容觸摸感應板,包括透明基板、設置在透明基板上的感測電極層,以及設置在感測電極層周邊的周邊線路,其特征是:還包括周邊連接橋和周邊線路保護層;周邊連接橋由透明導電膜形成,周邊連接橋設置在透明基板上,周邊連接橋的兩端分別與周邊線路的內連端部、感測電極層邊緣相應的感測電極的一端連接;周邊線路保護層覆蓋在周邊線路上;所述頂部連接橋由透明導電膜形成。整個電容觸摸感應板唯一由金屬層形成的只是周邊線路,而周邊線路被周邊線路保護層所覆蓋,防止周邊線路被腐蝕、氧化,防止周邊線路的斷線發生,因此,該電容觸摸感應板具有更好的耐用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觸摸感應板,尤其涉及一種防止線路腐蝕的電容觸摸感應板。
技術介紹
目前的電容觸摸感應板一般包括透明基板、設置在透明基板上的感測電極層,以及設置在感測電極層周邊的周邊線路,感測電極層包括多個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感測電極、多個沿著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感測電極、以及跳線結構;第一感測電極、第二感測電極均由透明導電膜形成并且相互交錯形成感應陣列;跳線結構包括依次疊合設置的底部連接、絕緣墊塊和頂部連接橋,跳線結構設置在第一感測電極、第二感測電極的交叉處;其中頂部連接橋和周邊線路均由金屬層形成。由于頂部連接橋和周邊線路都是在底部連接、第一感測電極、第二感測電極和絕緣墊塊制作之后才形成,因此金屬層處于最外層,除了暴露·在空氣中容易被氧化、腐蝕之外,如果與膠層等其他介質接觸,也常常會受到腐蝕作用,導致發生斷線,因此降低了這種電容觸摸屏的耐用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止線路腐蝕的電容觸摸感應板,這種防止線路腐蝕的電容觸摸感應板能夠防止周邊線路被腐蝕、氧化,防止周邊線路的斷線發生,具有更好的耐用性。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防止線路腐蝕的電容觸摸感應板,包括透明基板、設置在透明基板上的感測電極層,以及設置在感測電極層周邊的周邊線路,感測電極層包括多個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感測電極、多個沿著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感測電極、以及跳線結構,第一感測電極、第二感測電極均由透明導電膜形成并且相互交錯形成感應陣列,跳線結構包括依次疊合設置的底部連接、絕緣墊塊和頂部連接橋,跳線結構設置在第一感測電極、第二感測電極的交叉處,周邊線路由金屬層形成,其特征是還包括周邊連接橋和周邊線路保護層;周邊連接橋由透明導電膜形成,周邊連接橋設置在透明基板上,周邊連接橋的兩端分別與周邊線路的內連端部、感測電極層邊緣相應的感測電極的一端連接;周邊線路保護層覆蓋在周邊線路上;所述頂部連接橋由透明導電膜形成。上述透明導電膜的材料一般采用導電氧化物如氧化銦錫(ITO)、氧化鋅鋁(AZO)等,具有導電和抗腐蝕等特性。由于設置了周邊連接橋和周邊線路保護層,周邊線路保護層覆蓋在周邊線路上,并且頂部連接橋由透明導電膜形成,整個電容觸摸感應板唯一由金屬層形成的只是周邊線路,而周邊線路被周邊線路保護層所覆蓋,防止周邊線路被腐蝕、氧化,防止周邊線路的斷線發生,因此,該電容觸摸感應板具有更好的耐用性。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方案,其特征是所述周邊線路的內連端部覆蓋在周邊連接橋的一端上,感測電極層邊緣相應的感測電極的一端覆蓋在周邊連接橋的另一端上。通過這樣的設置,在電容觸摸感應板的制造過程中,先用透明導電膜形成底部連接和周邊連接橋,再用金屬層形成周邊線路,覆蓋在周邊連接橋的外連端部,在形成周邊線路保護層后,采用另一透明導電膜形成感測電極時,邊緣的感測電極覆蓋在周邊連接橋的內連端部上,這樣整個制造過程更加合理,更加優化。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優選方案,其特征是其特征是還包括外接端和外接端連接橋;外接端通過外接端連接橋與周邊線路的外連端部連接,外接端連接橋與周邊連接橋由同一透明導電膜形成,外接端與感測電極層由同一透明導電膜形成。通過上述設置,使得而周邊線路被周邊線路保護層完全覆蓋,周邊線路的外連端部不會露出在周邊線路保護層外面,防止周邊線路的外連端部被腐蝕、氧化。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優選方案,其特征是所述周邊線路保護層和絕緣墊塊由同一絕緣層形成。周邊線路保護層和絕緣墊塊由同一絕緣層形成,使得制造工藝更加合 理。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優選方案,其特征是所述周邊連接橋和底部連接由同一透明導電膜形成。周邊連接橋和底部連接由同一透明導電膜形成,使得制造工藝更加合理。附圖說明附圖I是本技術優選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做進一步的說明。如附圖所示,這種防止線路腐蝕的電容觸摸感應板,包括透明基板I、設置在透明基板I上的感測電極層2、設置在感測電極層2周邊的周邊線路3、周邊連接橋4、周邊線路保護層5、外接端連接橋6和外接端7 ;感測電極層2包括多個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感測電極201、多個沿著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感測電極202、以及跳線結構203 ;第一感測電極201、第二感測電極202均由透明導電膜形成并且相互交錯形成感應陣列;跳線結構203包括依次疊合設置的底部連接2031、絕緣墊塊2032和頂部連接橋2033,跳線結構203設置在第一感測電極201、第二感測電極202的交叉處;周邊線路3由金屬層形成;周邊線路3的內連端部301覆蓋在周邊連接橋4的一端上,感測電極層2邊緣相應的感測電極的一端覆蓋在周邊連接橋4的另一端上;外接端6由透明導電膜形成并與周邊線路3的外連端部302連接;周邊線路保護層5覆蓋在周邊線路3上;頂部連接橋2033由透明導電膜形成;。上述周邊線路保護層5和絕緣墊塊2032由同一絕緣層形成。上述周邊連接橋4、底部連接2031和外接端連接橋6由同一透明導電膜形成。由于設置了周邊連接橋4和周邊線路保護層5,周邊線路保護層5覆蓋在周邊線路3上,并且頂部連接橋2033由透明導電膜形成,整個電容觸摸感應板唯一由金屬層形成的只是周邊線路3,而周邊線路3被周邊線路保護層5所覆蓋,防止周邊線路3被腐蝕、氧化,防止周邊線路3的斷線發生,因此,該電容觸摸感應板具有更好的耐用性。權利要求1.一種防止線路腐蝕的電容觸摸感應板,包括透明基板、設置在透明基板上的感測電極層,以及設置在感測電極層周邊的周邊線路,感測電極層包括多個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感測電極、多個沿著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感測電極、以及跳線結構,第一感測電極、第二感測電極均由透明導電膜形成并且相互交錯形成感應陣列,跳線結構包括依次疊合設置的底部連接、絕緣墊塊和頂部連接橋,跳線結構設置在第一感測電極、第二感測電極的交叉處,周邊線路由金屬層形成,其特征是還包括周邊連接橋和周邊線路保護層;周邊連接橋由透明導電膜形成,周邊連接橋設置在透明基板上,周邊連接橋的兩端分別與周邊線路的內連端部、感測電極層邊緣相應的感測電極的一端連接;周邊線路保護層覆蓋在周邊線路上;所述頂部連接橋由透明導電膜形成。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容觸摸感應板,其特征是所述周邊線路的內連端部覆蓋在周邊連接橋的一端上,感測電極層邊緣相應的感測電極的一端覆蓋在周邊連接橋的另一端上。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電容觸摸感應板,其特征是還包括外接端和外接端連接橋;外接端通過外接端連接橋與周邊線路的外連端部連接,外接端連接橋與周邊連接橋由同一透明導電膜形成,外接端與感測電極層由同一透明導電膜形成。4.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電容觸摸感應板,其特征是所述周邊線路保護層和絕緣墊塊由同一絕緣層形成。5.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電容觸摸感應板,其特征是所述周邊連接橋和底部連接由同一透明導電膜形成。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防止線路腐蝕的電容觸摸感應板,包括透明基板、設置在透明基板上的感測電極層,以及設置在感測電極層周邊的周邊線路,其特征是還包括周邊連接橋和周邊線路保護層;周邊連接橋由透明導電膜形成,周邊連接橋設置在透明基板上,周邊連接橋的兩端分別與周邊線路的內連端部、感測電極層邊緣相應的感測電極的一端連接;周邊線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止線路腐蝕的電容觸摸感應板,包括透明基板、設置在透明基板上的感測電極層,以及設置在感測電極層周邊的周邊線路,感測電極層包括多個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感測電極、多個沿著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感測電極、以及跳線結構,第一感測電極、第二感測電極均由透明導電膜形成并且相互交錯形成感應陣列,跳線結構包括依次疊合設置的底部連接、絕緣墊塊和頂部連接橋,跳線結構設置在第一感測電極、第二感測電極的交叉處,周邊線路由金屬層形成,其特征是:還包括周邊連接橋和周邊線路保護層;周邊連接橋由透明導電膜形成,周邊連接橋設置在透明基板上,周邊連接橋的兩端分別與周邊線路的內連端部、感測電極層邊緣相應的感測電極的一端連接;周邊線路保護層覆蓋在周邊線路上;所述頂部連接橋由透明導電膜形成。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紹源,沈奕,孫楹煌,林鏗,陳遠明,呂岳敏,許為隆,姜華,
申請(專利權)人:汕頭超聲顯示器二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