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改善背光模組暗角的燈條結構,以及具有所述燈條結構的背光模組和顯示設備。燈條結構包括基板、LED燈、及接線端子,所述LED燈有多個,均勻分布在基板的同一側面上,接線端子設置在基板的與LED燈所在側面相反的另一側面上。此種燈條結構,接線端子設置在基板的與LED燈所在側面相反的另一側面上。使得LED燈在基板上能夠由一端至另一端均勻分布,使導光板各部分導光量均勻,解決了現有技術中LED燈條兩端由于設置接線端子,無法安裝LED燈而形成導光板暗角區域的技術問題,且有效提升屏幕的顯示效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背光模組
,具體涉及背光模組的燈條結構,以及具有所述燈條結構的背光模組和顯示設備。
技術介紹
側光式背光模組的發展趨勢是厚度越來越薄,邊框越來越窄,因此背光模組內的可利用空間越來越少,各部件的設計方案之間相互沖突的問題經常發生。目前,背光模組LED燈條的接線端子與LED燈在同一側面,接線端子占用了一部分空間,此空間上不能排布LED燈,進而在此部位的導光板上形成了暗角區域,影響了液晶顯示屏的顯示效果。·已知的解決辦法有在導光板四角增加新的導光條,并在導光條三個側面貼附反射膜,使四角局部亮度增加。該方式增加了導光條的寬度,使邊框整體尺寸有所增加,不符合邊框逐漸變窄的設計理念。另一種是更改導光板印刷網點的方式,增加暗角區域的網點密度,進而提高暗角區域的光能分布。該方式雖使四角局部亮度增加,但由于LED燈分布并不均勻,整個導光板的導光量并不均勻,液晶顯示屏的顯示效果并不完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實施例是提供一種能夠有效改善背光模組暗角的燈條結構,用以起到提升屏幕顯示效果的目的。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改善背光模組暗角的燈條結構,包括基板、LED燈、及接線端子;所述LED燈有多個,均勻分布在基板的同一側面上,接線端子設置在基板的與LED燈所在側面相反的另一側面上。優選的,所述基板的左端及右端均設置有LED燈。優選的,所述接線端子有一個,設置在基板的中間位置。優選的,所述接線端子有兩個,設置在基板的左端和右端。優選的,所述接線端子有兩個,設置在基板的兩個四等分位置。優選的,所述基板采用雙層PCB板制成。本技術實施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上述燈條結構的背光模組,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背光模組四角處有暗角區域,影響液晶顯示屏顯示效果的技術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背光模組,包括背板、燈條、及導光板,所述燈條具有上述實施例所提供的燈條結構。優選的,所述背板上開有用于容納接線端子的開口,接線端子由開口處露出。優選的,所述燈條位于背光模組寬度方向的兩邊。本技術實施例的再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上述背光模組的顯示設備,用以提升顯示設備的顯示效果。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顯示設備,包括上述實施例中所提供的背光模組。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的上述實施例具有如下優點此種燈條結構,接線端子設置在基板的與LED燈所在側面相反的另一側面上。使得LED燈在基板上能夠由左端至右端均勻分布,使導光板各部分導光量均勻,解決了現有技術中LED燈條兩端由于設置接線端子,無法安裝LED燈而形成導光板暗角區域的技術問題,且有效提升屏幕的顯示效果。 接線端子的位置可以在基板的中間、兩端、或者在對稱的兩個四分點,同時若考慮背光模組背板結構干涉問題,可以在基板的背面任意位置焊接接線端子。基板采用雙層PCB板制成,改善了燈條端子的布線方式,克服了單層PCB板布線不能交叉而必須繞獨自的路徑布線,不但可以滿足分段控制LED燈的要求,又使基板的寬度變窄。具有本技術燈條結構的背光模組和顯示設備,燈條的接線端子露在背板的開口處,使基板的內側可以均勻的排列LED燈,導光板各部分導光量均勻,解決了現有技術中背光模組四角處有暗角區域,影響液晶顯示屏顯示效果的技術問題。并且減去了導光板設計時給接線端子預留空間的麻煩,降低了導光板裁切的難度,提高了裁切優良率。LED燈在基板上由左端至右端均勻排列,可以在出光面均勻的發光,對于導光板的設計方面,特別是微結構導光板的設計有較大的益處,可以更容易的達到背光源的整體亮度均一的要求。接線端子由背板的開口處露出,可以解決燈條電源線安裝困難的問題,加快電源線的安裝速度。由于接線端子暴露在背光模組外,可以實現電源線安裝的簡易性。附圖說明圖I是一種改善背光模組暗角的燈條結構的示意圖。圖2是另一種改善背光模組暗角的燈條結構的示意圖。圖3是再一種改善背光模組暗角的燈條結構的示意圖。圖4是背光模組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中A部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實施例I結合圖I,一種改善背光模組暗角的燈條結構,包括基板1、LED燈2、及接線端子3。所述LED燈2有多個,由基板I的左端至右端均勻分布在基板I的同一側面上,所述接線端子3設置在基板I的與LED燈2所在側面相反的另一側面上。接線端子3有一個,位于基板I的中間位置。實施例2結合圖2,一種改善背光模組暗角的燈條結構,包括基板1、LED燈2、及接線端子3。所述LED燈2有多個,由基板I的左端至右端均勻分布在基板I的同一側面上,所述接線端子3設置在基板I的與LED燈2所在側面相反的另一側面上。接線端子3有兩個,位于基板I的左端和右端。實施例3結合圖3,一種改善背光模組暗角的燈條結構,包括基板1、LED燈2、及接線端子3。所述LED燈2有多個,由基板I的左端至右端均勻分布在基板I的同一側面上,所述接線端子3設置在基板I的與LED燈2所在側面相反的另一側面上。接線端子3有兩個,位于基板I的兩個四等分位置。以上實施例,接線端子的位置在基板的中間、兩端、或者在對稱的兩個四分點,同時若考慮背光模組背板結構干涉問題,可以在基板的背面任意位置設置接線端子。優選實施例4一種改善背光模組暗角的燈條結構,具有實施例I、實施例2、或實施例3所提提供的燈條結構,并且所述基板采用雙層PCB板制成。采用雙層PCB板,改善了燈條端子的布線方式,克服了單層PCB板布線不能交叉而必須繞獨自的路徑布線,不但可以滿足分段控制LED燈的要求,又使基板的寬度變窄。實施例I至4所述的燈條結構,接線端子設置在基板的與LED燈所在側面相反的另一側面上。使得LED燈在基板上能夠由左端至右端均勻分布,使導光板各部分導光量均勻,解決了現有技術中LED燈條兩端由于設置接線端子,無法安裝LED燈而形成導光板暗角區域的技術問題,且有效提升屏幕的顯示效果。接線端子的位置可以在基板的中間、兩端、或者在對稱的兩個四分點,同時若考慮背光模組背板結構干涉問題,可以在基板的背面任意位置焊接接線端子。基板采用雙層PCB板制成,改善了燈條端子的布線方式,克服了單層PCB板布線不能交叉而必須繞獨自的路徑布線,不但可以滿足分段控制LED燈的要求,又使基板的寬度變窄。實施例5結合圖4和圖5,背光模組,包括背板4、燈條5、及導光板,所述燈條5具有上述實施例I至4任一個實施例所提供的燈條結構。所述背板4上開有用于容納接線端子3的開口,接線端子3由開口處露出,所述燈條5位于背光模組寬度方向的兩邊。實施例6—種顯不設備,包括實施例5所提供的背光模組。實施例5所述的背光模組和實施例6所述的顯示設備,燈條的接線端子露在背板的開口處,使基板的內側可以均勻的排列LED燈,導光板各部分導光量均勻,解決了現有技術中背光模組四角處有暗角區域,影響液晶顯示屏顯示效果的技術問題。并且減去了導光板設計時給接線端子預留空間的麻煩,降低了導光板裁切的難度,提高了裁切優良率。LED燈在基板上由左端至右端均勻排列,可以在出光面均勻的發光,對于導光板的設計方面,特別是微結構導光板的設計有較大的益處,可以更容易的達到背光源的整體亮度均一的要求。接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改善背光模組暗角的燈條結構,包括基板、LED燈、及接線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燈有多個,均勻分布在基板的同一側面上,接線端子設置在基板的與LED燈所在側面相反的另一側面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邵坤,翟玉帥,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