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框架結構的保溫墻板是涉及一種墻板結構的改進。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框架結構的保溫墻板,該框架結構的保溫墻板具有能夠工廠化預制生產來確保其質量,提升施工速度,環保,機械化安裝,結構牢固的特點。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一長方形框體,其結構要點是:在所述長方形框體的兩長邊之間,垂直地設置有若干支撐柱,長方形框體與支撐柱圍成的框架內均設置有網;長方形框體的一側,以及同側的支撐柱上設有墊塊,墊塊的外側為鋼板,鋼板通過螺栓與墻體外飾板相連,長方形框體的另一側通過螺栓與墻體內飾板相連;所述的網與墻體外飾板和墻體內飾板之間填充保溫材料,長方形框體的邊上設置有密封膠條。(*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涉及一種墻板結構的改進。
技術介紹
目前國內建筑施工,墻體的結構形式不外乎以下三種1、利用磚砌筑或混凝土燒筑,然后外層做保溫、抹灰;2、預制輕骨料墻板;3、彩鋼夾芯復合墻面板。其中,預制輕骨料墻板和彩鋼夾芯復合墻面板的優點都是施工快捷、結構簡單,并且能夠大量的節約人力和成本,但是卻沒有廣泛的應用。預制輕骨料墻板的缺點即結構松懈,僅解決了建筑的圍護需求,而沒有充分地解決安裝后的安全要求;安裝節點和受力情況無法準確分析計算,節點在特殊狀況下(如臺風、地震等)容易被破壞,而且是無規律的破壞,從而導致墻體墜落,并且在使用過程中還會·出現了松動、裂縫等質量通病;因此,主管部門和使用單位在永久建筑的外墻不允許使用預制輕骨料墻板,所以預制輕骨料墻板多用于臨時建筑或建筑內隔斷。雖然,彩鋼夾芯復合墻面板在機械化、速度化生產后,解決了建筑的外圍護需求,但是卻喪失了墻體應有的一項基本功能,即“集成”;墻體不僅僅是建筑的圍護,還要配有各種建筑需求的管路、開關等,而彩鋼夾芯復合墻面板則無法實現該功能。并且,彩鋼夾芯復合墻面板還有一項最大的缺點,就是一旦出現小小的破損,均無法完成修復,只能更換,且更換復雜;因此,通常在國內彩鋼夾芯復合墻面板僅能用于廠房。綜上所述,由于預制輕骨料墻板和彩鋼夾芯復合墻面板還存在諸多缺點,因此,磚砌筑或混凝土澆筑為基層,然后外層做保溫、抹灰的結構形式依舊被人們廣泛且長久的應用。但是在施工過程中,該墻體結構形式也暴露出大量問題,如工序過于復雜,對人工依賴度極高,工人需要有長時間的技術培訓;現場施工導致很大污染,也是建筑垃圾產生的最主要生產環節,伴隨著人工和原材料的上漲,該墻體結構形式的成本也越來越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框架結構的保溫墻板,該框架結構的保溫墻板具有能夠工廠化預制生產來確保其質量,提升施工速度,環保,機械化安裝,結構牢固的特點。為了實現本技術的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技術包括一長方形框體,其結構要點是在所述長方形框體的兩長邊之間,垂直地設置有若干支撐柱,長方形框體與支撐柱圍成的框架內均設置有網;長方形框體的一側,以及同側的支撐柱上設有墊塊,墊塊的外側為鋼板,鋼板通過螺栓與墻體外飾板相連,長方形框體的另一側通過螺栓與墻體內飾板相連;所述的網與墻體外飾板和墻體內飾板之間填充保溫材料,長方形框體的邊上設置有密封膠條。具體地,所述的長方形框體、支撐柱,以及網均由金屬制成;長方形框體和支撐柱可以是鋼方管、槽鋼、C型鋼;而網可為金屬網,尤其是鍍鋅鋼絲網。為使受力合理,相鄰兩支撐柱之間的距離應該相等,并且間距應不大于2000mm。進一步地,所述長方形框體與支撐柱圍成的框架內均設置的網為I 4層,且相互平行;其中,優選為雙層網。而保溫材料填充在網與網之間,以及網與墻體內飾板和墻體外飾板之間。所述保溫材料可為發泡水泥、珍珠巖砂漿、陶粒混凝土、聚苯顆粒砂漿等;所述的墻體外飾板和墻體內飾板可為硅酸鈣板、水泥纖維板、現澆水泥砂漿等可固定于墻體使用的飾板。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若實際情況中,支撐柱在X向上的長度小于長方形框體X向上的長度,以及為滿足布線等工程要求,需要開工藝孔;則可加設一補償支撐柱,即支撐柱在X向上的長度與長方形框體X向上的長度,或是在支撐柱位于墻體內飾板的一側設置有補償支撐柱,且補償支撐柱和與之相接的支撐柱在X向上的長度之和應與長方形框體X向上的長度相等,補償支撐柱可開工藝孔。作為本技術的另一種優選方案,若長方形框體在Z向上的長度大于1000mm, 可在長方形框體短邊與支撐柱之間、相鄰兩支撐柱之間垂直設置加強梁,并可根據Z向上的長度的大小,再平行設置一組以上的加強梁,使本技術保溫墻體的結構保持穩固。另外,所述連接鋼板與墻體外飾板的螺栓可采用PVC工程螺栓,與墊塊一起,達到更好的隔熱效果,防止冷橋。而墻體內飾板與長方形框體,以及支撐柱或補償支撐柱的連接可選用平頭自攻螺釘;當然,亦可有其他形式,例如用螺栓將墊塊與長方形框體或支撐柱連接,再用螺栓將鋼板與墊塊連接。本技術保溫墻體的長方形框體在Y向長度為2. 5m 9m,Z向長度小于2m,X向長度為200mm 350mm ;只適合應用在框架體系建筑的外墻,而不能作為承重墻和核心筒剪力墻。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1)結構牢固由于本技術采用了鋼框架,受力體系合理,且能多形式(即可以將本技術的保溫墻板長方形框體長邊與地面呈水平安裝,也可以與地面呈豎直安裝),使之與建筑結構連接,并能滿足計算及檢驗要求。(2)本技術的保溫墻板可工廠化制作,不僅能大幅度的提升速度,而且能更為有效的提升產品質量。(3)本技術的保溫墻板可在施工現場進行機械化安裝,大幅度的加快工程進度,極大節約了人員投入。(4)由于墻板在施工前已完成工廠預制,因此施工現場的污染率可趨近于零,非常環保。(5)比較傳統外貼保溫材料(100mm厚),本技術保溫材料占比更大(200 350mm),因此在使用過程中更節能。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保溫墻板的結構示意圖。其中,I為長方形框體、2為支撐柱、3為加強梁、4為墻體內飾板、5為網。圖2是圖I的A-A剖視圖。其中,6為密封膠條、7為保溫材料、8為墻體外飾板。圖3是本技術保溫墻板長方形框體的結構示意圖。其中,9為墊板、10為鋼板、11為螺栓。圖4是本技術保溫墻板支撐柱和補償支撐柱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2為平頭自攻螺釘、13為補償支撐柱。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是本技術保溫墻板結構示意圖。由圖可見,本技術保溫墻板為一長方形框體1,正視,在長方形框體I 一側為墻體內飾板4,該墻體內飾板4與長方形框體I形成的最大長方形面積相等。長方形框體I的長邊所在為Y方向,長方形框體I的短 邊所在為Z方向。橫向虛線部分為加強梁3,加強梁3設置在長方形框體I短邊與支撐柱2之間、相鄰兩支撐柱2之間,若水平設置的加強梁3為兩組或以上,則兩相鄰加強梁3之間,以及加強梁3與長方形框體I長邊之間的距離相等;豎向虛線部分為支撐柱2或補償支撐柱13,支撐柱2或補償支撐柱13垂直設置在長方形框體I的兩長邊之間,補償支撐柱13位于墻體內飾板4的一側,其Y、Z向的長度與支撐柱2的長度相同,兩相鄰支撐柱2之間,以及支撐柱2與長方形框體I之間的距離相等。圖中,切開部分可見網5,網5設置在長方形框體I與支撐柱2之間,并位于YZ平面內。如圖2所示是圖I的A-A剖視圖。長方形框體I的寬度方向為X方向;由剖視圖可知,長方形框體I、支撐柱2和補償支撐柱13是鋼方管,而且長方形框體I的鋼方管在X方向上長度等于支撐柱2的鋼方管在X方向上長度,或支撐柱2和補償支撐柱13在X方向上長度之和。另外,長方形框體I和支撐柱2在X向外側設置有與其形狀相應的墊塊9,墊塊9外設置有鋼板10,鋼板10外為墻體外飾板8,墻體外飾板8、鋼板10,以及墊塊9通過PVC工程螺栓相連。圖中,本技術保溫墻板內有雙層網5,其中一層從長方形框體I左短邊起至右短邊至,并位于墊塊9和支撐柱2之間;另一層與之平行,亦從長方形框體I左短邊起至右短邊至,并位于支撐柱2和補償支撐柱13之間。長方形框體I和補償支撐柱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框架結構的保溫墻板,包括一長方形框體(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長方形框體(1)的兩長邊之間,垂直地設置有若干支撐柱(2),長方形框體(1)與支撐柱(2)圍成的框架內均設置有網(5);長方形框體(1)的一側,以及同側的支撐柱(2)上設有墊塊(9),墊塊(9)的外側為鋼板(10),鋼板(10)通過螺栓(11)與墻體外飾板(8)相連,長方形框體(1)的另一側通過螺栓(11)與墻體內飾板(4)相連;所述的網(5)與墻體外飾板(8)和墻體內飾板(4)之間填充保溫材料(7),長方形框體(1)的邊上設置有密封膠條(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閆運杰,
申請(專利權)人:閆運杰,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