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拉簧拆圈裝置,包括:臺架,所述臺架上固定有氣缸、固定臺,所述氣缸通過一傳動裝置與所述固定臺傳動連接,所述固定臺上設有拆圈盤、定位裝置,所述拆圈盤與所述傳動裝置傳動連接,所述定位裝置與所述拆圈盤之間通過連接塊連接,所述定位裝置包括芯棒座、芯棒,所述芯棒所述芯棒座上,所述芯棒上套設有待加工工件,所述待加工工件拆圈端延伸至所述連接塊,通過所述連接塊與所述折彎盤卡接。通過上述方式,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降低勞動強度,避免了操作者因體力問題和一味追求產量帶來的質量不穩定;避免了因操作者的體力問題而帶來的產能的不穩定,有利于車間更準確的安排生產進度;優化了車間的勞動力分配。(*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彈簧制作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拉簧拆圈裝置。
技術介紹
拉簧是承受軸向拉力的螺旋彈簧,廣泛用于醫療呼吸設備、運動控制、醫療移動設備、手工工具、家庭護理設備、減震、泵彈簧、機械與電子的防護硬件、流體控制閥、機械航天部件、促動器、開關設備機器、儀表等領域。老式的拆圈模具,動力能源就是人力,產能和產品質 量完全由操作者決定,所以勞動強度很大,產品質量容易隨著操作者的工作狀態產生波動,使得產品質量不能夠穩定,客戶時有抱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拉簧拆圈裝置,能夠降低勞動強度,避免了操作者因體力問題和一味追求產量帶來的質量不穩定。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拉簧拆圈裝置,包括臺架,所述臺架上固定有氣缸、固定臺,所述氣缸通過一傳動裝置與所述固定臺傳動連接,所述固定臺上設有拆圈盤、定位裝置,所述折彎盤與所述傳動裝置傳動連接,所述定位裝置與所述拆圈盤之間通過連接塊連接,所述定位裝置包括芯棒座、芯棒,所述芯棒所述芯棒座上,所述芯棒上套設有待加工工件,所述待加工工件拆圈端延伸至所述連接塊,通過所述連接塊與所述拆圈盤卡接。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氣缸包括氣缸輸出軸,所述氣缸輸出軸與所述傳動裝置連接。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傳動裝置包括傳動齒條、齒輪,所述傳動齒條一端與所述氣缸輸出軸傳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齒輪傳動連接,所述齒輪與所述折彎盤驅動連接。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齒輪設于一驅動軸上,所述折彎盤設于所述驅動軸的輸出端。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折彎盤的旋轉角度范圍為0-360°。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拉簧拆圈裝置極大的降低勞動強度,避免了操作者因體力問題和一味追求產量帶來的質量不穩定;避免了因操作者的體力問題而帶來的產能的不穩定,有利于車間更準確的安排生產進度;同時該工序本來必須由強壯的男性勞動力來完成,而現在不管老幼男女,誰都能勝任該道工序,優化了車間的勞動力分配。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拉簧拆圈裝置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所示拉簧拆圈裝置的側視圖;圖3是圖I所示拉簧拆圈裝置的俯視圖;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臺架,2、氣缸,3、固定臺,4、拆圈盤,5、連接塊,6、氣缸輸出軸,7、傳動齒條,8、齒輪,9、芯棒座,10、芯棒,11、待加工工件。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請參閱圖I、圖2或圖3,本技術實施例包括一種拉簧拆圈裝置,包括臺架1,所述臺架I上固定有氣缸2、固定臺3,所述氣缸2通過一傳動裝置與所述固定臺3傳動連接。·所述固定臺3上設有拆圈盤4、定位裝置,所述拆圈盤4與所述傳動裝置傳動連接,所述定位裝置與所述拆圈盤4之間通過連接塊5連接。所述氣缸2包括氣缸輸出軸6,所述氣缸輸出軸6與所述傳動裝置連接。所述傳動裝置包括傳動齒條7、齒輪8,所述傳動齒條7 —端與所述氣缸輸出軸6傳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齒輪8傳動連接,所述齒輪8與所述拆圈盤4驅動連接。由氣缸2運行通過氣缸輸出軸6帶動齒條做直線運動,然后齒條將動力傳至齒輪8,通過齒輪8使得拆圈盤4旋轉至預設位置。所述定位裝置包括芯棒座9、芯棒10,所述芯棒10所述芯棒座9上,所述芯棒10上套設有待加工工件11,所述待加工工件11拆圈端延伸至所述連接塊5,通過所述連接塊5與所述折圈盤卡接。待加工工件11為拉簧,拉簧套設在芯棒10上,并將拉簧拆圈端通過連接塊5與拆圈盤4連接,并卡住,拆圈盤4的旋轉運動帶動拉簧的拆圈端作一圈運動,從而完成了拆圈動作。整個過程操作者只需消耗很少的氣力,且每次氣缸2的力和速度都能保持穩定,使得廣品質量有較大提聞,合格率增加,廣能提聞20%左右。便于實現拉簧的拆圈目的,所述拆圈盤4的旋轉角度范圍為0-360°。本技術拉簧拆圈裝置極大的降低勞動強度,避免了操作者因體力問題和一味追求產量帶來的質量不穩定;避免了因操作者的體力問題而帶來的產能的不穩定,有利于車間更準確的安排生產進度;同時該工序本來必須由強壯的男性勞動力來完成,而現在不管老幼男女,誰都能勝任該道工序,優化了車間的勞動力分配。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拉簧拆圈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臺架,所述臺架上固定有氣缸、固定臺,所述氣缸通過一傳動裝置與所述固定臺傳動連接,所述固定臺上設有拆圈盤、定位裝置,所述拆圈盤與所述傳動裝置傳動連接,所述定位裝置與所述拆圈盤之間通過連接塊連接,所述定位裝置包括芯棒座、芯棒,所述芯棒所述芯棒座上,所述芯棒上套設有待加工工件,所述待加工工件拆圈端延伸至所述連接塊,通過所述連接塊與所述折彎盤卡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拉簧拆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包括氣缸輸出軸,所述氣缸輸出軸與所述傳動裝置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拉簧拆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裝置包括傳動齒條、齒輪,所述傳動齒條一端與所述氣缸輸出軸傳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齒輪傳動連接,所述齒輪與所述折彎盤驅動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拉簧拆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設于一驅動軸上,所述折彎盤設于所述驅動軸的輸出端。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拉簧拆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彎盤的旋轉角度范圍為0-360°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拉簧拆圈裝置,包括臺架,所述臺架上固定有氣缸、固定臺,所述氣缸通過一傳動裝置與所述固定臺傳動連接,所述固定臺上設有拆圈盤、定位裝置,所述拆圈盤與所述傳動裝置傳動連接,所述定位裝置與所述拆圈盤之間通過連接塊連接,所述定位裝置包括芯棒座、芯棒,所述芯棒所述芯棒座上,所述芯棒上套設有待加工工件,所述待加工工件拆圈端延伸至所述連接塊,通過所述連接塊與所述折彎盤卡接。通過上述方式,本技術降低勞動強度,避免了操作者因體力問題和一味追求產量帶來的質量不穩定;避免了因操作者的體力問題而帶來的產能的不穩定,有利于車間更準確的安排生產進度;優化了車間的勞動力分配。文檔編號B21F35/00GK202683873SQ20122031343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日專利技術者黃建剛, 林清大 申請人:常州彈簧廠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拉簧拆圈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臺架,所述臺架上固定有氣缸、固定臺,所述氣缸通過一傳動裝置與所述固定臺傳動連接,所述固定臺上設有拆圈盤、定位裝置,所述拆圈盤與所述傳動裝置傳動連接,所述定位裝置與所述拆圈盤之間通過連接塊連接,所述定位裝置包括芯棒座、芯棒,所述芯棒所述芯棒座上,所述芯棒上套設有待加工工件,所述待加工工件拆圈端延伸至所述連接塊,通過所述連接塊與所述折彎盤卡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建剛,林清大,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彈簧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