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碎石機扭力固定裝置,包括:一第一固定座,具有相對的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該第一側面設有數個環形陣列的第一彈簧座,該第一固定座活動連接一碎石機的滾壓輪的轉軸;一第二固定座,具有相對的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該第一側面設有數個環形陣列的第二彈簧座,該第二固定座的第一側面與該第一固定座的第一側面相對地組合,進而使該第一彈簧座與第二彈簧座呈兩兩相對稱,該第二固定座連接一動力源;數個彈簧,每一該彈簧設于所述兩兩對稱的第一彈簧座與第二彈簧座之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除了可以有效地維持滾壓輪的固定扭力輸出外,破碎機的機件受力也可以因為負載維持恒定而降低故障的機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來將較大粒徑的石料破碎成較小粒徑用砂的碎石機傳動機構,特別是關于一種可維持碎石機的滾壓輪轉軸在固定扭力輸出的機構。
技術介紹
一般的碎石機主要包含有數對滾壓輪,每一對滾壓輪之間具有不同且呈固定的間隙,亦即最接近入料口的間隙最大,最接近出料口的間隙最小,從入料口至出料口間的其它間隙則依序由次大至次小,借此,當粒徑較大的石料投進入料口后,利用二相對旋轉的滾壓輪表面對石料產生夾合壓碎動作,以將石料破碎成適合于建筑或工程用的較小粒徑砂粒的目的。然而,由于石料為不規則形狀且大小不一,又是極為堅硬的材料,以致于在固定間隙的二滾壓輪之間強迫壓碎時,常有石料滑脫而導致壓碎后的石料大小不一的問題,徒增后續石料分類作業上的麻煩。此外,由于兩滾壓輪之間的間隙是固定的,致使在擠壓較大粒徑 的石料時,滾壓輪必須施予非常大的作用力,除了經常發生石料被卡在滾壓輪之間而必須耗費相當多時間來回碾碎外,機件也因為承受相當大的作用力而加速磨損,短時間內即必須保養維護,增加了機器設備的維護成本。為了解決前述傳統碎石機的問題,另一種現有碎機則是將用來擠壓石料的滾壓輪之間的間隙設為可持續變化,借此,無論大粒徑或小粒徑的石料進入滾壓輪間的間隙時,均能保持大、小石料均在活動狀態而不會有卡住的現象,進而使較小粒徑的石料優先通過間隙,而較大粒徑的石料則在滾壓輪不斷研磨及施加壓力的過程被擠碎成較小粒徑,且滾壓輪在滾動研磨擠壓的過程中同時產生振動沖擊效果,讓石料的破碎更為容易,最終完全通過滾壓輪間的間隙而成為建筑或工程用砂。所述現有碎石機的滾壓輪中心轉軸均直接經由變速箱連接至動力源,動力源通過變速箱輸出動力至該中心轉軸使滾壓輪維持一定的扭力輸出以壓碎石料;由于滾壓輪遇到大粒徑的石料時會產生過度負載,甚至有時會有卡住的情況,致使中心轉軸瞬間升高了扭力,此升高的扭力不僅容易讓支承轉軸的軸承過度受力而降低使用壽命,且容易造成齒輪系統的輪齒崩壞,甚至可能造成馬達燒毀。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現有碎石機的滾壓輪遇到大粒徑的石料時會產生過度負載,甚至卡住,致使中心轉軸瞬間升高扭力,容易讓軸承過度受力而降低使用壽命,且容易造成齒輪系統的輪齒崩壞,甚至可能造成馬達燒毀的問題,而提供一種碎石機扭力固定裝置,除了可以有效地維持滾壓輪的固定扭力輸出外,破碎機的機件受力也可以因為負載維持恒定而降低故障的機率。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種碎石機扭力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固定座,具有相對的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該第一側面設有數個環形陣列的第一彈簧座,該第一固定座活動連接一碎石機的滾壓輪的轉軸;一第二固定座,具有相對的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該第一側面設有數個環形陣列的第二彈簧座,該第二固定座的第一側面與該第一固定座的第一側面相對地組合,進而使該第一彈簧座與該第二彈簧座呈兩兩相對稱,該第二固定座連接一動力源;數個彈簧,每一該彈簧設于所述兩兩對稱的第一彈簧座與第二彈簧座之間。本技術可以在第一固定座的第一側面設置一第一輪轂,第二固定座的第一側面則設置一第二輪轂,該第一輪轂與該第二輪轂呈同心地軸向組合,且該第一輪轂與第二輪轂之間設置一潤滑銅套,該第一輪轂與該轉軸之間為滑動配合。本技術可以在第二固定座固定地連接一接頭座,該接頭座再固定該轉軸,該接頭座設置一接頭,該接頭連接所述動力源。 本技術是在碎石機的滾壓輪中心轉軸與動力源之間設置一緩沖機構,借由此緩沖機構,當滾壓輪的轉軸負載的扭力超過預設值時,該緩沖機構可以吸收超額的扭力,借以維持轉軸固定的扭力輸出。本技術是在一第一固定座的第一側面設有數個環形陣列的第一彈簧座,且該第一固定座活動連接一碎石機的滾壓輪的轉軸;該第一固定座的第一側面相對地組合一第二固定座,且該第二固定座的第一側面設有數個環形陣列的第二彈簧座,該第二固定座連接一動力源;每一所述兩兩對稱的第一彈簧座與第二彈簧座之間分別設置一彈簧;動力源可通過該第二固定座與彈簧驅動該轉軸與第一固定座同步旋轉,當轉軸負載的扭力超過彈簧的極限時,該彈簧受到壓縮以吸收超額的扭力,借以維持轉軸固定的扭力輸出。本技術的破碎機扭力固定裝置,除了可以有效地維持滾壓輪的固定扭力輸出夕卜,破碎機的機件受力也可以因為負載維持恒定而降低故障的機率,因此為一甚具新穎性與進步性的技術。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第一固定座結構的前視平面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第二固定座結構的前視平面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第一固定座與第二固定座組合后的結構的前視平面剖視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第一固定座與第二固定座組合,并且連接輪軸與接頭后的結構的側視平面剖視示意圖。圖中標號說明I第一固定座 11第一輪轂12第一彈簧座 2第二固定座21第二輪轂 22第二彈簧座23穿孔3彈簧4輪軸5潤滑銅套6接頭座61洞孔7接頭71固定軸72栓軸8固定元件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提供的碎石機扭力固定裝置,包括有圖I所示的第一固定座I與圖2所示的第二固定座2 ;其中,第一固定座I為一圓盤狀而具有相對的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該第一側面設有數個環形陣列的第一彈簧 座12,第一固定座I的第一側面中央設有一第一輪轂11。如圖2所示,該第二固定座2亦為一圓盤狀而具有相對的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該第一側面設有數個環形陣列的第二彈簧座22,以及在第二固定座2接近外徑的適當位置設置數個穿孔23 ;該第二固定座2的第一側面中央設有一第二輪轂21,該第二輪轂21的內徑大于第一輪轂11的外徑。第二固定座2的第一側面與第一固定座I的第一側面可以相對地組合,使第一輪轂11同心地組合于第二輪轂21內徑,且在第一輪轂11與第二輪轂21之間設置一潤滑銅套5,借由潤滑銅套5使得第一固定座I與第二固定座2可以相對轉動。如圖3所示,第一固定座I與第二固定座2相對組合后,則使該第一彈簧座12與第二彈簧座22呈兩兩相對稱,因而可以在所述兩兩對稱的第一彈簧座12與第二彈簧座22之間分別設置一彈簧3。所述第一固定座I、第二固定座2與彈簧3的組合即構成了具有緩沖作用的碎石機扭力固定裝置。圖3顯示利用本技術的扭力固定裝置連接滾壓輪的轉軸4與動力源的實施例;首先將轉軸4滑動配合地穿設于第一固定座I的第一輪轂11中心孔;第二固定座2則組合一接頭座6,使接頭座6的數個洞孔61分別對應第二固定座2的各穿孔23后,再以螺栓(圖中未示)穿過洞孔61與穿孔23并配合螺帽鎖固,使得接頭座6和第二固定座2連結固定,而后以固定元件8 (例如螺絲)從第二固定座2鎖入轉軸4端部預設的螺孔,讓第二固定座2和轉軸4連結固定;接頭座6則設有一固定軸71,固定軸71再以一栓軸72軸接一接頭7,接頭7則連接至傳遞動力源的變速箱(圖中未示)。配合圖3與圖4所示,當動力源經由接頭7傳遞至接頭座6時,由于接頭座6與第二固定座2連結固定,且第二固定座2與轉軸4連結固定,因而可以直接帶動轉軸4旋轉,從而使設在轉軸4的滾壓輪(圖中未示)對石料進行破碎滾壓,第二固定座2則又通過彈簧3帶動第一固定座I同步旋轉;當滾壓輪遇到較大粒徑的石料或卡住而使轉軸4產生過度負載時,則第二彈簧座22將推動彈簧3,彈簧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碎石機扭力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固定座,具有相對的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該第一側面設有數個環形陣列的第一彈簧座,該第一固定座活動連接一碎石機的滾壓輪的轉軸;一第二固定座,具有相對的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該第一側面設有數個環形陣列的第二彈簧座,該第二固定座的第一側面與該第一固定座的第一側面相對地組合,進而使該第一彈簧座與該第二彈簧座呈兩兩相對稱,該第二固定座連接一動力源;數個彈簧,每一該彈簧設于所述兩兩對稱的第一彈簧座與第二彈簧座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鴻傑,
申請(專利權)人:林鴻傑,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