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包括攪拌罐、存儲罐、輸送機構和收集管;所述收集管包括第一收集管及第二收集管;所述攪拌罐包括第一攪拌罐和第二攪拌罐,所述第一攪拌罐與所述存儲罐通過所述第一收集管相連接;所述第一攪拌罐與所述第二攪拌罐通過所述輸送機構相連接;所述第二攪拌罐與所述第二收集管連接。采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減少單次攪拌時間,不易造成發粘,保持管道和漏斗的暢通,確保生產效率。同時,增長總攪拌時間,可使產品混合均勻,保證質量指標的合格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食品加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
技術介紹
在食品加工領域常常會將成品做成粉狀,而將粉體產品生產后需要進行自動稱量分裝,現有技術采用升降臺抬升物料到攪拌器,在攪拌器中攪拌均勻后由底下的漏斗排出,匯集到管道中,再由輸送裝置把物料抬升送到2米高的漏斗,直接進入自動稱量包裝設備分裝。然而,物料若長時間攪拌,導致物料溫度升高,從而引起低熔點物料融化發粘,堵塞管道和漏斗,影響生產效率。另外,由于物料為混合粉體且各種原料比重不同,在物料抬升至自動稱量包裝設備的過程中,受到重力作用,比重較大的容易下沉,造成原本經過一次·攪拌均勻的物料再次分層,導致成品混合不均勻,質量指標不合格狀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可減少單次攪拌時間,不易造成發粘,保持管道和漏斗的暢通,確保生產效率。同時,增長總攪拌時間,可使產品混合均勻,保證質量指標的合格率。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包括攪拌罐、存儲罐、輸送機構和收集管;所述收集管包括第一收集管及第二收集管;所述攪拌罐包括第一攪拌罐和第二攪拌罐,所述第一攪拌罐與所述存儲罐通過所述第一收集管相連接;所述第一攪拌罐與所述第二攪拌罐通過所述輸送機構相連接;所述第二攪拌罐與所述第二收集管連接。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的所述第二收集管與自動包裝機連接。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輸送機構包括輸送管,所述輸送管設有真空泵,所述存儲罐及第二攪拌罐通過所述輸送管相連接。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還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一攪拌罐運送粉體的升降臺。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攪拌罐底部設有漏斗,所述漏斗與所述收集管相連。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至少包括一個所述第一攪拌罐。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二攪拌罐設置于所述自動包裝機上方。實施本技術實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在自動包裝機上方設置有第二攪拌罐,使物料首先經過第二攪拌罐再進入自動包裝機,避免在經過一次攪拌后,物料抬升至自動包裝機過程時,比重較大的下沉,造成物料再次分層,導致成品混合不均勻的狀況。實施本技術,可減少單次攪拌時間,限制物料因攪拌而升高溫度,不易形成發粘,保持管道和漏斗的暢通,確保生產效率。同時,由于加設了第二攪拌罐,增長總攪拌時間,可使產品混合均勻,保證質量指標的合格率。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一種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一種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的又一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如圖I及圖2所示,所述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包括攪拌罐、存儲罐2、輸送機構和收集管;所述收集管包括第一收集管51及第二收集管52 ;所述攪拌罐包括第一攪拌罐11和第二攪拌罐12,所述第一攪拌罐11與所述存儲罐2通過所述第一收集管51相連接;所述第一攪拌罐11與所述第二攪拌罐12通過所述輸送機構相連接。所述第二攪拌罐12與所述第二收集管52連接。更佳地,所述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的所述第二收集管52與自動包裝機4連接。需要說明的是,所述自動包裝機4為粉體自動稱重分裝機。更佳地,所述輸送機構包括輸送管31,所述輸送管31設有真空泵32,所述存儲罐2及第二攪拌罐12通過所述輸送管31相連接。更佳地,所述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還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一攪拌罐11運送粉體的升降臺6。需要說明的是,第一攪拌罐11設置在距離地面f 3米處,有利于攪拌后的物料通過漏斗7和收集管傳送到存儲罐2中,因此本技術可配套設置升降臺6,將待混合攪拌的物料通過升降臺6抬升至一定高度后,添加到第一攪拌罐11中。更佳地,所述攪拌罐底部設有漏斗7,所述漏斗7與所述收集管相連。更佳地,所述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至少包括一個所述第一攪拌罐11。需要說明的是,第一攪拌罐11可以為一個,也可以是多個。由于物料長時間攪拌,會引起物料溫度升高,低熔點物料熔化發粘,影響生產,若采用一個第一攪拌罐11必須投入份量較大的物料才能趕上包裝速度,然而,份量大意味著需要較長的攪拌時間才可攪拌均勻,容易造成物料發粘。若采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第一攪拌罐11,雖可提供足夠的物料進入第二攪拌罐12,卻增加生產成本。優選地,本技術采用兩個第一攪拌罐11,將待包裝的物料分別在兩個第一攪拌罐11中攪拌,不僅能縮短攪拌時間就可達到攪拌均勻的效果,同時也不易造成物料發粘。更佳地,所述第二攪拌罐12設置于所述自動包裝機4上方。需要說明的是,由于物料為混合粉體且各種原料比重不一,在物料抬升至自動稱量包裝設備的過程中,受到重力作用,比重較大的容易下沉,造成原本經過一次攪拌均勻的物料再次分層,導致成品混合不均勻,質量指標不合格狀況。本使用新型在自動包裝機4上方設置一個第二攪拌罐12,將經過一次攪拌的物料再次攪拌,不僅可解決由于上述原因而導致物料再次分層的問題,導致物料混合不均勻,同時增設第二攪拌罐12再次攪拌,即增長總攪拌時間,使物料混合程度更高。綜上所述,實施本技術實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在自動包裝機4上方設置有第二攪拌罐12,使物料首先經過第二攪拌罐12再進入自動包裝機4,避免在經過一次攪拌后,物料抬升至自動包裝機4過程時,比重較大的下沉,造成物料再次分層,導致成品混合不均勻的狀況。實施本技術,可減少單次攪拌時間,限制物料因攪拌而升高溫度,不易形成發粘,保持管道和漏斗7的暢通,確保生產效率。同時,由于加設了第二攪拌罐12,增長總攪拌時間,可使 產品混合均勻,保證質量指標的合格率。以上所述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攪拌罐、存儲罐、輸送機構和收集管; 所述收集管包括第一收集管及第二收集管; 所述攪拌罐包括第一攪拌罐和第二攪拌罐,所述第一攪拌罐與所述存儲罐通過所述第一收集管相連接; 所述第一攪拌罐與所述第二攪拌罐通過所述輸送機構相連接; 所述第二攪拌罐與所述第二收集管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的所述第二收集管與自動包裝機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機構包括輸送管,所述輸送管設有真空泵,所述存儲罐及第二攪拌罐通過所述輸送管相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還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一攪拌罐運送粉體的升降臺。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罐底部設有漏斗,所述漏斗與所述收集管相連。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至少包括一個所述第一攪拌罐。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攪拌罐設置于所述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粉體包裝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攪拌罐、存儲罐、輸送機構和收集管;所述收集管包括第一收集管及第二收集管;所述攪拌罐包括第一攪拌罐和第二攪拌罐,?所述第一攪拌罐與所述存儲罐通過所述第一收集管相連接;所述第一攪拌罐與所述第二攪拌罐通過所述輸送機構相連接;所述第二攪拌罐與所述第二收集管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翁子甯,游銅錫,曾雪萍,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順大食品調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