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低位運動康復器,包括有連接裝置(1)、手臂支撐架(2)和運動裝置(3),連接裝置(1)下面裝有運動裝置(3),上面裝有手臂支撐裝置(2),其特征在于:在連接裝置(1)上面還裝有上體支撐裝置(4),所說的上體支撐裝置(4)由上體支撐芯桿(41)、支撐套筒(42)、插桿(43)和上體托墊組成,上體支撐芯桿(41)的下端與連接裝置(1)連接,上端與支撐套筒(42)套合,其上體支撐芯桿(41)的上端有數個支撐芯桿定位孔(46),支撐套筒(42)上有一對相對的定位插孔(47),支撐芯桿(41)上的支撐芯桿定位孔(46)與支撐套筒(42)上的一對相對的定位插孔(47),能夠在不同位置上重合,可以調節上體支撐裝置(4)處在不同高度,插桿(43)用來固定其高度位置,在支撐套筒(42)的上端裝有上體托墊,上體托墊由支撐座(44)和支撐座軟墊(45)組成,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使用于健康人或上肢失去了一側應有功能的人群。(*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醫療器械
,特別涉及一種低位運動康復器。
技術介紹
現在各種運動方式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和對疾病的恢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最普遍的運動器械方面有跑步機,拉力器、自行車式運動器械等。都對人們的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還有一種運動叫爬行運動,中央電視臺的“中華醫藥”曾經對此做過介紹,對大腦和心臟很有好處。正是由于看到了爬行這一運動的內在的特殊性,在爬行運動時大腦 和心臟都處于相對低位,對大腦和心臟的供血非常有利,于是各種爬行運動器的專利技術也隨之產生,如申請號為201120069879. 7爬行鍛煉機。但這些用于爬行的器械都是為有著健康的上、下肢的人使用的,但是由于外傷、中風、及心血管病等原因有些人的一側上肢失去了應有的功能,對于這些人上述這些運動器械是不能用的,本技術就是為解決這些人的康復運動而設計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康復器的不足提供一種一側上肢失去了的功能的人也可使用的低位運動康復器。實現本技術的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該低位運動康復器,包括有連接裝置、手臂支撐裝置和運動裝置,連接裝置下面裝有運動裝置,上面裝有手臂支撐裝置,在連接裝置上面還裝有上體支撐裝置。所說的上體支撐裝置由上體支撐芯桿、支撐套筒、插桿和上體托墊組成,上體支撐芯桿的下端與連接裝置連接,上端與支撐套筒套合,其上體支撐芯桿的上端有數個支撐芯桿定位孔,支撐套筒上有一對相對的定位插孔,支撐芯桿上的支撐芯桿定位孔與支撐套筒上的一對相對的定位插孔,能夠在不同位置上重合,可以調節上體支撐裝置處在不同高度,插桿用來固定其高度位置,在支撐套筒的上端裝有上體托墊,上體托墊由支撐座和支撐座軟墊組成。所說的手臂支撐裝置是由支撐芯和支撐套及插件組成,支撐芯的上面設有手柄,支撐芯上有數個高度調節孔,支撐套上有一對高度調節插孔,支撐芯上的高度調節孔與支撐套上的高度調節插孔,在不同位置上的重合,能夠調節手臂支撐裝置的不同高度,插桿用來固定其高度位置。所說的連接裝置是由橫連接桿和縱連接桿呈T型構成,上體支撐裝置的下部連接在縱連接桿上。所說的連接裝置下面裝的運動裝置是三個滾輪。所說的滾輪是萬向輪。所說的手柄是縱向的,位置靠近連接裝置的縱向的中部。所說的手柄是橫向的或豎向的,豎向時手柄的下方裝有臂托。所說的滾輪是通過滾輪軸和滾輪軸承連接到連接裝置上的橫連接桿和縱連接桿上。所說的臂托5的上層采用柔軟材料。本技術可使用于健康人或上肢失去了一側應有功能的人群,能在家中使用也能在街道和其他公共場所鍛煉使用,遠離了爬行形態的不雅形象,非常實用。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主視圖;圖2是本技術的俯視圖;圖3是本技術的側視圖;圖4是本技術中手柄在豎向時的示意圖。圖中,I、連接裝置,2、手臂支撐裝置,3、運動裝置,4、上體支撐裝置,5、臂托,11、縱連接桿,12、橫連接桿,21、手柄,22、支撐套,23、插件,24、支撐芯,25、高度調節孔,26、高度調節插孔,31、滾輪,32、滾輪軸承,33、滾輪軸,41、支撐芯桿,42、支撐套筒,43、插桿,44、支撐座,45、軟墊,46、支撐芯桿定位孔,47、定位插孔。具體實施方式參照附圖,該低位運動康復器包括有連接裝置I、手臂支撐裝置2和運動裝置3,連接裝置I下面裝有運動裝置3,上面裝有手臂支撐裝置2,在連接裝置I上面還裝有上體支撐裝置4。上體支撐裝置4由上體支撐芯桿41、支撐套筒42、插桿43和上體托墊組成,上體支撐芯桿41的下端與連接裝置I連接,上端與支撐套筒42套合,其上體支撐芯桿41的上端有數個支撐芯桿定位孔46,支撐套筒42上有一對相對的定位插孔47,支撐芯桿41上的支撐芯桿定位孔46與支撐套筒42上的一對相對的定位插孔47,能夠在不同位置上重合,可以調節上體支撐裝置4處在不同高度,插桿43用來固定其高度位置。在支撐套筒42的上端裝有上體托墊,上體托墊由支撐座44和支撐座軟墊45組成。在圖中雙點劃線表示上體托墊旋轉了 180度時的位置。圖中還顯示手臂支撐裝置2,是由支撐芯24和支撐套22及插件23組成,支撐芯24的上面設有手柄21,支撐芯24上有數個高度調節孔25,支撐套22上有一對高度調節插孔26,支撐芯24上的高度調節孔25與支撐套上的高度調節插孔26,在不同位置上的重合,能夠調節手臂支撐裝置2的不同高度,插桿23用來固定其高度位置。此高度調節方式與上體支撐裝置4方式相同,以上高度調節方式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如螺旋鎖緊等方式。圖中還顯示在連接裝置下面裝的運動裝置3是三個一般滾輪31。圖2是一種低位運動康復器的俯視圖。在圖中看到的手柄21是縱向的,位置靠近連接裝置I的縱向的中部。這樣能增加使用時的穩定性。但是手柄21也可以是橫向的或豎向的,豎向時手柄21的下方裝有臂托5,這樣一方面可以把體位降的更低,還能增加舒適性。圖中可以清楚看到連接裝置I是由橫連接桿12和縱連接桿11呈T型構成,上體支撐裝置4的下部連接在縱連接桿11上。上體托墊在朝左一側。圖3是一種低位運動康復器的側視圖。圖中可以從側面看到上體支撐裝置4和手臂支撐裝置2及鏈接裝置I的相對位置,并能看到支撐芯桿41和支撐套筒42及插件43的組成情況,圖中插件43把支撐套筒42固定在上體支撐芯桿上41的第2個孔46上。支撐芯桿上41的第4個孔46處在了未被遮擋的位置。在圖3中的運動裝置3是一般滾輪31,是通過滾輪軸33和滾輪軸承32連接到連接裝置上I的橫連接桿12和縱連接桿11上;實際上此處也可以使用萬向滾輪等。圖4是手柄21在豎向時的示意圖。圖中顯示在手臂支撐裝置2的手柄21的下邊裝有一個臂托5,臂托5的上層采用柔軟材料。為了增加私密性還可以在連接裝置I的前面安裝一個大的弧形的或方圓型的較深顏色透明罩。這樣避免了別人看清你是誰,免去了和不愿打招呼人說話的麻煩,同時還增加了安全性。使用時使用者把上體托墊調向上肢失去了應有的功能的一側,這一側的肩膀壓在上體托墊上,手握手柄21,既可以起支撐作用又可以控制方向,推動一種低 位運動康復器就可以用其鍛煉了。一種低位運動康復器能在家中使用也能在街道和其他公共場所鍛煉使用,這樣使上肢一側失去了應有的功能的人也能進行類似的爬行運動了。權利要求1.一種低位運動康復器,包括有連接裝置(I)、手臂支撐裝置(2)和運動裝置(3),連接裝置(I)下面裝有運動裝置(3),上面裝有手臂支撐裝置(2),其特征在于在連接裝置(I)上面還裝有上體支撐裝置(4),所說的上體支撐裝置(4)由上體支撐芯桿(41)、支撐套筒(42)、插桿(43)和上體托墊組成,上體支撐芯桿(41)的下端與連接裝置(I)連接,上端與支撐套筒(42 )套合,其上體支撐芯桿(41)的上端有數個支撐芯桿定位孔(46 ),支撐套筒(42 )上有一對相對的定位插孔(47),支撐芯桿(41)上的支撐芯桿定位孔(46)與支撐套筒(42)上的一對相對的定位插孔(47),能夠在不同位置上重合,可以調節上體支撐裝置(4)處在不同高度,插桿(43)用來固定其高度位置,在支撐套筒(42)的上端裝有上體托墊,上體托墊由支撐座(44)和支撐座軟墊(45)組成。2.按照權利要求I所說的低位運動康復器,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手臂支撐裝置(2)是由支撐芯(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低位運動康復器,包括有連接裝置(1)、手臂支撐裝置(2)和運動裝置(3),連接裝置(1)下面裝有運動裝置(3),上面裝有手臂支撐裝置(2),其特征在于:在連接裝置(1)上面還裝有上體支撐裝置(4),所說的上體支撐裝置(4)由上體支撐芯桿(41)、支撐套筒(42)、插桿(43)和上體托墊組成,上體支撐芯桿(41)的下端與連接裝置(1)連接,上端與支撐套筒(42)套合,其上體支撐芯桿(41)的上端有數個支撐芯桿定位孔(46),支撐套筒(42)上有一對相對的定位插孔(47),支撐芯桿(41)上的支撐芯桿定位孔(46)與支撐套筒(42)上的一對相對的定位插孔(47),能夠在不同位置上重合,可以調節上體支撐裝置(4)處在不同高度,插桿(43)用來固定其高度位置,在支撐套筒(42)的上端裝有上體托墊,上體托墊由支撐座(44)和支撐座軟墊(45)組成。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艷,徐勝軍,焦守春,
申請(專利權)人: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醫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