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寶石飾品,包括鑲嵌座、基座及鑲于鑲嵌座上的寶石。鑲嵌座兩側各設有一軸桿,軸桿末端設有外緣沿徑向凸出呈圓碟形的軸頭,軸頭靠周緣處的厚度沿徑向由內向外遞減;基座兩側分別設有在側面開口的支撐槽,支撐槽的槽底壁凹入形成呈鼓形凹陷狀的支撐部;軸桿經開口伸入支撐槽內,軸頭活動掛設于支撐槽內,支撐部托住對應軸頭的外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設置帶圓碟形軸頭的軸桿和帶鼓形凹陷狀支撐部的支撐槽,加工方便,組裝時只需將軸桿從支撐槽的開口置入支撐槽,由支撐部托住軸頭,組裝便捷。支撐部和軸頭的接觸部位均為圓弧面,接觸面積小,外部輕微晃動即可使鑲嵌座及寶石擺動較長時間,而通過配重塊控制擺動頻率和擺幅,可更好地展示彩閃效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珠寶飾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寶石飾品。
技術介紹
當前,諸如鉆石、有色寶石、天然水晶及人工水晶等寶石已大量應用多面切割技術進行處理。環境光線照射于多面切割技術處理形成的多面寶石上時,由于反射光和折射光的照射作用,多面寶石會形成彩閃現象,更顯光彩奪目,這也正是寶石魅力所在。然而,現有的寶石飾品多是將多面寶石直接鑲嵌于鑲嵌座上,寶石與鑲嵌座相對靜止,無法產生相對運動,只能依靠外部光源角度變化或者佩戴者自身的動作變化,才能出現更多的彩閃,致使多面寶石彩閃的魅力仍停留在相對靜止狀態。存在切割加工瑕疵的寶石更難以展示出彩閃,從而使得寶石加工的有效利用率較低,相對成本較高。 0003]如本申請人申請的申請號為201220212381. 6號的中國技術專利揭露的一種寶石飾品,其在主體上設有第一扣接件,而飾件上設有第二扣接件,通過第一扣接件和第二扣接件活動扣接而將飾件活動安裝于主體上,可以使飾件不易保持于平衡狀態而長時間擺動。然而,所述第一扣接件和第二扣接件均為閉合的圓環狀,加工及組裝極為不便,導致生產效率低下。而且飾件的擺動頻率過快,擺動幅度過大,橫向不穩定,易造成晃眼現象,反而不利于展示彩閃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寶石飾品,能便于加工和組裝。本技術進一步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寶石飾品,能更好地展示彩閃效果。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寶石飾品,包括鑲嵌座、基座以及鑲嵌于鑲嵌座上的寶石。所述鑲嵌座的兩側各設置有一軸桿,所述軸桿末端設有外緣沿徑向凸出呈圓碟形的軸頭,軸頭靠周緣處的厚度沿徑向由內向外遞減;所述基座的兩側分別設有在側面設有開口的支撐槽,所述支撐槽的槽底壁弧形凹入形成呈鼓形凹陷狀的支撐部;所述軸桿穿過開口伸入支撐槽內,所述軸頭活動掛設于對應的支撐槽內,支撐部托住對應軸頭的外緣。進一步地,所述軸頭的兩側面在外緣處以圓弧面銜接。進一步地,所述鑲嵌座的后部還固定有配重件。進一步地,所述配重件為如下形狀中的任意一種近四分之一球殼狀、中空圓柱體狀、長方體狀、圓錐狀或三角錐狀。進一步地,所述配重件為鉬金、鉬合金、黃金、黃金合金、銀或銀合金制成。進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第一半座和第二半座,第一半座和第二半座上分別設有半鼓形凹陷,第一半座和第二半座拼合,分別位于第一半座和第二半座上的半鼓形凹陷對正拼成完整的支撐部。進一步地,所述鑲嵌座和基座均采用鉬金、鉬合金、黃金合金或銀合金制成。進一步地,所述寶石為鉆石、天然有色寶石或人造寶石。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在鑲嵌有寶石的鑲嵌座設置帶有圓碟形軸頭的軸桿,而基座上設帶有鼓形凹陷狀的支撐部的支撐槽,力口工方便,組裝時也只需將軸桿從支撐槽的開口置入支撐槽內,由支撐部托住軸頭即可,組裝便捷,從而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由于支撐部和軸頭的接觸部位均為圓弧面,兩者的接觸面積小,外部輕微晃動即可使得鑲嵌座連同寶石擺動較長時間,而且通過設置配重塊,可以有效控制擺動頻率和擺幅在人眼可有效觀察的范圍內,從而能更好地展示彩閃效果,尤其是,存在切割加工瑕疵的寶石仍可展示出很好的彩閃效果。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寶石飾品的主視圖。圖2是本技術寶石飾品的右視圖。圖3是本技術寶石飾品的局部剖視圖。圖4是本技術寶石飾品的下桿體的剖視圖。圖5是本技術寶石飾品的鑲嵌座與基座組裝關系示意圖。圖6及圖7是本技術寶石飾品的寶石擺動過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結合,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首先需要申明的是,本專利技術的以下技術方案可以廣泛應用于戒指、胸針、手鐲、手鏈、紐扣、項鏈、吊墜或耳飾等各種可鑲嵌寶石的首飾,也可用于鐘表、眼鏡等產品上用作裝飾。請參考圖I至圖3所示的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本技術提供一種寶石飾品,包括鑲嵌座10、鑲嵌于鑲嵌座10上的寶石20、基座30和配重塊40。所述鑲嵌座10中部鑲嵌有寶石20,具體可采用現有的各種寶石鑲嵌工藝將寶石鑲嵌于鑲嵌座10上。所述寶石20可以為鉆石,也還可以是紅寶石、藍寶石、綠寶石、天然水晶等天然有色寶石或者人造寶石等。所述鑲嵌座10的兩側各一體延伸設置有一用于掛設于基座30上的軸桿12,而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軸桿是與鑲嵌座10分開制作再以焊接或粘接等工藝組裝成一體。所述軸桿12末端設有外緣沿徑向凸出呈圓碟形的軸頭14,軸頭14靠周緣處的厚度沿徑向由內向外遞減,軸頭14的兩側面在外緣處以圓弧面銜接。軸頭14的兩側面可以對稱設置,也可不對稱設置。所述基座30兩側分別設有在側面開口的支撐槽31,所述支撐槽31的槽底壁弧形凹入形成呈鼓形凹陷狀的支撐部32。在如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所述基座30包括第一半座300和第二半座302,第一半座300和第二半座302上分別設有半鼓形凹陷,第一半座300和第二半座302拼接時,分別位于第一半座300和第二半座302上的半鼓形凹陷對正拼成完整的支撐槽31。組裝時,所述鑲嵌座10兩側的軸桿12經支撐槽31的開口置入第一半座300的半鼓形凹陷內,再將第二半座302與第一半座300拼接組裝成一體,從而將軸頭14活動掛設于支撐槽31內,從而將軸桿12活動裝設于基座30上,由支撐部32的外緣托住軸桿12對應的軸頭14的外緣,兩側的支撐部32的外緣托住軸頭14的支撐點的連線即構成擺動軸,即鑲嵌座10連同寶石20繞所述擺動軸進行來回擺動。如圖5所示,所述配重件40設置于鑲嵌座10的后部下方,所述配重件40可設計為近四分之一球殼狀、中空圓柱體狀、長方體狀、圓錐狀或三角錐狀等形狀。在受到輕微的晃動時,鑲嵌座10、寶石20和配重件40三者的組合體的重心即會偏離擺動軸,從而產生來回擺動,而且在擺動過程中,由于支架部14是在支撐部32的外緣上來回滑動,因此擺動軸也時刻都在變化。通過調節配重件40的重量及位置,可控制鑲嵌座10、寶石20和配重件40三者的組合體在失衡狀態下的重心偏離擺動軸的最大距離,從而實現對擺動頻率和擺幅的調節,可將寶石20的擺動頻率和擺幅均控制在人眼可觀察范圍內,例如圖6及圖7所示的實施例,寶石20向前擺動和向后擺動的角度范圍均為O度至偏離重力線方向15度,從而更好地展示出彩閃效果。 為體現首飾的貴重,同時也為提高首飾的耐磨性能,所述鑲嵌座10、基座30、配重件40等除寶石之外的部件均優選采用鉬金、鉬合金、黃金合金或銀合金等具有良好耐磨性能的貴金屬制成,其中,配重件40由于對耐磨性能要求相對較低,而還可采用純黃金或純銀制成。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技術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圍限定。權利要求1.一種寶石飾品,包括鑲嵌座和鑲嵌于鑲嵌座上的寶石,其特征在于,所述鑲嵌座的兩側各設置有一軸桿,所述軸桿末端設有外緣沿徑向凸出呈圓碟形的軸頭,軸頭靠周緣處的厚度沿徑向由內向外遞減;所述寶石飾品還包括基座,基座的兩側分別設有在側面設有開口的支撐槽,所述支撐槽的槽底壁弧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寶石飾品,包括鑲嵌座和鑲嵌于鑲嵌座上的寶石,其特征在于,所述鑲嵌座的兩側各設置有一軸桿,所述軸桿末端設有外緣沿徑向凸出呈圓碟形的軸頭,軸頭靠周緣處的厚度沿徑向由內向外遞減;所述寶石飾品還包括基座,基座的兩側分別設有在側面設有開口的支撐槽,所述支撐槽的槽底壁弧形凹入形成呈鼓形凹陷狀的支撐部;所述軸桿穿過開口伸入支撐槽內,所述軸頭活動掛設于對應的支撐槽內,支撐部托住對應軸頭的外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國明,顧偉強,
申請(專利權)人:馬國明,顧偉強,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