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苗木栽培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一種樹木根部的施肥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施肥筒本體,所述施肥筒本體為底部呈密封的圓管體,所述施肥筒本體下部的圓周上均布若干肥料液體透孔。有益效果:濱海鹽堿地,質地粘重,滲透性差,表層施肥后養分很難進入下層根部。應用該裝置,可使水肥直接供應深層根系,解決底部根系養分供應不足,樹木長勢差的問題,且使用方便,節約勞動力,同時還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減少養分流失。(*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苗木栽培
,尤其涉及一種樹木根部的施肥裝置。
技術介紹
園林樹木施肥主要選用兩大類方法,一是土壤施肥,二是根外施肥。I. 土壤施肥土壤施肥就是將肥料直接施入土壤中,然后通過樹木根系進行吸收的施肥,它是園林樹木主要的施肥方法。生產上常見的土壤施肥方法如下,(I)全面施肥分撒施與水施兩種。前者是將 肥料均勻地撒布于園林樹木生長的地面,然后再翻入土中。這種施肥的優點是,方法簡單,操作方便,肥效均勻,但因施入較淺,養分流失嚴重,用肥量大,并誘導根系上浮,降低根系抗性;后者主要是與噴灌、滴灌結合進行施肥。水施供肥及時,肥效分布均勻,既不傷根系,又保護耕作層土壤結構,節省勞力,月巴料利用率較高。(2)溝狀施肥溝狀施肥包括環狀溝施、放射狀溝施和條狀溝施,其中以環狀溝施較為普遍。環狀溝施是在樹冠外圍稍遠處挖環狀溝施肥,一般施肥溝寬30— 40厘米,深30— 60厘米,它具有操作簡便,用肥經濟的優點,但易傷水平根,多適用于園林孤植樹;放射狀溝施較環狀溝施傷根要少,但施肥部位也有一定局限性;條狀溝施是在樹木行間或株間開溝施肥,多適合苗圃里的樹木或呈行列式布置的樹木。(3)穴狀施肥以環狀穴施居多。施肥時,施肥穴沿樹冠在地面投影線附近分布,不過,施肥穴可為2—4圈,呈同心圓環狀,內外圈中的施肥穴應交錯排列,因此,該種方法傷根較少,而且肥效較均勻。2.根外施肥(I)葉面施肥將按一定濃度要求配制好的肥料溶液,直接噴霧到樹木的葉面上,再通過葉面氣孔和角質層吸收后,轉移運輸到樹體各個器官。葉面施肥具有用肥量小,吸收見效快,避免了營養元素在土壤中的化學或生物固定等優點(2)枝干施肥枝干施肥又大致有枝干涂抹和枝干注射兩種方法,前者是先將樹木枝干刻傷,然后在刻傷處加上固體藥棉;后者是用專門的儀器來注射枝干,枝干施肥主要可用于衰老古大樹、珍稀樹種、樹樁盆景以及觀花樹木和大樹移栽時的營養供給。根外追施,效果較快,但只能作為補充施肥方式,不能代替土壤施肥。濱海鹽堿地土壤質地粘重,滲透性差,全面施肥效果不佳,且養分損失大;溝狀和穴狀施肥效果較好,但每次施肥都要挖溝或打穴,工作量較大;根外施肥效果快,但不能代替土壤施肥。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種適應于鹽堿地土壤的新式施肥方式,來解決以上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適應于鹽堿地土壤質地粘重、滲透性差的樹木根部的施肥裝置,該裝置可使養分直達樹木根部,解決施肥不透,養分流失,根部供養不足的問題。本技術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樹木根部的施肥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施肥筒本體,所述施肥筒本體為底部呈密封的圓管體,所述施肥筒本體下部的圓周上均布若干肥料液體透孔。所述施肥筒本體采用竹筒或PVC管材料制成。所述施肥筒本體的直徑3 — 5cm、長50_70cm。所述肥料液體透孔的距離是自施肥筒本體底部往上的2cm - 5cm區域,孔徑為O.5cm_lcm0有益效果濱海鹽堿地,質地粘重,滲透性差,表層施肥后養分很難進入下層根部。應用該裝置,可使水肥直接供應深層根系,解決底部根系養分供應不足,樹木長勢差的問題,且使用方便,節約勞動力,同時還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減少養分流失。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技術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詳述如下詳見附圖,一種樹木根部的施肥裝置,包括施肥筒本體1,所述施肥筒本體為底部呈密封的圓管體,所述施肥筒本體下部的圓周上均布若干肥料液體透孔2。所述施肥筒本體采用竹筒或PVC管材料制成。所述施肥筒本體的直徑3 — 5cm、長50-70cm。所述肥料液體透孔的距離是自施肥筒本體底部往上的2cm — 5cm區域,孔徑為O. 5cm_lcm。裝置制作以竹筒最底部的竹節節點為封閉底部,將其余各竹節內部節點打通,形成長約50 - 70cm,底部密封、中間貫通的竹筒,在距離底部2cm — 5cm區域打孔,孔徑O. 5cm,四周均勻分布。材質為PVC管時,底部密封,底部側壁打孔,做法同竹筒。使用方法依據樹木根系深淺,選擇合適長度的施肥筒,將施肥筒插入樹木根部土壤,距離主干長度為樹干直徑的8 - 10倍,深度為40 - 60cm(視根系深淺確定),地上部留5 — 10cm。施肥時可將肥料直接施入施肥筒,隨后灌水,或者將肥料溶解后,灌入施肥筒。一般一棵樹木需施肥筒3 — 4個,均勻分布在樹干周圍。應用實例基本情況2011年春,天津開發區,國槐600棵,胸徑10_15cm。長勢差,葉稀少、發黃。實施過程I、材料選擇選取直徑3 — 5cm、長60cm的竹筒或PVC管。2、裝置制作以竹筒節點為底部(封閉),將其余節點打通,形成長約60cm,底部密封、中間貫通的竹筒,在距離底部2cm - 5cm區域打孔,孔徑O. 5cm,四周均勻分布。材質為PVC管時,底部密封,底部側壁打孔,做法同竹筒。3、使用方法將4根60cm長施肥筒插入國槐根部周圍土壤,距離主干長度為80 — 120cm,深度為50cm,地上部留10cm。施肥時可將肥料直接施入施肥筒,隨后灌水,或者將肥料溶解后,灌入施肥筒。效果國槐長勢逐漸正常,葉片舒展,顏色濃綠。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技術的結構作任何 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技術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樹木根部的施肥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施肥筒本體,所述施肥筒本體為底部呈密封的圓管體,所述施肥筒本體下部的圓周上均布若干肥料液體透孔。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樹木根部的施肥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施肥筒本體采用竹筒或PVC管材料制成。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樹木根部的施肥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施肥筒本體的直徑 3 — 5cm、長 50_70cm。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樹木根部的施肥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肥料液體透孔的距離是自施肥筒本體底部往上的2cm — 5cm區域,孔徑為O. 5cm_lcm。專利摘要本技術屬于苗木栽培
,尤其涉及一種一種樹木根部的施肥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施肥筒本體,所述施肥筒本體為底部呈密封的圓管體,所述施肥筒本體下部的圓周上均布若干肥料液體透孔。有益效果濱海鹽堿地,質地粘重,滲透性差,表層施肥后養分很難進入下層根部。應用該裝置,可使水肥直接供應深層根系,解決底部根系養分供應不足,樹木長勢差的問題,且使用方便,節約勞動力,同時還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減少養分流失。文檔編號A01G29/00GK202680155SQ201220318508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日專利技術者劉海崇, 劉貞姬 申請人:天津市綠源環境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樹木根部的施肥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施肥筒本體,所述施肥筒本體為底部呈密封的圓管體,所述施肥筒本體下部的圓周上均布若干肥料液體透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海崇,劉貞姬,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市綠源環境景觀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