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是一種多點協作場景下的用戶選擇方法,該方法基于ZF(ZeroForcing)預編碼方式,同時考慮小區內干擾和小區間干擾,進行多用戶MIMO的用戶選擇。考慮到小區邊緣用戶受到其它小區的干擾比較嚴重,算法先考慮小區間干擾,然后考慮小區內干擾。協作基站根據用戶反饋的信道狀態信息,通過所提出的用戶選擇策略,使得小區邊緣得到調度的用戶服務信號質量盡量最優以及干擾盡可能最小化。根據提出的用戶選擇方法選擇用戶,配合預編碼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小區間干擾和小區內干擾,因而可以顯著提高小區邊緣用戶的系統性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點協作場景下的用戶選擇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用戶選擇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確定需要消除的干擾方向:這里確定要消除的干擾方向是指確定需要著重消除哪個小區對哪個小區服務用戶的干擾,最終確定的結果為環形結構,即(1?>2,2?>3,3?>1)或者(1?>3,3?>2,2?>1);其中(1?>2,2?>3,3?>1)表示消除的干擾為1小區對2小區服務用戶的干擾,2小區對3小區服務用戶的干擾,3小區對1小區服務用戶的干擾,2.)確定每個小區第一個用戶的候選集合:小區本身服務用戶按照信道矩陣的歐幾里得Frobenius范數大小按從大到小排序,取前30%的用戶作為第一個用戶的候選集合;3.)確定每個小區的第一個用戶:假設使用第一步中的(1?>2,2?>3,3?>1)策略,那么最終需要確定的用戶滿足的條件,假設最終hi,j表示基站i到用戶j的信道矩陣,那么三個小區最終確定的第一個用戶表示為如下的三元組:(x,y,z)=argminx∈X,y∈Y,z∈Zsum{PM(h1,x,h1,y),PM(h2,y,h2,z),PM(h3,z,h3,x)}其中X,Y,Z分別表示各小區的第二步中產生的候選用戶索引集合,PM函數如下定義:PM(h1,h2)=|h1(h2)*|||h1||||h2||4.)確定每個小區剩余用戶的候選用戶:以1?>2為例,小區2產生的候選用戶集合為C2,C2可以用下式表示:C2={k∈U2|PM(h1,y,h2,k)>γ}5.)確定每個小區的剩余用戶:經過上述步驟,三個小區分別產生了C1、C2和C3,對于Ci,i∈{1,2,3},利用施密特正交化過程,產生剩余的Nt?1個用戶;Nt表示基站發射天線的數目;令ui,1表示第i小區選擇的第一個用戶,小區i確定剩余用戶的具體過程如下:Step1)初始化:小區i第一個用戶的服務信道陣為假設小區i需要消除對小區j服務用戶的干擾,那么小區i對小區j第一個用戶的干擾信道陣為執行下列過程:g(i,0)=hi,ui,1g(i,1)=hi,uj,1(I-g(i,1)*g(i,1)||g(i,1)||2)Si←{ui,1}Step?2)第m個用戶的選擇,m≥2:Step2?1):對于任何用戶k∈Ci,執行施密特過程得到hi,k在{g(i,0),…,g(i,m?1)}張成的正交空間上的正交分量:gi,k=hi,k(I-Σj=0m-1g(i,j)*g(i,j)||g(i,j)||2),K∈CiStep2?2)按照下面的過程選擇mth個用戶:ui,m=argmaxk∈Ci||gi,k||g(i,m)=gi,ui,mSi←Si∪{ui,m}Ci←Ci?{ui,m}Step2?3)如果|Si|<Nt?1,從step2開始繼續執行,否則退出算法過程。FDA00002104748700021.jpg,FDA00002104748700022.jpg...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潘志文,翟志軍,尤肖虎,劉楠,
申請(專利權)人:東南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